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相册》观后感10篇

《看完感觉》是指在观看电影、剧集或参观展览后,用具体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家相册》观后感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读史明志,知古鉴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张张发白的照片,无一不是一部部鲜活的无字史书。重读历史,可以让人再回到过去的烽火烟云当中,让人直白地感受到当年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变故。“国家相册”聚焦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瞬间,通过传播宣传,让更多百姓知悉、领略并有所感悟。这种直达人心的历史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指导。

  我们能从“国家相册”了解百年来的苦难史。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明,但同时也是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的历史巨轮。我们都懂得学习历史对于当下的重要影响,但学习历史需要以专业的视角进行专业性的系统训练。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了解历史概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国家相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全景式展现近百年来的历史,正可以让广大民众深切体会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屈辱,通过视觉引导,开启情感的阀门,对中国自满清以来落后挨打、丧权辱国、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的历史,有更为系统和直观的认知。特别是拍摄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张张图片,无一不是血淋淋的故事,更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争传奇。

  态度决定眼光,眼光影响境界。我们从“国家相册”看到的,不只是一段段或大或小的历史事件,更能从纷繁的历史碎片中总结出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一张张图片的剪辑衔接,正可以反映近百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脉络。在一片黑暗和混乱的社会背景中,涌现出一股清新的力量,历史的选择,让青年学生走上历史舞台,让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正本清源的历史重任。历史是客观的,历史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射线,而“国家相册”正是通过大量的图片串起一条无形的历史轨迹,让我们看到其中的规律和必然性,那就是正义必胜,人民必胜。

  “国家相册”的系列展播,让我们从数以千万计的历史片断中看到历史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从而更加坚定现代中国引领未来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系列纪录片第一集“胜利的日子”,在重温那段伤心的历史过程中,也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当见证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一幕被定格时,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是激动而复杂的。当看到国破人亡的历史关头,总有革命斗士挺身而出,多少会让人感到欣慰。虽然只是重温历史,但此情此景,依然让人血脉喷张。

第二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五一期间,我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观看了微纪录片《国家相册》。《国家相册》是新华社选取中国照片档案馆100多万张珍贵的老照片,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打造的微纪录片栏目,旨在唤醒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我认真观看了《国家相册》的系列微纪录片,每一集都深受感动。比如“奥运与国运”“山就在那里”、“冰川的奥秘”等等。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奥运与国运”,这一集讲述了中国奥运之路的艰难曲折。

  新中国成立前,当时中国贫穷落后,运动员缺乏系统的锻炼。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的参赛者只有刘长春一位中国人,虽然他拼劲了全力但是最后仍然惨遭淘汰。他的失利当时引来了许多外国媒体的嘲讽,中国人也被不少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但是中华民族的体育健儿从未停止奋斗的脚步,柏林奥运会中,“飞虎猛将”符保卢向日本选手借了撑杆跳的竿子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选手的风采。同时他也是一名空军,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开着他的“飞虎机”,曾击退3名敌军,但不幸在1943年壮烈牺牲,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这也让我明白了,只有中国强大起来,体育方面才会有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奥运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奥运与国运相关联。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夺得了中国在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质的飞跃。至此以后,中国奥运选手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越来越好,在女排、体操、乒乓球、游泳等领域连续多届奥运会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看了《国家相册》微纪录片,让我了解到这100多年间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以及这些历史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有自信。我要向纪录片里的楷模和英雄学习,争做爱国爱党好少年!

第三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近期,我认真观看了学校安排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相册》纪录片。它将历史浓缩成5-10分钟的光影岁月,是一部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与制作精良为一体全媒体影像力作。它里面有许多集微纪录片,如:《儿时的游戏》《冰川的奥秘》《山就在那里》等等,每一集我都深受感动,其中《我爱你,中国》这集让我感触最深。

  这集主要讲的是黄大年、李四光、钱学森等科学家归国报效祖国的故事。科学家黄大年,从赴英国留学,到成为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发部主任,作为国际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黄大年在事业巅峰时期放弃了所拥有的一切,返回祖国。探测地面和海面深处是当今世界科技制高点之一,归来的黄大年深感时不我待。没有机库,他就带着学生在校园里自己动手建。面对前来拆除“违章建筑”的卡车,这位大科学家情急之下竟然躺在了卡车前。归国七年,他就使中国深部探测能力迅速赶上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长春地质学院首任院长李四光同样是一位为报效祖国而归来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在英国的李四光受邀回国,有人要求他发表声明拒绝回国,并密谋扣留他。李四光不得不绕道法国,最后经意大利登船,秘密回国。当时,新中国年产的石油还不够全中国人点灯用。李四光根据自己的理论和考察,大胆建议,中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大庆、胜利、江汉等油田相继被发现,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年轻时赴美国留学,28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但他在20年里既不买房,也不买保险,亲历了日本侵华之痛的他,说:“反正我是要回国的。”1955年,经历长达五年的监视和软禁后,钱学森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1956年,钱学森出任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他当院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办培训班,给100多名大学生讲《导弹概论》,他手写的导弹技术教材,成为中国航天技术奠基之作。这几期培训班的学生们,许多后来都成为中国航天的领军人物,推动了“两弹一星”和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中国航天人把钱学森归国的那一天,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轫之日。直到他去世前,中国航天界一直承袭这样的惯例,在每一个大工程结束后,要去向钱老汇报。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从李四光钱学森,到新时代的黄大年,一代代爱国科学家就像闪耀的群星,托起了民族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我,正在接受着疫情的考验。虽然暂时不能回学校上课,但我也不松懈,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四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近期,我认真观看了学校安排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相册》纪录片。它将历史浓缩成5-10分钟的光影岁月,是一部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与制作精良为一体全媒体影像力作。它里面有许多集微纪录片,如:《儿时的游戏》《冰川的奥秘》《山就在那里》等等,每一集我都深受感动,其中《我爱你,中国》这集让我感触最深。

  这集主要讲的是黄大年、李四光、钱学森等科学家归国报效祖国的故事。科学家黄大年,从赴英国留学,到成为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发部主任,作为国际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黄大年在事业巅峰时期放弃了所拥有的一切,返回祖国。探测地面和海面深处是当今世界科技制高点之一,归来的黄大年深感时不我待。没有机库,他就带着学生在校园里自己动手建。面对前来拆除“违章建筑”的卡车,这位大科学家情急之下竟然躺在了卡车前。归国七年,他就使中国深部探测能力迅速赶上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长春地质学院首任院长李四光同样是一位为报效祖国而归来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在英国的李四光受邀回国,有人要求他发表声明拒绝回国,并密谋扣留他。李四光不得不绕道法国,最后经意大利登船,秘密回国。当时,新中国年产的石油还不够全中国人点灯用。李四光根据自己的理论和考察,大胆建议,中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大庆、胜利、江汉等油田相继被发现,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年轻时赴美国留学,28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但他在20年里既不买房,也不买保险,亲历了日本侵华之痛的他,说:“反正我是要回国的。”1955年,经历长达五年的监视和软禁后,钱学森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1956年,钱学森出任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他当院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办培训班,给100多名大学生讲《导弹概论》,他手写的导弹技术教材,成为中国航天技术奠基之作。这几期培训班的学生们,许多后来都成为中国航天的领军人物,推动了“两弹一星”和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中国航天人把钱学森归国的那一天,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轫之日。直到他去世前,中国航天界一直承袭这样的惯例,在每一个大工程结束后,要去向钱老汇报。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从李四光钱学森,到新时代的黄大年,一代代爱国科学家就像闪耀的群星,托起了民族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我,正在接受着疫情的考验。虽然暂时不能回学校上课,但我也不松懈,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五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国家相册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移动端、户外屏幕等平台同步传播,向公众展示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收藏的1892年以来的珍贵照片1000多万张,揭秘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再现中国丧权辱国的苦难历史。

  第一,从创意上讲,《国家相册》立意宏伟、角度新颖。这个创意是力图通过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历史照片来把握国家历史。用照片来叙述历史、展现历史,这并不是首创,也不新鲜,过去也有很多关于“老照片”的栏目和作品,但是,新华社这次是用微电影的形式以“国家相册”的名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国家历史,这还从未见过,应该算是首次,而且是通过“相册”这个角度来呈现,无疑是想于细微处见宏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个立意的确宏大,角度的确新颖。

  第二,从构思上讲,《国家相册》民众视角、构思巧妙。国家历史肯定是宏大叙事,但宏大叙事必须与凡人小事相结合,才能接地气、才能有生命力。创意者以相册作为构思的主线,力图通过翻看照片来追寻历史,可谓匠心独运、构思巧妙。英国著名作家赫克斯科曾经说过: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那么国家的记忆就是国家的文学,但国家记忆也包括国家中每个人的记忆,国家的文学也必须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历史来集合和凝练。《国家相册》就是用每个人的私人相册来反映国家的历史和命运,就象一个家族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翻看家族中每个人的相片,回忆起这个家族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第三,从内容上讲,《国家相册》扎根史实、扎根生活。历史是这个创意的源头活水,生活是这个创意的格调基础。在第一集《胜利的日子》里,并没有空洞地论述历史,而是用两个摄影师的镜头来说话,摄影师王小亭拍下的影像再现那个血雨腥风、凄凉悲惨的上海车站:日军轰炸后,到处充斥着炸飞的同胞躯体、孩童的哭泣,让人触目惊心,摄影师于肇拍摄的沈阳审判影像,受伤百姓愤怒的控诉、日本侵略者低头认罪的瞬间,与穿插其中的日本投降、东京审判、东条英机被送上绞刑架等照片一起,成为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记忆。这个微电影采用的是讲述人口述的方式,讲述人陈小波女士象邻家大姐一样,娓娓道来,用生活的语气叙述着历史的沧桑,在亲切中暗含着对史实的尊重、对历史的敬畏。特别是那句“犯我中国者,虽远必诛”,在平缓中透出了坚毅,显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历史真理。

  第四,从精神上讲,《国家相册》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历史上,中国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外敌入侵、内战绵延、自然灾害等,在内忧外患面前,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愈挫愈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国家相册》就是要通过这些影像和画面,来展现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中国精神和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国价值,从而展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文情怀。

  第五,从电影理论上讲,《国家相册》是一幅“活动的绘画”。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林赛在其电影理论名著《活动画面的艺术》中指出:“活动”是电影的根本艺术特征,把电影分为“动作的”、“亲切的”和“壮丽的”3大类时,分别称之为“活动的雕刻”、“活动的绘画”和“活动的建筑”。《国家相册》正因为其微电影的特征,一改相片的固化和呆板,通过3D等影像技术活灵活现、原貌重现,成为“活动的绘画”,令人称奇。德国弗赖堡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双料教授闵斯特贝格指出:人对电影影像活动的感受,除了消极地依靠视觉暂留原理的生理作用外,还存在着积极的思维过程,所以他认为看电影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一种强烈的思维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观看者是制片者的一个合作者。”电影正是因为其观众感官、思维的积极参与,观影如同身临其境的奇妙艺术体验而成为最活跃、最令人关注的艺术活动之一,一部优秀的电影一定会让观众在看电影时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合作者,这正是电影的魅力,也是影评存在的必然。《国家相册》改变了国家影像档案的呈现形式,让观众在浏览照片时能与历史事件共生共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认同。这就是影像的力量、历史的回声。

  据说《国家相册》计划还要推出很多期,这的确是一项不小的工程。第一期《胜利的日子》因其契合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的纪念日,而广受瞩目和关注。但说句实在话,要想让每一期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震撼,不引发审美疲劳,也的确需要制作方精益求精、更上层楼。作为一名学者和观众,真心预祝《国家相册》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像精品,成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第六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初二(3)班多劲戈

  不会走路的孩童跪在地上哀悼,手无寸铁的平民横尸街头,侵略者可憎可怖的屠刀下是我们的同胞。你若是个向上的青年,怎能不被这场景所触动?你若是个正直的青年,怎能不为这悲剧而愤怒?你若是个爱国的青年,怎么能不被那过往所激励?这一张张照片里惨绝人寰的景象,对敌人厉声斥问,让警钟振聋发聩。看到这些照片后每名青年心底的痛彻,是对我们的激励,是对我们的引领,是对我们的督促。当抗战老兵们在国庆大典上望着天安门,望着一个崭新的中国,他们的笑容可爱又可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是正处青年的他们用汗水、泪水、血水,才浇灌出了崭新的花朵;是正处青年的他们用正义的信念与理想,拨开了荆棘与阴霾,才绽放出如今对山河无恙,人民安康而由衷的欣慰的笑容。

  青年们啊,请牢记这家国情;青年们啊,请传承这正义的信念;青年们啊,请接过这时代的接力棒,在中华的历史上书写下属于你们的一笔。在疫情即将过去,迎来光芒的时刻,拿出所有的努力与激情。请你们用自己青年的力量,为自己正义光明的理想插上翅膀,飞翔在属于自己的胜利的日子,有朝一日,带着国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向属于这个国家更加伟大的胜利的日子!

  初二(2)班马如荍

  中国照片档案馆以保留的历史照片为素材所拍摄的系列专题纪录片取名《国家相册》,这个题目道出了这部纪录片的意义一一用《国家相册》留住这个国家不应忘却的记忆。

  “胜利的日子”是这部专题片的第一集,展现了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惨痛经历,也记录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对历史的铭记。在抗日战争71周年来临之际,《国家相册》以胜利的日子作为这部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集,这表明《国家相册》用影像记录国家、民族的兴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不仅面对的是民族危机,也是共同面对的人类文明的危机。抗战的胜利粉碎了日本想要吞并中国的野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维护了世界和平,捍卫了人类朝向自由、文明迈进的历史进程。

  在抗日战争71周年来临之际,这部纪录片提醒我们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奋发图强,为祖国的未来顽强拼搏,振兴中华! 

  初三(3)班张瑞茜

  《国家相册》扎根史实、扎根生活。历史是这个创意的源头活水,生活是这个创意的格调基础。在第一集《胜利的日子》里,并没有空洞地论述历史,而是用两个摄影师的镜头来说话,摄影师王小亭拍下的影像再现那个血雨腥风、凄凉悲惨的上海车站:日军轰炸后,到处充斥着炸飞的同胞躯体、孩童的哭泣,让人触目惊心,摄影师于肇拍摄的沈阳审判影像,受伤百姓愤怒的控诉、日本侵略者低头认罪的瞬间,与穿插其中的日本投降、东京审判、东条英机被送上绞刑架等照片一起,成为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记忆。这个微电影采用的是讲述人口述的方式,讲述人陈小波女士像邻家大姐一样,娓娓道来,用生活的语气叙述着历史的沧桑,在亲切中暗含着对史实的尊重、对历史的敬畏。特别是那句“犯我中国者,虽远必诛”,在平缓中透出了坚毅,显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历史真理。

  初一(1)班王禹棋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的第75周年,拥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华夏民族在东方这片广袤辽阔的土地上已经屹立了5000多年之久。慕然回首,在这几千年中,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经历过严重而恐怖的自然灾害,惨绝人寰的残忍战争,毫无光明的黑暗时刻。但是,饱经风霜的民族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我们,从未言弃过。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久违的光明普照在了胜利的东方!人们欢呼雀跃,我们中华民族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抗日战争终于站起来了!那些对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肆意屠杀的侵略者得到了制裁,他们要知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新中国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记者于肇受命拍摄严惩侵略者的画面,记录下难忘的时刻。

  如今这难能可贵的和平盛世都是由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奉献自己生命的先烈换来的,我们定要缅怀先烈,勿忘国耻,牢记保卫国家光荣使命,更要为繁荣富强的祖国而自豪骄傲!

  初一(5)班张家齐

  假期期间,我观看了《国家相册》这部纪录片,该影片用一张张照片,重现了中国当年的那一段腥风血雨的年代,特别是那一张张拍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无一不是血淋淋的故事,更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争传奇。我们从“国家相册”看到的,不只是一段段或大或小的历史事件,更能从纷繁的历史碎片中总结出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一张张图片的剪辑衔接,正反映出了近百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脉络。在一片黑暗和混乱的社会背景中,涌现了一股股力量,其中不乏许多青少年的身影,这一段段的历史也正告诉了我们,一定要抓紧当下,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像那些前辈们一样,或多或少为国家做出贡献,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七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国家相册》里的《三位“大”医生》纪录片,非常受感动,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大”医。

  我生病的时候,家人会带我去医院看病,有很多医生医术都很好,那是不是所有医术好的医生都叫“大”医呢?看完了短片我才知道,只有像张孝骞、曾宪九和林巧稚这样的医生,才能被称为“大”医。

  张孝骞医生是我国消化病学奠基人。他没有留下过鸿篇巨著,却能记住三十年看过的患者,并前后进行对比,准确做出诊断,挽救病人的生命。为什么他能记住三十年前的患者呢?原来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每看一个病人都仔细做记录,他从医六十多年,用了上百个小本子,记录了患者的点点滴滴。直到他晚年双目几乎失明,都还在坚持记录。原来不仅医术精湛,更时刻把患者装在心里的人,才叫“大”医。

  曾宪九医生是我国现代基本外科的重要奠基人。曾宪九医生在只剩下七个月生命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有一位被怀疑是癌症的患者,自己已经放弃希望了,可是曾宪九医生比患者还着急,拖着虚弱的身体,给患者和她的单位领导写信催促患者来复查,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即使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还装着患者,这就是“大”医仁心。

  林巧稚是一位会关心患者人生与命运的妇产科医生。凭着爱心和责任心治好了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婴儿,她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为了不干扰工作,她一辈子没婚育。然而,她却亲手迎接了五万多个新生命,被称为“万婴之母”。

  这三位“大”医生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动,他们是珍爱生命的人,是有责任心并心存大爱的人,是我们最值得尊敬并铭记的“大”医。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八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中国照片档案馆以保留的历史照片为素材所拍摄的系列专题纪录片取名《国家相册》,这个题目道出了这部纪录片的意义——用《国家相册》留住这个国家不应忘却的记忆。

  “胜利的日子”是这部系列专题片的第一集,展现了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惨痛历史,也记录了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对于历史的铭记。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到来之际,《国家相册》以“胜利的日子”作为这部系列纪录片第一集,这表明《国家相册》用影像记录国家、民族的兴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不畏强暴、抗争到底的气概驱散了民族自卑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所面对的不仅民族危机,也是共同面对的人类文明的危机。抗战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奴役中国的图谋,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大无畏气概,维护的是世界和平,捍卫了人类朝向自由、文明迈进的历史进程。

  抗战初期,中、日军事力量相差悬殊,中国人民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通过顽强的民族精神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使中华民族又经历了一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洗礼。不畏强暴、抗争到底的气概驱散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自卑,建立了中华民族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自信,因此,抗战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的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在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到来之际,以“胜利的日子”重温这段历史,让我们再次领略全民族共同拥有的强大的精神财富,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删繁就简,以三代摄影师形成了清晰的影片叙事

  要在短短的5分钟里对“抗战胜利”做跨越70年的检阅并不容易。创作者删繁就简,以三代摄影师的拍摄为叙事逻辑,形成了清晰而又生动的影片叙事。影片从第一代摄影师——当时受雇于美国米高梅公司的电影摄影师王小亭子拍摄的1937年8月28日被日军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照片开始。王小亭用拍摄到的影像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难。

  对于八年抗战的艰苦卓绝,“胜利的日子”只以几张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做了平实的讲述,之后便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等几张照片将叙事转入“胜利”的主题,这种看似粗线条的表述使该片形成了独特的短小精悍的叙事特点。

  影片的另一组连续的照片是1956年由中国人自己担任审判官,独立地审判外国侵略者,时任新华社记者的于肇拍摄了“溥仪出庭作证”、“中国战争受害者控诉侵略者罪行”和“日本侵略者低头认罪”等珍贵的历史镜头。影片在呈现这些照片的同时讲述了两代拍摄者不同的人生遭遇——将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苦难公之于世的王小亭因日本侵略者的悬赏捉拿而不得不携全家逃往香港。拍摄了新中国独立审判日本战犯的于肇则常年坚持把自己拍摄到的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经历讲给新一代的中国军人听,让他们铭记历史。同样是用胶片记录下历史的真实,但是人生的境遇竟有如此之大的不同,这充分说明了抗日战争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的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也说明了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是关乎每一个国人命运的大事。

  2023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的仪式上,部分抗战老兵受邀乘坐敞篷车在万众瞩目下走过天安门广场,这是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一组系列照片,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以行军礼的独特方式来展现他们对于为民族独立所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的自豪,拍摄下这些珍贵照片的是新华社的年轻记者们已经是这部影片中出现的第三代摄影师了。

  克制的视觉特效呈现平实的影像风格

  “胜利的日子”风格平实。片中对于视觉特效的运用非常克制,很多照片都是以原貌呈现,整部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也是平铺直叙,观众感到面对的是原始的历史痕迹、历史记录,这种简单直接而不做渲染的质朴风格使“真实性”这一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和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和凸显。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说:“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揭示真实。“胜利的日子”让照片自己讲述历史的质朴的叙事风格,以“真实性”让《国家相册》中泛黄的历史显得格外鲜活。

  “胜利的日子”中到处洋溢着的人文关怀:王小亭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之公之于世,显示出的是民族的气节和维护正义的精神;创作者对王小亭因被日本侵略者悬赏而不得举家逃亡香港的讲述,使观众感受到创作者对王小亭遭遇的同情。日本侵略者失败后低头受降的场景和中国人民对抗战胜利的雀跃形成强烈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创作者对侵略者的义愤、对于正义得到伸张、和平得到维护的欢欣鼓舞。抗战老兵在天安门广场行军礼接受检阅的画面则洋溢着对这些维护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的老兵的敬仰。真实是纪录片的审美特征,但是追求客观、严谨与人文情怀的流露并不是矛盾的。“胜利的日子”中对人文情怀的流露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表现的自然、真实,这不仅无碍于“真实性”的审美特征,而且给影片增添了感人的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

  在这部纪录片中,有大量的照片的拍摄对象是普通的民众。在影片的开始,王小亭以影像记录了普通的中国民众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在抗战胜利后,画面上出现的是普通民众欢欣鼓舞的笑脸和普通的抗战军人被民众夹道欢迎的场面。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典礼的画面中,抗战老兵以参加了抗日战争的普通一兵的身份参加阅兵。这些对于普通民众的表现,体现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真谛,也体现出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胜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相册》来说,强调“人民性”的叙事特点对这部纪录片增强对于广大观众的感染力无疑也是非常有益的。

第九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读史明志,知古鉴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张张发白的照片,无一不是一部部鲜活的无字史书。重读历史,可以让人再回到过去的烽火烟云当中,让人直白地感受到当年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变故。“国家相册”聚焦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瞬间,通过传播宣传,让更多百姓知悉、领略并有所感悟。这种直达人心的历史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指导。

  我们能从“国家相册”了解百年来的苦难史。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明,但同时也是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的历史巨轮。我们都懂得学习历史对于当下的重要影响,但学习历史需要以专业的视角进行专业性的系统训练。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了解历史概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国家相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全景式展现近百年来的历史,正可以让广大民众深切体会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屈辱,通过视觉引导,开启情感的阀门,对中国自满清以来落后挨打、丧权辱国、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的历史,有更为系统和直观的认知。特别是拍摄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张张图片,无一不是血淋淋的故事,更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争传奇。

  态度决定眼光,眼光影响境界。我们从“国家相册”看到的,不只是一段段或大或小的历史事件,更能从纷繁的历史碎片中总结出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一张张图片的剪辑衔接,正可以反映近百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脉络。在一片黑暗和混乱的社会背景中,涌现出一股清新的力量,历史的选择,让青年学生走上历史舞台,让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正本清源的历史重任。历史是客观的,历史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射线,而“国家相册”正是通过大量的图片串起一条无形的历史轨迹,让我们看到其中的规律和必然性,那就是正义必胜,人民必胜。

  “国家相册”的系列展播,让我们从数以千万计的历史片断中看到历史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从而更加坚定现代中国引领未来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系列纪录片第一集“胜利的日子”,在重温那段伤心的历史过程中,也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当见证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一幕被定格时,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是激动而复杂的。当看到国破人亡的历史关头,总有革命斗士挺身而出,多少会让人感到欣慰。虽然只是重温历史,但此情此景,依然让人血脉喷张。

第十篇: 《国家相册》观后感

  中国照片档案馆以保留的历史照片为素材所拍摄的系列专题纪录片取名《国家相册》,这个题目道出了这部纪录片的意义——用《国家相册》留住这个国家不应忘却的记忆。

  “胜利的日子”是这部系列专题片的第一集,展现了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惨痛历史,也记录了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对于历史的铭记。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到来之际,《国家相册》以“胜利的日子”作为这部系列纪录片第一集,这表明《国家相册》用影像记录国家、民族的兴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不畏强暴、抗争到底的气概驱散了民族自卑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所面对的不仅民族危机,也是共同面对的人类文明的危机。抗战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奴役中国的图谋,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大无畏气概,维护的是世界和平,捍卫了人类朝向自由、文明迈进的历史进程。

  抗战初期,中、日军事力量相差悬殊,中国人民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通过顽强的民族精神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使中华民族又经历了一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洗礼。不畏强暴、抗争到底的气概驱散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自卑,建立了中华民族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自信,因此,抗战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的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在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到来之际,以“胜利的日子”重温这段历史,让我们再次领略全民族共同拥有的强大的精神财富,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删繁就简,以三代摄影师形成了清晰的影片叙事

  要在短短的5分钟里对“抗战胜利”做跨越70年的检阅并不容易。创作者删繁就简,以三代摄影师的拍摄为叙事逻辑,形成了清晰而又生动的影片叙事。影片从第一代摄影师——当时受雇于美国米高梅公司的电影摄影师王小亭子拍摄的1937年8月28日被日军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照片开始。王小亭用拍摄到的影像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难。

  对于八年抗战的艰苦卓绝,“胜利的日子”只以几张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做了平实的讲述,之后便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等几张照片将叙事转入“胜利”的主题,这种看似粗线条的表述使该片形成了独特的短小精悍的叙事特点。

  影片的另一组连续的照片是1956年由中国人自己担任审判官,独立地审判外国侵略者,时任新华社记者的于肇拍摄了“溥仪出庭作证”、“中国战争受害者控诉侵略者罪行”和“日本侵略者低头认罪”等珍贵的历史镜头。影片在呈现这些照片的同时讲述了两代拍摄者不同的人生遭遇——将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苦难公之于世的王小亭因日本侵略者的悬赏捉拿而不得不携全家逃往香港。拍摄了新中国独立审判日本战犯的于肇则常年坚持把自己拍摄到的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的经历讲给新一代的中国军人听,让他们铭记历史。同样是用胶片记录下历史的真实,但是人生的境遇竟有如此之大的不同,这充分说明了抗日战争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的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也说明了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是关乎每一个国人命运的大事。

  2023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的仪式上,部分抗战老兵受邀乘坐敞篷车在万众瞩目下走过天安门广场,这是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一组系列照片,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以行军礼的独特方式来展现他们对于为民族独立所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的自豪,拍摄下这些珍贵照片的是新华社的年轻记者们已经是这部影片中出现的第三代摄影师了。

  克制的视觉特效呈现平实的影像风格

  “胜利的日子”风格平实。片中对于视觉特效的运用非常克制,很多照片都是以原貌呈现,整部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也是平铺直叙,观众感到面对的是原始的历史痕迹、历史记录,这种简单直接而不做渲染的质朴风格使“真实性”这一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和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和凸显。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说:“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揭示真实。“胜利的日子”让照片自己讲述历史的质朴的叙事风格,以“真实性”让《国家相册》中泛黄的历史显得格外鲜活。

  “胜利的日子”中到处洋溢着的人文关怀:王小亭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之公之于世,显示出的是民族的气节和维护正义的精神;创作者对王小亭因被日本侵略者悬赏而不得举家逃亡香港的讲述,使观众感受到创作者对王小亭遭遇的同情。日本侵略者失败后低头受降的场景和中国人民对抗战胜利的雀跃形成强烈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创作者对侵略者的义愤、对于正义得到伸张、和平得到维护的欢欣鼓舞。抗战老兵在天安门广场行军礼接受检阅的画面则洋溢着对这些维护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的老兵的敬仰。真实是纪录片的审美特征,但是追求客观、严谨与人文情怀的流露并不是矛盾的。“胜利的日子”中对人文情怀的流露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表现的自然、真实,这不仅无碍于“真实性”的审美特征,而且给影片增添了感人的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

  在这部纪录片中,有大量的照片的拍摄对象是普通的民众。在影片的开始,王小亭以影像记录了普通的中国民众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在抗战胜利后,画面上出现的是普通民众欢欣鼓舞的笑脸和普通的抗战军人被民众夹道欢迎的场面。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典礼的画面中,抗战老兵以参加了抗日战争的普通一兵的身份参加阅兵。这些对于普通民众的表现,体现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真谛,也体现出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胜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相册》来说,强调“人民性”的叙事特点对这部纪录片增强对于广大观众的感染力无疑也是非常有益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