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赏析曹操

孙鹤元

《三国演义》前十回里面的人物各具特色,都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中曹操最令我记忆深刻。

曹操从出场便与旁人不同。在第四回中,司徒王允设宴,吃着吃着便说起了董卓,随与旧臣一同哭起来。而此时曹操却抚掌大笑,并说想去刺杀董卓,由此便可看出曹操是个有勇有谋之人。并且曹操都是为了百姓的安危,所以曹操还有一颗正义之心。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曹操之所以要去刺杀董卓,是想要借此机会立功,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曹操刺杀董卓时,被董卓发现之后,他并没有惊慌失措或不顾一切冲上去,他只是跪下跟董卓说献宝刀,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应变能力很强的人,能面不改色地说出这样的话,说明曹操是十分机智的。

从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可以看出,他还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那句“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可以看出,他完全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并且在这一片段中运用了大量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使曹操的性格表现更为突出。并且,从陈宫对他态度的巨大变化引出的侧面描写,也是更突出了曹操自私自利、多疑狠毒的性格。

篇二:三国演义人物赏析曹操

赵瑞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性格是复杂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第一回写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聪明老练、机智勇敢、敢作敢为。紧接着他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冲锋陷阵,建立了功勋,谋取了功名,并在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当地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当董卓倒行逆施、鱼肉百姓时,他不想王允之流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流泪伤感,他毅然设计持刀刺杀董卓,此计不成,便回到故乡组织联络十八路诸侯军联合征讨董卓,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胆识,同时也是曹操这个形象最光彩照人的一面,如作者所说的曹操作为“治世之能臣”的具体表现。

但罗贯中还塑造了曹操的另一面,那就是多疑、阴险、毒辣,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等等,曹操的这一个方面,用罗贯中说的话就是“乱世之奸雄。”

篇三:三国演义人物赏析曹操

赵正宜

曹操一出场,作者便先介绍他的身世。其父曹蒿本姓夏侯氏,因为做了东汉常侍曹腾养子,所以改姓曹。曹操幼时就好权谋,能够随机应变,游荡无度,曾经用假装中风离间父亲和叔叔的关系。他曾问过善识人的许劭:“我何许人?”许劭回答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之大喜,可见,曹操一出场便以奸雄的形象出现。

当他还在兖州时,他就急忙招贤纳士。典韦、许褚、张辽等人,或是自来投奔,或是被俘投降,曹操都十分信任。这些人后来多成为多谋善算的谋士或成为冲锋陷阵的猛将。曹操手下,文臣武将,不可胜数。

曹操的奸诈首先表现在他的凶恶残暴上。他刺杀董卓不成,逃出洛阳,在成皋因疑心杀了吕伯奢全家。出庄途中,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使人不寒而栗的话。他为了自己全身而退,将凶恶残暴做到极致。

篇四:三国演义人物赏析曹操

李熙泽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末动荡不堪,而在这个混乱的时期,出现了一位野心勃勃的人物——曹操。

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黄巾起义爆发后,他任骑都尉,与皇莆嵩等人合军进攻,大破黄巾军,接着迁为济南相。

最令我感到钦佩的,是他的谋略智勇。

在董卓废帝改立陈留王为汉献帝后,这个皇帝变成了他的傀儡,董卓十分嚣张跋扈,荒淫无度,百姓皆哀怨连连,民不聊生;就在袁绍等人计划如何推翻董卓时,曹操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说他假意与董卓交好,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杀了他。

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失败后,他并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露出任何破绽,搪塞过去便骑马离开,待董卓知其真正用意后,为时已晚。

而人无完人,曹操也是个多疑毒辣之人,与陈宫逃难到吕伯奢家后,却因误会而杀其家人,当他知道自己误杀了无辜之人后,竟怕走漏了风声而残忍地将吕伯奢灭口,当真是“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个阴险狡诈的无耻小人,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这乱世之中,曹操是个爱才惜才,志向远大的人,他无疑是成功的,他活出了自己的价值,为这个时代添了一笔绚丽的颜色。就像许劭说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三国时期的精彩人物!

篇五:三国演义人物赏析曹操

吕晓莹

曹操被称为“古往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他是一个有雄心有才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典型。在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可以看出曹操既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又是一个多疑而残忍奸诈的人,董卓废了少帝后引起共愤,王允召集了群臣来商议此事,而群臣只会像妇人一样痛哭,而曹操果断站出来,借王允宝刀去行刺,虽然行刺失败了:但仍能看出曹操有勇有谋,有为国捐躯的赤子之心。当计谋被识破,他只好假意献刀,到这儿,可以看出曹操能屈能伸,有谋略,如果换做一介莽夫,可能当时就和董卓鱼死网破。

可当他逃亡去吕伯奢一家借宿时,吕伯奢并没因曹操被朝廷通缉而不接纳,还热情的招待了他。傍晚曹操听到有磨刀声,误以为是吕伯奢一家要杀他,去领赏钱,一鼓作气将其一家八口杀死,为了不让吕伯奢知道,毫不留情的将他杀死,他为了自保明知道自己杀错了人,却仍要杀人灭口,说明他是一个残忍,只为自己着想的人,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将他的残忍奸诈充分体现。

在第十回中,曹操父亲被陶谦的手下所杀害,曹操迁怒于陶谦,攻入徐州,将百姓统统杀害,可以看出他一心为父亲报仇的决心,又衬托出他急想永占徐州,草芥人命的性格。

篇六:三国演义人物赏析曹操

侯新琪

我是不太喜欢曹操这个人的。

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中,就能看出曹操是一个自私的人。有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体现了曹操是个心狠手辣又生性多疑的人,曹操在罗贯中笔下是奸诈、残忍、任性的反面人物典型。但其实罗贯中是夸大了曹操的负面性格,好的一面就被深深雪藏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是多面性的,刚一出场,就显现出他的聪明干练,机智勇敢和成熟。当董卓鱼肉百姓时,它不像王允唉声叹气,反而计划如何刺杀董卓,在那时我又看出了曹操分的清是非,又果敢的性格。

在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的情节中,曹操明知犯了错,但却不知醒悟悔改,甚至还立下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种荒诞的人生信条。

总而言之曹操的性格是很复杂的,有时让人拍手称快,有时又让人气愤不已,曹操这个角色还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篇七:三国演义人物赏析曹操

吴宇

在《三国志》中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在《三国演义》中,他的性格是复杂的,尤其是将他的奸诈夸大,他就是——曹操。

在第一回“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写出曹操的机智勇敢,紧接着他又通过讨贼立功,谋取了功名也因此树立了威信。董卓此时派军队四处打劫、鱼肉百姓、谋财害命可谓是令人发指,曹操没有像王允等人一样怨天尤人,他毅然决然地沥酒设誓,取宝刀至相府予以行刺,此计不成他又联络了诸侯来讨伐董卓,见关羽毛遂自荐,便启用他才有了“温酒斩华雄”这个典故。曹操善用贤才也是他的一大特色,即使再诡计多端,但用人唯才是举。

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多数是以多疑、毒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形象出现,更是被称为“乱世之奸雄”。在操幼时,为了不让他的叔父对他发怒就“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而后来误杀吕伯奢一家,不知悔改地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些举动都充分的显示了他的狠毒和阴险。

正是因为曹操复杂的性格,也使得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让读者对他之后所发生的事情更加好奇。

篇八:三国演义人物赏析曹操

胡一冉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后世称为“一代奸雄”。曹操的出场是在镇压黄巾起义时,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在张梁张宝失败逃走时,被曹操拦截,斩首万余级。曹操是沛国焦郡人,他的父亲是曹嵩,是中常侍的养子,曹操有权谋,多机变,但是性格狠毒。

一开始董卓夺权,曹操想着救国,便借着董卓对他的信任,想趁机杀了董卓,不料被董卓发觉,他就以献刀的名义化解了这场危机。从这件事情中不难看出,曹操是一个心怀大志,有勇有谋的人,他行事机变且果断。

刺杀董卓不成,曹操见势不妙,便随即逃出了城,他原本想借住在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但是吕伯奢家人杀猪的声音却被曹操误认为是要杀了自己,就将吕伯奢的家人全部杀掉,杀人后。曹操才发现他杀错了人,但曹操竟然没有半分懊悔,随即就逃走了,路上看见买酒回家的吕伯奢,也将他杀人灭口。还说出“宁教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在这里是第一次将曹操的阴险狡诈且偏激的性格直接展现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