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在中国并购的特点
外资在中国并购的特点
摘要:随着外资并购法规的完善,外资并购浪潮风生水起,渐成气候。外资跨国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在中国展开争夺,中国处于弱势。本文了国际竞争加剧背景下,跨国企业争夺中国新兴市场的战略策略。 一、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竞争的角逐场 (一)在华并购是跨国公司之间全球竞争的重点 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扩大投资战略,以并购为手段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是其全球战略中的一项重要部署。对跨国公司而言,在华投资已成为决定它们全球化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它们全球博弈过程中走出的关键一步棋。基于此,与以往来华外商多以项目投资为主不同,大量跨国公司正在通过大规模的系统化战略并购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战略并购行为将产生迥异于过去的效应,使外商在华投资的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中外企业两方面体现出来。 从跨国公司方面而言,在华投资是跨国公司间的全球竞争重点。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对于任何一家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在其全球资源配置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跨国公司之间在中国的频频“交恶”,以及它们迅速出手在中国发起的并购活动,就是挑战其国际竞争对手的一种表现。 据调查,有近八成的外资企业认为,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同一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国外竞争对手,而非来自中国国内的企业。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对中国企业实施战略并购,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与其他外国公司竞争的必然选择。 这一点在汽车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过去10多年中,经过不断兼并重组的世界汽车业,形成了“6 3”的竞争格局。“6”是指通用(GM)、福特(FORD)、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 Chrysler)、丰田(Toyota)、大众(VW)、雷诺—日产(Renault Nissan)这6家巨型跨国公司。这6家企业合计产销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75%.“3”是指除了这6家企业外的另外3家规模略小的公司,即本田(HONDA)、标致—雪铁龙(PSA)和宝马(BMW)。“6 3”的汽车年销量占世界总销量的92%.经过一年来在中国的加速扩张,与它们对世界市场的控制相同,9家企业在中国轿车市场的份额已高达95%.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成西方汽车列强的竞争。任何一家“6 3”的企业可以集成其在中国多家合资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品交替、统一采购零部件、协调营销战略等,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占领中国市场。 与中国汽车业状况类似,其他领域的外企之间竞争也极为激烈。例如,在家电业,西门子和伊莱克斯这两个家电巨头在中国展开了同台竞赛。两家公司在2002年频频发起“口水战”,均表示要加大对华投资力度。西门子要逐步加强对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在中国的最终投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西门子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和产品研制基地,中国的工厂规模将是西门子家电在德国本部以外最大的”。同时,伊莱克斯也表示,它“要继续并购几家企业”,因为中国是其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而且今后将更加重要。① (二)中国企业在外资并购活动中的弱势地位明显 就中国企业而言,在外资并购活动中,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纳入跨国公司经营系统之中。不少跨国公司的高层主管人员都认为,在进行行业分析或者外部基准化时,根本不必考虑中国的国内企业,而是重点分析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外资企业。 事实证明,对于中国企业,外商企业从整体上早已取得了巨大的优势。跨国公司正在中国掀起并购浪潮,众多国内企业面临着是否能与跨国公司合作的严峻选择。尽管受到种种因素的制衡,但在强大的竞争压力和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下,本土企业不得不纷纷期待着与外资的合作,甚至被收购。选择与跨国公司合作,就意味着在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国内企业大多将处于合作中的从属地位。从近年来国内的外资并购案例中可以看到,许多并购事件中方都是处于被动地位,跨国公司很轻易地将合资企业纳入其经营体系,并通过收购剩余股权,从合资走向独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