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平面图形(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试题)
1、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
每组2袋人民币,一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差。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有点乱。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认识,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2角可以换2个1角;5角可以换5个1角;l元=10角。)
三、应用拓展
出示实物,标明价格:2角、5角、7角……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的话,打算买什么?
四、全课总结
2、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
每组2袋人民币,一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差。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有点乱。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认识,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2角可以换2个1角;5角可以换5个1角;l元=10角。)
三、应用拓展
出示实物,标明价格:2角、5角、7角……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的话,打算买什么?
四、全课总结
3、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会正确的读、写小数。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
教师指导点播、精讲。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多练习。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开展教学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出示课件)文具。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好的,请同学们把这些文具按价格分成两类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自己的分类。
书包:45元。
钢笔: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笔:3元
曲别针:0.15元
3、引入课题
象3.50、0.20、0.15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小点叫做小数点,(板书3.50、0.20、0.1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小数
1、试读小数
师:生活中处处有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请大家读一读屏幕上的商品价格
教师提问: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让学生完成屏幕上填括号。
总结:小数的读法。(结合板书的小数学生再读)
2、你还在那里见过小数?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3、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小数知识,大家想了解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搜集的小数知识图)
4、小结:看来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用小数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质量和长度等。
三、探究新知,教学例题
1、汇报自己的身高
学生汇报后教师说,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厘米作单位,如果我们只想让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单位,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现在同学们可以自己自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2、自学提示
(1)仔细阅读课本89页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学过的知识写出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的数。
(2)你发现什么问题,在小组说说,并想办法解决。
(3)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课本中的括号内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
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7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3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8米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页做一做,让学生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四、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1、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做完后师生交流
2、试一试我能行
学生口答,师生肯定
五、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并且会读小数,知道了小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同学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掌握更多的小数知识。
4、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能识别小数,正确得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
2、看学习用品价格并调整价格
(1)课件出示:书包4500元油笔320元铅笔40元橡皮25元师:你觉得这些商品的价格合适吗?不改变原有数字,你能试着调整价格吗?
(2)汇报:
板书:45.00、3.20、0.40、0.25
(3)整数与小数的比较
师: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
3、揭示小数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读写
1、认识小数点
师:分数中间的那条线我们叫它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数点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小数点
2、小数的.读法
(1)同学试读上面的小数
(2)读小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法
举例:18.18读作:十八点一八
(3)练习开火车读小数
3、小数的写法
(1)生试着说说如何写小数
举例:十二点七五写作:12.75(强调小数点的书写位置)
(2)练习写小数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出示主题图价格表
(2)试填价格表
(3)揭示小数在价格中的意义(小数点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4)找找书上文具盒里的小数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一米有多长?一分米呢?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米长的线段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0.1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板书:分米)
师:3分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练习:0.8米是()分米.0.7米是()分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同学互说
(2)认识两位小数
师:一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有怎样的关系?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多少呢?(0.01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厘米)
师:3厘米呢?18厘米呢?
练习:33厘米是()米?0.72米是()厘米?
(3)比较这两组小数有什么区别?
(4)说自身的身高如何用小数表示.
(5)揭示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意义
举例:1米31厘米=1.31米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说一说
(1)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元()角.
(2)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3)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一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元.
2、猜谜语
(1)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
(2)丹顶鹤体长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3)大象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吨.
师;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你想说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试题
3、游戏:蜜蜂采蜜
4、拓展:用2、6、8加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小数?
四、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5、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倍的认识》优秀教案
“倍”的认识是后面继续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本节复习课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教材112页9题时,通过分析题意、立解决、集体反馈几个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倍”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乘法认知结构的优化。
2.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时,经常会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相混淆,主要是因为对题意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中,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理解,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从而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1题(5):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大约需要2小时,飞往乌鲁木齐的时间是飞往西安的2倍。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需要几小时?
(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倍的知识。
①“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意义:一个数中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复习有关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倍的知识的回顾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对“倍”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及解题方法,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倍的认识的解题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9题。
4元16元 ()元 ()元
①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几倍?
②一盒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9倍。一盒彩笔多少钱?
③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2)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三个问题各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三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第一个问题:16÷4=4;第二个问题:4×9=36(元);第三个问题:16÷2=8(元)]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的问题:①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问题不用写单位名称;②两个数相比较时,把标准数看作1份,另一个数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另一个数就是它的几倍)
(5)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答。
(6)引导学生讨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什么不同?
(①意义不同;②计算方法不同;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和二者的区别,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17题:兴华村前年只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使用天然气的户数是前年的4倍,今年使用天然气的又比去年增加了20户。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多少户?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找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16×4=(户) +20=84(户)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14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区别:
(1)意义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6、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33页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教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
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看。
教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教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教师: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教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教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椭圆圈起来(如图)。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教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教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教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教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教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教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教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教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立在本子上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可以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教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7、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出示。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教师:根据我们前一节课的学习方法,我们还是从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开始。
出示例2。
教师: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分别是硬币、红领巾、钟面、锦旗。
教师: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吗?如果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说出硬币和钟面的形状是圆,红领巾和锦旗的形状是三角形,教师则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圆或三角形的?”促使学生说己判断的依据;如果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教师则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教师: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教师抓住学生按形状分这种分法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让学生说出硬币、钟面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红领巾、锦旗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
教师:像这样圆圆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这种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圆、三角形。
教师:看看这些学具,你能在这些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吗?
引导学生在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
教师:把这些学具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和圆都有平平的面。
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说三角形有直直的边,而圆的边是弯弯的。
教师:这是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最大的不同,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边,而圆却是弯弯的边。下面我们应该从物体与图形的联系中来认识圆和三角形了。想一想,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有联系?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我们学过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意识到圆和一年级上期学习的圆柱的联系,圆柱的上面和下面就是圆;没有学过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
教师:拿出你们的圆柱看一看,它的上面和圆吗?你能够圆柱来画圆吗?
指导学生圆柱“印”在纸上画圆,学生画曲线可能有困难,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画完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示,全班集体。
出示下图。
教师:你能判断左边的物体能画出右边哪个图形吗?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教师:小朋友们会圆柱画圆了,你会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吗?想一想,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围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要围四条边,而围三角形只围三条边。
教师:围一围试试,看你们围出来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吗?
学生围三角形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展示出来。
教师:看看你们围的三角形,它们的大小、样子都完全一样吗?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图形的大小和样子是有区别的。
教师:但是它们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都有三个角。
教师:对了,虽然这些图形的样子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呀,所以它们都叫三角形。
教师:我们已经讨论了物体与图形的联系,按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出下一步是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生活中有这样的三角形和圆吗?我们看这两个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圆?
出示第50页最下面的“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52页第3题、第4题、第6题,其中第4题和第6题只要求学生完成三角形和圆的'作业内容,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第51页第4题“拼一拼”的活动,拼好后学生相互参观,相互。
(3)指导学生思考第53页思考题中的第2小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要求学生这样看,单的三角形有3个,两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2个,三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1个,一共是“3+2+1=6个”三角形。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学生立完成第53页第7题。
8、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33页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教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
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看。
教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一年级数学认识平面图形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教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教师: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教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教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椭圆圈起来(如图)。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教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教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教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教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教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教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教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教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立在本子上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可以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教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9、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特意骑牛图。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分分看。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三、当堂达标
给下面图形涂上颜色
课堂: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必做题:39页自主练习题1、2、3、4题
选做题:用本课认识的图形宝宝画一幅画,并统计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板书设计:
牧童
—认识图形
10、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出示。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教师:根据我们前一节课的学习方法,我们还是从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开始。
出示例2。
教师: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分别是硬币、红领巾、钟面、锦旗。
教师: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吗?如果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说出硬币和钟面的形状是圆,红领巾和锦旗的形状是三角形,教师则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圆或三角形的?”促使学生说己判断的依据;如果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教师则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教师: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教师抓住学生按形状分这种分法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让学生说出硬币、钟面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红领巾、锦旗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
教师:像这样圆圆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这种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圆、三角形。
教师:看看这些学具,你能在这些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吗?
引导学生在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
教师:把这些学具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和圆都有平平的面。
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说三角形有直直的边,而圆的边是弯弯的。
教师:这是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最大的不同,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边,而圆却是弯弯的边。下面我们应该从物体与图形的联系中来认识圆和三角形了。想一想,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有联系?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我们学过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意识到圆和一年级上期学习的圆柱的联系,圆柱的上面和下面就是圆;没有学过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
教师:拿出你们的圆柱看一看,它的上面和圆吗?你能够圆柱来画圆吗?
指导学生圆柱“印”在纸上画圆,学生画曲线可能有困难,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画完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示,全班集体。
出示下图。
教师:你能判断左边的物体能画出右边哪个图形吗?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教师:小朋友们会圆柱画圆了,你会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吗?想一想,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围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要围四条边,而围三角形只围三条边。
教师:围一围试试,看你们围出来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吗?
学生围三角形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展示出来。
教师:看看你们围的三角形,它们的大小、样子都完全一样吗?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图形的大小和样子是有区别的。
教师:但是它们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都有三个角。
教师:对了,虽然这些图形的样子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呀,所以它们都叫三角形。
教师:我们已经讨论了物体与图形的联系,按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出下一步是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生活中有这样的三角形和圆吗?我们看这两个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圆?
出示第50页最下面的“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52页第3题、第4题、第6题,其中第4题和第6题只要求学生完成三角形和圆的作业内容,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第51页第4题“拼一拼”的活动,拼好后学生相互参观,相互。
(3)指导学生思考第53页思考题中的第2小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要求学生这样看,单的三角形有3个,两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2个,三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1个,一共是“3+2+1=6个”三角形。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学生立完成第53页第7题。
11、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备课时间:2月 25日
周节:1周 1 节
授课时间:3月1 日
教学目标:
知士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2、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引入
[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利用课间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
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找到了?]
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类与整理。师板题分类与整理。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师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3、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讨论汇报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荒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板演分法。
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当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动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成像方式的特点。]
①边数边画;②先分,再数一数;③图和数相结合。
(2)还可以怎么分?
[按颜色分类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后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讨论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小结
[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在汇报第2题时,可让学生回答: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继续推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形状颜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进行统一标准下的分类整理,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学生用不同的计数方法进行了统计,我引导学生对计数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而体会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孩子们可以用边数边画、先分再数、图数结合的方式呈现统计的结果,最终学生发现了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分类的结果相同。
13、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优秀教案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诗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14、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引入
[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利用课间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
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找到了?]
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类与整理。师板题分类与整理。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师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3、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讨论汇报
[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荒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板演分法。
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当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动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成像方式的特点。]
①边数边画;②先分,再数一数;③图和数相结合。
(2)还可以怎么分?
[按颜色分类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后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讨论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小结
[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在汇报第2题时,可让学生回答: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继续推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形状颜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进行统一标准下的分类整理,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学生用不同的计数方法进行了统计,我引导学生对计数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而体会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孩子们可以用边数边画、先分再数、图数结合的方式呈现统计的结果,最终学生发现了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分类的结果相同。
15、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优秀教案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诗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16、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认识(一)》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蚀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矩?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课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 O 位置
半径 r 圆的大小
直径 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