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尔基《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童年手抄报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下面小编整理《以高尔基《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为主题的手抄报供大家参考学习。

以高尔基《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怎么画

1、第一张以高尔基《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

2、第二张以高尔基《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怎么画

3、第三张以高尔基《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图片

4、第四张关于高尔基《童年》的手抄报

5、第五张高尔基《童年》的手抄报内容

6、第六张高尔基《童年》手抄报设计

7、第七张高尔基《童年》手抄报模版

8、第八张高尔基《童年》手抄报简单

9、第九张高尔基《童年》手抄报内容资料模板

10、第十张高尔基《童年》手抄报图片设计

以高尔基《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内容介绍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的是作者十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它记叙了主人公阿廖沙成长、生活的历程。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一天,阿廖沙出于好奇,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阿廖沙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阿廖沙的外祖母是最疼爱他的,而外祖父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后来,外祖父迁居了,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后来母亲的再婚,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丈夫打。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其他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人物形象

阿廖沙:是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孩子。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敢于同邪恶力量作斗争,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外祖母所讲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是一个果敢、刚强的妇女。她善良慈爱,默默承受着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她勇敢聪明,有一颗博大的心。她是阿廖沙的启蒙老师,对阿廖沙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她用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影响着周围的人。

外祖父:是一个饱受生活贫困的染坊主。他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他凶恶、没有亲情、惟利是图、薄情寡义,最后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变得一无所有,成为真正的乞丐。

小茨冈:性格乐观淳朴、聪明伶俐、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得到别人的夸奖而不择手段。最后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被压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