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进履的成语故事

张良进履的成语故事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良进履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故事

  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圯上(即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10年天下会大乱。13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很快走了。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10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13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苏轼在《留侯论》中曾对张良的涵养评论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文言文原文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翻译

  张良闲暇时,曾到下邳洼地边从容漫游。有一位老人,穿着普通人装束的粗麻衣,走到张良身边,故意把自己的鞋掉到干水溏里,回头对张良说:“孩子,下去拿鞋。”张良一怔,想揍他。因为看见这个人岁数大,强忍怒气,下去把鞋拿上来了。老人又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一想,已经给他把鞋拿上来了,穿就穿吧,于是挺直上半身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把鞋往脚上一套,笑着走了。张良惊讶得不得了,用眼睛追随着他。老人走了一里来地,又折回来,说:“你这孩子还是可教育的。过五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和我在这里见面。”张良非常惊奇,跪下说:“好的。”五天后,天蒙蒙亮的时候,张良去了,老人已经先到,生气了,说:“和老年人约会,迟到了,为什么?”就走了,说:“再过五天早些来。”五天以后的鸡鸣时分,张良又去了,老人又先到了,又生了气,说:“迟到了,为什么又这样?”又走掉了,说:“再过五天再早些来。”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夜半时分就到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到,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于是拿出一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绳串起来的一“本”书叫一编书来,说:“读了它,就可以作帝王的老师了。再过十年,就要有大事情发生。再过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有块黄石,你到那里去见我,那块黄石那就是我。”老人说完就走,没有再说别的话,从此不再出现。第二天的平旦时分,张良一看这编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认为这本书很不一般,常常反复学习和背诵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