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区别有哪些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区别有哪些

  绘画与平面设计既存在紧密的关系,也有着显著的性质区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区别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面设计和绘画最基本的区别是在审美创造心态上,绘画是纯粹的审美和个性表达,平面设计的创造心态是实用和审美交互存在的。平面设计一直处在艺术与生活的交界处,具有强烈的生活特征。平面设计追求经济性、时效性、说服力,与生产及生产技艺、解决问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市场等有关。。。这些正是平面设计区别于纯艺术的地方。

  (一)绘画与平面设计的艺术性

  1、绘画是一种情感的艺术。绘画是指把用手工对“物态形象”及“物象形态”的绘制与描画统称绘画。“抽象”到“具象”再到“意象”,从“绘形”到“取像”更到“写意。绘画的特征具有被观赏的特点,并且艺术家通过绘画表现自我、宣泄自我,在创作时完全不用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因此绘画是一种非物质的、非功能性的以及非实用主义的艺术。

  2、平面设计是一种实用艺术。良好的平面设计具有较宽阔的市场,并且平面设计主要是以实用为主。它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平面设计可以将多层次的理性认知体现出来。设计更像是一种工作或职业,是一种具有美感、使用功能的造形活动,并且平面设计是不能仅仅依靠感性来完成的。

  (二)绘画与平面设计的个性

  1、平面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平面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实用性。设计作为商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包装”价值与“使用”价值,最终能够为市场服务。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考验,设计得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通过美化产品而最终实现促销盈利的目的。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每一位设计师都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要揣摩客户的心理、商品的属性和市场的发展情况,从而使得设计方案得以通过,最终能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这样就存在了一种商业化。

  在绘画过程中,作者只需将所看所感的个人情感表现出来,并且要具备较好的内容创意,不用过多的考虑市场这一方面的因素。与平面设计相比较,绘画更加具有自由以及随意性。

  2、秩序美是平面设计的核心体现。与平面设计相比较,绘画主要体现在追求以及把握秩序美。美的形式法是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在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一些设计师从实践中总结出了有关一系列编排的形式法则。

  现代绘画与平面设计的相同点

  设计与绘画都属于艺术,但绘画属于纯艺术,平面设计属于艺术设计类。就视觉语言和艺术感觉来说,两者之间没有区别。早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艺术规则都是相同的。平面设计同绘画同样属于艺术的范畴。平面设计师同画家一样,个人独立的视觉语言偏好,有个人独立的的美学追求。现代绘画和平面设计是能够互相转换的:绘画作为设计元素应用在设计作品中,平面设计也可以作为视觉元素出现在画面中,这种转换是没有界限的。对视觉形式语言的理解是共通的。画家和平面设计师都在不断创造新的视觉形式,所使用的表现媒介也已经越来越趋同。在消费社会艺术越来越商业化,而设计也在追求独创性中逐步走向艺术。

  二、现代绘画与平面设计的不同点

  1.现代绘画的混沌美与平面设计的秩序美

  “混沌”一词特是“指宇宙构成以前含糊一团的现象”。中国人历来喜欢委婉,以为“委婉”就是美。“混沌”自身就表现着一种不肯定的耐人寻味的特征,这和中国的古代哲学与宗教有关。中国古典绘画所表现的“空灵”“气韵”,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笔墨表现无限的意境等美学思想,都在于这种“混沌”之美。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究其根源是受我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在绘画中以“虚无”来求“实有”,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达到混沌境界。画家的审美理想存在于画家内心的美学趣味和意境追求中,这样,画家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就物化或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中了,体现为混沌美的意境,画面上的中心意象,是一个可视的意象,蕴含着生命的内涵,但同时又具有着模糊性,将其生命的经脉通向具体的一个个意象。

  设计不同于绘画还表现在对秩序美的追求上,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是方式规律。方式是实体的详细化、丰厚化、准确化。和谐、对比、对称、平衡、比例、重心、节奏、旋律是平面设计的核心要求:从狭义上理解,一个成功的平面设计的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兼顾其他的设计要素,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2.现代绘画的独立性与平面设计的实用性

  绘画的意义在于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西方绘画的三大派系:马蒂斯(野兽派)、毕加索(立体派)、达利(超现实主义)便在其表现形式和表现意境上有极大的差异。绘画的独立性决定了作者及其作品的鉴赏性和价值。从观赏性来讲,绘画按来说有具象、抽象和意向三种表现形式。绘画的的鉴赏与批评活动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意义,它既是对于作品的审美认知、诠释和创造,同时也是与作者的精神交流和对话。还可以对作者乃至客体世界予以精神性反馈,从而实现艺术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联结,使艺术活动融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宏大系统中,并在其间发挥权极的作用。因此,现代绘画的观赏性是其实现作者及其作品内在价值获得最终实现的根本途径。

  与绘画追求观赏性不同,平面设计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平面设计追求更多的是实用性。其依附性决定了平面设计的追求目标更加实体化――实现商品的宣传和广告价值。早期的平面设计可追溯至西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的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壁画,以及在西元前三四百万年诞生的书写语言,一直到现在的各种宣传媒介,都是平面设计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这段长远的历史中,平面设计和绘画之间偶尔会有界限模糊的情况。但是平面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商品服务,是要销售产品和服务。这体现了平面设计的实用性。

  平面设计与绘画的5个差异性

  1、现代绘画是个性的表露

  绘画的意义在于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回顾绘画发展史就会发现,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经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画家,尤其是现代派画家,他们在创作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现在个性化上。通过作者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而存在着。任何一个伟大的画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画家必须把自己个人的主观意志潜能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这方面,梵高无疑最具典型的代表意义。梵高于他生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创造出的大量个性化作品从未卖掉过,就是因为其作品的极端“个性化”,以致不能被人们所接受。

  现代绘画个性化的表现还体现在五花八门的创新手法上。当今的世界正走向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反映这一时代特征,是每一个前卫艺术家思考的问题。在西方艺术表现形式日趋复杂多样的今天,架上绘画似乎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前卫艺术家们为了表现具有个性的独创性,往往将一些不同种类的艺术式样相结合,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这些光怪陆离的所谓“个性”的艺术品在现代艺术展中司空见惯,艺术家们完全不必考虑观众能否接受,而只表现自己的创新。

  2、依附性是现代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反映

  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上。设计作为商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包装”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考验,设计得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通过美化产品而最终实现促销的目的。

  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时,都会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的需要。一方面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使自己的设计方案得以通过。另一方面,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过设计师,设计师不得不服从客户对他提出的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绞尽脑汁去思考去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许自己认为很满意了,但最终的评判还是客户对其设计能否通过。在这里有一种情形可以肯定,那就是被客户选中的未必就是“好作品”,而未通过的设计不一定就是“坏作品”。我们常常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师为某一设计出了一组方案,对其中的某个方案很满意,而客户往往选中的却是设计师自认为“陪衬”的方案,最终的裁决权当然是客户。设计师只有屈从于他们的“上帝”,这就是市场。

  设计对商品的依附性还体现在“市场”是设计的指挥棒。市场的强劲与疲软将直接影响设计行业的起伏。如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初,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生产过剩,消费匮乏,市场处于严重的经济萧条状态,生产停滞不前。荷兰的顿巴设计公司上门为一些厂家服务时得到的回答是:“经济不景气我们暂时不需要设计,现有的设计就足够了”。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当市场上某种产品在卖方市场状态,产品供不应求,厂家对“设计”也会不屑一顾。

  3、对混浊美的追来是绘画艺术的本质体现

  绘画与设计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个性化”与“依附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形式美规律追求的差异性上。“混沌”一词是“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中国人喜欢含蓄,认为“含蓄”就是美。“混沌”本身就体现着一种不确定的耐人寻味的特征,这和中国的古哲学与宗教有关。中国古典绘画所表现的“空灵”、“气韵”,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笔墨表现无限的意境等美学思想,都在于这种“混沌”之美。

  这些手法在设计中也偶尔能见到,但一般来说仅是借用绘画的表现手法,以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而已。它们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我们从杉浦康平等大师的作品中就可以体会出这一点。具体来说:杉浦康平为敦煌设计的系列从书,从表面上他是在追求中国画“空灵”、“气韵”之境界,而更深刻的是他把敦煌中的图形元素,运用现代设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加以组合。这种“空灵”混沌美的境界只是作为设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最终能真正反映出这套系列丛书的内涵。这充分表示出大师的独具匠心和对绘画与设计关系的把握上。

  在西洋绘画方面,虽然流派众多,形式各异,但整体精神同样是在追求“混沌美”。古典油画尽管形态表现得细致、逼真,但其意境追求的则是深奥悠远,发现出不确定的“混沌美”。而现代派追求的则是标新立异,追求的是超现实荒诞的不确定性。米罗追求的是童趣的海底世界般的梦幻,体现着不确定的“混沌美”,柏洛克则拎着颜料桶在画布上滴洒而不拘一格,他似乎是更接近在追求着“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绘画对“混沌美”的追求还体现在对材料肌理的选择上。何种题材何种效果,需要何种肌理是绘画追求混沌美的表现之一。绘画,尤其是现代绘画,在一幅作品中选择综合材料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多种材料的运用旨在加强画面的“混沌美”的效果,通过扑朔迷离不确定的材质肌理的运用,以达到变化多端的目的。

  4、秩序美是平面设计的核心体现

  设计不同于绘画还体现在对秩序美的追求上,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则。形式是实体的具体化、丰富化、精确化。可以看出德漠克得特以原子结构来解释宇宙实体的内在形式,毕达哥拉斯派则以数理描述宇宙实体的外在形式,他们从天空星辰的布局中悟出了点、线、面的几何关系,从而把数推为宇宙的本体(“宇宙”这个词在古希腊就包含着和谐、数量、秩序等意义)。

  在设计方面,数对设计的影响,远的不说,仅从近代有关设计的理论,对平面设计的贡献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如瑞士设计家约翰·契肖德所发明的数字逻辑形体设计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再如设计家罗尔·罗塞利奥对哥特式圣经内页边缘数值比例的发现,即著名的九段划分法,他求出了开本宽度尺寸的一个1/9作为内边,两个1/9作为外边,开本宽度尺寸的一个1/9作为天头,两个1/9作为地脚的规律。而在1946年,方·德·格拉夫根据罗尔罗塞利奥的九段划分法,求边缘的比例图,发现了用几何计算的简单方法取代九段划分法,这种方法被称为“蛇瓜式划分法”。

  在现代设计史上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勒·科布歇。他运用建筑学的基本理论根据人体比例进行黄金分割,被称为模数设计体系。模数最初对于建筑形式有着重要的贡献,后来被运用到平面设计中。模数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对太阳神的肚脐、头顶和伸直手臂的指尖进行分割。之后勒·科布歇将之变为44个长方形进行空间分割。模数体系的核心,就是试图利用人们对级数变化心理反应所产生的秩序美进行设计。在勒·科布歇发明模数之后,欧洲各国设计师纷纷运用这一设计原理并将之进一步推进,最终形成了网格设计的理论体系。网格设计体系把几例分析法和数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其特征是重视比例感、秩序感、连续感、清晰感。总之,它是以理性的数理为基础的形式法则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的例证来看,设计的美感体现在有秩序的数理的韵律上,这点与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

  5、平面设计的独立性体现在版式编排和字体形态上

  绘画是以图的形态传达着信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可以浓缩巨大的信息内容,是文字高度浓缩的载体,在某些场合它可以代替或补充文字的不足。虽然如此,由于绘画与文字传播的功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绘画作为单独的艺术形式其画面不存在文字的说明。既然绘画艺术可以无文字表述出现,故此它也就不存在版式编排问题。

  而设计无论是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还是特地为某种产品服务,都必须有文字的说明。只有通过文字形态的存在,其自身价值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现代平面设计作为版面设计(typography)有两种意义上的版式编排:一种是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另一种是纯粹文字间的自由组合。这两种形式均可称为版式设计。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版式设计都离不开文字的存在。一方面版式编排需文字组成,另一方面文字本身形态的差异也丰富了版式编排的多样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各民族文字其形态演化的过程都来源于“画图记事”,与图相联系。

  以上是关于平面设计与绘画差异性的辨析,希望对艺考生有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