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

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欢迎大家分享。

  八十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名称及分解动作口令

  第一式 预备势

  ⑴两脚开立

  ⑵两臂平举

  第二式 起势

  ⑴屈膝下按

  第三式 揽雀尾

  ⑴收脚抱球

  ⑵弓步掤手

  ⑶转身抱球

  ⑷弓步掤手

  ⑸转腰举手

  ⑹坐腿后捋

  ⑺弓步前挤

  ⑻坐腿后引

  ⑼弓步前按

  第四式 单鞭

  ⑴扣脚摆掌

  ⑵收脚勾手

  ⑶弓步推掌

  第五式 提手

  ⑴扣脚转体

  ⑵虚步合手

  第六式 白鹤亮翅

  ⑴转身抱球

  ⑵虚步亮掌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⑴收脚摆掌

  ⑵上步屈收

  ⑶弓步搂推

  第八式 手挥琵琶

  ⑴跟步落手

  ⑵虚步合手

  第九式 左右搂膝拗步

  ⑴收脚摆掌

  ⑵上步屈收

  ⑶弓步搂推

  ⑷坐腿摆掌

  ⑸上步屈收

  ⑹弓步搂推

  ⑹坐腿摆掌

  ⑻上步屈收

  ⑼弓步搂推

  第十式 手挥琵琶

  ⑴跟步握拳

  ⑵虚步合手

  第十一式 进步搬拦捶

  ⑴转体握拳

  ⑵上步搬拳

  ⑶上步拦掌

  ⑷弓步打捶

  第十二式 如封似闭

  ⑴坐腿后引

  ⑵弓步前按

  第十三式 十字手

  ⑴转身分手

  ⑵收腿抱手

  第十四式 抱虎归山

  ⑴转体摆掌

  ⑵上步屈收

  ⑶弓步搂推

  第十五式 斜揽雀尾

  ⑴转腰举手

  ⑵坐腿后捋

  ⑶转体搭手

  ⑷弓步前挤

  ⑸坐腿后引

  ⑹弓步前按

  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

  ⑴转体摆掌

  ⑵收脚摆掌

  ⑶摆步摆掌

  ⑷跟步落手

  ⑸落拳穿掌

  第十七式 左右倒卷肱

  ⑴转体摆掌

  ⑵提脚屈收

  ⑶退步推掌

  ⑷转体摆掌

  ⑸提脚屈收

  ⑹退步推掌

  ⑺转体摆掌

  ⑻提脚屈收

  ⑼退步推掌

  ⑽转体摆掌

  第十八式 斜飞势

  ⑴收脚抱球

  ⑵转体上步

  ⑶弓步分手

  第十九式 提手

  ⑴跟步转掌

  ⑵虚步合手

  第二十式 白鹤亮翅

  ⑴转体抱球

  ⑵虚步亮掌

  第二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⑴落手摆掌

  ⑵上步屈收

  ⑶弓步搂推

  第二十二式 海底针

  ⑴跟步落手

  ⑵虚步插手

  第二十三式 闪通背

  ⑴上步提掌

  ⑵弓步架推

  第二十四式 转身撇身捶

  ⑴转身握拳

  ⑵上步撇拳

  第二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

  ⑴收脚收拳

  ⑵上步搬拳

  ⑶上步拦掌

  ⑷弓步打捶

  第二十六式 上步揽雀尾

  ⑴上步抱球

  ⑵上步掤手

  ⑶转腰举手

  ⑷坐腿捋手

  ⑸转体搭手

  ⑹弓步前挤

  ⑺坐腿后引

  ⑻弓步前按

  第二十七式 单鞭

  ⑴转体摆掌

  ⑵收脚勾手

  ⑶弓步推掌

  第二十八式 云手

  ⑴转体摆掌

  ⑵左云收脚

  ⑶右云开步

  ⑷左云收脚

  ⑸右云开步

  ⑹左云收脚

  第二十九式 单鞭

  ⑴提脚勾手

  ⑵弓步推掌

  第三十式 高探马

  ⑴跟步伸掌

  ⑵虚步推掌

  第三十一式 右分脚

  ⑴上步抱手

  ⑵分脚分手

  第三十二式 左分脚

  ⑴落步分手

  ⑵收脚抱手

  ⑶分脚分手

  第三十三式 转身左蹬脚

  ⑴落脚合手

  ⑵转体抱手

  ⑶蹬脚分手

  第三十四式 左右搂膝拗步

  ⑴落脚摆掌

  ⑵上步屈收

  ⑶弓步搂推

  ⑷收脚摆掌

  ⑸上步屈收

  ⑹弓步搂推

  第三十五式 进步栽捶

  ⑴收脚摆掌

  ⑵上步屈收

  ⑶弓步栽捶

  第三十六式 翻身白蛇吐信

  ⑴转体举掌

  ⑵收脚合手

  ⑶上步撇拳

  ⑷弓步推掌

  第三十七式 进步搬拦捶

  ⑴收脚握拳

  ⑵上步搬拳

  ⑶上步拦掌

  ⑷弓步打捶

  第三十八式 右蹬脚

  ⑴收脚抱手

  ⑵蹬脚扮手

  第三十九式 左披身伏虎

  ⑴落步摆掌

  ⑵上步落手

  ⑶弓步架拳

  第四十式 右披身伏虎

  ⑴坐腿合手

  ⑵上步摆掌

  ⑶弓步架拳

  第四十一式 回身右蹬脚

  ⑴转体分手

  ⑵收脚合抱

  ⑶蹬脚分手

  第四十二式 双峰贯耳

  ⑴收脚落手

  ⑵转身上步

  ⑶弓步贯打

  第四十三式 左蹬脚

  ⑴坐腿分手

  ⑵收脚抱手

  ⑶蹬脚分手

  第四十四式 转身右蹬脚

  ⑴转身落步

  ⑵提脚抱手

  ⑶蹬脚分手

  第四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

  ⑴落脚握拳

  ⑵上步搬拳

  ⑶上步拦掌

  ⑷弓步打捶

  第四十六式 如封似闭

  ⑴坐腿后引

  ⑵弓步前按

  第四十七式 十字手

  ⑴转体分手

  ⑵收脚抱手

  第四十八式 抱虎归山

  ⑴转体摆掌

  ⑵上步屈收

  ⑶弓步搂推

  第四十九式 斜揽雀尾

  ⑴转腰举手

  ⑵坐腿捋手

  ⑶转身搭手

  ⑷弓步前挤

  ⑸坐腿后引

  ⑹弓步前按

  第五十式 横单鞭

  ⑴转体摆掌

  ⑵收脚勾手

  ⑶弓步推掌

  第五十一式 左右野马分鬃

  ⑴收脚抱手

  ⑵转身上步

  ⑶弓步分手

  ⑷收脚抱球

  ⑸转身上步

  ⑹弓步分手

  ⑺收脚抱球

  ⑻弓步分手

  第五十二式 进步揽雀尾

  ⑴撇脚转身

  ⑵收脚抱球

  ⑶转身上步

  ⑷弓步掤手

  ⑸撇脚转身

  ⑹收脚抱球

  ⑺转身上步

  ⑻弓步掤手

  ⑼转腰举手

  ⑽坐腿捋手

  ⑾转体搭手

  ⑿弓步前挤

  ⒀坐腿后引

  ⒁弓步前按

  第五十三式 单鞭

  ⑴转身摆掌

  ⑵收脚勾手

  ⑶弓步推掌

  第五十四式 左右穿梭(四斜角)

  ⑴转体抱球

  ⑵转身上步

  ⑶弓步架推

  ⑷收脚抱球

  ⑸转身上步

  ⑹弓步架堆

  ⑺收脚抱球

  ⑻转身上步

  ⑼弓步架推

  ⑽收脚抱球

  ⑾转身上步

  ⑿弓步架推

  第五十五式 进步揽雀尾

  ⑴收脚抱球

  ⑵转身上步

  ⑶弓步掤手

  ⑷收脚抱球

  ⑸转身上步

  ⑹弓步掤手

  ⑺转腰举手

  ⑻坐腿捋手

  ⑼转身搭手

  ⑽弓步前挤

  ⑾坐腿后引

  ⑿弓步前按

  第五十六式 单鞭

  ⑴转体摆掌

  ⑵收脚勾手

  ⑶弓步推掌

  第五十七式 云手

  ⑴转身摆掌

  ⑵收脚左云

  ⑶开步右云

  ⑷收脚左云

  ⑸开步右云

  ⑹收脚左云

  第五十八式 单鞭

  ⑴转体摆掌

  ⑵收脚勾手

  ⑶弓步推掌

  第五十九式 下势

  ⑴转体摆掌

  ⑵下势穿掌

  第六十式 左右金鸡独立

  ⑴独立挑掌

  ⑵右独立挑掌

  第六十一式 左右倒卷肱

  ⑴落脚摆掌

  ⑵退步屈收

  ⑶虚步推掌

  ⑷转身摆掌

  ⑸退步屈收

  ⑹虚步推掌

  ⑺转身摆掌

  ⑻退步屈收

  ⑼虚步推掌

  第六十二式 斜飞式

  ⑴转体摆掌

  ⑵收脚抱球

  ⑶转身上步

  ⑷弓步分手

  第六十三式 提手

  ⑴跟步搭手

  ⑵虚步合手

  第六十四式 白鹤亮翅

  ⑴转身抱球

  ⑵虚步亮掌

  第六十五式 左搂膝拗步

  ⑴转身摆掌

  ⑵收脚摆掌

  ⑶上步屈收

  ⑷弓步推手

  第六十六式 海底针

  ⑴跟步摆掌

  ⑵虚步插掌

  第六十七式 闪通背

  ⑴活步合手

  ⑵弓步架推

  第六十八式 转身撇身捶

  ⑴收脚握拳

  ⑵弓步撇拳

  第六十九式 进步搬拦捶

  ⑴收脚握拳

  ⑵上步搬拳

  ⑶上步提拳

  ⑷弓步打捶

  第七十式 上步揽雀尾

  ⑴收脚抱球

  ⑵转身上步

  ⑶弓步掤手

  ⑷转身举手

  ⑸坐腿捋手

  ⑹转身搭手

  ⑺弓步前挤

  ⑻坐腿后引

  ⑼弓步前按

  第七十一式 单鞭

  ⑴转身摆掌

  ⑵收脚勾手

  ⑶弓步推手

  第七十二式 云手

  ⑴转身摆掌

  ⑵左云收脚

  ⑶右云开步

  ⑷左云收脚

  ⑸右云开步

  ⑹左云收脚

  ⑺右云开步

  第七十三式 单鞭

  ⑴转身摆掌

  ⑵提脚勾手

  ⑶弓步推掌

  第七十四式 高探马

  ⑴跟步举掌

  ⑵虚步推手

  第七十五式 左穿掌

  ⑴弓步穿掌

  第七十六式 转身十字蹬脚

  ⑴转身抱手

  ⑵蹬脚分手

  第七十七式 搂膝打捶

  ⑴落脚落手

  ⑵上步收拳

  ⑶弓步打捶

  第七十八式 上步揽雀尾

  ⑴收脚抱球

  ⑵转身上步

  ⑶弓步掤手

  ⑷转身举手

  ⑸坐腿捋手

  ⑹转身搭手

  ⑺弓步前挤

  ⑻坐腿后引

  ⑼弓步前按

  第七十九式 单鞭

  ⑴转身摆掌

  ⑵收脚勾手

  ⑶弓步推掌

  第八十式 下势

  ⑴转身摆掌

  ⑵下势穿掌

  第八十一式 上步七星

  虚步架拳

  第八十二式 退步跨虎

  ⑴退步亮掌

  第八十三式 转身摆莲脚

  ⑴转身摆掌

  ⑵上步穿掌

  ⑶转身摆掌

  ⑷摆莲拍脚

  第八十四式 弯弓射虎

  ⑴上步摆掌

  ⑵弓步打捶

  第八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

  ⑴收脚握拳

  ⑵上步搬捶

  ⑶上步拦掌

  ⑷弓步打捶

  第八十六式 如封似闭

  ⑴坐腿后引

  ⑵弓步前按

  第八十七式 十字手

  ⑴转体分手

  ⑵收脚抱手

  第八十八式 收势还原

  ⑴两手下落

  ⑵收脚并步

  拓展阅读

  太极拳的种类介绍

  一、陈氏太极拳:

  主要为武术之乡的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二.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极拳:

  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四.孙氏太极拳:

  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五.吴氏太极拳:

  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另外太极拳按架式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大架式:

  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二.中架式:

  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三.小架式:

  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摘自《传统保健体育学》 编著:邬建卫)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流派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舒展大方,刚柔相济

  太极拳充分体现了一个“慢”字,慢生柔,柔中刚,刚柔相济。由于太极拳有这个特点,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都可以从事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

  整套太极拳练习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象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并且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去,保持各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实践证明,通过圆形活动进行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同时也体现出柔的特点。

  三.内外兼练,协调完整

  太极拳讲究的是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以意识引导动作,即意动身随,手到劲发,身体各部分之间协调配合,同时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从而使全身既协调又完整,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打太极拳好处有哪些

  消除压力

  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大城市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改善神经系统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有效的协调精神系统,坚持练习太极拳就会让我们的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梳理,让大脑更加清晰。

  神经系统对我们人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男性而言能起到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的作用。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增强心脏功能

  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

  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

  太极拳的学习,不仅是锻炼身体,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太极拳练习。

  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

  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

  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了解修身处世之道

  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通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

  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