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 -管理资料

专家采访:赵燕程,心理学硕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意象对话水晶级咨询师,

告别“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

■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走出心理游戏。

赵燕程:首先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心理游戏,比如对“戏剧三角形”的概念有一个了解。在生活中,我们大概会扮演这么三个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当跟别人互动的时候,我就会去考虑一下,我是不是处在这三个角色的状态里。当我跟某个人交流互动的时候,对照这些特点,是不是具有这样的心态。比如说受挫感,比如有加强我是某个角色的感觉。假如的确存在这里提到的这些感觉,我就得有这么一个意识:我可能是陷在心理游戏里。

当你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慢慢地你就会有一种觉察了,重要的是要跟自己的感觉在一起。比如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多体会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我们就提醒自己警觉起来,是不是有心理游戏存在,这就是觉察。所以,走出心理游戏的第一步便是自我觉察。

进一步走出游戏,在于先看自己可能处在哪个角色,比如我是受害者,然后可以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有委屈、被压迫的感觉等。然后问问自己,我这么做,是不是想证实自己是一个受害者,还是说其实我也有一个办法,可以跳出这个游戏模式。然后,我们可以继续体会,我在跟谁在一起的时候,容易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可能自己真的在某一类人面前常常扮演受害者角色了,这样,我们的自我觉察就提高了。

■ 如果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对方在玩心理游戏,我们应该怎么办?直接拆穿对方吗?

赵燕程:我们如果能够清晰地意识到,我在跟对方玩心理游戏,那么这种觉察本身就是在打破心理游戏的模式。我们可以选择不再继续这个游戏,这样游戏就中断了。我可以不拆穿对方,但不代表我会继续跟他玩这个心理游戏。也可以告诉对方:好像有这么一个心理游戏的说法(包括“戏剧三角形”),你看到没有,我们这样的一个互动结果,好像使你认定你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这样,让对方也有一个觉察,让其反观自己是不是也处在心理游戏或三个角色之中。

■ 一种询问的态度去问,而不是拆穿?

赵燕程:对,其实这要看具体的人吧,看适合不适合说。这时候我们要有“人我界限”,这是人家的生活,他选择玩心理游戏是他的事,我只能避免自己不参与游戏。除非我们征得对方的同意,“在我们的沟通当中,我有不同的看法,不知道我方不方便说出来?”如果对方能接受,我去讲;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是他自己的问题,这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如果作为一个好朋友,他能够接受你,而且你对这个游戏本身没有什么不接纳或批判的态度,直接表达可能是适当的,是有帮助对方一起走出心理游戏的。如果真觉得当时表达并不适当,不再参与游戏便可以了,可以灵活一点。

■ 人们之所以玩心理游戏,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办法如实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因为害怕指责而不敢表达愤怒。

赵燕程:对,所以,需要试着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和感受。如果我们能够适当地把我们的感受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就没必要再玩心理游戏了。但有的时候呢,无法表达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好的表达方式,才怕自己的表达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管理资料

《告别“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https://www.)。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更建设性的表达方式。

比如说,尽量遵守一些原则:不去指责对方,不去评判对方,而仅仅是谈对方这样对待你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仅仅是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交流会减少冲突,双方都会感觉比较安全、没有威胁和压力,而当你更容易地把真实感受表达给对方的时候,也会更容易产生真正的交流,而不会再陷入心理游戏的无效沟通当中。

■ 有时候我们虽然发现了自己在玩心理游戏,但往往处在当时那个情境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玩,事后感觉到不舒服了才想要离开,如果这种事在我身上发生,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赵燕程:我们之所以玩心理游戏,有可能是为了满足过去儿童时期未被满足的某种期望或者需求。心理游戏是获得满足的一种不大合理的模式,当我们能够觉察到自己在玩心理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关注自己这么做的真实需要是什么,是获得关注还是逃避责任。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心理游戏其实是一种无效的、没有积极意义的交往模式,它对我们不但没有真正的益处,甚至有不少害处。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容易放弃这一行为,选择其他方式。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在玩心理游戏,能够帮助他看清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帮助他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满足需求,便不必重复玩心理游戏了。

另外,心理游戏有控制性特点,为什么要控制,可能有多层原因。比如亲密关系里面,如果他感觉不安全,就会想控制你,但你要是能够给对方提供更安全的信息,他可能就不会用这种办法来控制你了。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他控制背后的真实需求,而能够真正满足对方,也会自然走出心理游戏了。


在关系中分享你的芬芳

如果我坦诚表达自己而不担心别人的反应

那么有些人会在意我

有些人则不会

但是如果不表白自己

没有人了解我

谁能爱我?

所以我必须一赌揭开心门

所有可能冒的风险

不然就是一辈子

孤孤单单冷冷清清地过日子

——佛列兹·波儿斯

敞开地表达自己需要很多勇气,因为当我们敞开自己的心,许多柔软便被暴露出来,这意味着我们受伤的可能在增加,因为我们无法确保对方会同样敞开地对待我们。

但有一个事实是,如果我们选择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仍旧游弋在“心理游戏”当中,那么别人将永远无法了解真正的我们是怎么样的。这是对自己的不公,无意之间也是对别人的不公,因为这样等于否定了让别人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交流,以及满足自己需求的机会。

就像OH禅卡中的“勇气”这张牌给予我们的启示:我们可以像一枚坚硬的种子一样,一辈子活在那个壳里,没有危险,但我们将永远不知道我们是一棵什么样的植物,我们能开出什么样的花。而如果我们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需求,开出自己的花朵,那么我们便可以与身边的人分享我们的芬芳。(来源:心探索杂志)

相关阅读:

人人都在玩“潜台词”的“心理游戏”

生活中常常上演的“心理游戏”大披露

“语言心理游戏”:“我知道”与“是的,但是……”

爱玩“心理游戏”的我们,其实玩了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