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及其与效率的关系:研究进展与思考

公平及其与效率的关系:研究进展与思考

  

作者:曾国安 胡晶晶 李少伟

  [摘要]分配公平问题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分配公平先后形成了结果公平论、机会公平论、规则公平论等主要观点;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先后形成了一体论、对立论、统一论等主要观点。从内涵来看,公平既应包括对所有人的政策和待遇的相同,也应包括对不同人的政策和待遇的不同;从外延来看,既应包括条件、机会、分配规则、分配过程的公平,也应包括分配结果的公平。因此,无论从其内涵,还是外延来看,公平都是一个多维概念。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若要制定出处理两者关系的合理的政策,则需辨明到底在哪些条件、领域、环节、层面、水平两者相统一,或者相对立。
  [关键词]公平;效率;收入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什么是分配公平,公平与效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一直深受经济理论界的关注;尤其是在市场化改革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背景下,公平及其与效率的关系,更成为经济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在对国内经济理论界关于公平及其与效率的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笔者对公平及其与效率关系的一些认识。
  
  一、公平及其与效率关系问题的研究进展
  
  (一)关于公平的涵义
  什么是分配公平,经济理论界进行了长期的讨论,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者界定。归纳起来,形成了结果公平论、机会公平论、规则公平论、主观公平论、效率公平论、多维公平论等主要观点。
  1 结果公平论。这种观点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大致均等,即以分配结果的平等作为衡量公平的标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最典型的做法是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公平。例如,杨宜勇等曾指出:“分析意义上的收入分配不公,主要侧重经济学所讲货币效用——即居民间货币和实物收入的差异。在研究居民收入分布状况时,基尼系数是最简洁和使用最广泛的工具。”
  2 机会公平论。这种观点承认由于人的能力、贡献不同而形成的差别,认为经济领域的“公平”主要是指分配过程中的机会均等。例如,何炼成认为:“分配公平就是指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即每个社会成员在市场竞争中都有同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有获得资本和利润的权利,都有选择职业和接受教育的权利,这就是经济上的平等与公平。”厉以宁也曾经认为公平主要是指“获取收入或积累财产机会的公平,也就是所谓机会的均等。只要在市场竞争中‘大家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全都按照自己的能力与努力程度来进行竞争,尽管竞争的结果有差异,但出发点相同,这就可以理解为公平了。”
  3 规则公平论。这种观点认为公平是指收入分配规则的公正平等。王家新、许成安认为公平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规则公平。第一,它包括了机会平等,即“社会成员在就业、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机会均等,各种公共资源的配置、市场准人和交易均通行非歧视原则,不存在要素的地区流动、部门流动和产业流动等限制,各经济主体能够不受制约地、平等地参与经济活动,以平等竞争的方式接受教育或谋取职位。”第二,它包括了过程平等,即“社会上各经济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并且在经济活动中只能凭借经济权力(即要素所有权)获得与其要素贡献相对应的报酬,任何人不能以超经济的强权手段获得额外收益。”
  4 主观公平论。这种观点认为公平是指一种主观感觉,心理平衡,由每一个人作主观评价。蔡继明认为公平与平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平等(就结果平等而言)指的是一种收入分配状况,是经济学上一个实证的概念。具有客观性,并可以用基尼系数或洛伦茨曲线来表示和度量,那么,公平则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是对收入分配状况的主观评价,它反映着人们对不同的平等和效率组合的好恶和取舍。陈宗胜认为:“公平与否涉及到公平观的选择,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而价值判断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甚至同一社会、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即使在同一社会中,人们从不同角度也可持有不同的公平观。……因此,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原则所选择的不同公平观而确定的‘公平’的差别水平和范围是有区别的,从而对同一个收入差别状况就可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关于公平与否的判断。”张文贤认为:“可以通过人们的满意来进行衡量。满意是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个人内心的表示。一般来说,某人若感到满意,那么也就意味着他感到公平。”雷瞍也认为“公平没有统一绝对和客观的标准,……收入分配结果是否公平只是基于人们伦理和价值观基础上的一种主观判断。”王锐生认为:“一般意义上的公平,就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关系)的一种道德评价,认为它是否应当如此,是否公正合理。比如说,在人们的工作与报酬之间、功绩与赞赏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彼此如果被认为是互相适应的,这些关系就会获得‘公平’的评价。由此可见,公平的概念实质上是某种社会关系的观念表现,它必然依社会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