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谏的文言文翻译

第1篇:劝谏的文言文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的故事。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劝谏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原文如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直言强谏虽然是忠心耿耿,却容易伤害上司的自尊心;如果能做到既劝谏有效,又无损上司的尊严,那就需要费一番心力了。

上司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也会有不当之举,容易导致工作的失误或者因小失大危及全局。此时,正是下属表忠心、献良策、取得上司信任的最佳时机。作为下属,这一良机万万不可错过,因为此时寥寥数语就可能使上司迷途知返,并将你视为忠臣知己,而会对你赏识有加。

有一次,局里召集各科室的负责人开会,准备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在会议开始的汇报中,有一位部门负责人因为自己责任心不强,几项交办的工作没做好,还捅了娄子,结果导致局长,发了一通脾气,使会议气氛十分紧张。

秘书严慧看到会场气氛十分尴尬,便建议先休息十分钟。在休息的间歇,秘书严慧递了一个纸条给局长,上面写着:“陈局长,会前您曾说过,这个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布置工作,动员干部。刚才的会议气氛有点儿紧张,不利于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建议有些问题应专门开会或会后解决。”

复会后,严慧发现陈局长已恢复正常,并把会议引导到了正常的议程上,结果会议比较圆满地结束了。

会后,当只剩下局长和严慧两个人的时候,陈局长笑着对严慧说:“小严啊,多谢你的‘清凉剂’呀!”

以后,陈局长对严慧赏识有加,时间不长严慧就获得了提拔。

春秋时候,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专人烛邹来专管看鸟。可是,烛邹有一天却不小心让鸟全飞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斩杀烛邹。烛邹看鸟失职,虽然有罪,但罪不当诛。同时,若处死烛邹,也会大大有损齐景公的形象。见此情景,大臣们束手无策,因为这时若强劝,势必会更加激怒齐景公。大臣晏子听说了这件事,急急忙忙赶到宫中。他看到刘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烛邹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刘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失职丢鸟,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心情平和下来,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意思了。”

此后,齐景公对晏子更加敬重和依赖了。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上司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无可避免地直接碰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领导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领导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别无选择,他只有主动出击,将你置于险地,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而这个时候,谁还去考虑问的合理*呢?你只有委屈他接受打击的份了。

而用迂回的方法则能很容易地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上司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至于先入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下子拒绝。当然,你的心思也不会白费的。

第2篇:文言文《劝学》翻译

文言文是最能体现文化底蕴的知识版块,古代文人的文学素养很高,语言也极其精炼优美,每一个字都值得反复推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劝学》翻译,同学们不妨仔细阅读一下,看看古人是怎样写文章的,它们的字词又是如何使用的。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更深;*,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剑等金属制品在磨*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逗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黄河。君子的本*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变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了;积累善行从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实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聚成*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的走。雕刻一件物品但最后放弃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若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但是若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第3篇:劝学文言文翻译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下面小编收集整理了劝学文言文翻译,供大家欣赏。

劝学原文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通:*)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硬唤???瞬环?F渲史遣幻酪玻??フ呷灰病9示?泳颖卦裣纾?伪鼐褪浚??苑佬氨俣??姓?病?/p>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钢?抡*?藓蘸罩?ΑP嗅榈勒卟恢粒?铝骄?卟蝗荨D坎荒芰绞佣?鳎??荒芰教??稀N?蛇无足而飞,?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浴0痢⒎且玻?浴⒎且玻痪?尤缦蛞印?/p>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鸶嬉玻桓??*?鹞室玻凰??*?鹛?病S姓??*?鹩氡缫病9时赜善涞乐粒?缓蠼又?环瞧涞涝虮苤?9世窆В??*捎胙缘乐?剑淮撬常??*捎胙缘乐?恚簧?佣?*捎胙缘乐?隆9饰纯捎胙远?裕?街?粒豢捎胙远?谎裕?街??徊还燮???裕?筋?9示?硬话痢⒉灰?⒉活??魉称渖怼J?唬骸*私环耸妫?熳铀?琛!贝酥?揭病?/p>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千里?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德*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更青;*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剑拿到磨*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黄河。君子的资质秉*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蛇没有脚但能飞,?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记》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记》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拢桓≡??露际遣欢缘模??哟鹞视ο*展然匾粢话悖?欢嗖簧佟⑶〉胶么Α?/p>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志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守。有德行和*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木直中(zhòng)绳

其曲(qu第一声)中(zhòng)规

揉(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通“叁”)省(xǐng)

知(zhì)明

须臾(yú)

?(qǐ)

假舟楫者假(jiǎ)

楫(jí)

生(xìng)非异也

跬(kuǐ)步

骐骥(qí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蛇鳝(shàn)

朽(xiǔ)

假舆(yú)

善假(jiǎ)于物

朽木不折(zhé)

爪(zhǎo)牙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花淡红*,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以为轮:?:通“?А保?没鹂臼鼓咎跬淝?ㄒ恢质止ひ眨?R裕喊选N?旱弊鳌?/p>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剑等。

12.就砺:拿到磨*石上去磨。砺,磨*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资质,禀赋。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兴盛。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蟹腿。

【劝学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1.必修3《劝学》文言文翻译

2.《劝学》的文言文翻译

3.文言文翻译劝学

4.文言文《劝学》翻译

5.高中文言文劝学翻译

6.《劝学》文言文翻译

7.高二《劝学》文言文翻译

8.劝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