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精选21篇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2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一篇

创新是一个社会发达的不竭源泉,而创新的关键在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与国内外教育学专业发展较成熟的高校相比,郑州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根据教育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原则,课程改革要立足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而教育类专业人才才能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深化创新型河南的宗旨。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纲要》不仅肯定了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指出了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据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来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教育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丰富了教学实践的师资队伍,也激发了教育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教育学专业创新人才的有效培养归根到底源于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只有兼具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创新型人才。

一、科学合理的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要:“美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对智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起着平衡和促进作用。音乐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压力,从而使智育获得更好的效果。美好的音乐还可以调节人的循环、呼吸、神经等生理系统的功能,可以丰富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性情,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此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这种审美情感能够直接牵动学生的理智感,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平衡;审美情感;创造力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智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他各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都要与之相联系、相辅助、相促进、相协调,其中,“美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则对智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起着平衡和促进作用。

长期的实验和研究证明,音乐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压力,从而使智育获得更好的效果。换言之,音乐教育除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知觉思维能力以外,主要是通过其对智育所起的平衡作用来发挥重要功能的。或者说,音乐教育是由于有效地遏制住了智育膨胀所造成的学生的片面发展来对智育及素质教育发挥辅助作用的。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式、调性、复调、织体以及配器等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振奋人的精神。

例如:歌曲《一分钱》以生动的音乐形象教育了少年儿童要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粉刷匠》《洗手绢》《劳动最光荣》等儿歌不仅旋律优美动人,而且简单易学,还教育了孩子要养成勤劳的生活习惯;《小燕子》《海鸥》《云》《我们的田野》等,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培养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鹿》《赛船》等教育学生要团结互助,协作进步等等。学生通过聆听和歌唱,受到了艺术美的熏陶和感染,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思维也更活跃了。

通常,智育偏重于理智、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的培养,而音乐教育则偏重于知觉、想象、灵感、顿悟等感性思维的激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学校教育是理性因素压倒了感性因素,学校教育主要还是一种理性的教育。

本地中小学校的调查和搜集的资料表明,大多数学校都非常重视主课,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追求升学率。至于其他副科及非智力素质内容则尽可能压缩或名存实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仍很传统,“填鸭式”仍很普遍。这些单调、陈旧的教育方式,极大程度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的多样性。更有甚者,学生们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难免出现“癔症”和思想封闭,目光短浅,性格孤僻,最终导致心理失衡,对身心发展极为不利,这些情况在电视和报刊上常有报道。而音乐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精神,启迪学生的智慧。另据科学分析,美好的音乐还可以调节人的循环、呼吸、神经等生理系统的功能,可以丰富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性情,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此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这种审美情感能够直接牵动学生的理智感,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例如:当学生唱起《可怜的秋香》和河北民歌《小白菜》时,他们很自然地为秋香和小白菜的命运感到可怜、同情;唱起《儿童团歌》和《国歌》时,他们又是那么激动、自豪,那么坚强。与《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多么幸福》等歌曲相对比,学生们强烈地感到对旧社会的愤恨、对祖国和新生活的憧憬及热爱,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好时光,立志勤奋学习,长大后做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这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就随之提高了。此外,又由于音乐艺术的取材范围广、体裁多、容量大,它与文学、戏剧、舞蹈、绘画、历史、社会生活、民间风俗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所以,音乐教育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凡能够有规律地安排音乐课的,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并且其他各学科成绩也比未学音乐的班级或学校要好很多。这也是由于音乐通过自身特有的审美魅力和娱乐作用,给智力以启发和帮助。从长远来看,音乐教育会使更多的学生终身受益,成为富于想象力、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三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了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点。体育教学作为目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教育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因此,必须要强化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理念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教育学;体育教育;应用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育作为目前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工作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体育教学模式变革

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以及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最大限度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对体育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学生、教师、教育技术以及教学内容,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工作。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教师采用的也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而在现代教育学的应用之下,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现代教学体育技术来说,它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工作当中的一种工具,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刺激点,学生能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主动去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特别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工作,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教育学应用在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升中的作用

对体育教学工作来说,不仅需要让学生进行基本体育常识以及体育技巧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发挥出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当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采用的往往是说教式的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思想教育,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在现代教育学理念的应用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比如,在教学工作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播放一些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视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运动员的实力,更好地提升其爱国精神。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促进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体育教育工作来说,教育者必须要认识到其在整个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现代教育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促进其思想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提升自身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体育学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用途,在掌握相关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强身健体。同时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以及进行体育技巧的培养,更好地提升其体育学科的素养。对动作要领的教学工作来说,体育教师不能够仅仅进行简单的描述,而需要通过各种现代教学理念与手段的应用,提前进行课件的准备,从而更为有效地将体育技能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为了减少教师单调的讲述,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相关内容的有声课件,通过点读笔的点触,直接播放音乐和显示节拍,方便学生的学习,也能寓教于乐,让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课堂。在目前的教育学工作当中,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应用,教学理念以及方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目前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代化的教育学理论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说,通过强化教育学在体育教育当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目前体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要:高校的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对于中国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高校中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随着中国的发展一直进行着,不断的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而高校之中“教育学”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关于“教育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从未中断,它关系着中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教育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的进行教育领域新理论的探索,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针对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可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教育学;学生

一、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五篇

xxxxxx在xxx常委会上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真学习xxxxxx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形势的变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发扬当代大学生的斗争精神党的十九大以来,xxxxxx多次强调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对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准确判断。西方国家社会矛盾加剧,民粹主义横行,某些西方国家会从战略上围堵、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我国,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和较量。可以预见,在新时代这种声音会不绝于耳,甚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我国进行干扰,两种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和较量会进一步加剧。当代大学生出生在和平年代,虽然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演进的规律有一定认识,但是在未来可能出现压力持续传导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陷入机会主义甚至投降主义的误区。因此,高校要重点加强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斗争精神。一方面,要积极增强大学生的斗争意识。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速推进的道路上,国内外敌对势力绝不愿意看到我国顺利实现发展目标,必然想方设法对我们进行渗透、破坏、遏制、颠覆。这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贯穿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每个阶段。只有敢于斗争,才能赢得胜利。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斗争本领,特别是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问题和判断问题,善于开展舆论斗争,在斗争亮剑中明辨是非、健康成长;肯于担当大任,在校期间打牢专业功底,练就过硬本领。二、面对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定力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战略安排要转化为实际行动。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就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个方面的突破和重塑实际上将带来利益结构的调整,很多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会逐渐暴露,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会不断出现,在动态完善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重要影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态势没有改变,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面临矛盾叠加、风险交汇的挑战,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把“茶杯里的风波”变成全社会的风暴。当代大学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总体上保持着良好乐观的情绪。在未来可能出现利益持续调整的过程中,面对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可能会焦虑失衡,感受到社会调整中的痛感。在内外压力结构的某个临界点,如果出现“黑天鹅”事件,就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较大范围的政治风波。因此,高校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定力的重要意义。一是要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学会在各种思潮交融交锋中把握主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二是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帮助学生在国际比较中坚定信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不能顺利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到挫折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要加强党对学生组织的领导。高校党委要将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工作纳入议事范畴,在“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中形成合力,打通学生组织的神经末梢,确保领导不虚化。三、面对大国地位不断巩固,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繁荣稳定发挥作用,我国的大国地位不断巩固已是客观事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担负起曾经由西方国家在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占据重要角色,积极参与国际救援,分享防控经验,提供防护物资,塑造了全球领导者的形象。今后,我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大要有大的样子,这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和个人层面。大国地位需要其国民也要具备应有的大国素质和大国风范。疫情发生后,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自觉服从各项防疫管控措施,识大体顾大局,为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贡献。新冠疫情发生后,当代大学生整体表现出很高的爱国热情和奉献意识,90后甚至00后自觉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xxxxxx亲自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表示高度肯定。随着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可能发生调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不断在实践感知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高校要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引,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一是要强调法治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敬畏法律,既不能明知故犯,也不能因缺乏法律常识误入歧途。二是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广泛开展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奋斗就是幸福的道理,克服惰气、暮气、骄气、娇气,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三是要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努力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六篇

持续改进并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展现其独有的重要性和意义,使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要时刻利用高标准的政治思想,来武装自己,确保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独占鳌头。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走出思想困境的重要工具。高校大学生属于思想道德体系尚未稳固的特殊群体,由于刚刚脱了学习紧张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学校园,这也完全改变了以往的生活、学习方式,无论在学习、生活和思想精神等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来独立完成。然而我国又处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阶段,融合了许多的西方文化观念,这便使得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难免会产生思想上的危机感,例如:道德危机、心理危机、信仰危机等。因此,这时高校要提高对大学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中要将党的方针、政策有效的传递给在校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吗,从各种思想危机当中摆脱出来,努力成为一名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2.思想政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新时代高校的教学方针,已经将素质教育摆在的最前沿,而思想政治教育,便是最有效的素质教育的体现。高校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要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首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重视,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学生提供信念和理想的动力基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当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悠久的历史文化,促进大学生形成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优良素质。在教学中,开展师生思想互动的活动,为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奠定基础。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实行党的方针、政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能为高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高校当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将我党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方针路线,有效的传递给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大局为重的事业心。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以党的核心领导思想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此团结高校中的师生思想,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新时代高校正历经着教育深化改革阶段,而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与专业文化学科知识相统一,有效的将二者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奠定基础。高校针对这类人才资源,坚持不懈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高端的综合型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高校应加强针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力度,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依据,在学生中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正确的把握方向。大学生在经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确立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目标,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在大局中充分发挥自身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样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3.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格发展要经历以人的依赖关系的“依赖人格”,以物的依赖关系的“独立人格”,个性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三个阶段。高校的教育有两重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服务于社会的基础意义,而在高校中帮助在校大学生学会做人,才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立身之本,这也更具长远意义。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其学会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关心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人格、道德品质的培养比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难、更根本、更重要。4.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的真正的作用和意义。结合其特点和意义,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科学内涵。这是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科学概括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本质要求,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深刻的理论性,鲜明的阶级性,丰富的历史性,高度统一性,它科学地回答了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持续改进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参考文献:[1]严俊雄.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尝试和建议[J].福建师大:哲社版,1999(3).[2]梅荣政.从五个高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社会主义研究(武汉),2006年第六期.[3]张琼.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J].xxx思想研究,1999(1).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七篇

篇一: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教育

这次教育他一直在我心里,印烙在我的心上。这次教育一直鼓励我努力上前,让我学会不抛弃不放弃。让次教育让我真正的流下悔改的泪滴。这次教育让我的心里充满了爱。

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早晨,学校组织了一场秘密活动,让老师通知我们带好工具——椅子,纸巾。就这两样东西?我们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问老师为什么带纸巾。老师故作神秘的说:“必有用,很大的用处。”这让我们的好奇心更重了,到底要干什么啊?到了下午同学们都带着“求知”的欲望来到学校。

嗯~怎么回事,学校门口挂着一个个红红的贴子主题是——让心中充满爱。这几个红火的大字十分引人注目把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那个贴子上。难道这就是老师让我们带那些工具的原因,我心想。果不其然,真被我猜中了,你看主席台那边,让心中充满爱几个大字写的龙飞凤舞,气氛弄的十分激动人心。音箱在那边站立着。我们也一个个迈着矫健的步伐,脚底生风的飘了过去。映入眼帘的是家长和老师都在嘻嘻哈哈的笑着,时不时还调侃我们两句,千万不要哭哦,不要扑到你们家长怀里哦!这样的话语。这使我的好奇心更加重了。

演讲开始了,只见一个面容严肃的人走向主席台,他严肃的表情,沉重的步伐,让我们一个个也变的肃静起来了。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们是否报答过你们的父母亲,是否回报过你的老师,是否怀着一个感恩的心。他每个字的音都重重的敲击着我的心,他简洁的话语让我沉思。"孩子们你们谁想过帮自己的爸妈分担一些事情,谁帮过父母端洗脚水?他的话音再次的敲击着我的心灵再次让我沉思……

最终他慷慨激昂的演讲,让我的眼泪涌上眼眶,让全场的孩子的情绪在也无法得到控制,扑到父母的怀里以求得到安慰,最终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的落在地上。一阵阵悔改的哭声回荡在校园里久久不得散去……

这次演讲让我的灵魂升华了一遍,让我的魂魄洗脱了罪恶,让我怀着一颗感恩心,让我的心里充满了爱!那次演讲一直保留在我的心中,像一坛美酒珍藏起来,并且越品越浓!

篇二:这件事教育了我

在我年幼的时候我做过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然而也正是这件事教育了我。

那是晴朗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去阿姨家玩,我来到阿姨家,在她家的客厅里玩。可是我一个不小心便把阿姨家的花瓶给打碎了,而在外面和妈妈说话的阿姨也没有发现,当时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心里有两个声音一直在争吵。一个说:“反正她们有没有发现,算了吧,就说不是你干的。”“不行,现在就去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做个诚实的孩子,”另一个说。就这样,两种声音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争吵。不过,我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我选择了将错就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显得十分不安。终于一天我受不了了,我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以后显得非常生气,气氛的对我说:“你做了一个这样的决定,我真的对你太失望了。”我听了妈妈对我严厉的批评,心里也知道自己错了便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错了,我现在就去和阿姨坦白,道歉。”就这样,我和妈妈来到了阿姨家,我把事情详细的跟阿姨说了,并对阿姨说:“阿姨,对不起,我欺骗了你,我已经知道错了。”阿姨听到了我诚恳的道歉也原谅了我。

这件事虽然有了圆满的结局,但是对我来说也是教育了我。也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了一次教育,没有再犯过同样的错误。

篇三:有教育意义的作文

艺术,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始终以典雅的面孔来面对那丰富多*的生活。从法国的拉斐尔铁塔至埃及的金字塔,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到印度的泰姬陵,都展示着艺术的魅力,更让我们艺术生骄傲的是现代旅游,艺术更是他发展的瓶颈。

罗丹的冷漠,让大家知道什么叫个*的发展,因为艺术;莫奈的狂野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个*的张扬,因为艺术;凡高的随意,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个*爆发的致极,也因为艺术,所以艺术更能引导21世纪走在世界的前沿,艺术为时代的先行者。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八篇

摘要:项目管理通常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管理,近几年其也逐渐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加以运用,其效果得到高校的高度认可,因为高校教学管理是整个高校得以正常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而当下的教学管理中,高校负责人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和强调,导致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强烈,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因此,本文将站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简要概述了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前景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和完善之举,以期让各大高校重视教学管理,意识到其重要性,更好地展现高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从我对我国最近几年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调查来看,通过查看一些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最终我认为我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和实施因素以及它最后的呈现结果,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不适应。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鞋子与脚的关系,脚大了或者鞋子大了都不合适,学校在实施这一教学管理模式时,学生并不会感到很舒适,教师也无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最终质量。这对于高校这一座人才培养基地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例如,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一方面来讲,很多大学生都无法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依然还处在教师监督的意识模式。又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校的教师多是“上课——下课——回家”的模式,对于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的滞留。由此看来,教学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这两种方面彼此相适应,身在其中的当代大学生才能有所收益,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项目管理视阀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负责人对教学管理控制意识不足

从管理意识上来看,高校负责人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盈利目的高于教育目的的学院。很多高校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实际的教学内容上,主要强调学生的技能获得和知识提升,以就业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并没有强调教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教学设计、任务以及管理系统管理上缺乏意识,同时没有明确地规定教师的教学义务、学校的管理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就容易造成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学生和教师。

(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方法较为传统

从当下大多数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来看,模式较为传统和老旧,没有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因为目前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师来进行设计,比如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等都是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来制定的,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加以调整。另外,很多高校也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化设施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师生之间的看法和交流。

(三)学生自我管理力度不够

学生自身的包括德,智,体,劳在内的各项素质都不同,而高校要用管理精英的模式来管理大众教育,但显然,这样的方法是很不合理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不足,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观念转变上,从而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针对当前问题,如何有效地加以完善

(一)强化高校教学管理意识,做好管理前提

如今,我们显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不同于父辈们的时代,考上大学并不等于以往的“鲤鱼跃龙门”,也就是说,进入名校不能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优越的生活环境,如今的大学也不能向学生保证以后,但如果学生们所念的大学能有一个良好的、与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会做人,掌握知识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管理者意识到高度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保证企业或者高校正常运转和长效发展的前提。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教师之间的团队建设,教学任务人员分配的问题以及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质量的平稳上升。

(二)以项目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九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尝试着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动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为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实践领域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参考,以利于对他们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尽快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围绕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索了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以及评价等,并初步探讨了反思型教师的成长。介绍了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了该模式的结构及其内部运行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分析了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条件。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反思性教学模式反思型教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改革传统的教师学习与成长模式,并寻求新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开始兴起和发展,并以其独特优势而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反思性教学从本质上区别于经验性教学,它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实践的优化和合理化,从根本上要求改进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对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进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而且有利于推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尝试着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动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以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尽快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到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

一、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认识

1.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目前学者们的理解多种多样。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篇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当前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体现了一定的进步性。在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性特征,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专业实际,从学生的现状出发,考虑到未来学生就业的趋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授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探究了职业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希望能对教育学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学;教学改革;有效性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教育教学的对象有一定的固定性,并且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基本固定,或者就业的倾向性非常明确。在职业院校很多课程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未来的就业展开的,教育学课程的开设主要是面向师范生,为此在开展课程教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优化教学设计,敢于创新教学模式,自觉响应国家教育理念和号召。针对职业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来说,还存在若干问题,一线的教师必须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职业院校开展教育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教育学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期末考试中考取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话课程就算过关了。其实,在一线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师范学生未来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教学实践,把理论的教育学知识转化为一线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教育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地掌握相关的教育学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对他们的教学动手能力没有太大的帮助。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格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讲透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师德师风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继“中国梦”之后,党的十八大又再次提出了“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做了三个层面的提炼。这是凝聚和引领13多亿中国人团结奋进的一面精神旗帜。自开展活动以来,结合当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感恩为载体,弘扬感恩文化,开展感恩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生中“内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做法如下:

1.感谢父母养育恩

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父母生日等特殊节日,在学生中开展“孝心”活动,给父母制作一张贺卡或者小礼物,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送上一个紧紧的拥抱等。并适时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号召少先队员们利用双休时间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不仅与此,学校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利用五年级学生学农期间与家长的短暂分别,号召家长为孩子们写一封家书,当孩子们在学农基地意外地看到父母们温暖的问候和亲笔的家书时不禁热泪盈眶,泪水中包含了对父母们的想念,更多的是对其感恩之情的升华。

2.感谢老师教育恩

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演讲比赛,比赛中学生们共同回忆老师们的点滴付出,并发自肺腑地向老师们表达了感激之情。每年教师节到来之际,学生从一开始学校布置做感恩贺卡逐渐过渡到自发地制作贺卡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同时,学校也会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各班级召开“感念师恩”等主题班会。学生们在感恩的同时,感受着身边老师们的工作态度,进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二字的重要意义。

3.感谢同学帮助恩

学校适时在同学间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今天我做值日生”、“手拉手共成长”、“友谊中队共成长”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间不断感受彼此付出的快乐和被关心的`温暖,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二字的深刻内涵。

4.感激社会关爱恩

基于学校外来务工子女数量不断上升的现实情况,学校联手社会实践基地敦煌社区创建农民工子女学校,学校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可以每周三下午参与到社区为其免费开设的各项辅导班中;个别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经过申请,可以得到“万帮小蓓蕾”的助学奖学金,这些孩子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基于此,学校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学雷锋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5.感谢祖国培育恩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开展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及清明节祭祀、烈士纪念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秋节、十一三大队会等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活动,挖掘其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在首个“烈士纪念日”和纪念抗日战胜胜利70周年等活动中。学校均举行主题升旗仪式,以此来纪念革命先烈,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培育我校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高师生感恩烈士,感恩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节气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年3月和9月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主题的学雷锋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风尚。以“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各班团队通过召开“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队会,通过讲一则雷锋故事,为低年级同学、为学校做一件好事,唱一首赞颂雷锋的歌曲,开展一次队员的实践活动等内容。与此同时,继续坚持开展“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各班好人好事的记录和宣传活动,我校每月第一周的周二上午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各班负责人召开“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专题例会,会议上,各班负责人向学校汇报一个月来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学校利用周一的值周总结时间向全校师生表扬并宣传在此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个人和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雷锋氛围,将雷锋精神继承和发扬。

6.感激自然赐予恩

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和“三节”教育契机,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厉行节约等活动。号召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认养保护一片绿地或一棵树,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者,做“10天少开1天车”的宣传者,做厉行节约的好少年,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摄影和演讲比赛等,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使之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列,使之成为一名感恩国家、感恩时代、感恩社会的栋梁之才,为圆梦中华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摘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深,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堂了解、实践探究与小组合作来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渐增强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取相应知识,还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能与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研究能力

一、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充分把握,也重在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将研究性学习贯彻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在知识、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都能有所转变,获取思想以及情感上的最佳体验,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创新以往教学模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好地接触社会的同时感悟人生,拥有一段相对完整的求学经历,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力、综合能力等角度展开任务,逐渐将研究能力融于其中。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研究能力在高中教学中理应逐渐有所体现,为学生更好地过渡到大学生活以及社会做准备,而在地理教学中的研究能力无非是要求学生自行从课本中学习相关理论,再通过社会实践寻找共同点。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时提出一些实践性问题由学生在课下自行商讨,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作出结论,像一些当地的环境污染、资源受限以及工业设置等问题均值得深化探究,鼓励学生对所在地的地理问题产生兴趣,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将所学变为所用。观察能力的形成是研究能力培养的前提。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直接将思维观念强加于学生。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国家地理常识,让学生从课件中寻找兴趣点,经过自身的整合分析理解图片以及视频所蕴含的知识,观察教材中的大量文字数据与图表信息,将间接形象与直观图表进行展示,在一定时间后提出细节性问题,比如在观察铁路地形之后让学生回答铁路的位置选择原理以及沿线的河流、工业场地,借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训练除了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功能,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协助学生完成各种地理实践,类似于这样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扩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范围,补充课堂中没有了解到的知识点,对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很大益处。另外,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潜意识下增强了科研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团结合作与互帮互助,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风景区观察不同地势产生的不同现象,发现事物最原始的样貌,透过现象看本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地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意外,在尽量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课外实践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体质问题。教师在实践开始前要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整体概括,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自身任务,无论从前期准备、课题设计还是成果展示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从中感受学习带来的改变,手脑并用去探索地理知识的奥秘,教师要根据现场工具的配置来安排相应的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彻底转变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详细了解。例如在学习“土壤”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观察土壤的不同种类,继而选取有所差别的土壤进行实验剖析,必要时可以联合化学课程一起探究土地中的肥料情况,然后做好实验记录,方便后期做实验报告时查询数据,最终形成地理实践成果。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在日常的学习之余可以根据社会现状来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上课所学的地理知识来与同学相互交流,从中发现不一致的观点而引发独立探索。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不断督促学生观察生活,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在事情的发现解决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查找资料还是询问老师同学的意见,最终还是要综合分析问题的原因才能最终决断,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然会从其他平台寻找依据,通过多种途径的选择可以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大有帮助,加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学生针对地理问题作出讨论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所研究的项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向与主题相关的轨道前进,让每名学生都有自主发挥的欲望与空间,当然,一些地理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打击,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给予一定的信心与勇气,加强学生综合分析的耐力。

五、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

当前社会的发展程度已经不同于以往,单靠个人的努力很难完成大量的研究工作,学生阶段也是如此,因此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想法,加快地理研究项目的完善。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开始横向延伸,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管理,但是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相互联合,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技能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增强学科间联系的同时考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妥善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学生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展开社会调查以及资料文献的查阅,能够于无形中发现自己未被激发的潜能,继而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一个很好的平台。

六、结语

总之,高中阶段的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要从不同角度着手,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对课本教材深入挖掘的同时延伸知识面,主动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突破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的地理探索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学周刊,2016,(26):160-161.

[2]晏煽.高中地理教学依托下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李亮奇.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127.

[4]刘海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2):71.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乐理》是音乐基本理论课程,它主要学习有关声乐的性质、记谱法、调式调性、和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视唱练耳》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和建立音高、调式、和声概念的学前教育基本技能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的教学是研究音乐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点单调乏味,所以很多学生对乐理、视唱、的喜爱度不高,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师应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加之多元化的授课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乐理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并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讨论记忆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编码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根据新课标、课改的要求已将原本独立的《乐理》、《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从而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视听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因此,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合并这两门课程是高专学校音乐教学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加强学生基本音乐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听觉的记忆能力和音乐的感受力。

就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大多是零基础的并且都已十六、七岁了,想要练成固定音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这又是必须面临解决的现实问题。怎样来有效解决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深思和探索,在这种情况下《乐理》、《视唱练耳》两门课程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音程、和弦等乐理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视唱练耳》方面的困难,利用计算的方法加以实施突破。进而更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基本视谱、听音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调式和声印象和调式和声意识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教师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一、为了更好的进行乐理课程的教学,大致把课程目标细化为三个层面

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与音乐先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丰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音乐素养。

2、能力目标: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实践的能力,从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强调理论必须能应用于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的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即:“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

3、情感价值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情感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对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被动去教,不如主动去学。所以,应从教学理念上首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突出课程要位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基本乐理》课是必须的、必要的、具有兴趣的。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能力提高的保证。突出《基本乐理》课程的“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学生则乐意去听,去记,去思考,学习气氛活跃了,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基本乐理》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也得到相应的体现。可见,三者有机的融合,本身的“能力”和“价值”,这一点必须从理念上加以明确和注重。

二、为了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用形象思维描述音级的声音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用形象思维把掌握调式音级的音准和音高及其倾向和解决,最终达到通过音乐审美来学习调式音级的目的。从审美角度学习和声音程。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学生注意音程色彩的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以避免不注意整体音响而盲目找音,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运用音程性质的音响色彩去听、去唱、去记。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听一些经典、熟悉的音乐片段,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旋律音程色彩感的兴趣,在愉悦、放松中学习音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节奏训练需要系统的有目的性的正确的掌握节奏感,强化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员的记忆里。需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从而真正提高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应从根本上纠正本课程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弊端,既不能墨守成规,又不能趋之若鹜;应进一步完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性质、目标、方法和规律,抛弃“教条化、本本化”的僵化思想和单纯的“为学理论而教理论”的教学理念,做很好学科定位,创新思维,尝试探索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本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真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论文摘要:中国博大粉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进行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中则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意义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在21世纪的人才培养中,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子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积淀已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之基点,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承性,而要建设、创造和发展,首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潜在的推动因素。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承担者,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只有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赋现代化以民族特色,也只有这样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现实的、具体的、有活力的现代化。英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向现代化发展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保存传统最多的国家;即使在今天,日本的传统文化依然大量存在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所以,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现代化教育中,应当加人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加高等教育的深度和力度。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量化。而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越强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主体。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必须进行认真的整理、挖掘,用以武装当代大学生,从而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或者说是一种效益驰动的经济,与其它事物一样,它具有双重性: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平等观念和经济意识,但可能导致以拥有金钱、商品的多寡作为划分人们等级地位的标准和判断人们的价值尺度;市场经济追求利润的最高极限,也会导致人们“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但一些人追求无限自由。产生无政府主义;市场经济以企业甚至个人为经济运行主体,容易引发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劳动使相互服务意识增强,同时又使交换关系渗透到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之中。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中的负效应,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如果我们在教育大学生时赋予传统义利观以时代的内涵,则对于冰释滞存于大学生思想中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会有立竿见影的积极效果。除了对大学生灌输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之外,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传统文化中的群众精神教育。千百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民族心理积淀:社会是一集合之整体,个体总是生活于群体之中,是民族、国家之一员,如果整体利益受侵害,则个体利益也难以保障,因此,个体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传统文化中这种社会成员服从群体、群体服从国家的集体精神,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引发的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直接对立的。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继承、发扬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群体精神,通过分析与取舍,将群体精神注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之中,无疑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点是强调“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认为在获取个人利益时,要看是否符合公正、公平和诚实原则。

二、寻找和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规范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上,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集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

“天下为公”是人类大同世界的最朴素想象,集体主义的具体内容因时代和社会的条件不同而各异,但就群体生活中个人需要顾及他人利益及大众利益这一点却是共同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精神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持久不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国家、杜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矛盾,而二者必须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大学生由于思想尚未成熟易走极端,崇尚绝对自由,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时候,潜意识不可避免地要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因此,教育大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整体精神时,应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一定要从传统的整体主义精神出发,上升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来。

(二)发扬仁爱精神,加强热爱人民、尊师爱生教育。孔子把“仁”由西周时的“爱亲”扩展为“爱人”,由家族之爱推广为天下之爱,不但体现了由亲而疏的爱的变化而且包含着“泛爱众”的质的升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将心比心、以情交情、以诚求诚,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古今社会必然有种种差异,但以“仁爱”为总纲所提倡的礼让、保民、爱人、尊亲、团结、互助、谦虚、同情等,仍为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现在一提“现代化”,人们往往就与竞争、紧张、高科技、高消费相联系,很少与“人情”挂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今天受益于现代文明,同时也受害于现代文明:一方面知识激增,科技发达;另一方面人口失控、战争不断;科技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现代化之进程,但同时却加深了竞争的激烈程度;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却俗化了精神领域,淡化了人情关系。上述不良影响反映在大学生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所以,我们应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仁爱”教育,使其热爱人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牢牢确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交际准则。

(三)倡导“重家庭”伦理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家庭观念教育。家庭是在原始社会氏族解体过程中产生,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至今仍存在和发展着的社会最基层组织。在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家庭既是社会基本的生产单位,又是社会婚姻的生活单位,它兼顾赔老扶幼、教育子女等众多的社会职能,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一直是伦理道德的核心。“齐家”思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敬’,、“邻里和睦”等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在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西方不良文化观念也在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大学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目前,有部分大学生对父母口出狂言,视为“保姆”,当作“包袱”,因此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重家庭”伦理道德,发扬中华民族特有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以及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不仅能使千万个家庭和乐融融,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健康和谐,建设精神文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四)主张慎言力行,发扬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言与行的关系间题上主张“懊言力行”。“慎言力行”这是古圣先贤务实品格的集中体现,这种品格对今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极为可贵的。年轻人富于理想,热情浪漫,年纪轻,阅历浅,往往誓言多于行动,好高,远,脱离实际。因此,教育大学生发扬务实精神,刻苦学习、精通学业、奋力拼搏、自强不息,这对他们将来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类一切传统文化成果

传统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继续前进的基础,又是一个可以阻止人们前进的包袱。因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就必须强调对一切传统文化进行鉴别和选择,采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抛弃其保守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糟粕,吸取其为时代需要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学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和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只有从具体的小事人手,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要尽量避免呆板、说教式的方式,避免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明和精神都是人类传统文化的延续,一切国家在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时,都必须吸收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因此,中国大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时,同样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西方发达国家不但有古代希腊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而且从文艺复兴以来,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文化;古代的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不但在历史上是光辉的成就,就是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应当加以批判吸收的。总的来说,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必然有自己的传统,都应当受到尊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必然日趋频繁。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同样是避免不了的。应该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吸收中实现融合。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地,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整合过程中,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起着极为重要而关键的作用。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实质上应该是促进人的价值实现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作为重要推进力量,不断发展物质生产,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努力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共同追求的过程。这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培养人、塑造人。只有这样,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推陈出新。有学者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相对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而言,是一种“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它不是由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渐进演化而来,而主要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通过移植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制度而逐渐形成的。也有的专家指出,中外大学教育的真正区别就在于中国绵延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越是世界的东西便越是民族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尊重和真心珍惜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世界文化大交融的过程中得到理性、科学的对待,创造一种有利于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与反思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致力于将文化传统融于现代高等教育之中。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青春的梦想让我们不停向前,让我们在此停留,在此相识,在此扬帆远航。

“看蔚蓝的天空有幸福的*虹,是属于你和我编织的梦,轻轻乘着风甜蜜的遨游,青春的梦想手中紧握,不怕孤单寂寞不怕泪水坠落,我要飞越世界勇敢地承诺,坚持最初的梦,幸福在转角等候”。那个我们相遇相知的日子,我们曾一起对着天空唱出我们的青春,唱出我们的梦想。

青春,在我们尽情挥洒的汗水中愈见本*;梦想,在我们一次次跌倒后爬起来的坚韧中愈见其轮廓。忘不了那回荡着我们嘹亮的口号的*训场地,我们一起流汗,我们一起流泪,一起欢笑,一起为青春为梦想呐喊。

青春,在那一摞摞厚厚的书本中得到充实;梦想,在那小小的舞台*绽开花蕾。记得那些沉醉在书海中的日子,记得第一次上舞台时的羞*与紧张,记得在大家一起激烈的辩论,记得在上台前大家的互相鼓舞。那些我们为青春梦想拼搏一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是的,再不回来了,但是,我们看得见,看得见大家那由稚嫩逐渐变得成熟的脸上写满了自信;我们还在继续,我们的心中默念了无数次,“永不放弃!”。

青春那只小小的帆啊,并不是那么一路风顺,并不是没有遇见风浪,并不是没有迷过航;那小小的梦啊,并不是那么明朗,并不是不曾在十字路口徘徊,并不是不曾退缩。只是,在风雨中的海燕告诉我们,在风雨中前进才配得上梦想的**,在挣扎痛苦中抉择才能领悟青春的魅力。

青春,原本就是那一支优美的歌,因为我们充满梦想的吟唱,才让它更加动听。

青春,原本就是那一只精致的酒杯,因为盛满了梦想的烈酒,才让我们如痴如醉。

梦想,就像那只遨游风筝,只有在蓝天的怀抱,才可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梦想,在青春的怀抱,绽放它最美丽的姿态。

也许,在多年以后的某个夕阳染红山头的傍晚,在夜风送来的阵阵轻灵的风铃声中,我们看似静漠地啜饮着半杯香茗,以轻柔的语调讲出那些我们从不曾忘记的梦,用汗水换来的青春时,我们安静而热烈,我们无怨无悔,为我们不曾白活的青春,为我们一起携手共进的梦想!

蝴蝶飞不过沧海,有谁忍心责怪。

—————题记

一只蝴蝶欲像雄鹰般飞过沧海,没有坚实的翅膀,没有翱翔苍穹的意气;只有华丽的外衣,盘旋花朵的虚伪。现实像那无边的沧海,而我们则是那欲飞过沧海的蝴蝶,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不是雄鹰?”很简单,因为我们不曾历练,只是一群围绕在花朵旁的蝴蝶。

如今,这样的“蝴蝶”不在少数,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两耳不闻窗外事,考上大学才光荣”的思想,只要学习,剩下的,无论是家务还是琐碎的小事,一律家长包办,这样的我们如何才能成为雄鹰?现在的家长犹如三国时的诸葛亮,而我们则是他忠心辅佐的刘禅,无论事情大小,“诸葛亮”都亲力亲为,而“刘禅”只需一句:“全凭相父处置”。何等的悲哀啊!没有自己的主张,没有自己的见解,是永远不会成长的。温室的花朵,终没有梅花的*芳,雪莲的圣洁。当我们去穿越沧海时才会发现,自己甚至住经不起清风吹起的半点漪沦。我们需要的是犹如雄鹰般坚实的翅膀,而这翅膀,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才能获得,这不是任何书本可以教会你的。

“每只雄鹰的尽头都是苍穹”,那搏击长空的意气,使他勇敢,坚强。掠过荆棘的山谷,飞过痛苦的沼泽,越过孤独的高山,踏过危险的森林……展开你拼搏的翅膀,自己去发现这世界上的*,甜,苦,辣,自己去寻找时间的美妙。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与路线,然后奋力去实现。不要怕有人嘲笑你,你只需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不怕困难,勇敢翱翔。无论前方多么危险,都不曾退缩,因为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亲身体验过才会成长。“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飞越苍穹需要勇气和毅力,检讨自己,你有坚实的翅膀么?虽然拼搏精神是雄鹰的特权,而我们只是“沧海之一粟”,但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像雄鹰一样,踏上自己的成功之路,只要我们肯实践,肯努力。

面对未来,我们必须勇敢,让自己可以在暴风雨中自由的翱翔。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忘记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我特别喜欢阅读席慕容诗集里的《青春》,它告诉我们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告诫我们正处在青春的年华里就应该好好的珍惜时间,不要让青春过得太遗憾了。

时间在流逝,我们在长大,有时会感觉青春很迷茫,有时会感觉青春很堕落,但我们要明白:青春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我们奉献的开端,因此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开端,珍惜这唯一的青春,努力不让自己的青春过得令人颓废。

岁月蹉跎,记忆会淡去,但淡去的不是青春的背影。青春是美好的,它让我们不忘怀旧,不忘昔日的好友,不忘当年同桌的你。青春就如一朵花,虽然美丽,但却容易凋零,如果我们不好好的呵护它,就会凋谢枯萎;青春犹如一场雨,朦胧却又多情,如果不好好的把握,在伤心破碎时,就会变成清泪;青春是我们的希望,即使遭遇挫折,依然会有坚定执着的梦;青春是一条不悔的路,走过去就无法再回头;所以请我们好好守住青春。

青春,它改变了我很多,在这场盛世浮华里,我们不能预测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只能盲目的前进,即使前面荆棘遍野,我们也全然不知。青春,它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让我们从稚嫩少年走向成熟,从天真无邪走向满腹心机,它教会我们对任何事情要学会忍让,面对自己讨厌的人要学会微笑,教会我们现实是残忍的,只有努力,才能开拓属于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我们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不需要固结我们的思想,纵使前方荆棘丛生,我们都要勇锐面对怯懦,以进取压倒苟安,以不懈奋斗,永不言败的青春本*去追寻我们心中美好的梦想。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白岩松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未来的路还有很多未知挑战与磨难,年轻的我们,只有在各种磨练中跌倒后再爬起来,在磨砺洗礼中成长,坚持不懈才会释放出异样的光芒成就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们正在青春的路上奔跑着,挥洒着泪水与汗水,与其看着别人在青春的路上活得有多么的漂亮,还不如在自己的路上脚踏实地,努力开拓。奋斗青春,永不言败!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摘要: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小康社会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关系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在全国已普遍开展很多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较大成效,但是,在农村的一些学校里,仍然存在着一些政策落实难的多重问题以及落实后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农村的素质教育受师资、教学设施、教学经费、教育观念、农村经济的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全面实施,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义务教育,差距,剖析,对策

目录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二)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五)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

(六)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三)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实施校本研训工程。

(四)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

(五)优化学校人事管理。

三、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迫切要求全社会人的关注。现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很多乡镇小学没有微机室,而有微机室的,也设备已经陈旧却无力更新。另外,近两年由于撤点并校,新学校建设更需要大额资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

继续教育的特定对象和目的决定了继续教育内容应具有的特殊性,为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应补偿教师职前教育的不足,使之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变化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教育部于1999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提高教师实施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现阶段,尽管继续教育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教材内容不适合农村继续教育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教材城市化取向较为明显,脱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二是教材的质量粗糙,急功近利。三是大多数为之前所学的再版,新瓶装旧酒之作较多。四是自我封闭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不少地方只用本地教材,难以引进教育教材的活水。五是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六是具体学习内容由各地市教育部门指定,教师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在教学方式上,农村教师继续教学任然是以课程为中心,采取课堂教育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方式上任然以教授为主,在教学方式任然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口耳相加”呆板的教育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农村教师最需要的技能技巧和反思教学实践的思维习惯未能的到培训和训练。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我市从2000年起就没有正式分配一名师范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从05年的达标统计情况看,我市小学教师学历专科率为55%,居我市倒数第一位。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

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微机、音乐、美术、劳动、科学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几乎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过来,难得有英语专业的师范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知识面窄,发音不标准,教法不得当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

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我市农村小学中老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一半多,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有的还从事着农业种植,对教学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六是教师分布不平衡。我市有小学教师3000余人,满足教育教学绰绰有余。但由于分布不均衡,造成离市区较远的东部南部边缘乡镇小学缺编,而离城较近的小学却呈现出人浮于事的状况。据调查,有的学校只有80名学生,却有11位教师。缺编的学校,教师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不高,反而是玩的玩、干的干,更让那些在高年级任课的骨干教师心理不平衡。

七是教师身份不公平。现在,我市教育行业有两类人,一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一是教师子女、社会招工的后来师范院校全部进修合格的。工作中,个别师范生不服从管理,倚老卖老;其实真正在一线干工作的、出成绩的还是后面这类教师多。但在人事聘任和评优评先上老是提身份(干部和工人),严重影响这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当今农村学校管理普遍还存在见分不见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好象在实施这些制度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赋分,缺乏制度的实施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指导。制度的实施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实施的对象就是被管理者,使两者处于一种对立状态,都是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是一种权力行为,与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相背离,也与我们对教师实行民主化教学的要求不相符。

(五)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严重的,更早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有的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学校。(六)、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或评优选先、评职晋级都是通过“量化”来实现的。一般的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都不同程度的涵盖了:表彰奖励、教研课、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等。应该说,在目前还没有更为先进的评价制度出台前,用这种办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实上,“量化评价”却实实在在地成了不少教师投机的幌子。比如,不会写文章,没关系,只要肯出钱,一篇发表的论文便有了。一些奖项拿不到,跑跑关系便到手了在量化时,便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前列。诸多事实表明,如果不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它必将抑制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摘要: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后《说文解字》又对其做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必不可少的条件,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幼儿;重要性;德育;家庭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八篇

摘要:教育学科研究方法历来存在有无独特方法的争议。本文认为,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多元并存而非不存在的,并且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实践研究的关键性作用。并以教育族志学为例,概括介绍了应用于教育学科实践研究的代表方法的产生发展、教育领域应用与实施注意要点,以及教育族志学对于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的研究意义与贡献。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族志学

一、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是多元并存而非不存在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致上可分为两类: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对于教育学科来说,可以发现各研究论著中所列研究方法大同小异。其中,明确宣告的“教育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法”、“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等,大抵统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用于考察事实、揭示规律,而结合中国现有教育学的实际内容而论,其中主要是有关教育价值取向的辩护性的论述。于是当我们在争论教育学学科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的时候,西方学者已经开始重视教育研究方法的问题。例如克拉克()运用多学科的方法研究教育,他认为,“各门社会科学及其主要的专业所展开的广泛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教育的基本工具,不管这个学科是历史学、经济学或政治学,还是其他社会科学,都给我们提供了考察世界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到教育部门。”①学科发展史业已证明:一个学科从兴起到确立其独立地位以及其后的发展史,集中表征为“一部形成各种理论流派与研究方法从单一走向多元并存”的历史,而不是一部“各种学派消亡与研究方法从多元归于一元”的历史。②在教育学科方法研究中,用惯了某套研究体系就将其他方法拒之门外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有学者将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比喻成表演的舞台,因为专注于一种研究方法,无异于在同一舞台上跳舞,足够的时间也许会让舞跳得更好,但同时也失去了在其它更大更好的舞台上跳舞的机会。

运用多元学科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教育领域,可以帮助教育学科建立科学的概念体系、成熟的学术规范和研究传统,并最终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有学者认为,教育学科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③从多元学科的角度研究教育学科,其实质是利用其它学科的观点、方法、原理来思考和分析教育问题,从中探索规律,而不是将其它学科的概念、方法、原理生搬到教育学领域中。因为某种特殊、专门学科的理论是无法准确、科学地解释其它学科领域的特殊现象的,从特殊到特殊,显然违反了应有的逻辑。教育多元学科研究的意义在于拓展和更新教育者的研究视野、观点和方法,并力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寻求各种观点的共同合理之处,获得更具严密科学意义的原理、规律、概念,等等。

二、教育学科研究方法需要正视实践研究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十九篇

摘要: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手段和途径,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引导感恩行为,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才会正确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并自觉践行感恩的实际行动,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感恩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所崇尚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感恩教育的基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感恩教育的文化价值所在。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接点。感恩教育就是最佳的对接点。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由他们传承并发扬光大。但是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受到来自不良文化影响较为严重,部分大学生则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抛掷于脑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尊师重教、感恩自然等思想,在他们的视野中失去了吸引力。目前大学生中存在道德缺失、知恩不报、不讲信用等不良现象,只有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感恩价值观,才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善”的品质,使他们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恩教育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品质。

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xxx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志也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感恩教育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新生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但是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称的现象:无视父母的辛劳、老师的付出和社会的关心,不能承担对自然恩惠的保护责任。因此,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感恩之心回报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和祖国的培养,培养他们具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品质,对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时代新风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感恩教育,把感恩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怀感恩之心,留感恩之意,存感恩之情,行报恩之举,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认识更加深刻。

蓝天、白云、阳光、江河、山川、森林等,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可是我们不但不知道珍惜和感恩,反而总是无情地向大自然不断索取,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雾霾、水资源短缺、稀有动物濒临灭绝等现象日益凸显,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人与自然只有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梦,要让大学生与大自然在互动的过程中对自然产生一种类似于儿女对母亲的感恩和报答之情,树立大学生对自然的感恩情怀。否则环境就会恶化,能源也随之枯竭,人类就会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大学生只有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懂得如何去感恩自然,才能真正地珍惜资源,树立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自然界建立一种互惠互利、平等友好的和谐关系。只有精心呵护自然界,自然界才会慷慨地把青山绿水赠给人类,使美丽中国的生态梦早日实现。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二十篇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类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从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到当今的美国精神教育,从孔子的“礼、仁、中庸”教育到xxx的“xxx”及“军政训政宪政”教育,差别只在于政治方向、教育内容和智慧底蕴的不同。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秉公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共同推进的综合教育实践。当前,xxxxxx勾画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但国民素质与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是政治思想教育,通过传播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起相应的政治信仰。当前社会,竞争机制造成人们在利益上和心理上的激烈冲突,西方社会思潮使很多人的思想产生了混乱和彷徨,极“左”路线的流毒在小部分人中尚有影响,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隐性渗透诱使部分人腐败堕落和违法犯罪,等等。这些环境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与重点,即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国民进一步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保驾护航。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的矛盾,也是德治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德治和法治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依靠。当前社会,青少年犯罪日渐增多,“常回家看看”等本应属于德治领域的规则变成法律,不文明的言行经常见诸媒体,这就是忽视德治所带来的不利后果。因此,我们在不断健全社会法制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挥德治之教育、启发、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发展的要求内化为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推动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社会化,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全面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全面教育的根本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教育活动:既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也包括哲学思想、法学思想、经济思想等综合思想教育;既包括道德品质教育,也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完善人格的综合教育实践,在中国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在人才培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强化马列主义、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培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精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

教育的意义论文范文 第二十一篇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鲁迅先生则要求人民要“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健康的学生,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一个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乐的人。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面对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环境里,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从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气氛中,我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让他们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同学,从而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首先,要循循善诱,引导大学生学会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巴尔扎克说:“骄傲的人,很少感恩,因为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他应得的一切”。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尤其是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使他们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养成谦虚进取的心态,由此知道感恩、学会感恩。

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权责意识。如卢梭所言“当舒适地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当外来的帮助和关怀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师长们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责”,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师生关系、长幼关系中理应享有的“权”,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孩子因没有付出的体验,久而久之,老师、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就会变得理所当然了。长此以往,又何谈对师长的体谅和感恩呢?因此,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权责观。师长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大学生看到和感觉到,让他们理解师长的艰辛与付出,进而要求他们也要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逐步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感恩教育,提高实效性。要使感恩意识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成为他们的品德中的组成部分,无疑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熏陶,找到正确的学校途径。

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要触及学生的灵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过分理论化,收不到实际效果。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教育心得体会,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邻里的互助和照顾……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点滴言行中,最能够学会知恩和感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