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11篇
培训是“培训+培训”,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国内培训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注重事前行为培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1
一、职业暴露 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护士工作中主要面对的职业危害。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口腔或者皮肤。急、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更易发生针刺、锐器割伤事件,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1、乙肝(HBV):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根据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30%。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2、丙肝(HCV):基于有限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的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3、艾滋病毒(HIV):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0.3%;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0.1%,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引起感染。 二、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过1次以上锐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利器刺伤的发生。 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治疗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小心弃置:用过的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摆弄针头、就近将用过的针头、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黄色利器盒里。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 三、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 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 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医院保洁,顾名思义,就是确保医院环境卫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维护好医院(室)的清洁卫生,就象一个人每天要洗脸,保持衣着整洁一样重要。 做好医院内外环境的卫生工作: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医院保障系统的重要任务,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职能之一。 保洁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不仅要清扫垃圾,擦掉尘埃,必须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这是提高医、护质量的要求,这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的各项设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各诊区、病房、日趋家庭化、现代化、这就要求保洁管理也必须跟上、并符合专业要求。 它将——展现医院的整体形象,反映医院精神风貌,体现医院管理及素质水平等……。 二、医院保洁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的关系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 1、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场所。清洁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医院感 染率能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及社会形象.医院感染率极大地影响着医院卫生资源的流向,影响着病人身心康复和医院的综合效益。 2、是病人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的重要场地。 良好的室内环境,如适宜的:微小气候,充足光线、清新空气、安静环境、整洁病房等对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枢系统处在正常状态,有利于提高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患者抵抗力,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有利于医、护质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愈、康复。 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只能在显微镜下才可以看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直接/间接造成空气/物表污染传播。 医院感染源:通过咳嗽、打喷嚏、讲话等,可排出数以万计的飞沫,其中较大粒径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体表面污染。较小粒径在空气中可很快蒸发,形成较小粒子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而造成人与人或室与室之间空气传播。如结核杆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病原微生物经飞沫直接引起的传播。 病人的污染物:如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污染。也可由干燥的污染物随尘土飞扬散布造成间接污染。 门诊病人、陪护者、探视者等将社会感染源带入医院造成医院空气环境污染。病人、探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各种活动,如说话、呼吸、咳嗽、打喷嚏、脱鞋换衣、换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对环境物品的污染。 在环境脏、乱、差的情况下进行诊疗、治疗、护理,就无法确保各项消毒、灭菌的效果,就谈不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具体措施的落实。如果把降低医院感染率看做一个整体工程,医院环境卫生就是基础工程之一。 三、我们医院保洁工作存在的问题 保洁人员不了解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划分及意义。拖布没有分区,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保洁工具混放混用。 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医疗废弃物混装,混运。手套的错误使用,自我保护意识差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四、医院保洁工作的要求: 保洁人员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切断病源传播途径的具体实施者。 1、保洁人员必须清楚相关区域的划分,人员应相对固定、明白各区域清洁、消毒的用具 的使用办法。 医院保洁应做到:(1)各项清洁工作:要有程序、由洁到污、分区、分室进行。(2)特别是干式清扫很容易造成灰尘播散,造成微生物污染——禁用。(3)湿式清扫可由污染严重的抹布和拖把造成污染扩散——严格区分、必要消毒。(4)正确处理各种特殊细菌污染。 了解医院的分区: 办公区(低危险区)--办公、教学区……。 医疗区(中等危险区)—普通门诊、普通病房(内、外病区)……。 住院区(高危险区)--传染科(门诊、病房)……。 重点科室(极高危区)--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 清洁有条不紊,有秩序、不遗漏、一次擦完,不宜反复擦拭无序进行。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标记明确:一桌一椅一抹布、一房间一拖布,每个拖布清洁面积最好不超过20m2。 坚持每日定时清扫制度,清扫必须在早晨上班前进行,经常保持医院内、外环境整洁,防“脏、乱、差”。及时清扫地面,清除痰迹、污物、废弃物、积水,制止随地吐和乱扔、乱倒废弃物。防止空气污染,坚持湿式清扫,严禁在医院内焚烧树叶、纸屑等。达到窗明、物洁、地净。 掌握病区的分区: 清洁区(限制区)--值班室……;半污染区(半限制区)--治疗(换药)室……;污染区(非限制区)--普通病房……。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不同区域的拖把如病房、走廊、厕所不得混用并应定点放置,拖把分池清洗,禁止在洗漱池冲洗,拖把及水桶用后要洗干净进行消毒并凉干,拖把不凉干不准隔天再用。要严格区分,固定放置,不得交叉使用。 拖把标识(拖把上粘一段相应色不粘胶纸): 治疗室使用——绿色拖把;病房使用——黄色拖把;楼道(公共区域)使用—黑色拖把;卫生间使用——红色拖把。保洁人员不固定,不了解医院、病区区域划分及意义,为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交叉,保洁工具混放混用。如扫地、擦拭床边框、门把手、走廊扶手等同时进行,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 医院卫生洁具细菌学调查,拖把、抹布比物体表面中含菌种类既多,量又大,作为每日必用的清洁工具不仅达不到清洁的目的,反而成为细菌散布工具;拖把、抹布可用“细菌培养基“来形容,含有大量的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孢杆菌污染严重,有时可高达30%.医院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必须按科学方法和规范方法操作,如定期清扫病房应采用清洁湿式方法,抹布应作必要的消毒,应该一床一更换;拖把应保持干燥,分区固定使用,否则它们就成了染菌载体,而造成污染扩散。 2、正确掌握消毒、隔离基本方法 工作人员自身:不了解各项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及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而是随意配置,浓度过高或太低,即造成了消毒液的浪费,又达不到消毒的目的,还造成环境污染、耐药菌的产生。应在科室护士指导下进行: (1)地面消毒: 医院地面经常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由于人员的流动量大,如果不能时清除地面污染,极易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①当地面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②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通常采用含氯消毒剂(250-500mg/L)拖地或喷洒消毒地面。 ③对结核病人污染的表面,可用0.2%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擦洗。 (2)墙面消毒: 医院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状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经常进行清洁就可以了。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2.0米--2.5米高即可。应保持无尘和清洁,不允许出现霉斑。 对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擦洗或与2000mg/L--3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处理,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不向下流为度,一般50ml/㎡-200ml/㎡。 (3)病房各类物体表面的消毒: 病房内用品有桌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只进行日常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胺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注意抹布必须做到一床一巾。 ①用含有效氯200mg/L-500mg/L的消毒剂溶液、含有效250mg/L-500mg/L的碘伏,可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 ②紫外线灯照射: 1)悬吊式或移动式等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米-2米。 2)紫外线灯管必须保持清洁,每周1次用酒精擦拭一次,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根据物品及要杀的病原微生物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照射时注意不要直接照射到人,以免引起伤害。 ③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消毒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不懂的地方多问护士长和护士,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操作。 (4)病室日常消毒: ①患者安置原则: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②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每周紫外线消毒3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用清水湿拖,一日一次。有明显污染或被病人血。 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 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三、医用污染垃圾(统一用黄色垃圾袋盛放) 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废物要求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医护职业危害与防护 一、职业暴露 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护士工作中主要面对的职业危害。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口腔或者皮肤。急、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更易发生针刺、锐器割伤事件,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1、乙肝(HBV):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根据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30%。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2、丙肝(HCV):基于有限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的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3、艾滋病毒(HIV):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0.3%;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0.1%,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引起感染。 二、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过1次以上锐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利器刺伤的发生。 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治疗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小心弃置:用过的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摆弄针头、就近将用过的针头、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黄色利器盒里。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 三、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应急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针刺伤(加药时):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然后用水冲洗。 眼睛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且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衣物污染:1)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 2)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专用容器; 接触到任何血液后,你应该: 向有关部门(科室、感染控制科)报告被刺、被割或接触到血液的事件。乙肝疫苗注射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乙肝的方法。(你应该早就打过乙肝疫苗针) 丙肝--没有疫苗。也没有补救措施来预防;不主张用免疫球蛋白。严格进行感染控制的原则和操作是必要的。 艾滋病毒--没有疫苗。可用免疫球蛋白! 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乙肝:越早越好,24h内最佳,最迟不超过7天。 2、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几小时内。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操作内客是什么?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6、如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五、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六、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七、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 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八、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九、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三、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2023年9月在门诊四楼会议室对全体职工进行了手卫生知识培训学习,主讲人:感染办主任许丽静。通过本次培训,使全体职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手卫生的重要性及六步洗手法,了解了减少手上微生物的方法,不让手成为细菌的载体,使特别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意识到洗手与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对个人、医院、患者、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后果,认识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严格按照洗手指征认真、规范的洗手。要把洗手当作是:保护自己、保护病人、保障医疗安全、进步医疗质量的头等任务来抓。 本次培训存在的不足: 1、个别人无故迟到早退,无故不参加学习。 2、培训过程中有不认真、交头接耳现象等。 改进措施: 1、要求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严格劳动纪律,按业务学习通知的时间不准迟到早退,听课过程中要认真、杜绝交头接耳现象的发生。 2、统计各科参加学习的人数,将结果与质量考核挂钩。 (一).概念 (二).职业暴露 (三).器械的使用流程 (四)特殊感染处理 (一).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已属医院感染。 (二).职业暴露 1.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2..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3.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针刺: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护士占80%。 针刺发生于: 注射 抽血 静脉穿刺或拔除 锐器处理 医疗废物处理 外科手术缝合 2..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 (1)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所有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疾病、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隔离。既要防止经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①洗手、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医务人员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洗手则是阻断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②戴手套、当预料要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以及使用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物品前后,接触无污染物品前以及下一个患者之前,应立即脱手套。 ③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当存在血液和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和其他粘膜时,应戴防护性眼罩和口罩。④预防针刺伤、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锐器盒不能装满且无针头突出、使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耐刺的锐器盒中、杜绝回套针尖、如需回套应借助镊子或单手操作。 3.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首先保持镇静,立即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碘伏消毒,包扎伤口。 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及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暴露源及伤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三).器械的使用流程 1.器械的清洗: 2.干燥: 3.器械的检查与保养: 4.包装基本要求: 1.器械的清洗: 清洗时指除去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附着的污物及部分微生物的过程。有效的清洗操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①冲洗、是用流动水进行清洗、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②洗涤、是指使用清洗剂、乳化分解和分离器械表面污物的过程。 ③漂洗、是用流动水冲去被清洗剂分散脱离的污染物和化学清洗剂残留的过程。防止污物重新沉淀在被清洗器材的表面、保证器材洁净度。 ④终末漂洗、是最后一次清洗的步骤、应选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漂洗,可进一步提高器材洁净度。 2.干燥: 干燥是指去除消毒后器械残留水的过程。水是细菌滋生的基本条件、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立即干燥处理避免消毒后的器械二次污染、避免霉菌生长和生锈。由于器械构造的复杂性、手工干燥处理难以保证干燥质量、因此提倡机械干燥方法。不具备机械干燥条件或处理不耐热器材时可采用手工干燥处理。手工干燥处理应使用低纤维檫布,不宜使用容易脱落棉纤维的棉布如纱布、易造成微粒污染。管腔类器械应用压力气枪进行干燥处理、亦可用专用棉条进行干燥。禁止采用晾干等自然干燥方法,避免由于干燥时间过长使消毒后器材重新滋生细菌或被环境污染。 3.器械的检查与保养: 器械清洗合格的标准应达到表面以及关节齿牙出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污渍和锈斑。功能完好、器械保养禁止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润滑器械,因为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可阻碍灭菌蒸汽充分接触器械表面、影响灭菌效果。应使用医用的器械润滑剂。 4.包装基本要求: 包装操作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包装与手术衣、手术单敷料类包装应分室操作、避免棉絮微粒 污染器械。器械应摆放有序、平整、不应将多件器械捆绑包装。盘、盆、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不能单独包装时应在两个容器之间加垫布巾等吸湿的材料,贵重精密器械宜单独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可使用U形架。精锐器械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通常情况灭菌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器械和敷料包装过重和较密集需要较长的灭菌周期和干燥时间、当超过灭菌参数标准时将影响灭菌重量,延长灭菌时间会加快器材氧化耗损,减短器械使用寿命。开放式的储槽不具备无菌屏障性,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需要使用储槽灭菌物品时应在储槽内或外部使用包装材料包装。 (四)特殊感染处理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 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气性坏疽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封装焚烧处理。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0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安照先消毒后清洗操作步骤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地方应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关闭门窗消毒。 1、高度危险性用品是指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2、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3、新上岗人员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3)时,医务人员每年培训≥(6)学时。 4、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5、抗菌药物应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配置后的抗菌药物应在(l)小时内输入使用。 6、一次性使用的碘类、酒精等消毒剂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使用的时间≤(1周)。 7、医疗废物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8、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5类。 9、对烈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表面,如霍乱、炭疽等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min消毒。 10、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 1、用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测试使用中的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浓度应(A) A、每日监测B、每周监测一次C、每周监测二次D、每月监测一次 2、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C) A、日光曝晒B、紫外线照射消毒C、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D、甲醛薰蒸 3、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少小时?(D) A、2小时B、4小时C、8小时D、24小时 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5、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A)2 A.高度危险用品B.中度危险用品C.低危险用品 6、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选择哪一水平的消毒灭菌方法(A) A.灭菌B.高水平消毒C.中水平消毒D.低水平消毒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多少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C) A、4小时B、8小时C、24小时D、12小时 8、配制过氧乙酸原液,甲液和乙液的配制比例分别是(B) A、3:4B、5:4C、4:5D、5:5 9、2%戊二醛用于体腔内植入物的灭菌需多长时间?(D) A、30分钟B、15分钟C、4小时D、10小时 10、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不得少于(C) A、2人B、3人C、5人D、7人 11、医务人员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多少学时?(B) A.15学时B.6学时C.3学时D.9学时 1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多少学时?(A) A.15学时B.6学时C.3学时D.9学时 13、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A)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E、以上都不可投 14、您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防护服、鞋套等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的垃圾袋(A)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E、以上都不可投 15、您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或垃圾袋(D)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容器盒E、以上都可投F、以上都不可投 16、你在日常换药,护理操作及其它诊疗活动中产生的敷物,一次性弯盆、镊子、棉球、棉签、沙布、绷带等治疗废物应投入以下哪种颜色垃圾袋中(A)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E、以上都不可投 17、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不得沾有任何医疗废物,一旦被污染,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A、 B) A、清洁处理B、必要时加一层包装C、用清水冲洗 D、不需处理E、以上都是F、以上都不是 18、《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F) A、收集B、运送C、贮存D、处置 E、监督管理F、以上都是G、以上都不是 19、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E) A、举报B、投诉C、检举D、控告 E、以上都是F、以上都不是 20、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G) A、防渗漏B、防鼠C、防蚊蝇D、防蟑螂 E、防盗F、预防儿童接触G、以上都是H、以上都不是 1、何谓消毒?答:是指利用温和的物理化学因素抑制病原体繁殖的手段。消毒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2、何谓灭菌?答:是指将培养基、发酵设备或其他目标物中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及其芽胞(或孢子)杀灭或去除,从而达到无菌的过程。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试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等。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空气则采用过滤除菌。 3、何谓医院感染? 答:为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住院前获得的感染、住院时正值潜伏期或于住院后发病者不能作为医院内感染;反之,住院期内获得的感染,出院后才发病者,应作医院内感染计。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职责明确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统计指标: 医院感染率≤6%;医院感染漏报率<10%;I类切口感染率≤0.5%;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达100% 四、医院污水与污物管理 1、医疗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密闭运送; 一次性用品,医疗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收集。 2、包装物与容器符合国家规定,外标识明确; 医疗废物用黄色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包装物。 3、医疗废物交换登记内容完善,登记资料齐全;有签字记录。 4、医疗废物暂储存设施及设备符合国家要求,暂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医疗废物由专人及时收集,专车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得露天存放。 ①、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 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②、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③、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④、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⑤、易于清洁和消毒; ⑥、避免阳光直射; ⑦、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5、微生物培养物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丢弃前必须高压蒸汽消毒或焚烧; 五、按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1、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消毒或灭菌方式,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凡接触人体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 2、能够合理地使用化学消毒剂 2%戊二醛消毒要求20分钟,灭菌要求10小时; 含气氯消毒剂,浓度1000mg/L,消毒时间30分钟;碘伏浓度为500mg/L,作用时间30分钟。 六、医院感染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1、医院感染管理职能不到位,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2、硬件建设不到位; 3、建筑布局十分不合理; 4、普遍广泛地使用湿式灭菌法; 5、消毒措施不规范; 6、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普遍较欠缺; 7、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 8、医院疫情报告制度陈旧; 9、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完善; 10、医疗废物无集中处置点; 七、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有如下途径: 1、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有如下四种途径:患者传染医生;医生传染患者;患者和医生传播到器械和物品或床椅里面;这些物品或床椅感染患者或医生。 2、疹疗科室一般工作量大,器械周转快,凡是进入病人身体的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如按每人一用一更换需求量非常大,高压灭菌后损耗也大,采用化学消毒灭菌需要的时间太长,所以必须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周转。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 3、诊疗器械多为含腔器械,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内腔清洗存在问题,这也给消毒灭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与医务人员的手清洗存在隐患。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等都可能造成空气污染。 5、大多数医师在治疗期间不戴口罩和手套,戴手套在多位患者之间共用,未能做到每治疗一位患者清洁消毒一次手,存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 八、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应用于所有病人和所有医务人员,以防止病人之间的传播和病人与医务人员的传播。 1、落实医务人员基础防护措施: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治疗前后均应用抗菌液洗手,并做到每治疗一例患者必须更换一双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2、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防护目镜。 3、加强隔离措施:由于有些慢性传染病不可能通过问诊或物理检查确定,在治疗过程中对每一位患者应严格按预防交叉感 染原则进行。如对治疗室的空气、治疗台、诊治用品、地面等进行定期定时清洁、消毒。 4、治疗实行一人一用一更换,所有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类等废弃物放于锐器盒。 5、注重手的消毒:在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感染的重要载体。为尽量减少手表面微生物数量,减少交叉感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规范的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搓揉双手及腕部10~15秒,用流动水冲净,无菌纸巾擦干。 6、提倡医师在诊治时戴手套,但治疗中不能用戴手套的手打电话,触摸其它物品。治疗结束时,脱下手套才能书写病历。每治疗一位患者更换一双手套,保障医患双方的安全。 7、改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器械在每一次使用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中空器械和小器械。 8、每治一位患者之间,冲洗水路20~30秒。 9、凡是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的器械,如拔髓针、拔牙钳、手术刀等每人用后均采用高压灭菌。 总之,医务人员预防交叉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了解易被感染因素、传播途径,加强防范意识,把每一位患者视为感染带菌者,并采取最好的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九、医疗感染暴发的处理 内容: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五、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六、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七、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八、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九、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内容: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等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病理改变以肝脏炎症后坏死病变为主,主要的传播途径多类以口及血液或体液,临床常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可有黄疸,元疮状感染常见,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起急性肝炎为主,而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临床诊断 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病接触史、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1、发热 2、厌食 3、恶心呕吐 4、肝区疼痛 5、黄疸 病原及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庚等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说明 应排除感染性病因(如:al-抗胰蛋白酶缺乏、酒精、药物等)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肝友或损害。 预防 1、控制传染源对携带者应给予隔离、禁止献血及从来托幼和餐饮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加强卫生措施来减少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则需要通过预防血液及体液传播来预防 3、保护易感染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主免疫应用减毒活疫苗,妇产科医务人员应向HBS和(或)搞HIV阴性的育龄妇女广泛宣传并于防止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传染其婴儿及其他人群的注意事项。对HBSAg阴性的孕妇所生婴儿、用乙型肝炎疫功预防;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用乙型肝友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功联合免疫,对其他所有所生儿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内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三、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内容: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说明: 1、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何,均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2、应强调胸水的厌氧菌培养。 3、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如并发于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肝脓肿者不列为医院感染;诊断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若肺炎系医院感染,如其并发脓胸按医院感染肺炎报告,另加注括号标明脓胸。 4、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不属于医院感染。 5、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延感染时,仅需报告下呼吸道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状态),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已灭菌的物品,不可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的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尘罩,以放再污染。 7、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清洁区的柜厨(或架子上,推车内),橱柜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并加盖防尘罩。无菌物品储存于密闭橱柜并有清洁和消毒措施,专室专用,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8、储存的有效期受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对于其它包装如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如证实包装材料能阻挡微生物渗入,其有效期可相应延长,至少为半年以上。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为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院感科于7月25日对全院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了手卫生知识培训,现小结如下: 此次培训的内容有:手卫生重要性,依从性低的原因、如何执行,手卫生的概念,洗手的指征,并进行了六步洗手法的分解示范和讲解。此次培训应到96人,实到80人,会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测试,平均分100分,合格率100%。 通过再次培训,全院职工基本掌握了手卫生的重要性及七步洗手法,懂得了尽可能减少手上微生物的窍门,尤其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意识到洗手与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对个人、医院、患者、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后果,深刻认识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经常和适时的认真、规范的洗手。要把洗手当做是:保护自己、保护病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头等任务来抓。 此次培训,全院职工加深了对手卫生知识的全面认识,为我院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矗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2
一、医院保洁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3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4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5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6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7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8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9
一、院感的定义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
五、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10
12个月院感培训内容篇11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什么是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三、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向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②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物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⑥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四、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1、根据指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①术前0.5-1小时使用抗生素②24小时内停用抗生素③正确选择抗生素品种
2、正确的脱毛方法
3、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
4、围术期血糖控制正常水平
5、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6、强制性向公众报告感染率
五、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是什么?
1、预防感染:接种疫苗、拔除导管
2、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感染:针对病原菌治疗、专家会诊
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①控制抗菌药物使用②应用当地资料③治疗感染,而非污染④治疗感染,而非寄殖⑤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征⑥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4、预防传播
①隔离病原菌②阻断传播链(手卫生、隔离: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