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念经歇后语
唐僧念经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一本正(真)经,那么这个歇后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唐太宗死后,到了地府,不能超生的鬼魂们缠着他索命,太宗惊恐万分,吓破了胆。崔判官最后交代道:“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
唐太宗能不乖乖地听话吗?什么条件都答应了。
所以,唐太宗从地狱里出来,复活之后,就聚集多官,出榜招僧,大办水陆法会,超度那些不能超生的孤魂野鬼。
当时,朝廷的大臣们对修建佛事进行了一场辩论,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以傅奕为首的反对派持“佛教有害论”,说了许许多多佛的坏处,长篇大论,有理有据。
以萧星为首的支持派,并没有针锋相对的鼓吹佛的好处,也没有指出傅奕哪里说的不对,而是简简单单地说了这样一句话,陛下,地狱之设,正为此人!
唐太宗刚从地狱里出来,他就这样明目张胆的威胁恐吓!
唐太宗马上就定出一条新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一千二百名和尚招齐了,从中选出唐僧师父做主持人。开始念经超度那些不能超生的孤魂野鬼。
那么,唐僧师父念的经,究竟能不能超度那些孤魂野鬼呢?能不能使那些不得超生的鬼再重新去投胎呢?唐太宗不知道,肯定是半信半疑的。
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凭感觉,唐僧师父念的经,并不能够超度那些孤魂野鬼。
为什么说不能呢?因为唐僧正在念经的时候,原文上写道:
这菩萨(观音)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很清楚:唐僧念的经,“度不得亡者超升”、“ 只可浑俗和光”。这是观音菩萨亲口说出来的。
因为是观音说的,可信度当然就很高,我们当然就会认为唐僧念的经不起作用。
观音菩萨又对唐太宗说了一遍:“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请注意:唐僧念的经,度不得亡者升天,观音连说了两次。作者在描写这一过程的时候,采用了重复手法,不容人不相信。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所以,唐太宗马上就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水陆法会暂停,派遣唐僧师父到西天大雷音寺如来处取回大乘真经后,再来重做这场水陆法会。
唐僧之所以要去西天取经的原因,作者交代的清清楚楚。
然后,唐僧就踏上了西行之路。
出城后的第一回故事《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究竟讲的是什么呀?估计看出问题来的朋友不多。
这一回故事的后面写到,唐僧遇到猛虎,一个叫刘伯钦的好汉救了他,带到家中:
次早,……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各经几卷,……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唐僧念的是什么经?可以肯定是他原先会念的经。也就是被观音菩萨说成“度不得亡者超升”的小乘教法。那么,效果究竟如何呢?看原文:
却说那伯钦的父亲之灵,超荐得脱沉沦,鬼魂儿早来到东家宅内,托一梦与合宅长幼道:“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你们可好生谢送长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这才是:万法庄严端有意,荐亡离苦出沉沦。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刘伯钦的父亲在阴司里恰好正是一个“不得超生”的鬼。唐僧念了经之后,他就顺利超生了!他为什么能够超生?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
并且,作者又开始采用重复手法,反复描写这一段:
伯钦的娘子道:“太保,我今夜梦见公公来家,说他在阴司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他的罪业,阎王差人送他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教我们好生谢那长老。……”
伯钦道:“我也是那等一梦,与你一般。……”
老母坐在床上道:“儿呵,我今夜得了个喜梦,梦见你父亲来家,说多亏了长老超度,已消了罪业,上中华富地长者家去托生。”
最后,都至前拜谢道:“多谢长老超荐我亡父脱难超生,报答不尽!”
你看!你看!唐僧念的经,怎么没效?!效果非常好嘛!
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
1. 观音说:唐僧念的经,度不得亡者超升。
2. 作者说:唐僧念的经,完全能够度亡者超升。
究竟是作者写了前面,忘了后面呢?还是故意要这样写,来证明观音菩萨在撒谎呢?我看是后者。
也就是说,作者不厌其烦的重复描写这一段,就是要告诉我们:唐僧师父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之所以要去取经,那是被观音菩萨骗去的。
紧接着后面的一回,给孙悟空带紧箍咒,有许多朋友又不能理解,观音菩萨为什么要变成一个老太婆来送给唐僧呢?难道就不能正大光明的送来吗?
不能,因为唐僧已经知道了观音好撒谎。
名师点评:文章很有说服力,也发人深思。从写作上来说,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主题凝炼、集中,议论深刻、有力,读起来深受教益。 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语言华丽而不失韵味,行文流畅,将秋叶与黄昏人生巧妙的结合起来,作者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很有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