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通用5篇)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通用5篇)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也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1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2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3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对亡国之痛,悲愤地怀抱着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屈原去世后,楚国的百姓心里十分哀痛,大家都跑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着小船,在江上来来回回滑动,想要打捞屈原的真身。这个时候,有一个渔夫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他向汨罗江扔下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饭团、鸡蛋全部落水了。其他人看着渔夫的举止,脸上表现出震惊的表情。渔夫解释说,鱼龙虾蟹吃饱了饭团等食物,就不会去啃食屈原的身体了。人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开始纷纷效仿。

  这时,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原来老医师想要用雄黄酒迷晕蛟龙水兽,以免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

  可是,后来又为什么会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根据《初学记》里的记载,汉代有一个人,夜里梦见一人,梦中之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三闾大夫对这人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4

  清代杰出的文人李调元,小时候不但聪明好学,而且十分调皮,常常在大人们中淘气。

  有一年端阳节,他的三嫂正在厨房里包粽子,李调元见了很馋,还不到吃饭时间,他就向三嫂要粽子吃。他的三嫂故意逗他,就说;“你这个大学问家,那么有才,我出一联让你对,对得上就吃,对不上就不能吃!”

  李调元对三嫂做了个鬼脸,满不在乎地说:“行,这可难不住我。”因为李调元在家排行老五,当天又是端阳节,三嫂就出对说:

  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

  上联用了三个“五”字,把李调元难住了。只好不吃粽子,可他还不甘心,见一簸箕里有糍粑,便说:“我不吃粽子了,吃糍粑也行。”三嫂说:“更不行了,那是我昨天三更半夜才春出来的.。”三嫂这句话,无意中提醒了李调元,他立即对道:

  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

  三嫂听后不满意地说:“对倒是对上了,但你得把‘偷”字换成‘春’字,我才能给你粽子吃。”李调元不服气地说:“那你也得把‘讨’字换成‘吃’字我才改呢。”

  三嫂笑着答应了,于是这副对联就成了:

  五月五日,五弟厨房吃粽子

  三更三点,三嫂檐下春糍粑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篇5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臣的。

  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