曲高和寡成语解释及读书笔记

曲高和寡成语解释及读书笔记

  曲高和寡原意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曲高和寡成语解释及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曲高和寡

  出处:战国·楚·宋玉的《对楚王问》。

  意思:形容某些自命不凡的人,空摆架子,脱离实际。一般都用作贬词。

  战国后期楚国文学家宋玉,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学生,在楚怀王、楚襄王时代,曾做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官。他天资聪敏,相貌漂亮,一张嘴非常厉害,是个诡辩家。

  读书笔记

  有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听说不少人对你有意见,你是不是有什么品行不端之处?”宋玉听了,并不检查自己,却答道:“有一个歌唱家,在我们首都(郢都)的中心广场演唱。最先唱的是《下里》、《巴人》,他唱的时候,几千听众都跟着唱了起来;后来他又唱《阳春》、《白雪》,这时,能跟着唱的.,却不过几十人。最后,唱更高级的歌曲时,跟唱的就只有几个人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曲调越高深,能跟随同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的这段回答,他还写成了一篇文章,题为《答襄王问》。南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选编的《文选》中,曾搜集了这篇文章。所说的《下里》、《巴人》,是通俗的民间歌谣,《阳春》、《白雪》,是比较高深的乐曲。宋玉这段话意思是说:因为他的品格高超,所以一般人不了解他,同他合不来。

  “曲高和寡”便是从宋玉的“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简化而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