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这是陈情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陈情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本文作者以及相关的背景情况;

(二)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点、本文的成语以及了解古代官职情况,掌握本文的重

点实词和一些虚词。

(三)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四)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特征。

(五)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

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

(一)感受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二)体会作者凄切婉转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二)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

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三)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

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

人必不孝。“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

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

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

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

媲美,它便是李密的《陈情表》。

李密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

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正直,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

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

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

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

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

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

(一)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释,自己初步疏通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读准下列字音读音并理解词义:

臣以险衅(xìn)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 门衰祚(zuò)薄

强(qing)近之亲 气息奄奄(yn)(yn) 夙遭闵(mn)凶

猥(wi)以微贱 宠命优渥(wò) 刘病日笃(d)

更(gng)相为命 犹蒙矜(jn)育 责臣逋(b)慢

非臣陨(yn)首 应(yìng)门 盘桓(huán)

床蓐(rù) 期(j)功

2.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并注意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3.熟读并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

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4.熟读并背诵第二段。

5.熟读并背诵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二、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 赏析构思艺术

(一)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在这一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李密的“忠”和“孝”,那么关于“孝”

字,具体体现在文章的那些句子呢?(请同学们讨论回答)

生: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生: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师:同学们都答得非常好,但是同学们思考一下,“孝”字该如何去理解呢?什么才

称为“孝”呢?引导学生回答出“晚辈对长辈的关心和照顾,这样文中“而刘夙婴

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将“孝”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就可以返回去问学生为什么要“孝”。在一般的教学中,每个老师都会讲到什么

是“孝”这一点。但是如果只将教学进行到这里的话,我想学生大概只能说是在听

别人讲故事。如何“将别人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行动”,我们还必须回到文章中去寻找

答案。

师:李密为什么要对自己的祖母那么“孝”呢?请用原文回答。

生: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生: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

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准确。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李密的行动转化为自己的

行动呢?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回答。

生: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老师等同学用原文回答完之后再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回到生活中,引领学生用实

际行动去体现“孝”的真正内涵。

进一步引导:接下来老师再设计问题让同学们把文章中的“忠”句子找出来。

师: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李密的“孝”,还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那么,“忠”有

体现在文中的那些句子呢?(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

生:文章的第二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之进

退,实为狼狈。

生: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生: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生: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是:同学们回答的很到位,我们也应该多想李密学习其“忠”的一面。那么,在文

章中。既表现出李密的“孝”又表现李密的“忠”的句子又有哪些呢?(请同学们

讨论并回答)

生:欲苟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生: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生: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抱养刘之日短也。

师:李密为什么要这么的“孝”与“忠”呢?我们以后又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些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呢?请同学们回去仔细思考,并写成文章,拿到班上共同分享。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身临其境地感受”孝“与”忠“的真正内涵,接受心灵的洗礼,

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的

结合。

(二)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

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

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先尽孝后尽忠,沐浴清化,承蒙国恩,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短忠日长,圣

朝恩重如山。

(三)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

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四)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

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

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

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五)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

提出这个办法的?

提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抱养刘之日短:先尽孝后尽忠。(投影)

(六)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

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

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

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

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

力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二、分析艺术特色:

(一)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

情感 <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

经,事为文之纬”)

(二)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

学生回答)

(三)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四)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

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

等)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一)一词多义:(略)

(二)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三)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四)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皇天后土

(五)修辞方式:比喻,婉曲,对偶

(六)传统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四、口语训练:学生设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学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辞技 巧。

(例如:一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拮据,让成绩较好的儿子退学,亲人劝说无效。假

设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劝说,怎样说服家长?)

五、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

观点深入探讨。

六、结束本文学习。

分享:

陈情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一、导读明人

1.导入课题

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穿行,我们渐渐忘却了乡下父亲殷殷的嘱咐;在车水马龙的海洋里漂泊,我们渐渐模糊了乡下母亲盼归的身影;在人生前程的旅途中奔波,我们似乎淡忘了对父母的款款孝心。也许大都市的灯红酒绿迷失了我们的双眼,也许城市里阴霾的天空让我们无暇回望那一片乡土,也许渐渐膨胀的欲望让忘却女神偷走了我们的思念,也许温馨舒适的享受让故乡的父母的笑容随风消散,但不管怎样,我们要记住“百善孝为先”,别让孝离我们渐行渐远,没有不孝的成功人,孝给了我们成功最大的动力。

几千年来,“孝”一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孝不单单是让人可以老有所终,老有所养,孝更是对每个人自身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乃至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要求和约束。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孝著称的《陈情表》。

2.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为由,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3.介绍背景

李密,生活在三国与晋朝交替时期,曾在蜀国做官,多次出使东吴,能言善辩。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成了亡国之臣。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即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网罗人才,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国之臣,若不应诏,必会被认为怀念蜀国,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对晋不满,招来杀身之祸;若应诏,又有96岁高龄的祖母卧病在床,无人照料,李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对他恩重如山,若舍弃相依为命的祖母是万万做不到的,处于两难境地。于是李密写了此表,陈述这种实情。

4.解读标题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

“表”是一种奏章,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陈”是陈述的意思。

“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苦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二、朗读明事

1.跟读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要求学生在跟读过程中纠正字音和语调。

PPT展示主要和较有难度的字词,在跟读过程中纠正自己在预习时的读音错误。

2.自读

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3.范读

讨论: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

内容梳理:

“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研读明义

(一)分析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分析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诵读第2段。

2.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3.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

提示: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4.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5.对着要点试背本段。

(三)分析课文第三段

1.两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点。

2.概括本段的内容要点: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不仕的理由。

不仕的理由:圣朝以孝治天下;祖孙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尽孝道(合情合理)。

3.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是分几层来陈述的?

明确: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①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③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4.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明确: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

5.小结: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

6.对着要点试背本段。

(四)分析课文第四段

1.齐读课文第四段。

2.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愿乞终养”)

3.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4.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5.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6.对着要点试背本段。

四、美读明情

1.师生合作共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老师、课代表、男生代表、女生代表各读一段。

音乐背景:《感恩的心》。

2.总结全文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全文的布局:先陈苦情,博得同情;后陈孝情,打动真情;再陈忠情,消除疑虑。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3.李密是如何把他对老祖母拳拳的孝敬之情陈述出来,打动晋武帝的呢?他都有哪些招式呢?

明确:

第一招:历数童年的悲惨经历

第二招:陈述进退两难的无奈

第三招:以皇帝之理消皇帝之疑

第四招:先尽孝后尽忠缓兵之计

总之,动之以“情”,起之以“誓”,晓之以“理”,明之以“义”。

4.《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的体会。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以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句式上: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积累常用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五、拓读明理

1.二十四孝故事选读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其他:孝感动天、百里负米、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卧冰求鲤、扼虎救父、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2.阅读材料 《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不能只是把它挂在嘴边,而应该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孝顺从现在做起 ,“子欲养亲不在” ,同学们,珍惜这仅有的时光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孝顺从小事做起,每天主动给妈妈倒水,捶背,母亲节给妈妈买朵花少顶嘴 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帮爸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让老人家得到安慰。

孝顺从心灵做起,“每月给父母寄点钱花花,就敬到孝心了”这是一些人的“常规做法”如果只注重物的供养,那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要把孝顺父母仅仅当作一种责任,“有父母可以孝敬是儿女的福气”——孝顺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作业。

3.观看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布置作业,请用心给父母洗一次脚,把过程及感受写下来。

陈情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

2 、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解“为何陈情”?

1、释题

2、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陈情的?他所陈何情,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PPT)

(1)“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适当翻译)

他在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处境中向皇帝陈情。那么他所陈何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2)“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三、合作探究,研读“如何陈情”

(一)既然李密“愿乞终养”,想请皇上同意自己的辞官请求,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段中直接表达这样一种愿望,而是曲折迂回地从自己幼年的经历写起?他又是用哪些语句来具体表现的?

1、为什么从自己的经历写起?

动之以情。

2、那李密在第一段中通过哪些语句表现自己的悲苦经历的呢?

3、小结:第一段中,李密的幼年经历重在突出他的孤弱,进而突出他和祖母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成年经历重在突出无人侍亲,所以自己责无旁贷、不能废远。他想以此来打动晋武帝。

4、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二)请大家默读第三四段,找出说理的语句

1、学生默读,思考,并作回答。

——(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三)陈情结果

文章写完了,我们也读完了。我们再来设想一下,皇上看完文章会不会同意李密辞官,在家奉养祖母?

(学生讨论,并作回答)

——教师小结

①皇上也是人,并非铁石心肠,李密如此感人的陈情,应该可以打动他;②多次征召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笼络人心的目的已达到;③“圣朝以孝治天下”, 树立李密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国推行“孝道”;④准许李密的请求,显示出作为皇上的宽容大度。更何况李密已经做出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当然,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现在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晋武帝是如何批复的。

(ppt):《晋书•李密传》中记载,帝览之(《陈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

《古文观止》中则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教师总结:

北宋大文豪苏轼就这样评价说:“人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人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四、拓展延伸、感悟“孝”

1、假如你也处于忠孝两难的境地,你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2、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胸怀壮志,但也应该注重亲情,珍视身边的点滴美好!在当代就有人将“忠”与“孝”完美结合起来,感动了整个中国。

(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齐读颁奖词。

五、课堂小结

跨越千年的沧桑,孝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脊梁,仍然是支撑我们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实就是一条河,上游是我们的长辈,中游是我们自己,下游是我们的后代。伸出双手,攥紧两端,让孝心之河长流不息!

六、布置作业

1、阅读《弟子规》 ,找出描写孝的语句,并写下阅读感悟。

2、背诵第一段,明天抽测。

板书设计

陈情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知识与能力:

背诵全文;复习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情贯全篇、情理事交融、语言简洁凝练的陈情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李密对祖母的一片拳拳之情,理解李密的两难之境。

深入体会文章如何“陈情”,即本文的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每一段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进而归纳总结出整篇文章陈情的艺术特点。

一、 课堂导入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今天,我们再次走进《陈情表》,一起感受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板书:《陈情表》李密)

二、 走进文本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我们以题目为切入口,走进文本,回顾全篇, “陈情表”陈述了哪些情?

(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每段的关键句。)

如:第一段可抓住:“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强调“闵凶”并指出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忧患不幸之事)第二段可抓住:“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句。

学生思考后明确:

倾苦情

说难情

消疑情

表忠情

三、 深入文本

让我们一起深入文本,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的?也即作者是如何陈情的?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喜欢的段落,并圈点勾画、思考讨论。

学生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可任意挑选其中一段,分析是如何陈情的,为学生做以示范。

(教师提示:重点赏析语段中的句式,用词,修辞手法及表情达意的效果)

(一)例如:师生共同分析第一段:

1、李密是如何表现“苦情”的?

(1)总说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以”指“因为”;“险衅”指“坎坷祸患”“夙”指“早时”。开篇就总括全文,奠定了全文感情的基调。

(2)找关键词——“孤弱”“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都强调了“孤”,可见祖母是李密孤苦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3)叙述事情来表现“苦”——

孩提时代,父丧母嫁,失去依靠

成长时代,体弱多病,伶仃孤苦

成人之后,无亲无戚,晚有儿息

如今现实,祖母卧病,侍药难离

(4)用语言来体现“苦”——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对偶骈句,“无”和“鲜”相呼应,都强调了“孤单”。

“外无既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骈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5)用声音来传“苦”情——请同学用自己的声音读出“苦情”

(二)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请同学自己任选一段试着分析如何“传情”的?

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补充。

如:

1、分析第二段——如何说“难情”

(1)注意第二段中的一些古今异义词语,如:沐浴——蒙受,上报——报答,奔驰——奔赴上任,告诉不许——告诉:申诉,不许:不被允许。秀才——优秀人才)

(师说:从高考来看,本课中出现的有关官职任、升、降等词出现频率较多,补充文化常识之官职变化类术语)

微 课 展 示:文化常识之官职变化类术语

授予官职:拜、除、授

调动官职:转、徙

官吏初到任:下车

官员请辞:致仕、告退、归故里、乞骸

京官外调:出

推举官员:举、荐

征召官员:征、召、辟

表提升的:擢、拔、升、迁

表降职的:贬、左迁、迁谪、谪、逐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

(2)两难选择:

一方面,朝廷恩遇:察臣——举臣——拜臣——除臣——责臣——催臣

另一方面,亲情难舍: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欲…..则的句式表现了两难得选择。

(3)指导诵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急于星火,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读准字音,读出情感,注意语速、语调、语气、重音)

2、分析第三段——如何消疑情

学生分析,教师补充。

屡召不应,难免让晋朝统治者怀疑。是贪恋旧朝,忠臣不事二君,还是疑虑圣朝,顾虑重重?无论两种想法的哪一种得到证实,都可能给李密带来杀身之祸。李密是如何打消统治者的疑虑呢?

(1)旧朝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新朝时,“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对比中表明了李密的立场,流露了李密的感恩之心,更消除了晋朝统治者心中的郁结。

(2)伏惟 …… 凡…… 犹 …… 况…… 特…… 且…… 但……——先引用治国纲领,而后运用普遍论据,进行层层递进式推论(尤其注意这些副词),接下来,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苦情再次强调,既顺应了晋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又委婉的告诉了晋武帝,侍奉祖母是他“不仕”的唯一原因。

(3)但以刘日薄西山——比喻修辞,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如泣如诉,能极大地引起读者包括及晋武帝的同情。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3、分析第四段——表忠情

学生分析,教师引导。

(1)比较年龄,先孝后忠,诚挚恳切

恳请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忠情

先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感触,后有先尽孝后尽忠的承诺,终有“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忠君之情,溢于言表;感君之恩,动人心魄。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归至动物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三)师生共同总结陈情的方法,即《陈情表》的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一:情贯全篇,以情感人

(情贯穿了全篇,以情感人,这也正是李密陈情的方法,也是《陈情表》的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二: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1、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讲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讲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上表陈词,不仅要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还需在陈情中言之以理。李密的“理据”何在?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以“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李密援引为自己的“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艺术特点三:语言生动精粹凝练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1、四字骈句: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成语: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语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的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的表现出来,读来使人动容。

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四、 走出文本:

静读默想,看“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尝试写一段话(结合《陈情表》的艺术特点),陈述自己某种无奈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