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的习俗6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悲断肠,焚香烧纸寄哀思,浊酒一杯敬先人,如今已是两相隔,逝者安息天堂上,保佑家人皆安康,清明时节,愿家人福寿安康!下面的6篇清明节祭祖的习俗是由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祭祖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清明节祭祖的习俗 篇一
清明节要吃艾青团,我们也免不了这个习俗,不过,要做艾青团要先找到黄花兰。
拿上了篮子和剪刀,到了田上。我不认识黄花兰,胡乱摘了一些,很快就摘满了一篮子。奶奶抓起一把我摘的东西,叹了一口气,说:“唉,嘉恒,这不是黄花兰。过来,黄花兰叶子虽然是绿油油的,但是有点白乎乎,不怎么光滑,有细细的'绒毛,……她边说边指黄花兰给我看。”我不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要重摘了。”
这次可慢多了。我们足足摘了半个小时才摘满了一篮子。回到家里,奶奶拿出了面粉和水。奶奶先把黄花兰煮熟切烂,然后在面桶里放了一袋面粉,和黄花兰搅拌,我拿来了自制“捣蛋机”,不停地压,再压,直到黄花兰和面粉合二为一,现在就叫这个面团吧!
我扯下一团,把它搓成橄榄型,在一端压,拉出一个头,用牙签给他雕刻了五官,用笋做翅膀,做成了一只小鸭子,我还做了许多动物。开始生火了,拔来一堆枯草,用打火机点燃,放进灶洞里,再放进一小根一小根的树枝,轻轻用扇子扇,火势有点大了,小树枝,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打在上面,树枝终于着了,我又放进了枯草,趁火旺时放进了粗点的树枝,又放进了树干控定住了火势,
我不断加柴,不断扇风,想让艾青团快些熟。我突发奇想,从锅里拿了一个艾青团,用消过毒的铁丝,穿过艾青团,在火上烤,还放了许多佐料,已经烧焦了,我轻轻咬了一口,真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吃完了一个,又开始等那些正在进行磨炼的艾青团。
一小时后,艾青团终于出锅了,我拿起一只小鸭子,一口咬下去,好烫,我又吐了出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不断吹气,让艾青团快速冷却下来,又吃了一口,一种清凉的感觉在我的舌头上蔓延开来,我的味蕾得到了满足。奶奶说:“自己做的,比那些无名小摊买的好吃多了。”我说:“是呀,那些无名小食摊用的还是地沟油,一点都不卫生,我们再去摘一点儿,等下次自己做,我真地忘不了这种滋味了。”
清明节祭祖的习俗 篇二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清明节祭祖的习俗 篇三
祭祖,是清明节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笑声,有狗吠声。起床洗漱过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准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爷爷奶奶也已经准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眼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福,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准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香。”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鞭炮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传统的祭拜仪式,寄托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通过这次祭祖仪式让我领悟了客家人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清明节祭祖的习俗 篇四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既是踏青游玩的日子,也是民众生活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只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游玩是可有可无的,而祭祖是万万不敢忽视的。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祭祖基本上都是采用“墓祭”的形式,即到祖先坟墓所在地去祭拜,民间俗称:“扫墓”或“上坟”。
一、修坟。
祭祖之前,要修坟。所谓的修坟就是把坟上的草除去,重新培土,这项工作按传统都是由家庭中的男性成员来完成的。但是在上坟祭奠的过程中,女性可以将祖先坟墓周边的草拔掉,类似于在为祖先清理庭院。
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坟墓又叫“阴宅”,即已逝的人住的房子,所以,阴宅与活人住的房子一样也需要维护。若是不修坟就等于不去给祖先维修屋子,让祖先住的屋子年久失修显然是不孝的表现,因此,只要后继有人,会去祭祖就自然也会修坟。
二、祭祀仪式。
(一)祭祀前的。准备。
清明节这一天,亲人亲属一般都是先会齐,再一齐去祭礼祀,但也有各自行动的。去时需要带祭祀用品。祭祀用品一般都有纸钱(是给“下界人”用的“钱”,多为一捆一捆的黄草纸或印成人民币样的冥币,甚至还有仿制的美金等等,数量不限)、鞭炮、花炮(可买可不买,数量不限)、纸札品等。习俗上规定祭祀用品不能拿进家门,只能放在活人房子的范围以外,因为祭祀用品是要给已逝的人用的。拿进活人住的地方据说会不吉利。
(二)祭祀仪式。
启程去坟上拜祭时,领头的一般都是已逝者的女儿或女性亲属,显示其迫切见到逝者之意,一般情况下,都是边走边追亿其父或母的生前事迹,既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又提醒后辈不要忘了先人的恩典,同时也为祭祀和缅怀先祖营造氛围。其余人则跟在后面,带着草纸,鞭炮、花炮等物。至坟上后,女性在旁述说些家长里短,以告知先人自己的到来,让先人来接受子孙的供奉,并祈求先人的庇佑。男性子孙则忙着烧纸钱,放花炮等,因为阳世的纸钱烧成灰后就会变成阴间的冥币。
而且,据说现在下界已经有了“银行”,一次烧的太多花不了的话,祖先也可以像阳世的人一样把“钱”存进“银行”。因怕把未烧尽的纸钱翻烂到了下面不能用,所以纸钱未燃尽之前,忌讳翻动。同时把大盘的鞭炮绕在坟上点燃,鞭炮爆炸后的产生的红色纸屑,俗语说是“满堂红”,据说这样先人就会高兴。炮竹、花炮点燃后会产生烟雾,即俗语说的:“坟上冒青烟”,以示后继有人,儿孙兴旺。之后行跪拜之礼,跪拜顺序为先是逝者儿子、女婿辈男性亲属,再是女儿辈女性亲属,然后是孙子重孙,外孙等小字辈。至此祭仪式就告结束。
清明节祭祖的习俗 篇五
一、上坟时间
要是经常在外地,不一定非要逢清明、逢节气去坟地,你比较亲近的爷爷奶奶,或者是爸爸妈妈,你有空都可以去。拿着水果,拿三炷香,一点,一插,一放,跟他们聊聊天,跟活着时一样。
二、祭祖七敬
第一,行为有敬。举止要敬,包括磕头。给去世的人磕头,是连磕三个。给活人拜寿,只能磕一个头,这叫独一无二。他是你的父母,没人能代替,这叫独一无二。我们不要神鬼不分,给在世的也磕三个头。这是磕头的礼节。跪的时候,要先下右腿,后下左腿。
第二,言语有敬。言语只能赞扬去世人的功德和对你的帮助,切不可揭人伤疤,说人短处。
第三,音声有敬。声音不要高低不匀,不然孩子对你说话会没大没小的,会直呼其名。声音要非常柔和,平静。跟祖先说话,眼睛不能朝上看,要朝下,好像非常恭敬地听祖先教诲一样。
第四,先后有敬。你父亲要去了,你不能把你父亲的光夺了。烧香,烧纸,你都抢头,你这是找死。要先让父亲,母亲,长兄,长姐烧,然后再自己,这叫符合理法。五伦要顺应。很多地方女人不上坟,媳妇不上坟,这是错的。古时候常讲,活着是人家的人,死了是人家的鬼,难道你死了以后不让子孙敬你?
第五,进退有敬。进坟地的时候要非常肃静,不要再抬头了,要有()一种悲哀的心,现在自己过得这么好,父母到底没有享到福,这是进的时候。退的时候,不要转过身给祖先一个面,应该往后退三步,看着祖先的'陵墓,依依不舍地退三步以后再转身。你要是不懂的话,以后儿子真的可能没做上门女婿也跑到女方家去了,不回来了。女儿一出嫁,跟丈夫亲得很,爸妈就扔一边了。
第六,临近墓地有敬。墓地可能是一个大型的公墓,我们临近墓地的时候,不光要尊敬我们家的人,对别人家也要尊敬。进到墓地就不要大声喧哗了。
第七,祭祀行礼有敬。
三、坟地最适合栽的树
坟地最适合栽的树就是四季青的侧柏。侧柏属阴,树根不会很大,最适合在烧纸的地方左右栽。如果家族在外面工作的人比较多,要是想有利于男孩的,左侧这棵柏树就离坟地近一些;要想利于女孩的,就右侧的稍微近一点;要是男女都有的,那就两侧都近一些。我们面对坟地时的右侧,就是它的左侧。
清明节祭祖的习俗 篇六
祭祖。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据载,古代“ 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据《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 还归东海扫墓地”。就华夏民族的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强烈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后,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或后十天。有些地方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也就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往往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中华民族的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扫墓和郊游结合起来,既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红楼梦》中贾府十分重视清明活动,把采百草、放风筝、荡秋千作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清明活动在民俗中的重要位置。时至今日,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已经为清明节增添了许多内涵。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清明活动中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篇清明节祭祖的习俗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清明节祭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