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情感表达

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情感表达

  小提琴的诞生大约有500多年了。长久以来,小提琴一直以优雅美妙的声音深受人们的喜爱,它自如地表达出人们灵魂深处的情感。小提琴之所以能在众多乐器中脱颖而出并能表达深刻的情感内涵,不仅是其声音接近于人声,更重要的是,它极其丰富的音色效果和细腻的音色变化,以及演奏者的倾情演奏。因此,音色是小提琴演奏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情感表达。

  一、小提琴的基本音色特点

  小提琴的基本音色特点可以分成三大类:首先,阴柔之美。其音色含蓄典雅、细腻集中、甘醇华丽、忧郁神秘;其次,阳刚之美。其音色浓郁豪放、浑厚深沉、圆润明亮、浩然大气;最后,中庸之美。其音色宽松温暖、厚亮有度、刚柔相济、中庸诙谐。

  其中阳刚之美,比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一部经典的作品。这位永垂不朽的作曲家,被称为古典音乐界的“图腾”,除了他以外,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位作曲家能以刚烈的性情怒放点燃着自己的生命。刚毅坚强、纯粹的大气、直白、所向披靡、巍然屹立。音色刚劲有力,向往广袤宇宙的泰然。阴柔之美,其最好的诠释莫过于伟大作曲家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这位连希特勒都为之着迷的“女王”,含蓄、神秘、邈逸而细致的曲风,成就了四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的地位。正如贝多芬“唯一”的独特个性一样,门德尔松亦是如此。在他的作品里,绚烂静美的执著、和谐善良的性情深深吸引着听众。在那甘醇清澈的涓流中,精致动人、隽秀婉雅,一支清新的旋律由小提琴娓娓道来。中庸之美,伟大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称得上是一位“中庸”大师。代表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他的音乐风格特点具有古典音乐的骨架、浪漫的诗情,风格强劲奔放、绚丽清雅。所谓“中庸”绝非“平庸”,而是“返璞归真”。

  二、音色与演奏之间的相互作用

  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中占据了一个不可缺失的地位。小提琴可以通过特有的音色来模仿许多声音,如《苗岭的早晨》中,刚开始时就有一段描写早上空山中鸟儿的清脆叫声,可以使听众身临其境体会自然的美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有一段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对话,模仿的就是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婉转低沉的对话,大提琴深情低沉,小提琴如诉如泣。在《金色的炉台中》,有一大段描写的就是积极的战争场面,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在G弦上和E弦上交替出现的音色,像是战士们前赴后继地在战场上战斗的情景。

  三、音色的训练及其情感表达

  所谓音乐是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再加以情感的`倾入并注入人心,与听众产生共鸣。音色的训练以及情感的表达是对乐曲非常重要的诠释。小提琴的右手技巧对小提琴音色的影响是很大的,弓子运行的长短、速度以及力度等之间的配合,都是形成完美音色的前提。弓子运行的速度慢时,一般会比较适合于悠扬的曲风,速度快时比较适合演绎明快积极的曲子。力度的强弱也能体现情感的变化,在练习中可以慢慢发现,弓速和弓压是成正比的,下弓时,需要做的是加力加速,上弓时要顶着这个力回来做减力减速,这是由于弓子的构造和人右手弓子的走向决定的,其中含有杠杆的原理。而在力度方面,可以发现靠近弓码的时候,音量会加大,靠近指板的时候,音量会变小,同样反之,靠近琴码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偏慢的弓速,这样不会使声音很躁,而在曲风要求表现力度大时,则要严格控制好弓子的速度。

  音色的变化在曲子中是要得到一定重视的,这也是体现小提琴者右手技巧的重要标志。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引子部分,小提琴描写的像是一位舞者在舞台上自导自演随意编排着自己的舞步,所以这时音色和情感的度是很难拿捏的,如果音色偏重就会让人感觉很鲁莽,音色偏柔和,又会感觉很压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