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姓姓氏起源
商姓姓氏起源
想知道商姓的姓氏的起源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好的商姓姓氏起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商姓姓氏起源1
商(Shāng)姓源出有三: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
相传,在远古时期,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她外出游玩是误食了玄鸟蛋,因而受孕生子名“契”。
契长大后,仁惠博学,被舜帝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来,因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敕封在商邑(今陕西商县),组成了商族部落,号为“商国”。
一直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灭了夏王朗,建立了商王朝,其后裔王孙贵族开始以国名为姓氏,称商氏,为商王朝贵族为官者的专有姓氏。据典籍《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商汤被灭于周,后世子孙就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
商王朝最终为周武王所灭,之后,商氏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仍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商氏正宗。
商氏族人大多尊奉契、商汤(成汤)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商佳氏,亦称尚佳氏,满语为Sanggiya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⑵.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Hala,汉义“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鱼氏等。
商姓姓氏起源2
得姓始祖
契、商汤(成汤)、商鞅(商鞅、卫鞅)。
迁徙分布
商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在当今百家姓中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约三十九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望族出汝南郡。
商氏一族源自黄帝,属于以地名命姓。
今分布在福建省的商氏族人,祖上为河南省的固始县,唐朝末期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居福州东郊鼓山下横屿。传至宋朝庆历年间,商玄胤“相地”至福清,看中石竹山东南的一片“风水宝地”(今福建福清东张镇),便在该地定居,后裔人才辈出。
赤礁的商氏一族是从商当开始的。商当是宋宝庆二年进士,桃源县令商景春的第三个儿子,宋成宗大德二年戊戌,娶林氏生三子,长子商潜,次子商浚,为赤礁三宗,故称“三商”。
商氏的祖先,出自商朝成汤时期(公元前1600年待考)商王世子的后代,是以国名为姓氏的,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王的后代分封诸候国,以国为姓氏的有殷氏,日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我们这一国姓商,是属于京城(也就是留在商朝国都继承王位的世子)这一支的,一开始就封在本国,又世世代代为殷氏(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又称殷商)我们的祖先是成汤商氏的后代无疑了。
赤礁一支的始祖,是唐朝未年(公元900年)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出发,随着闽国的创始人王潮、王审知迁入福建的,刚入闽南在福州城东郊(今横屿)定居,到了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有一位名叫商玄胤的先人,精通青鸟秘术,相地到福清,见石竹山西南(今东张镇)山川景奇,土地肥沃,说是可以在这里建屋居住,求得子孙发达,于是就迁居到这里,迁入之后,又在附近的菌山和香山各选了一块风水好地,分葬了父母的骸骨。
商玄胤迁居石竹后,其余商氏子弟仍留在福州东郊(横屿)管理祖坟田产,子弟们见商玄胤年老而没有回来的意思,为了表达对他的孝敬和思念之情,就将居住的地方改名叫“孝思里”,连耕种的田地也称为“孝思田”。至今,那里的草丛之中还可找到刻有“孝思里”、“孝思田”的石碑。
商玄胤迁居石竹后,传到四代,孙辈们分别于宋绍兴、隆兴、绍熙、庆元年间先后登进士,登进士的有商份、商侑、商佾三人,登特奏名进士的也有三人,他们是商俊、商伉、商倬。商份官居监察御史,商侑为芦洲太守,商佾任监察御史兼太常,大理二卿,官至户部侍郎,商俊为临安府学博士(教授),商倬、商伉也都是博士,商份、商侑、商佾和商俊是同胞兄弟,而商倬和商伉也是亲兄弟,一时传为佳话,所住的地势被人们称为”聚锦乡”。
后来,商份、商侑、商俊因为故居地狭小,兄弟一门显贵发达,恐怕很难继续下去,有所发展。于是就举家赴任,商佾迁往湖南,商份迁往浙江会稽,商俊博古通今,尤其精通玄胤公的青鸟之术,与兄商份在会稽占卜选地建宅,名叫“淳安山水明秀宅”,于是迁居淳安,接着商倬、商伉也在浙江做官,后来虽然不再当官,也就随着兄长定居那里不再回来了,唯独侑公落叶归根,终老故居,葬于香山祖坟南面。
商侑的儿子名叫商皓,商皓所生的儿子叫商政,商政的儿子叫商景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景春公登进士,任湖南桃源县令,几年之后,深感宋王朝内外交困,朝不保夕,商景春决意辞官还乡,落叶归根。没有多久,改朝换代,大宋的天下为元人取走,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泉州、福州也归附元朝。第二年春天,宋恭宗赵显在海上下旨,命将士收复国土,派官兵围泉州,欠攻不下,转而攻福州和兴化剑郡,收复归宋。前朝监丞刘仝祖家住福清,与妻兄林同纠合义兵在故直宝章阁林琛旧宅(今福清融城瑞亭村设局,称“忠义局”,这里也就是刘仝祖妻子的.娘家,他们就在这里招募士卒,拉起队伍,当时,商景春的弟弟商景夏与林家是邻居,由于世代蒙受宋恩,商景夏也认“忠义”为号召,动员本族年轻力壮的男子来参加义军,商景夏也在家中设局,称“新局”。这年冬季,元军南下,各郡失守,元兵涌向福清,刘仝祖与景夏公合力抗敌,终因寡不敌重而失败,刘仝祖与景夏转移到亲友家中藏匿,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被捕,皆自缢而死,英勇就义,由此株连受害者无数。商氏子弟于是纷纷弃家逃难,有的避到海上,有的移居漳州,有的跑到永宾,冯阳一带,还有的往平南里(今沙埔赤礁),至于田地、房屋、山丘和祖政,只好任其荒废了。
最先到平南里(赤礁)的是商景春的季子名叫商当,商当是商侑的曾孙,当初商景春辞官归田,预感至大宋朝廷挨不过腊月(八月),老家大姓必有兵灾之祸,所以庆元初就预先石龙岭中准备了藏身之所,在由下盖了几间房屋为终老之用,又在平南里五十九都赤礁村买下山田海地,占卜选址在北圆高处从石间建造了小屋,在小屋四周种植桃树,并刻了题为“桃源”的匾额,意取“世外桃源”实为隐居之所,商景春辞官后往来其间,曾嘱附子孙如遇不测,可作为避灾之地,后来,直到商当公到家难,才携妻带子来到这里定居,附近的百姓只知道有一位老知县曾住在这里,不知道就是商景春,至今乡人还称这里为“桃源”。
如今,找寻迁往今连山西原来翁氏居住地的南面,还有古井一口,刻字于石栏上“戊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根据当时的刻字日期,己是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而这口井不刻大德年号,是因为当时距宋宗遇难于祥兴二年不遗二十年,表明永远不忘宋朝,就如陶渊明不数甲子,忠于熙前之义,这也是赤礁商氏一族历史的开始。
商氏族人自商玄胤占卜选地居住隆仁里后,子孙发达,取衣锦返乡之意,改乡名为聚锦乡,这里溪水环绕,春雨时节溪水猛涨,交通往来不便,于是就在溪上建造一座石桥往来,名叫“无患桥”,溪流也就叫做“无患溪”。商氏的居住地与张氏居住相邻,与林氏的居住地也只相隔十余里,三姓各为一族,世代联姻,宋亡后,元人杀害抗元义士,这三姓都弃家难,商氏移到平南浔阳里,张氏跑到永宾里,林氏则逃往海下里,他们的房屋被充公,官方没收他们的田地给寺院,一直到元朝灭亡,这里还是一片废墟,荒无人烟。
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朝廷下诏,组建兴华卫军,一部份军队就驻扎在这里,分屯其田耕种,商氏的故地驻扎的是陈氏的军队,张氏、林氏的故地则驻扎的是石氏的队伍。
商氏自商玄胤至商景春,建功立业,勤劳传世,一门七进士,十分显贵,支抚繁衍围绕故里,房屋田产不是其它姓氏所能比的,所以元兵进犯,祖上先人被害最惨重,传说商氏的鬼魂因此特灵,陈氏居住在这里,每年腊月必备牲酒币卑祭于商氏祠前,祷告商氏历代先贤,恭请地表来享,鬼魂才不为,不然的话,晚上天空中便会扔下许多土块石头毁坏房屋,甚至把井都填掉了,这是因为当时死于国难家难的人很多,英伟特达之士怀孝抱忠,不愿意让祖宗之地给异姓占住,且树木还在,而宗祠荒颓,迁徒异地的商氏族亲由于年代久远失去联络,无法想象他们的怨恨和恐惧,而稍稍临近跑到海上的,又因为房屋毁坏、田园家业荒废不肯用心于兴复,历世英灵守在这里,等待贤子贤孙重振家业,一直到今天,故里田园房屋虽然不能和过去相比,可是香山、菌山仍在,而隆仁里旧居古井颓坦还没有毁掉,此间居住在这里的老辈人,说是商氏先贤常常穿戴红紫衣冠出游其中,此地人春秋祭祠都不敢缺少,怎敢尽食其地呢?说到这里,作为商氏的子孙能不感慨万端吗?
商景春生有五个儿子,当初占卜得“禹稷当平世”一语,于是就为五个儿子取名分别为:商禹、商稷、商当、商平、商世。后来商平、商世先后夭亡,长子商禹回迁石竹,以便管理祖业和坟墓,次子商稷迁漳浦,子孙世代科名不断,三子商当就是从这时开始迁往赤礁定居,商当嘱附后人不要当元朝的官,所以直到元朝灭亡,没有一个姓商的在元朝当过官,商当的嘱附其实也就是商景春的遗嘱,元兵进犯时,商景春的弟弟商景夏与刘仝祖合力抗拒元兵,终于殉难死节,而族人们迁徒漳浦与赤礁都是商景春预先安排的,在颠沛流离之际都到避难之所而无忧无虑,于是商景春保身处世哲学的功劳,使得今商氏得以繁衍发达,漳浦与赤礁才有无穷之绪。
商当生下三个儿子,赤礁又分成三宗,因为遵从祖宗遗嘱而不当元朝的官,于是子孙不再读书而以耕山讨海生。
商浚是商当的次子,商浚五子传十二世,至商太乙有个儿子叫商伯元,随母改嫁省城东门西澜溪,明朝初年,其子孙因海上贩运犯禁,谪充南京武功所人军籍,后来因为拥擭明成祖朱棣发动的政变(史称靖难之役)立了功,升本所千户,子孙世袭,后来听说升指挥,兵乱之前,商伯元的子孙还来祭扫祖墓,现在居住北京,子孙尚蕃盛,只是因为相距太远,没有往来。荷兰人侵占台湾,还时常骚乱福清沿海。从叔祖商晴沙从叔朋霞迁居省城,后在乡里选拔为贡生,做了定南县令,后转海南当官,留下仁德之声名。
《始祖玄胤公赞》:“有商哲嗣,石竹之始,相土乘时,实知所业。学贯天人,情寄山水,我林我庐,我疆我理。二兆巍巍,英贤缵绪,本固技丰,绵绵葛苗。托根有自,休论远迩,天意厚商,冥有网纪。是以播迁,发祥在此,石竹香菌,不偏不移。念兹在兹,实我孙子。”
《石竹侑公赞》:“生于闽海,志在中原,一麾出守,顿振乾坤。气数早知,归隐田园,忠肝义胆,教诲后昆。开来继往,身退道差,兄弟播迁,弥笃本根。贻谋孔善,述作攸存,石竹香菌,祖魄亲魂。令始令终,既庶且繁,千载存思,永矢弗谖。”
《桃源景公赞》:“地维欲圯,天柱将颠,茫茫九域,半梦胡韫。哲哉桃源,炳机于先,既壮仕,未老归田。在沼匪乐,亦游于渊,超然远遁,礁海云连。越三千载,国社斯迁,家亦播越,祀赖以廷。頋瞻遗址,令绪严然,饮哉后裔,罔总罔愿。”
《赤礁当公赞》:“名家吉胤,故国遗贤,仓皇播越,忠孝弥坚。保有一线,务蕃其传,桃源之南,有山日莲。爱厥佳名,考卜为先,山下有泉,于然涓涓。井同汲,维泽不偏,拜手敬书,聊阐幽焉。”
今山西省的晋城市、阳泉市、洪洞县,河南省的商丘市虞城县、西平县、许昌市襄城县、驻马店市遂平县、开封市、荥阳市、信阳市,山东省的东平县、汶上县、日照市莒县、五莲县、济南市历城区、商河县、菏泽市单县、巨野县、临沂市、聊城市、淄博市淄川区、东营市、济宁市、宁津县、梁山地区、嘉祥县、滨州市、济源市、德州市、惠民县、青岛市、莘县、枣庄市薛城县、茌平县,陕西省的西安市高陵县,湖北省的武汉市新洲区,河北省的邢台市临西县、廊坊市大城县、宁晋县、唐山市滦县、石家庄市赞皇县、沧州市献县、枣强县、衡水市安平县、保定市容城县、邯郸市、青县,江苏省的南京市、盐城市建湖县、连云港赣榆县、常州市武进区、徐州市睢宁县,上海市,重庆市,北京市,天津市宝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湖南省的宁乡市,贵州省的道真县、云南省的昆明市、姚安县,吉林省的长春市、乾安县、敦化市,浙江省的奉化市江口镇、淳安县、温州市苍南县、开化县、杭州市淳安县、富阳县、金华市兰溪县、义乌市、绍兴市嵊州县、嘉兴市桐乡县、丽水市景宁县、宁波市奉化县,辽宁省的盘锦市、海城市、大连市、新民县,福建省的漳州市、福清市、樟埔县、诏安县,四川省的成都市、双流县、广元县,江西省的赣州市,安徽省的濉溪县、怀远县、宿松县、黄梅县,广东省的花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台中市等地,均有商氏族人分布。
商氏各支始祖
商份:字元质。登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庚辰科,任监察御史,喜欢越中山水,于是迁居沂江会稽,后来他的胞弟商倬做了越中博士,想辞官归,但商份己老,兄弟相见难别,也留下居住,商份与郑侠之孙郑永年同携进士,商份的儿子娶妻郑家女,所以郑家与商家是亲家。及至元兵进犯福清,商氏子弟横遭惨祸,所以郑氏族谱也记载商氏的这段历史,要子孙们祭祀商氏死节诸贤。明朝初年,朝廷准备祭祠死节诸贤,商氏族人死节者特别多,且都是特达英伟之士,商氏要特别祭祠,可惜后来没有为成。
商侑:字元佐。登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未科,官芦洲太守,商侑是商份的胞弟,得知商份留居会稽,深切怀念故土祖宗,于是辞官归里,教子弟读书,守忠孝之本,侑于屋旁开辟一园林,遍植花竹,时时登山临水,赋诗感怀,也是因为中弟出外做官,留居楚越,触景兴思,这种情怀老来更甚,有登石竹及香、菌二山待,于后为证,商侑与一拂先生之孙郑椿年同榜进士,郑椿年是永年之兄,他曾经与商侑同登鸟石田并勒名石上。
商俊:字元良。登谆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丑科,特奏名,官临安府博士,商份的胞弟,商侑的胞兄,俊博古通今,尤其精通商玄胤的相地之术,兄与兄长商份在会稽占卜选地建宅,名叫“淳安山水明秀宅”,预知这里后来必定兴旺,于是就迁居淳安,也预知石竹故里不久定有兵火之灾,所以一时弟兄们一起为迁徒之事做准备,筹划得周密而又细致,是因为那即将到来的灾难是那么深重,商伉与商倬是同胞兄弟,见商倬与兄商份留居会稽,商伉于是也留下居住在淳安,那时每年腊月,兄弟叔侄必相聚一堂,到明朝初年,有一位叫商仲孙的任宁德县尉,曾来过石竹拜墓,还寻彷了桃源旧宅,赤礁商氏后代和他叙旧事,以宗礼相待,情真意笃,宛然有石竹军寨的情意。
商佾:字元节。登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丁未科进士,官居监察御,又任太常、大理二卿、户部侍郎,商俊的胞弟,受学于商俊,凡商俊所读之书,兄弟俩无不互相探讨,至于相地之术,亦互相切磋并有所发明,商佾曾于在任时游郢上,喜欢这个地方,觉得可以在这里安家,回去和几位兄长商议,商俊就和他一同到楚地郢上,占卜选地后俊回浙江,商份就在这里安家了。越地与闽接壤,元未明初还有商氏子孙往来耕墓,而楚地与闽远离,往来不便,到商景春任楚地桃源县令,辞官归田时去寻找商份家巷,也己经是后代传人居住了,商景春回归故里后,楚地那边的商氏族人就很少来石竹了。
商倬:字元直。登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丙辰科进士,官居越中学博,随兄商份居住会稽,商份年老,商倬时常回石竹故里扫墓,和兄商侑一起,或居住一年半载,那时石竹商氏显贵昌盛。虽然兄弟迁徒他乡,但支庶繁衍,商侑也不寂寞,然而商倬回来都不忍心马上离去,因为手足情深啊,商佾曾作诗送,商倬回越中,诗云:一望松楸俱在眼,分飞鸿雁信伤心。手足之情充溢字里行间。
商伉:字元立。登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丙辰科进士,与兄商倬同榜,也与兄商倬同为越中学博,随兄俊居住在淳安山水明秀宅。
商景春:字熙叔。登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丙戊科进士,官居桃源县令,深感宋室之乱,大宋将亡,辞官归田,当时户部侍郎商佾迁往楚地居住,把商玄胤所留下的青鸟秘术都带走了,用来与兄长商俊切磋学习,商俊对商佾讲解得特别深透,而书都在商佾处,商景春此时到商佾家,商佾己作古,商景春仔细阅读了商佾留下的书籍,并一字一字抄录了回来,所以闲居石竹之时,能够精心揣摩推敲,晚年时他对青鸟秘术的研究大有所得,写下了《家乘》等书,但是两次兵灾之后,商景春留下的书几乎都烧掉了,幸巧在灰烬之中找到了《家乘》,这也是祖宗英灵保佑,留下来传给子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