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

  现如今,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对变换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学界的发展运用作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对变换现象加以分类,分析变换的方法和原则,阐明变换的作用,归纳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变换分析的局限性。

  关键词:变换分析;句法分析;汉语

  我们想要认识和了解语言,就要对其作深一层的分析,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句法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就称之为“句法分析”。句法分析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首先一般比较熟悉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它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但它不大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由于它的这一局限性,便出现了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但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特别是歧义。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手段,于是变换分析法就又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了,成为最易于和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一、什么是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

  它是根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是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根据依存关系的变换。目的是通过变换分辨句法结构的异同,看清句子结构的特点。朱德熙先生首先提出变换分析法,并在国内最早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实践。

  例如:

  a台上坐着主席团 可以转换为: a1主席团坐在台

  b 操场上放着电影b1 操场上正在放电影

  这两组例句都是“处所名词+动词+助词+名词”,是相同的结构,但在语义关系上还存在区别。

  具体的来看,变换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类来更清楚地加以认识:

  (1)当句法同义时1.我打破了杯子。可变换为:

  a、杯子被我打破了。

  b、我把杯子打破了。虽然转换成不同的句子格式,但是施事受事都未发生变化,意思也都未发生变化。

  (2)句法多义时

  1.通知的人还没有来。在分析这句话的时候,层次分析法,虽然可以划分出句子的层次,但是不能解决其中语义方面的问题,所以就无法分析出其中的歧义。而使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子变换成两种句式:

  a、他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b、通知他的人还没有来。

  这样的话,句子的两个意思就分别出来了,也就解决了歧义。这里是将主语补充完整,运用了添加的方法。

  二、变换的方式方法

  综合例子我们知道变换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几种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

  1.移位变换中最常用的就是移位,例如运用移位的方法可说明动量词和名词之间存在修饰关系。例如:买了五本书进了一次城《现代汉语语法学》中说只能这么切分,认为动量词不具有修饰名词的功能。而朱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运用移位的变换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A进了一趟城B一趟城也没进(《语法讲义》)A式可以变换成B式,“一趟城”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移到句首的,可见它是句法单位。因此,虽然从意义上来看,“一趟、一次”都是表示动作的次数的,可是从结构上说,却是修饰后边的名词的。所以也可以得出,有的动量词也可以修饰名词。

  2.添加变换分析,有时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运用添加的方法可辨析结构层次相同的句式。例如:A我自己明白。B我自己修理。 (《语法讲义》)B句可在“我”和“自己”之间插入“会、能”等助动词或“不”等副词,如:我会自己修理。我能自己修理。我不自己修理。而A句则不可以,要插的话,只能在“自己”后头。原因在于A句中“我自己”结合得紧密,而B句中的主语是“我”,谓语是“自己修理”,主谓结构之间没有那么紧密,因此在主语“我”后可插入某些助动词和副词。这样,这两种结构相同的句式就辨别了出来。

  3.删除变换,有时要添加,有时又要删除部分结构,运用删除的方法可以分化同形结构。朱先生在书中列出了一些“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例如:A开车的技术走路的样子(《语法讲义》)还有另外一类“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

  B开车的人走路的学生B中的结构后面都是人,都可以把“的”后的中心语删除,只说“开车的、走路的”,其定语可以指代整个偏正结构。而同样是“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A式如果把“的”后的中心名词语删除,则不能表明原来的意思,可见这类结构不是同位性的偏正结构,和A类就区分了出来。

  4.替换替换,也是变换中常用的方法,运用替换的.方法可以分化同形句式。朱先生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A 脸色跟纸一样B 这枝铅笔跟那枝一样(《语法讲义》)从形式上看,A、B都是“跟……一样”的句式,无法分别,但通过替换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A组中的“跟”都能换成动词“像”,“一样”都能换成“似的”。替换得到:

  C脸色象纸似的而B式不能这样替换,

  因而,A、B两组同形但是不一样,A组说明类似,是比喻句,B组是实际的比较,两物相同。

  5.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变换我们在实际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往往不是单一运用哪一种手段,更多的是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分析方法综合来进行分析的。

  三、变换分析法的原则

  变换分析法在运用中还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就变换分析法本身来说,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交换不是一个句子的交换,而是一种句式的交换;

  二是交换句式与原句式语义结构必须关系相同,变换关系的根本特点是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维持不变(朱德熙,XXXX),所以在变换分析中有两条总的理论原则,一是同一性原则,一是平行性原则。这些原则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证明的,具体说来:

  (1)变换要形成一个矩阵;

  (2)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系列例子,形式、语法意义必须一致;

  (3)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系列例子,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

  (4)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的实例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5)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变换,正是在总的原则指导下,遵循这一些具体的原则才得以有意义的实现的。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语义特征分析

  一.再议“NPL+V+着+NP”句式

  上一篇读书笔记中我们用变换分析法分析了歧义句“山上架着炮”,可以有两种理解,表静态的[A]式“NPL+V+着+NP”(墙上挂着画),它可以变换为[C]式:“NP+V+在+NPL” (画挂在墙上);表动态的[B]式“NPL+V+着+NP”(台上演着戏),它可以变换为[D]式:“NPL+正在+V+NP”(台上正在演着戏),而且[A]式可变换为[C]式,但不能变换为[D]式,同理,[B]式可变换为[D]式,但不能变换为[C]式。但为什么会造成歧义,变换分析法不能给出解释,其局限就在这,这时,我们就要用到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先分析句子中的名词,(A)中的“墙”“画”和(B)中的“台”“戏”在语法意义上没有区别,那么我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动词上:

  [A]句中的“挂”的意思是能使某物处在一定的位置,即有“使附着”的语义特征。

  [B]句中的“演”的意思是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没有“使附着”这一语义特征。

  即“挂”的语义特征为[+使附着];“演”为[-使附着]

  因为句子中的“V”的语义特征不同,造成“NPL+V+着+NP”这一句式出现歧义,通过变换分析和语义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我们既区分了句子,又找到了不同的原因。语义特征分析作为变换分析的有力补充,促使语法研究精密化、更具解释力。

  二.再议“NPS+V+NP1+给+NP2”句式

  上周第二部分谈到了该句式“NPS+V+NP1+给+NP2”,通过变换句式,可以得到句式[D]“NPS+V+给+NP2+NP1”,我们还是结合之前的例子来分析:

  [A]张三送(了)一件毛衣给李四

  [B]张三偷(了)一件毛衣给李四

  [C]张三织了一件毛衣给李四

  变换句式后得到:

  [A]’张三送给李四一件毛衣

  [B]’张三偷给李四一件毛衣

  [C]’张三织给李四一件毛衣

  不难能看出,[B]和[C]变换之后都不复合汉语语法事实,这是因为这三个句式中的动词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不同:Va[+给予,-取得,-制作],Vb[-给予,+取得,-制作],Vc[-给予,-取得,+制作]。

  总结:语义特征分析法能够使语法研究更加深入化、准确化和精密化,能够使诸多语法现象得以很好的解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分析词的语义特征,解释其所在的语言单位的合理性。比如我们经常说“吃饭,吃水果,吃包子”,“喝汤、喝粥、喝饮料”(方言另当别论,这里均指现代汉语普通话),而不说“吃汤、喝包子、吃饮料”。同是由人的嘴巴所发出的动作,但为什么“吃”和“喝”的对象却不同呢?这是因为“吃”和“喝”在语义特征上有所不同:

  “吃”[+动作,+固体食物,+咀嚼,+吞咽]

  “喝”[+动作,-固体食物,-咀嚼,+吞咽]

  2.解释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弥补变换分析法的缺陷。尽管变换分析法能分化歧义句,但它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歧义,不能说明产生歧义的内在原因,而语义特征分析法恰恰弥补了变换分析法这方面的不足。(上文就是实例论证)

  3.为某些句子能否成立提供语义依据。语义特征分析法主要是分析概括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具体的实例中处于关键性位置上的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因此,判断某个或者某些句子能否成立,可以列举出与该句句法格式相同的各个实例,通过对比分析,提取出关键位置上的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据此,作为判断某个或某些句子能否成立。

  当然,语义特征分析虽然能够有效地弥补变换分析在语法分析中的不足,可以作为变换分析法的有力补充,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人类到目前为止,还不可能对词语的意义有充分的了解,这也就使得语义特征分析在语法分析上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实践性相较于其他分析方法来说不强。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多种语法分析方法相互配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