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具体内容

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具体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保护、教育和成长等社会福利服务。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具体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儿童社会工作

  在我国,儿童通常是指0-14岁的未成年人。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保护、教育和发展等社会福利服务。儿童社会工作,常运用于普通全日制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社区儿童教育机构、社会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等机构。儿童社会工作,可分为宏观儿童社会工作、微观儿童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宏观儿童社会工作

  1、推动有关儿童保护、教育和成长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2、促进儿童养育:保证儿童营养及良好的居住环境;

  3、促进儿童教育:推动义务教育法的落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一是妇婴保健,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其身体素质;

  6、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

  7、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评估国家、社会采取的儿童福利措施,认识儿童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还存在于公共关系层面上,即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利与服务的需求。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教育与成长服务:帮助儿童改善不良学习习惯,指导儿童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提高儿童学习效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帮助儿童养成健康心理;指导儿童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教会他们面对生活的各种逆境问题;特殊儿童的教育与成长服务;

  2、儿童家庭教育服务: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指导服务,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愉快友好地相处;

  3、儿童救助服务:特困家庭的儿童生活与营养救助服务;儿童正当权益的保护和维权服务;孤儿、弃儿的寄养收养等社会救助服务;

  4、残障儿童康复教育服务:残障儿童身心康复服务;残障儿童教育服务;残障儿童接触和适应社会服务;

  5、儿童行为矫治服务:儿童学习障碍辅导服务;儿童暴力倾向矫治服务;儿童网瘾矫治服务;儿童其它不良行为矫治服务;

  6、儿童青春期辅导服务:儿童性别认知服务;儿童青春期困扰辅导服务等。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

  在我国,青少年通常是指14—18岁的未成年人。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保护、教育和成长等社会福利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常运用于普通全日制学校(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初中、高中)、社会救助管理站、社区及家庭等。青少年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思想道德辅导

  1、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理性看法;

  2、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

  3、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4、提高青少年对于社会伦理尤其是家庭伦理的认知与了解;

  5、促进青少年道德认知反思与道德行为能力;

  (二)心理认知辅导

  1、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基本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识;

  2、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3、协助青少年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认知与认同;

  4、协助青少年发展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思考力、判断力的全面提高;

  5、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互动。

  (三)生涯发展辅导

  1、生涯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1)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2)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3)合理生涯选择的作出;(4)自身潜能的开发。

  2、生涯规划的重点:(1)自我认识:了解个人的潜能、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2)认识工作世界:对工作发展前景、就业与职业训练资源、工作机会的认识;(3)确认自我工作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生涯观念;(4)评估环境因素: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了解。

  (四)就学就业辅导

  1、学业辅导: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扩大青少年的求知欲;协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协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处理压力的技能和方法等。

  2、就业辅导: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开展就业态度和就业技能辅导,为青少年择业提供直接服务等。

  (五)生活方式辅导

  1、协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2、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提高青少年的闲暇娱乐质量;

  3、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人际交往辅导

  1、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沟通交往技巧等有良好提高;

  2、拓展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其领导才能、社交礼仪、交往态度;

  3、矫正和帮助有人际交往障碍和偏差的青少年。

  (七)行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

  1.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服务:进行社会技巧训练;加强补救性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结,并开展家庭层面的辅导服务;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支持网络。

  2、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青少年犯罪前的预防性教育服务、判决前后的教育服务、替代性教育服务、重返社会教育服务、社区矫治服务等。

  (八)弱势青少年保障服务

  1、社会保障服务,经济救助、生活帮扶和社会保障等;

  2、基本权益保障服务,包括教育、就业、健康服务等。

  三、老年社会工作

  在我国,老年通常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成年人。老年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康乐、健康康复、照顾护理、生命关怀等社会福利服务,以实现推动老人能力发展、回归社会和身心健康。老年社会工作,常运用于社会养老机构、社区托老助老机构、老年人家庭等。老年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生活服务

  1、生活照料:家政保洁、饮食、理发理容、水电维修、代购配送、外出陪护等服务;

  2、文体康乐:文康活动、影视欣赏、互动交流等服务;

  3、照顾护理:卧床照顾、缓压照顾、临床护理等服务。

  (二)健康服务

  1、改善认知情绪服务:缓解和消除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等引发的老年常见认知情绪问题;帮助老人适应退休生活和家庭生活;

  2、健康康复服务:健康监护、康复理疗、健康咨询等服务;

  3、生命关怀服务:生命教育、生命记录、临终关怀、哀伤辅导等服务。

  (三)法律维权和社会支持服务

  1、权益维护:老年权益宣传、老年权益保护、传统孝道弘扬等服务;

  2、家庭支持:促进亲子关系、改善婚姻状况等服务;

  3、社会支持:养老保障、社会救助、社区互助、紧急救援等服务。

  四、救助社会工作

  在我国,救助对象主要包括由于种种原因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特殊人群。救助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陷入生活困境的特殊人群及其家庭提供维权、救助、就业等社会福利服务。救助社会工作,常运用于社会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社区及家庭等。救助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结构调整:

  (1)社会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

  (2)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A.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向政府呼吁,提供信息和辅导对象寻找就业机会;B.倡导劳动力市场规范,主要是在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和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能力。

  2、个人及家庭服务

  (1)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审查申请者条件并帮助其确定资格;

  (2)帮助符合条件对象获得救助,辅导疏导未获救助的成员;

  (3)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推动其就业和经济自主:A.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前的增能策略,针对对象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点开展工作;B.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中的短期和长期策略: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社会工作;C.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服务的宣传策略:通过大众传媒和网络向救助对象传播宣传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信息;

  (4)有组织、制度化推进社区发展,提高社区救助能力;

  (5)提高救助对象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6)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救助对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冲突、子女问题……解决他们的面临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领域;二是要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社会融合。

  (二)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灾害应急救助:(1)组织受灾群众转移;(2)安排灾民基本生活;(3)社会秩序维护;(4)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1)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社区重建工程进展;(2)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3)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抗灾:参与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工作。

  (三)流浪乞讨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街头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等救助,全天候的救助站开放接待主动求助者。

  2、服务机构内的救助: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其偏差观念和不良习惯行为、甚至轻微违法行为要进行引导和矫正;提供专业介入服务。

  3、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1)类家庭——由救助机构聘请的成年人和流浪儿童组成的类似于家庭的生活群体;

  (2)家庭寄养——有一定条件的正常家庭的寄养;

  (3)教育培训——还有通过教育培训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4、返家安置后的服务:主要是跟踪回访,巩固回归主流社会的成果;对某些家庭暴力、歧视等等原因的流浪儿童回归后要关注发生流浪的引发原因的消除。

  五、助残社会工作

  在我国,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六类人群。助残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各类残障人士及其家庭提供预防、救助、康复、教育、就业、社会支持等社会福利服务。助残社会工作,常运用于社会福利院、社会康复机构、社区及家庭等。助残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残疾预防

  残疾预防可以分为三级:

  1、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2、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的措施,预防残障。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

  (二)残疾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经济特困救助等服务;

  2、无障碍、生活照顾等服务。

  (三)残疾康复

  1、医疗服务:在医疗方面,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协同工作,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展辅导服务;

  2、康复服务:在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联系专业康复人员为残障人士提供健康监护、康复理疗、康复指导等服务。

  (四)教育就业

  1、教育服务:一是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包括从初级到中高等教育;二是指对盲、聋、哑、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的特殊教育;

  2、职业服务:国家劳工组织在1985年《残疾人职业康复的基本原则》中明确规定了职业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掌握残疾人的身体、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2)就残疾人职业训练和就业的可能性进行指导;(3)提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身心机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训练;(4)引导从事适当的职业;(5)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6)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职业康复分四个步骤: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3、社会支持: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会康复服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1)用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2)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3)帮助残疾人消除社会上、社区中和家庭中的物理性障碍,创造无障碍环境,为残疾人的生活起居和享受社会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4)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并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建立起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5)为残疾人的自身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6)帮助残疾人获得经济自立能力或得到社会保障;(7)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六、矫正社会工作

  在我国,矫正对象包括吸毒人员、犯罪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边缘青少年等。矫正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矫正对象及其家庭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社会福利服务,从而使矫正对象消除不良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具体内容为:

  (一)思想教育服务

  1、加强法制意识教育,开展普法服务,强化行为外在约束机制;

  2、加强道德伦理教育,强化行为内在约束机制;

  3、加强社会政治教育,帮助了解社会政治现实状况。

  (二)心理行为辅导

  1、心理分析辅导,帮助提高心理认知和调节能力;

  2、环境适应辅导,帮助提高环境认知与适应能力;

  3、行为习惯辅导,帮助提高行为认知、行为调节和行为转变能力;

  (三)就业救助服务

  1、整合相关资源,提供求职信息、工作推荐、就业培训等服务;

  2、整合相关资源,为矫正对象及其家人提供学习教育、经济救助、生活帮扶、改善家庭关系等服务;

  3、对无法顺利回归社会的矫正对象,提供中途之家的服务。

  七、社区社会工作

  在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对象包括生活在社区中的各种居民群体。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社区居民及其家庭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等社会福利服务,具体内容为:

  (一)社区公共服务

  1、物业、环卫、治安等公共服务;

  2、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户籍人口等行政服务。

  (二)社区救助服务

  1、社区社会救助:通过联系相关社会公益资源,为老弱病残等社区特困群体提供经济援助服务;

  2、社区居民互助:发掘整合社区自有力量,为社区特殊人群提供经济援助和生活帮扶;

  3、最低生活保障:结合政策资源,为特困人群提供低保、失地补贴等服务。

  (三)社区卫生服务

  狭义的'社区卫生,即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广义的社区卫生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的内容:从广义的社区卫生角度,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项服务。

  (四)社区治安

  1、联系公安、司法等组织,提供法制教育、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服务;

  2、发动居民、整合物业与驻地单位力量,提供治安预防、维持秩序、事故预防等服务

  (五)社区教育

  1、针对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图书阅读、学习辅导、亲子辅导等服务;

  2、针对社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文体辅导、书包阅读、生命教育等服务;

  3、针对社区闲散及失业人群,提供就业与创业培训等服务;

  4、针对一般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关系、社区参与、志愿者等方面培训服务。

  八、学校社会工作

  在我国,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包括在校儿童青少年、教师与家长。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在校学生辅导、师生关系辅导、家长教育辅导、教育环境改善等社会福利服务,具体内容为:

  (一)在校学生服务

  1、学习障碍辅导,通过个案、小组等方法,帮助在校学生认知学习障碍问题、制定并实施学习辅导计划;

  2、行为障碍辅导,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帮助在校学生反思行为障碍问题、制定并实施行为辅导计划;

  3、抗逆成长辅导,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帮助在校学生认知身心健康问题,尤其是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抗逆成长问题,制定并实施成长辅导计划。

  (二)师生关系辅导

  1、针对师生关系失衡情况,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由职业社工了解情况并开展调解服务,确保教师权威和责任的落实,同时也确保学生权益与义务的保护;

  2、针对师生关系失衡情况,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由职业社工了解情况,并增强师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消除误会和隔碍。

  (三)家长教育辅导

  1、针对亲子关系紧张或失衡问题,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由职业社工了解情况并开展调解与沟通交流服务;

  2、针对亲子关系紧张或失衡问题,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由职业社工了解情况,并提高家长教育意识与教育能力。

  (四)教育环境改善

  1、协助学校领导研究学校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与教育行政部门及社区服务部门或单位联系,提出对儿童、青少年服务和有关他们的福利问题的意见、建议、方案;

  2、与教师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环境,发展儿童、青少年的独立思考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3、发展校外的横向联系,与社区的各种团体机关保持联系,根据社会上的各种需要,定向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4、与儿童福利机构、公安机关、工读学校、精神病防治院、救济院保持联系,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寻找适合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出路;

  5、主动地、经常地征求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卫生等方面专家,以及医生、护士、律师、教育行政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九、医院社会工作

  在我国,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及其家庭、医生与医院。医院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患者及其家庭、医生与医院提供患者权益维护、医疗康复支持、医患矛盾处理等社会福利服务,具体内容为:

  (一)从医院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调节病人心理,配合医院治疗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调节病人的心理,疏导病人的各种负面情绪,调整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2、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顺利沟通需要双方的相互理解,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提供病人信息,协助医生诊治

  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病人进入医院后,对病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像医生写病历一样写出病人的社会历史(social history)记录,内容涉及病人得病的原因及其所处的环境、社会及咨询诊断的资料、评估和处理的计划等,并为医生提供有关病人的家庭、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治疗计划。

  3、安排转院或者出院事宜

  当医院无法向病人提供所需的治疗,或病人的治疗告一段落之后,需要转院或出院时,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医院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这样安排的原因,安抚他们的情绪,并且帮助病人制订出院的计划,包括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计划、及时的跟进服务等,以使病人能够早日康复。

  5、外展服务

  医务社会工作者扩展医院的有关服务,走进社区开展活动;也可以为烧伤儿童、癌症儿童在医院外组织夏令营等休闲活动,协助他们增进同辈的交往,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6、社区医疗照顾

  社区医疗照顾是指为社区内的老年病人和病后康复期的病人提供家庭式的照顾。这些老人身体虚弱,但不需要住院治疗,而且他们自己也愿意留在社区。社区医疗照顾项目大致分日间照顾和家庭照顾两种。日间照顾包括开展医疗咨询、保健讲座和理疗康复服务;家庭照顾包括护理、管家、个人照顾、社会服务及健康服务等。

  7、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

  医护人员的专长是治病救人,而他们由于专业的限制对病人的社会、心理等方面关注不够,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培训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病人的需求和问题,改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从业时间长了,对医疗技能的熟练程度会提高,但同时也易产生职业倦怠,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医护人员提供社会心理知识的培训和人际沟通的训练,开展情绪疏导和危机干预等服务,防止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枯竭,改进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8、为医疗教学和研究提供资料和便利条件

  人类对疾病的了解和控制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得到不断提高。但医学研究需要病人的配合,无论是病例的筛选、治疗药物的初试,还是新的治疗手段的尝试,都需要病人的知情同意,才能付诸实施。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病人沟通,向病人说明道理,强调各种研究实验最终都将造福患者,让患者能够配合医疗的教学和研究,以利于提高人类整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9、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搭建和谐的公共关系

  一家医院有没有社会工作者已成为当今国际上考量一家医院水准的一项硬性指标。社会工作者在医院的工作不仅限于上述的内容,他还可以为医院的整体形象付出努力,包括:帮助医院完善各种服务,协调各种公共关系以赢得社会的肯定等;在医院行政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关注医院的制度、设备以及病人的需要,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配合各科医疗需要,统理全部服务,包括各种医疗咨询;与社区以及关心慈善事业的人士联系,负责安排社会服务志愿者的工作,并给予及时的督导;等等。

  (二)从患者的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

  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是医务社会工作的最基本内容,它包括对患者的家庭史、生活状况、过去的相关经验、适应中的难题,以及患者家庭的沟通状况、家庭关系的调整和对成员需求的回应等不同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共同确认一些与特定医疗状况有关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社会工作者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制订具体的干预计划,协助患者及其家庭适应现实的要求。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

  2、提供危机介入

  危机介入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希望、提供信息、提供情绪支持、帮助订立可实现的目标、发现积极的结果、找到生命意义。通常,人们在危急时刻愿意接受帮助,所以这个时刻的介入会得到他们的配合,从而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应对方式,避免将来再次出现危机状况。

  3、疏导患者和家属的情绪

  根据医学社会学的观点,患者的求医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主动求医型,即个体产生不适感并自觉作出决定求医的;二是被动求医型,即由患者的家长、家属或其他人作出求医决定的;三是强制求医型,即虽然本人不愿求医,但对本人或社会其他人群的健康构成危害而强制要求其求医的。在这三种类型中,主动求医型的患者更容易接受生病这一事实,但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尤其患有严重或恶性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他们的情绪波动会很大,特别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关心。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及时疏导调整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更好地康复。

  4、帮助患者申请公共援助

  患者的治病过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金钱、物质方面的保障尤为突出。寻求各种资源以帮助患者解除经济压力,使其安心治疗和康复,这是医院社会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医疗保险、社会捐助、医疗赔偿等途径为患者提供各种经济援助。

  5、为绝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

  很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在医院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作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他们的责任就是让绝症患者“活到最后,活到最好”。对绝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是尊重生命、重视生活品质的体现,它包括减轻患者的痛苦、协助患者及其家属面对并接纳死亡、提供居家和住院服务以及丧亲后的哀伤辅导等。

  6、悲伤辅导

  悲伤辅导是指对因遭遇亲人过世等不幸事件打击而陷入悲伤之中的患者家属所展开的辅导活动,以帮助患者家属正确疏导悲伤情绪。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给患者的家属提供悲伤辅导。辅导病人家属认识到病人已经不在,作为亲人肯定很失落、痛苦,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悲伤,然后引导他们看到生活还是要继续,慢慢从丧亲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于个别难以释怀的病人家属需要提供持续的支持,严重者可进行转介服务。

  (三)从医患关系的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以调解者的身份处理医患关系

  尽管医务社会工作者是医疗团队的一员,但其专业价值的要求决定了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为患者服务,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利益。因此,由医务社会工作者扮演调解者的角色处理医患关系,这样的安排会更加恰当,更能够保证患者利益。

  2、搭建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1)促进医患信息交流

  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双方交流疾病的信息、医疗服务的信息以及医学科学信息等。这些信息都是医生和患者沟通交流的主要内容,涉及医生和患者双方各自履行的权利和义务。

  (2)保证医患沟通渠道通畅

  医患沟通的渠道不是单一的,只有每条(传送和反馈)渠道顺畅、高效和优质,才可能提高患者对医患沟通的满意度以及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而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医患双方在沟通的渠道上实现畅通无阻。

  (3)创造医患沟通的良好环境

  沟通的场所和环境对医患之间顺畅沟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选择患者熟悉的环境,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就比较容易,效果也就较好。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医患双方找到适当的场所开展沟通交流,如选择患者喜欢的地点与医务人员交谈,充分显示对患者的尊重,从而促进医患双方顺利地沟通交流。

  (4)形成文明友好的医患沟通交流方式

  良好的医患沟通还依赖于文明友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医患双方采用真诚友好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双方保持坦诚、尊重、平等的态度,以增强医患之间沟通交流的效果

  十、企业社会工作

  在我国,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员工、管理者与企业。企业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员工、管理者与企业提供员工EAP服务、企业管理支持、劳动纠纷处理等社会福利服务,具体内容为:

  (一)员工EAP服务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由职业社工或相关专业人员为企业职工提供包括职业发展、家庭支持、人际支持、困难帮扶等服务。

  1、职业发展服务

  由职业社工联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引入职业咨询专家力量,通过个案、小组等工作方法,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服务。

  2、家庭支持服务

  由职业社工联合企业相关部门,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亲子教育、家庭辅导等服务。

  3、人际支持服务

  由职业社工联合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相关部门,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为员工提供工作团队辅导、人际障碍辅导、人际矛盾调解等服务。

  4、困难帮扶服务

  由职业社工联合企业相关部门,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陷入经济困境的员工提供社会救助等服务。

  (二)企业管理支持

  1、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需求,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为企业提供员工关系、职业发展等内部培训及相关服务;

  2、结合企业文化等需求,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为企业提供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等内部培训及相关服务;

  (三)劳动纠纷处理

  1、结合劳资双方诉求,在政策法规与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劳动纠纷矛盾的调查、了解与协调服务;

  2、结合劳资双方诉求,在政策法规与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为员工和企业提供劳动维权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