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读书笔记

《背包十年》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背包十年》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即兴在书页空白处记下随感――两层含义,随性地记录,随便的感想。愈记愈多,竟然可以充数一篇了。

  对这书名先要较较真。除了在旅行社谋职,或因公务私务的政界商界人士,谁会把旅行当作一份工作,一门职业去看待呢?

  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譬如我的职业是广告,旅行是业余爱好。也不会把它当作副业,搂草打兔子,企图赚点外快什么的。某种意义上说,旅行需要付出很多辛劳,投入的是金钱,产出的是知识,愉悦的知识,夫复何求?假如颠倒过来,业余时间用于工作谋生,“工作时间”用来旅行,那真应了那句广告语“不走寻常路”,非徐霞客者,无第二人。

  阳朔西街,最多时九千多洋人在此定居,他们大多是旅行者,来到异域的这个中国西南小镇,发觉不错,就住下了。他们在这里,寻找不同的生活,散漫而孤独,不认识任何人,却认识自己,这才叫大隐隐于市。

  日出,不及日落来得壮美,尤其是现代,工业化的自然环境中。日出,云雾缭绕,天地混沌,刻意起早,常常失望,看一粒蛋黄而已;要看磅礴万千的太阳,日落时的机会更多。邂逅落日,天是那样的澄澈明净,心满意足。尼泊尔博卡拉看日出,太期待,反而意兴阑珊;在吴哥,两次邂逅落日,不期而遇,心中升腾起莫名的感动,美得无话可说。

  我曾有过露宿街头的`经历吗?回想一下,有过那么几次。插队时露宿在粮站的水泥平台上,数星星,看起来浪漫,实际很无奈。一次与友去苏州玩,夜晚,躺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长椅上,被警察驱赶,转移至车站广场的花坛一隅,头枕书包,捱至凌晨。冻醒,去公共厕所,用水擦把脸,顿时神清气爽,等待天边的第一抹曙色。露宿换来的视觉享受啊。任何事,都须付出代价。

  作者说,多走多看不算白活,严重同意。再加一句,得指标化。上周与表哥电话拜年。他说明年一定不做了,彻底退下,然后去旅行,指标是20个国家。我甚以为然。相约,地中海或加勒比游,乘游轮。此法好,合乎我辈年龄之旅游法。

  我倒真有这样的想法――到阿尔卑斯山放羊。06年夏,从威尼斯到因斯布鲁克途中,阿尔卑斯山麓那如茵绿草,分明是天鹅绒织成的地毯啊!刹那涌上心头的冲动,简直不可遏止,留下不走了,在这儿放牧!到冬季,大雪封山,就呆在木头屋子里,围炉取暖······童年看过的那部电影《海蒂》,就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应该就在这一带,或,离此地不到二三百公里的地方。

  如要说哪里更“像”欧洲?至少不是伦敦或巴黎。瑞士的洛伊克巴德小镇,比伦敦巴黎更符合我对欧洲的定义。尽管我没去过布鲁日,但整体风貌应该相去不远。这里的小街小巷,小情小调,这里的人们似乎也在过一种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

  旅行中,你出于无奈――不一定是钱的问题――向素不相识的人伸手讨要过东西吗?我有过。讨烟卷,讨面包,讨红酒,等等。但不可怜兮兮地一味低眉求讨,人是要有一点尊严的。

  长途飞行,难安眠,读书报,听音乐,打电玩,各人有各人消磨时间的办法。倘若条件允许,看一部好电影,享受。记得在国泰航机内,从头至尾完整地看完梅里尔斯特里普和伊斯特伍德主演的那部名片――《廊桥遗梦》。这部电影后来看过多遍,都及不上飞机里的那个版,小小的,音效还差,却有味道。

  珍惜那种旅途中处处见到陌生脸的感觉。在启德机场转机,漫长的九小时,前所未有的无聊袭来,何以安之?没书读,只好读脸,读各种各样的脸,读脸上的表情,陌生,但有趣。陌生的脸,就是陌生的书,一本本翻开,阅读,掩卷,然后胡思乱想。九小时不知不觉过去,该登机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互不相识,宁是有缘?

  出门在外,不怕孤独,就怕无言。无言即无奈。智商减弱,能力低下,全为的是无法言语。语言的障碍很可怕,好似一堵厚厚的高墙,难以攀越。鸡同鸭讲,没法讲到一处去,因为不是同类,尚可理解,而人与人是同类啊!假如我是上帝,我要下令,全世界的人必须说一种语言!

  应该说60岁已不再年轻,即便心的翅膀还想扑腾。到“70后”,还有10年,10年过后也许我就不走了,所以现在得抓紧,迈步,不要停。

  从前家中墙上挂着两幅大地图,一幅中国地图,一幅世界地图。我在地图上丈量我的梦。中学各门功课,地理课成绩最好。我二伯父就是个地理老师,或许受他影响?一次学校地理知识竞赛,我获第一名,第一名的奖品,是地图。不是一幅挂图,而是一本世界地图集――我拥有的第一本地图册。

  家中究竟有多少地图册?大大小小,厚厚薄薄,各式开本的地图册,计有11本,不算少了。其中《中国史稿地图册》,最珍惜,是我的宝贝,决不外借。

  曾经写过《出门十不怕》,豪言壮语,而今勇气不再。年轻时,只想多跑跑,多看看,食宿行条件差点,可以将就。现在则是讲究了,最好一人一间房,有热水澡可洗,有可口的饭食,有便捷的交通。还要有空调,有电视,有网络,要不跟世界就隔断了。

  很感动的是,1937年7月12日,梁思成和林徽因牛车颠簸三天,去到五台山,终于寻到唐代建造(行内称唐构)的大佛光寺,欣喜若狂。但他们是与现实世界脱离的。5天前,刚刚爆发七七事变,他们压根不知,回去的路也不通了。兵荒马乱之际,有人会来关心一千几百年前的斗拱螭首吗?梁林了不起。不似吾侪,少了现代科技赐予的媒体,心不免慌慌。

  在岗位,假公济私,跑过不少“码头”,经历不少场面,那不叫旅游,也没啥稀奇,因有那张印有单位抬头的名片,否则,我什么都不是。

  现在旅游,没有任何可供利用的“身份”资源,我就是一个背包客。说背包客,抬高自己了。图舒服,怕吃苦,充其量一伪背包客。

  出外旅行,总要回来。倦鸟思归,不需要理由。浪迹天涯,纵是徐霞客,他也不是终老家乡的嘛。

  到一地,刻意找找迷路的感觉,怪刺激的。迷路后,脸上故作镇静,心实欠安,语言不通,无从问起,一个劲地朝前走,朝前走,探寻熟悉标识,盼着峰回路转,似有那么点历险的意思。一旦寻到目标,柳暗花明,又不满足起来,希冀再来一次。最好每趟远行都来一次。一次够了,多了,吃不消。

  我把“不走寻常路”改为“不走准备路”。出门前,“准备”过于充分,就没了乐趣。心血来潮,兴之所至,撞见意外,反觉有趣。

  去远游,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得见行动。多次与朋友约了一道去某个地方玩,最后,他们都打退堂鼓,还是我单枪匹马一个人去了。时间长了,发觉一个人游,也有一个人游的好处,别的不说,至少去某个地方,决策过程,一分钟就行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