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中的相关故事 36计的历史故事
36计中的相关故事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因此阳光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36计中的相关故事,以供各位参考。
36计中的相关故事篇1
第二计围魏救赵:晋国攻曹、卫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楚成王任命成得臣为将,亲率大军,纠合陈、蔡、郑、许四路诸侯,一起攻伐宋国。宋成公派遣公孙固向晋国求救。然而,由于晋文公在19年的流亡生涯中,曾得到过楚成王的帮助,故而不便直接与楚军作对。这时,晋文公的参谋狐偃出了个主意,说道:“我军目前的立场不便直接前往救援宋国,与楚国作对。但何不先去攻打与楚国结盟的'曹国和卫国呢?这两国的国君在您流亡时期都曾对您极不友好,晋军师出有名;卫国的楚丘城是当今楚王舅父的领地,而曹国则紧靠楚国本土,若我军攻打这两国,楚军势必回师救援,这样便可解除宋国之围了。”
晋文公听从了狐偃的计策,一面叫公孙固回报宋成公务必坚守阵地,一面以先轸为将,率领三军人马进军卫国,一举攻占了卫国的五鹿城,直逼楚丘,迫使卫成公向晋国谢罪请和;接着,又挥军东指,一举攻破了曹国。而这期间,楚成王讨伐宋国正是连连告捷之时:在攻占了宋国缗邑后,又围困宋都睢阳。这时,忽然听说晋军已攻占卫国五鹿城,战势直逼楚丘。楚成王怎能眼见自己舅父的领地不保而置之不理?于是,只留下一部分兵马由成得臣率领,继续攻打宋国,自己则亲自率领劲旅回师救援楚丘。但当他的兵马才走到半路时,又听说晋军已经攻破曹国,对楚国本土已造成直接威胁。形势万分紧急,无奈之下,楚成王只得命令成得臣从宋国撤出全部人马,以确保本土安全。就这样,晋文公用狐偃的“围魏救赵”之计,成功地解救了宋国之围。
36计中的相关故事篇2
第三计借刀杀人:周瑜计杀蔡瑁、张允二将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20余万大军攻伐东吴,孙权命周瑜为大都督,领军应战,双方对峙于三江口南北两岸。
一天,周瑜乘坐楼船前往江北探察曹军水寨,发现曹操水军阵营十分严整,“深得水军之妙”,不禁大吃一惊,便问手下曹军水军都督是谁?左右回答说是蔡瑁、张允。周瑜听罢心想:“蔡、张二人久居江东,精通水战,假如不设法先除掉他们,将很难攻破曹兵!”想着想着,便命令楼船返回寨中。
第二天,周瑜正在军中议事,忽然接到军报,说是曹操军中有故人蒋干前来拜望。周瑜一听,笑着对在座的众将说:“这是曹操的说客到了。”随即,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对着众将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就带领随从,前呼后拥地走出寨门迎接蒋干。
周瑜把蒋干迎到军中,寒暄一番后,就大摆筵席,盛情款待,还请了数十员文官武将出席作陪。席间,周瑜命令部将太史慈担任监酒官,交待说:“今日我与故人相会,只叙友情,不谈军旅之事,但有违反者,立斩不赦。”蒋干闻听此话,吓了一大跳,心里捉摸着:“我本是奉主公曹操之命,以故旧之情前来劝说周瑜归降的。不料他一下就把门给封死了,这却如何是好?”他见周瑜对太史慈下令时,神情严肃,又不敢造次,只得怀着一肚子鬼胎,硬着头皮,坐在那里饮酒。一时间,满座文武,杯觥交错,谈笑风生,一直闹到夜深。这时,周瑜佯装酒醉,对着蒋干说:“子翼(蒋干的号),难得今日老友相聚,今晚就与我同眠一榻吧!”边说边拖着蒋干朝自己帐中走去。周瑜躺在榻上,只一会儿工夫,便呼呼“大睡”。蒋干却怎么也睡不着,听到军中已打二更,便借着帐内残灯起身张望,突然见到书案上堆着一卷文书……“这其中定会藏有一些军事机密!”蒋干心里这样想着,于是,便悄悄起来翻阅偷看,果真看见其中一封信是曹军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来的。信上竟有这样一段话:
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指曹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就将曹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先此敬覆……
不看便罢,看过之后,蒋干的心不由得猛然一沉,心想:“好险,原来蔡瑁、张允竟是暗通东吴的奸细!”他谨慎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再回头看看周瑜,见他依然躺在那里沉睡,而且还说着梦话:“子翼,数天之内,我教你看看曹贼的首级……”说完又打起鼾来。蒋干听了这些梦话,更是又急又气,却不敢声张,只得再和衣躺下,假装入睡,想在暗中再探个究竟。到了四更时分,朦胧中,忽见外面有人进入帐内,将周瑜轻轻叫醒,悄悄说道:“江北有人到此……”周瑜连忙示意来人住口,并起身和那人走出帐外。蒋干又隐约听到那人在帐外对周瑜说:“蔡、张二将说,‘急切下不得手’……”不一会儿,周瑜回到帐内,走到榻前轻唤蒋干几声,蒋干只是蒙头假睡,不予理睬。周瑜见蒋干不“醒”,自己又躺下睡着了。到了五更天时,蒋干眼看天将大亮,便偷偷起身,走出大帐,带上随从,急忙驾船回到曹军大寨。
回到大寨之中,曹操询问此行去江北游说周瑜归降的情况怎样?蒋干回报说:“周瑜心志坚定,非言词所能说动。”曹操听了老大不高兴。蒋干接着又说:“主公且勿忧虑,这次过江,虽然游说不成,却为您打探到一件极其重要的机密哩!”说着,便拿出从周瑜帐中偷来的信件让曹操看,并将昨夜所见所闻一一禀报。曹操不听则已,一听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将蔡瑁、张允叫到帐中,厉声说道:“我命你二人今日即刻进军东吴!”蔡、张二人回禀道:“眼下水军尚未练熟,不宜轻进。”曹操听罢大怒,喝道:“等到水军练熟,恐怕我的首级早已献给周瑜了吧!”蔡、张听了这话,一时摸不着头脑,慌忙之中,也不知如何回答,正在犹豫之时,曹操已下令将二人立即推出辕门斩首。
等到两人的首级呈上来时,曹操才省悟过来,知道是中了周瑜的“借刀杀人”之计,后悔莫及。
36计中的相关故事篇3
第四计以逸待劳:曹刿论战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任命鲍叔牙为大将,率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带着曹刿在长勺与齐军相遇。
齐国的鲍叔牙在指挥乾时大战时曾打败过鲁军,根本不把这次战争放在眼里。他求胜心切,两军刚一接触,便下令擂鼓进攻。鲁庄公听到齐军鼓声震天,有些沉不住气了,也要下令擂鼓冲锋。曹刿急忙阻拦道:“且慢!”随后便请鲁庄公传下命令:“凡有吵闹叫喊、随意行动、不听指挥者,一律处死!”这时候,齐军已经随着鼓声冲了过来,鲁军却纹丝不动。齐军见无隙可乘,只好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鼓声再次响起,鲍叔牙催促士兵又一次发起冲锋,鲁军还是不动,齐军只好又退了回去。这样连攻两次,始终不见鲁军出动,鲍叔牙更得意了。对手下的人说:“鲁军怕是吓破了胆,不敢出战,我们再冲一次,他们准垮无疑。”说着就又传令擂鼓。
齐军连冲了两次,见鲁军不还手,都认为这第三次还会跟前两次一样,所以一个个拖着戈矛,扛着刀枪,无精打采地跑过来,全然没把鲁军放在心上。但这次,鲁军憋足了气,要决一死战。曹刿手提宝剑,向北指道:“打败齐军,在此一举!”随后,立即请鲁庄公下令擂鼓冲锋。此时,鲁军阵内鼓声大作,鲁兵如猛虎下山般地冲了过去,刀劈箭射,直杀得齐军七零八落,狼狈而逃。
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却不明白,问曹刿:“齐军头两次擂鼓,你不让我军迎战,直到他们第三次擂鼓,你才叫我军还击,这是为什么呢?”曹刿回答说:“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气,士气旺盛,就会胜利;士气衰落,就要失败。擂鼓的作用是鼓舞士气。擂第一次鼓,士气最旺盛;擂第二次鼓,士气开始有些下降;等到第三次擂鼓,就没有多少士气了。我们不急着擂鼓,就是为了让士兵们保持旺盛的士气,等他们二鼓一过,敌军士兵们正是士气最低落的时候,我们一鼓作气地攻过去,还愁打不败他们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