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精选8篇)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精选8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篇1

  文章大体由李清照的简介,待字闺中,婚后生活,失家之后经历的三大磨难和作者的总体评价四大部分组成。文章这么长,就应该有如此结构,否则写成散文就是笑话了。

  文章大篇幅讲述李清照的三大磨难,当然也不吝啬笔墨地描绘李清照年少时及与丈夫婚后那段光阴的美好、快乐。读者赞美、羡慕李清照的同时,也为后文同情,为她打抱不平而作感情之上的铺垫。文章重点突出、比例合理。写这类文章带有一边用史实诉说一边评价的方式,议论中无时无刻不体现作者对其深刻的理解,以及流露出对其深深的同情,批判世道不公,时代犯错。甚至会让人觉得爱莫能助。这种超强的语言感染力离不开作者对史实的精彩描述及议论当中修辞的大量使用。

  文章还引用大量诗词歌赋,使文章更富文采,更连贯,也更加具说服力。作者的理解也应是从那一篇篇的诗赋中细细品味出来的。

  作者赞美李清照思想进步,对待生活多用心,面对磨难选择坚强,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自己的所想所说寄于诗歌,婉约表达,给予后世精神、骨气。这会永存于世,世人都会看到李清照,而那污浊的社会,落后的时代,人们早已忘却,可能从李清照的诗文中瞥见些许,但长留人们心中的只会是她。

  李清照贵在生于封建时代却依然浩气禀然,所以说她是乱世中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篇2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用狄更斯的文字来评价北宋其实也不为过。经历过”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弦急管,遭遇了金兵铁蹄的摧残。易安,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寻寻觅觅,独自咀嚼自己的愁情。

  作者将易安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少女闺中时情窦初开,春心萌动,便就有了一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顾盼生姿;嫁为人妇时,情深意切,难舍难分,便就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魂牵梦萦;中年逃难时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便就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怨愁肠;暮年独守空院,学无所传,便就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黯然神伤。

  易安一生坎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顽强生存。当时不允许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处于社会思想的制高点,所以李清照被史书记载”不守晚节。“但是我想,也正是这些,这些家破人亡,山河破碎,铸就了一个李清照。倘若没有一丝苦,易安永远就生活在蜜罐里,那么也许她只会写一些女儿家谈情说爱的词了。如今捧起易安的词静静含英咀华,会读出一个王朝的动荡,一个家族的盛衰,还有一位才华绝世的女词人的喜与愁。

  在我看来,易安许没有西施貂蝉沉鱼落雁的容颜,没有木兰骁勇善战的本领,没有吕后武帝的强势霸气。但易安,在中华三千年中,没有任何女人的才华是比得上的,没有她恣意的文笔,没有她审视天下的胸襟,没有她的凄凉,没有她的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易安居士李清照。这个名字照亮了千年前北宋的夜空,与岳飞陆游比肩,与星辰日月争辉,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易安,这个乱世中的美神,沉睡在千年前动荡的北宋,却在后世千千万万文人墨客心底暗自发芽。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篇3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生经历无数,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无论是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还是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一切的一切,她感动了我们,那个总是在蒙胧中黄花落叶中看到一个寻寻觅觅的女神。

  欢乐和忧伤的瞬间分割,在李清照的身上得以凸现:“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无疑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真正“巨大的心里落差”,很多人看来李清照的一生用现代的流行语来描述就着实是一出杯具,其实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从充满单纯、平和的幸福生活中跌落到充斥忧虑、无奈的阴冷深渊的巨大反差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但是她在颠沛流离、凄凉愁苦、抑郁不得志的生活中反而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她仿佛是一个跨时代的人,在芸芸众生中唯有她,看破红尘,坚持理想,一次次向命运反抗,即使满腔热血换回的是心灰意冷;与此同时,她的文学造诣也逐渐走向巅峰……

  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篇4

  星期日,正午十二点,我读了一篇梁衡先生写得《乱世中的美神》,泪水滴滴而落,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惨人生、为她超越时空的心境,还有那“怎一个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还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生,使她感知生活,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这样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诗词所流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乐与幸福。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开始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经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人真正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苦难荟萃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啊,你的寻寻觅觅,你的痛苦凄惨悲剧如今都已清白了。秋风黄花啊,一眨眼,都随你去了罢,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洒洒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们更忧怨、更传奇!你真乃乱世中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篇5

  上初中时,语文课前有推荐名家名篇的环节,当时有位同学在课前推荐李清照。在她的眼里,李清照是一个值得佩服,但命运坎坷的女子。她的词和整个人都流露出一种凄婉的特质。之后我一直很想了解这位女词人,但一直没有时间。

  今天的阅读课上,品读了《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这篇文章。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李清照。我知道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她天真无邪,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她出自于书香门第,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现虽无李清照的相貌传下来,但我己然看到一个清新脱俗的少女在一笔一划地写着小词。

  李清照拥有堪称完美的爱情,却无完整的婚姻。他——赵明诚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有一个日日思念他的妻子。门当户对的爱情开出了美丽的花。他俩切磋诗意,却让赵明诚自叹不如。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以欢乐和思念为主。

  赵宋王朝在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金兵的祸乱殃及举国上下。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所守的城发生叛乱,令人不齿的是,他并没有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用绳子缒城逃走。李清照为夫君所羞耻,在乌江前吟下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随后,李清照的悲惨信命运开始了。夫君赵明诚在1129年急病而亡。她再婚又离婚。遭受了心灵上的巨大打击,甚至被人称为“不终晚节”。她追随帝君流浪,流浪中的颠沛她独自承受。她的孤独超越时空,让人怜惜。李清照甚至找不到继承人。“才藻非女子事也”痛击了她的心灵。

  她虽是女子,却有报国志,她书写了不知道多少诗词有关报国。而她的愁更是通过一首《声声慢》喷薄而出。她是悲剧的,仅因为她是一个生在封建时代的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却又处在社会思想不通的制高点。

  她是平凡的,孤独的。 她的欢乐集中在前半生,她带着愁度过了后半生,而她却也永远是那屹立在乱世中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篇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印象里的李清照感时伤事,我们所接触到的词也多是描绘孤独或是相思之苦。通过文章更让我了解到她的魅力和曲折的人生。

  少女时的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回眸间,尽显少女的娇羞之态;倚门窥视,却要借青梅香气掩饰自己的羞怯。寥寥几笔将李清照的少女情态勾勒地淋漓尽致。年少时的她如常人女儿家一样,天真快乐。很难相信多年之后的《声声慢》出自这样的明丽女子之手。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李清照出身富贵,却不贪图享乐,慨叹世事。在封建社会,女人都依附男人生存;“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中,女词人李清照的才华注定使她孤独一生。

  与“花间派”的闺怨词不同,李清照的词,前期清新秀丽宛然曲折;后期,虽凄婉黯然,却感叹国家大事。

  使李清照词风变幻的因由,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的打击使天真烂漫的李清照坠入无限的愁苦之中“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她却没有颓废,改嫁后,面对丈夫的拳脚相加,她将丈夫告倒治罪。李清照刚烈的性情和坚持独立的人格在现代仍值得我们赞赏和尊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说的便是她清明的风骨,可奈何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线,这萤烛之光照不亮封建社会的天。

  李清照多年的痛苦的事情都有了答案。一介平民仍心怀大志,一介女流仍坚持独立;从她愁绪漫卷的词里溢出她超尘脱俗的品格和心灵之美。在车水马龙的今天,李清照的“愁绪”之美抚平了我们躁动的心。千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依稀能望见那伫立的美神,从那清澈的目光里恍惚闻得一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篇7

  她,是乱世中的美神。她,是古代文学史上登峰造极的女性。她,是我钦佩的女性——李清照。

  李清照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饱览父亲的藏诗。她没有和普通女子那般娴熟针绣,静待出嫁。在这期间,她的文学造诣有了很大的飞跃。在《点绛唇》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一个腼腆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李清照又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她有了最幸福的婚约,与赵明成情投意合,这可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啊!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的欢乐与幸福,才有了《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好景不长,1129年,赵明成危急病亡,李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宋朝的结束,对她如同噩耗一般,她开始了漂泊无定的生活。

  李清照的后半生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因身边携带有沉重的书籍文物,她一直苦苦坚持着。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啊。这才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慨。

  在梁先生的散文中,我看到李清照的一生坎坷曲折,她却如同寒梅一样傲立于世。她悲惨的一生,超越了时空的心境。

  在项羽当年兵败自刎处吟下了千古绝唱:“生当人中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然而,她的精神之力,盖超外貌之美,才智之强,是一种震撼,一种导引与向往。而作为词人的李清照在精神之力上足超乎与常人。然而她亦不缺乏外貌之美与才智之强,甚至可以说,她是一个完人。但在那个年代,她并没有给世人带来震撼。因为她是女子,她根本不需要精神之力,也不需要才智之强。美貌如花就足够了。这样,她就可以象平常女子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相夫教子,到了晚年,也好含饴弄孙。但上天不允许,偏偏让她作为这个百年不遇的完人,那么她还怎么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呢?要是有,也得穿越时空了。所以她又怎么不会百年孤独,怎么不会愁苦呢?

  “天接云涛连小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殷勤问我,蓬舟吹取三山去”生命暮年竟有如此豪情!是的,李清照一生 好胜,柔弱的外表下,藏敛着大鹏那高飞的羽翼,这是才女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女人仅有的狭窄空间里,争出自己的天高地阔,哪怕肉身倒尘伏埃,也不肯把独立的灵魂和飞扬的心性输出去。

  不过,我们后人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李清照,她不仅让我们拥有了永远享受无穷的李词珍品,更让我们在精神领域感受到了一次震撼,一次冲击,犹如醒壶灌顶,让我们敞开心扉,以快乐之心接纳世间真善美,以勇敢之怀来容纳不公与苦难。李清照生不逢时,悲哉,悲哉。但在我们后人心中作为女中豪杰,作为美神的她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心灵的慰藉吧!

  乱世中的美神读书笔记 篇8

  什么是悲剧?什么是极致的痛苦?当然不是永远地呆在了天堂,也不是永远地呆在了地狱,而是一瞬间由天堂落入了地狱。这无可预料的落差,令人措手不及。在必然的惊慌失措后,是必得的挣扎、体味、感叹、唏嘘……这是在我读了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后的第一个感慨。

  一年一度,红颜开成了黄花,这是每个女人都会经历的,这本没有什么可特别悲戚的。若能咀嚼着往日的尘烟,带着看惯离乱承合的淡定优雅地老去,也不失为一种更容易令人折服的美。呵~只是话易说,事难做。也许这只是旁观者无关痛痒的自以为是。

  试想,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竹、才气逼人的妙龄女子,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听惯了他人诚挚的赞誉,享尽了生活的闲适与甜美,世间的烟尘似乎都刻意地远远地避她而去,生怕沾染了这个人间的精灵。可突然有一天,外族的铁骑踏破了所有的安宁与闲静,滚滚烟尘、天翻地覆后,留于她的只是树倒窝散、国破家亡。

  一翻颠沛流离后,面对此情此景,当她再回顾以往那“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以及“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幸福甜美的婚后生活时,我不知道从容淡定从何而来。我只知道经历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她,再也吟不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带着甜蜜的情愁与离愁的诗句;她所有的不过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的苦不堪言。她再也寻不回“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的心思,只得“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的心碎神伤。

  到最后,生活的尖刀紧紧地抵住她的胸口,将她逼入墙角,满面风霜,形容憔悴的她,看着这物是人非的漂泊与流离,欲说还休,最后只道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梁衡对她的悲剧人生解释为“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可我却常常想这个浸染了满怀愁绪,特立独行的女子,应该更希望自己永远遇不上那一年的“山河破碎风飘絮”。我不知道谁愿意用自己近乎完美的幸福生活来换取身后那流芳百世的殊荣!

  可惜,生命的轨道在那一年偏离了。

  那一年,让她的一生改变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