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成语故事简短50字33个精选
1、成语(一鼓作气)的基本释义是
2、长勺之战,
3、最终,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军,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会减弱。等到第三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他们。
4、长勺(sháo)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部)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之后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5、一鼓作气(拼音:yīgǔzuòq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6、《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
7、ㄧㄍㄨˇㄗㄨㄛˋㄑㄧˋ
8、应该是对的,没有错。一鼓作气,原意是:打仗靠的军事的勇气。擂响第一次战鼓,军士们精神振奋,勇气最为旺盛。后来比喻抓住时机,一股劲儿把事情办成。
9、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刚上战场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鼓三次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10、鲁庄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召见他。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
11、首先一鼓作气中没有错字。
12、应该是:一鼓作气【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13、来自乡间的曹刿以出色的才智帮助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为后世留下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真知灼见。对此曹刿做了这样的解释“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
14、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等
15、一鼓作气是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一遍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二遍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遍鼓勇气就没有了。现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或事情干完。谢谢!
16、一鼓作气原意是作战擂响第一声战鼓时,士气最为高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中文名
17、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接着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18、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yīgǔzuòqì
20、“一鼓作气”是一个成语,在这四个字中没有错字,发音:yi(一声)、gu(三声)、zuo(四声)、qi(四声)。“一鼓”即第一次击鼓;“作”即振作;“气”即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例如:我们大家一鼓作气,把剩下的工作做完。出至巜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1、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22、一鼓作气中没有错别字
23、一鼓作气
24、注音字母
25、结果,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然后又登上车,手扶车前横木观望齐军的队形。仔细观察一番后,他说:“现在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命令军队追击齐军。
26、偃旗息鼓、一败涂地等
27、一鼓作气 yīgǔzuòqì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结构】紧缩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词】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辨析】~和“一气呵成”;都有“一口气把事情做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但~偏重在鼓足干劲;趁热打铁;多用来形容战斗时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勇往直前;“一气呵成”偏重在安排紧凑;迅速完成;多用来形容写文章或做事过程中不间断、不放松;一口气把它写完或做完。 【例句】我们要~在三天之内把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做完。
28、一鼓作气中没有错别字,就是这样写!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一鼓作气写这么多遍就会了!我的办法好吧!
29、出自左传,周公记一书。一鼓作气,门上而衰,三而竭。无错字。
30、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一鼓作气中哪个字错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属于语文知识的范畴。从我们上学之初,学习了汉语拼音,学习了拼读生字,学习了认识词语等等;也学会了很多成语知识。一鼓作气既是一个词语也是一个成语,这四个字都是对的?没有错别字。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简短50字
31、一鼓作气,是发生在春秋战国事情的长勺之战的故事。这场战争跟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曹刿在士气高昂的时候,大败齐军。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一鼓作气告诉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尽快完成目标,成功率也会更大。
32、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他们的情况。我察看他们的车辙,观察他们的队形,担心的是他们有埋伏。经过观察后,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迫击他们。”
33、应该是“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拼音:yīgǔzuòq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鼓作气原意是作战擂响第一声战鼓时,士气最为高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成语出处,出自《左传·庄公十年》。示例,清·李伯元《文明小史》:“内中有几个不安分的,更是一鼓作气,相约同去打那冯主事的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