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常考重点句子精选165句
1.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
2. 文言句式
3. 语句出自《屈原列传》,全句是: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4. 此不知人之祸也。(判断句)
5.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6.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7. 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8. 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9. 背诵第三段,并且在理请层次的基础上熟练默写。
10. 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11. 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12. 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13. 难句翻译
14. 理请全文脉络,品味司马迁写人物传记选材与构思的精妙
15.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判断句)
16. 记忆重点词义。
17.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18. 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19.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0. 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特殊句式。
21. 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22. 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23. 课内预习课文。要求:
24. 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
25. 背景材料
26. 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27. 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28. 古今异义的词
29. 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30. 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1. 研读最后两段。
32. 2021年江苏无锡高三下学期高考一模《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34.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35.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三)《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五句意思相同的话语,以强调的方式表现屈原心怀家国、至死不渝的心志和节操,并作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极高评价。
36. 给下列字词注音:
37.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8.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39. 楚诚能绝(于)齐。(省略句、状语后置)
40.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这些句子出自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把这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41. 诵读全文
42. 2020年山东菏泽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屈原列传》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43.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44.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45. 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平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46. 2020年山东临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7. 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疏通课文;
48. 本文传评结合的写法。
49.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50. 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
51. 屈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52. 出处:战国·屈原《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53. 朗读翻译最后两段文字,强调重点词语。
54. 倒装句:文言中中,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55. 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56. 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之后。
57. 探讨本文写法特色。
58. 辨体,学法设计
59. 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媒体辅助〗
60.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61. 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这篇课文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62. 导入新课
63. 学习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64. 2020年江苏南京江宁区高三上期中三校联考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66. 集体或个人反复诵读第三段。
67. 把握第2段内容。
68. 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69. 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0.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71. 提问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72. 把握第1段内容。
73. 整理文言词汇和句式。
74.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
75.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76. 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
77. 绌:屈平既绌(通黜)
78. 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黜、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79. 文言实词
80. 理解记叙屈原与渔父对话的作用。
81. 见:靡不毕见(通现)
82. 2020年山东青岛即墨市高三上学期高考零模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 探讨,为什么历叙楚国的历史?
84. 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85. 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
86. 知识与能力:
87. 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88. 灵修xxx代指楚怀王.但我不太同意楼上“同性之间的爱情”一说。屈原是以隐晦的方式暗指当权者,并没有指责其“性伙伴”有多个的意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这句话是说楚怀王不能体察他忧国忧民的衷情。也能理解为君主不能体察民间疾苦
89. 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90. 扩展资料
91.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92. 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93.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
94. 何故至此翻译为:你因为什么原因(才)到了这个地步呢。
95. 翻译重点句子。
96. 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
97.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98. 学生朗读1—3段,梳理三段的内容。
99. 过程与方法:
100. 2020年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直接表明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由。
101. 古今异义
屈原列传常考重点句子 精选58句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屈原列传》主旨重大,意义深远的两句话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 口头复述最后三段内容
4. 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5. 2020年辽宁抚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屈原列传》高度评价《离骚》的写作内容,认为得到完整体现的人文道德与国家治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练习与实践
7. 文章赏析:
8. 朗读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与屈原的精神
9.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10. 意思是指一个人的知识非常的渊博,而且思维敏捷,记忆力也非常的强大,懂得治理国家的各种非常繁杂的事情,而且擅长从事外交方面的活动,通常指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在国家当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值得受尊敬的一种人物,同时也是关乎着发展民生起到至关作用的人物。
11. 总结屈原精神和本文写法特色。
12. 写作背景:
13. 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14. 巩固梳理字词知识
15. 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16. 讨论课文结构。
17. 概括文段的意思
18. 研读1—3段。
19. 屈原的人格精神的理解。
20. 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多媒体辅助
21. 文言虚词
22. 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3. 布置作业:
24. 翻译
25. 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26. 熟读课文,背诵重要语段。
27. 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
28.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屈原宁死不屈的行为与精神的理解,可以有自己的创新理解。
29. 整体初读,明确课文的内容和段落
30.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
31. 学生总结屈原精神。
32.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33. 词类活用
34. 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指:同“旨”;迩(ěr):近;见:同“现”。
35. 句式归纳
36.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7.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8. 学生找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39. 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40. 一词多义
41. 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42. 白话释义: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xxx佩带蕙草啊,又因采白芷加罪名。这是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43. 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
44. 这两段的脉络:
45. 意思是一个人非常的有才华,他能够记住这个世界之中的很多的知识,所以说这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表现的游刃有余,当你决定要完成一些事物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它牢记于心,这样才能够将这些东西都放在心里,才能够完成这些事物。
46. 内容简介:
47. 南京市、盐城市2021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熟读文段。
49. 这句话的意思为:怨恨那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心迹。
50. 背诵第三段。
51. 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52. 诵读第三段,提问词语的意思。
53. 通假字
54. 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以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55. 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56. 回顾已知的屈原。
57. 离:犹离忧也(通罹)
58. 师生共同阅读4—10段,强调重点词语,学生表述事件,了解概括作者写到的楚国的历史。
屈原列传常考重点句子 精选6句1.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高大。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3. 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有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描写的依据。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4. 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
5. 重点研读第3段。
6. 复习上课时学习的字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