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自编【100句精选】

1、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渴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国建立功业。

2、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3、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4、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冲天”,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6、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7、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8、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9、烛光静静照耀远方

10、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12、浮在花丛,白而透明

13、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14、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5、写出了墨梅的淡雅,不珍奇斗艳,只有淡淡墨痕,高洁。托物言志的说出了作者与墨梅一样,不与俗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1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8、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9、众所周知,从春风得意的文坛领袖,到贬谪落寞的戴罪犯官,苏轼经历了人生巨大的落差。但苏轼宦海沉浮几十载,却始终保持着超然物外的信念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品读苏轼的诗词作品,总会被他那份气定神闲的淡泊与豁达所折服。

20、托物言志写诗知行合一做人

二、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自编

1、来吧(徐一畅,胡钰晗)

2、《竹石》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3、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4、结合资料,读出知行合一。于谦12岁时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志向。立志容易而行志难,像石灰一样清白做人,他做到了吗?请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在小组之内讨论讨论,有理有据地说话。小组讨论之后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7、读《石灰吟》,初感知。指名读与齐读结合,读楷书、行书、篆书、草书等多种字体的《石灰吟》。

8、赏析:作者以石灰作比,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9、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10、重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知识点

11、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

12、译文:溪流不辞辛苦,穿过千岩万壑来到山崖前,从远处看去,可以发现这溪流的源头在很高出;但是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

13、走进物象,简述石灰一生。基于学生课前预学查阅资料后对石灰的认知,教师让学生结合诗行简说。教师视情况提供说话思维支架:

14、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8、如何理解“拾得红炉一片雪,却是黄河六月冰”这句话?

19、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20、再想象画面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进行二次指导。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画面,千锤万凿那是怎样宏大场景怎样漫长的时间啊,别急,让声音多飞一会儿,让画面看得更完整一点儿,读!再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浑不怕声音一定铿锵有力,一定豪气干云,读!

三、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梅花

1、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3、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将一位历经磨难、出身卑微、不怕牺牲和志趣高洁的高大形象树立起来。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6、物人比照,读出志向

7、(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二

8、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9、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本诗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10、溪流不辞辛苦,穿过千岩万壑来到山崖前,从远处看去,可以发现这溪流的源头在很高出;

11、本诗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写出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12、原创现代诗《寄语笔》婆娑抄起舞在洁白如玉的纸上记载了—页页一行行记载了春秋冬夏约繁忙记载了东西南北的彷徨知记载了人间的喜悦与忧伤记载了岁月的沧桑,,,,,,跳跃在光滑的纸上用心血写出一行又一行写出人生的雪雨风霜写出大峡谷的疯狂道写出千古乾坤的动荡写出当金色年华的芬芳,,,,,,

1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4、《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出了竹子的品格。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决不向任何邪恶势?低头的?风傲?。

15、枫桥夜泊这首诗里描写动静结合的诗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动静结合:月落时乌鸦的啼叫,划破了天空的静谧,用动景衬静景,衬托了月夜的静谧,同时也衬托了诗人此时此刻内心的孤独。

16、但是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

17、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18、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19、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2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四、自己写的托物言志的诗

1、桂花,安静,不起眼但是能给人们带来香味,让人的心情变的舒畅,一个人,可以默默的为社会付出,你可以根据这个来写

2、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宏伟壮志。

3、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4、《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南西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7、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8、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9、《关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10、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

11、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2、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13、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4、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15、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16、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1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帐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1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0、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五、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表达情感是自由

1、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2、入境书写,写出高峰体验。一首诗,一个词,就是一辈子。他就是于谦。师生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这个不朽的名字。

3、实际上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4、诗歌由嘉绿苑小学沈逍同学朗诵,特此鸣谢!

5、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6、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9、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10、它既是苏轼自己面对风雨时,所说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是苏轼友人离别时,所说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总之,苏轼的豁达,不仅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友人。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赠刘景文》,便是苏轼很豁达的一首诗。

11、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12、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13、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16、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7、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8、作者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使竹石透露出一种深意和神韵。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19、画菊(宋·郑思肖)

20、袁枚《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在一个没有阳光、不适宜生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