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文600字

刘禹含

连绵起伏的山脉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泻千里的瀑布,枝繁叶茂的百年大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是在我眼里,环卫工人勤劳的身影,也是靓丽的风景线。

“沙……沙……”每天清晨的路边,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路边,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他们挥舞着大扫帚,将马路扫的一尘不染。

他们是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一身橘黄色的衣服,在太阳还未升起时,早早地去工作。手里的扫帚划过地面,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走到哪里,哪里就焕然一新。他们在那广阔的马路上尽情绘画着美丽的画卷。

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永远坚守岗位。

天气阴沉,东北风呜呜地吼叫,卷着鹅毛一般的雪花,肆虐地在奔跑,刺骨的风像一把利刃,好像能划开厚厚的棉袄,吹在脸上,疼痛难熬。地上已经是厚厚的雪和冰。

我自己走在这滑溜溜的雪地中,想着今天的天气这么冷清,洁工们肯定不会扫雪。想着想着,我不由得向前望去。看到了熟悉的身影,他们拿着铁锹,扫帚清理冰雪。为我们开辟道路。其中一位环卫工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头带帽子,能看见帽子下两鬓斑白的头发,还有冻的通红的脸颊,都在诉说着他的苍老。一双粗壮厚实的大手,布满了树根一样的纹路,在刺骨的寒风中冻僵了。

我走在这小路上,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和踏实。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心中不禁激情四起,是谁每天清晨将尘土扫净,是他们;是谁将尘土带走,是他们;是谁每天在烟雾弥漫的空气中,是他们挥舞着笤帚把马路清扫干净;是他们--清洁工,这虽然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却不平凡的。

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以是汹涌澎湃的大海,可以是伟岸的高山。在我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街道旁勤劳工作的环卫工人。八年级组

篇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秦思涵

世界上并不缺少风景,所缺的是一双灵动的眼眸,一双善于捕捉每一缕惊鸿之美的眼睛。

——题记

也许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是观苍穹云卷云舒,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是望山间岚烟弥漫;也许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是荒无人烟的峭壁上,也许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是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而我却要说最美的风景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景象。

曾经人来人往的繁华街道,眨眼成了水流湍急的河道。行人在其要甚至过肩的混水中艰难挪移,随时有被冲走的危险。就连汽车都像浮木一般,随波逐流,高铁站成了水帘洞,地下车库成了蓄水池。更可怕的是,洪水卷入地铁站中,这里还有没来得及疏散的人群。没错,这就是今年河南大暴雨。

一夜之间,河南降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年的降雨量,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城市被淹人员被困,这一桩桩,一幕幕都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政府,人民子弟兵和社会各界都在齐心协力的开展救灾工作。这次暴雨让人猝不及防,得到这个消息,全国各地救援队纷纷到达,道路被淹没食物被冲走,这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间自有真情在,大家纷纷捐款,捐物献爱心,这里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明星。也有许多爱心基金会工作者奔赴郑州前线支援灾区,有一个人在我心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她就是韩红。她的身体本就不是很好,但得到这个消息后她没有犹豫,立即奔赴灾区,也有一些志愿者一同前去。他们真得在努力作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不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吗?

无论是否是在河南,很多人都在时刻关注着灾情,从医院停电到地铁被淹,被困人员的安危让人揪心。同时人们也看到郑州街头众人团喊着口号过马路,好心人用尽全力,将深陷泥潭的一家三口救出,社区人员拿条幅做救援绳将洪水被困的女子救下,人们站成一排泡在水里喊着口号用绳子将困在商场里的人员拉了出来,一些酒店不但没有趁机涨价,反而集体降价,一家电影院接纳上千群众免费住宿。一道靓丽的风景再次浮现在眼前。灾难面前,陌生人携手携起手来,自助互救,互助互救,人性的光辉让人泪目。

在暴雨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骨血里的坚韧和勇敢,也看到了他们根植于灵魂的柔软和善良。我确信我长在了最好的国家,我永远爱我的祖国,我永远为真诚,团结,勇敢的人们所感动。

生活不能苍白,不能缺少这唯美的风景。不管人生成功与否,最美的风景总在路上!

篇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刘勃淼

翻开往事的簿册,你的身影每次都深深刻在我脑海中,在成长路上你一路陪伴,因为你的成功,养活了中国十四亿人。相信我说到这里,你就应该猜到是谁了吧!

没错,就是伟大的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东方魔稻”,不知道养活了世界上多少人。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为国家和社会乃至世界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袁隆平院士曾在《稻子熟了,妈妈我想你了》这篇文章里说过:“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

我曾在电视上看过袁隆平院士种植水稻,一片片金黄的水稻田,映出千万农民幸福的笑颜。袁隆平院士在母亲的影响下,走上了培植水稻的科研之路。袁隆平院士在九十多岁的高龄还下田实验,我能想象到他在稻田中的样子,余晖照在他躬身的脊背上,汗水顺他的双颊滑下,沾满污泥的鞋放在田边,而他赤着脚,目光只专注在每一棵秧苗,每一粒稻穗上。

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在农业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且不朽的一笔,他就是我眼中那道靓丽的风景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