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著阅读故事800字作文

张佩瑶

暮色将近,淡黄色的暖阳渐渐落到地平线以下,天边飘着一缕绛紫色的襟带。黑夜降临,那地平线仍是一道夺目的光芒。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初读《飘》时,自己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单纯地喜爱媚兰身上散发出的温婉文静的气质。生性沉静温柔的她处处显露出南方女人应有的所有优秀品质,在那个战败残破的时代,媚兰用她的博爱包容,坚强而善良地生活着。她是乱世中一朵濯清涟而不妖的白莲。童年时代,媚兰的至善至柔深深触动着我,影响着我。

与之相反,斯嘉丽不同于媚兰之处,便在于她那锋芒毕露如同带刺的玫瑰般的性格。她有似火的热情,高傲的姿态;她不羁风流,我行我素;她贪名逐利,为利益横刀夺爱。斯嘉丽贵族小姐的气质更使我反感。那时,不谙世事的我尚不了解那个时代,尚不理解在如此背景下傲然而立的“乱世佳人”。

也许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对于一本书中人物的感悟终有所变化。重读《飘》,我不再被那柔美的白莲花所吸引,反而深深地迷上了那朵开在乱世的红玫瑰。

那场硝烟弥漫的南北战争啊,闭上眼就觉得自己处在兵拏祸结的亚特兰大,面前是成群结队的人潮,麻木地聚在车道旁等待着死亡人员的名单。被战火摧残的家园让她在不幸面前无处可逃。为保卫家乡,斯嘉丽开枪射死入侵的北方士兵;面对亲人的亡故,她放下贵族少女的身段,像仆人那样劳作,靠自己的双手驯服命运这匹烈马。

纵然苦难痴缠,斯嘉丽仍然有勇气独自迎着夕阳,守护着她一生热爱的如信仰般的红土,最难忘的画面定格在:她迎着夕阳,说出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定格在她含着泪,却高昂的头颅。那朵较弱的温室玫瑰在苦难中蜕变成了铿锵美丽的野蔷薇。原来所有的成长与坚强都是在不经意间蜕变完成的。

自古以来在东方文化中,落日常常都是悲的存在,透着凄婉与悲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游子的悲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诗人的感慨。面对困难时,我是如何对待的:常常是心骤然紧紧缩在一起,最终被困锁在那些亦真亦幻的挫折的恐惧里。我何时能像斯嘉丽般尝试摆脱,尝试忘却,尝试新生,说出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

掩卷深思,眼前浮现出斯嘉丽在夕阳下微闭着双眼,细嗅着她心爱的亚特兰大红土地的味道,瘦弱的身躯野草般随风飘摇,却顽强而坚韧。笑迎人生百态,永不向命运低头,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王者。

篇二:我的名著阅读故事800字

杨蕙

幼时听大人谈起四大名著,对《红楼梦》如何能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四大名著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总觉得划分之人未免太过于草率。

一个胭脂堆里的纨绔子弟怎配与义薄云天的关云长相媲美?一个整天哭哭啼啼醋意满天飞的弱女子怎能和豪气干云的女中豪杰顾大嫂相提并论?一群在一个园子里吵吵闹闹的女子哪比得上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来的畅汗淋漓?幼时的心灵对《红楼梦》只有深深的抗拒和隐隐的不平。

初中时老师举办了一个名著阅读故事,而我们班恰好分到了《红楼梦》,随着分享时间的接近,心中的不安迫使我不得不翻开那一砖红色封面,带着不屑与嘲弄。然而随着宝玉的步伐踏进太虚幻境领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中的哲理;伴着众姐妹的身影走进大观园的角落遍观贾府兴盛之景;寻着诗声体会黛玉桃花树下哭吟《葬花吟》的孤傲不阿与凄凉。

慢慢的,从开始的嘲弄到后来的情随人动。好像渐懂了那“似蹙非蹙罥烟眉”中的情思与悲愁,弱不禁风的身影仿佛在那一刻入了心,世间女子千万种,有顾大局识大体若貂蝉,有豪气干云若顾大嫂,有质丽艺高若扈三娘,然更有若林妹妹般中国古代所独有的纤弱,柔美。读懂林妹妹的过程,仿若和与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的一场对话,会汲取自己所没有的部分,进而完善自身。

初读《红楼梦》只觉桃花树下,宝黛两人手捧《西厢记》,相依相偎,宝玉借词句表白,黛玉薄面含嗔的画面诗意盎然。虽实为喜爱,但仍对宝玉的多情不甚理解。

我再与宝玉重逢,已经是高中了。我努力倾听他的声音,开始用心感受,渐渐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比起多情而满怀占有欲的西门庆,宝玉的多情更多的是敬,是一种平等待人之心。

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对封建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的不认同,更是表达了整本书的思想灵魂。读懂贾宝玉的过程仿若认识一个全然陌生的人,从开始的不解,到慢慢理解,再到最后的敬重。

认识一个人,读懂一部名著需要次数的累积与时间的沉淀。或许之于甄宝玉而言,贾宝玉是他的红楼一梦;之于贾宝玉而言,木石前盟是他的红楼一梦;之于我而言,细品《红楼》何尝不是一梦而得?名著阅读在于深入体会后,所得绕梁三日而不消散,受用一生。

篇三:我的名著阅读故事800字

马丹阳

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无可非议,他作品展示的深刻性是公认的。可是,于曾经的我而言,我不愿读他的文章。一是他的文字读起来似乎无趣,二是其文字背后的东西太复杂,我不愿去斟酌。

在老师的要求之下,我重拾《呐喊》。很薄的一本,封面上落满灰尘,我掸了掸,再次翻开它。那时的我从未想到,《呐喊》会成为我的导师,指引我去了解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黑暗。

打开扉页,我先是遇到了“狂人”,他多疑敏感的性格中带着一丝病态。他令我害怕,可他自己也怕。“我横竖睡不着。查了历史,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笑了起来,他的笑声中,没有畏惧,有的只是义勇和正气。

为什么吃人?谁是吃人的人?为什么要‘救救孩子’?我对《呐喊》充满了期待,我不再抗拒。我渴望读懂鲁迅,读懂当时的中国。

带着好奇与疑惑,我开始潜心阅读《呐喊》。

我看到那些看客们如同被捏住了脖子的鸭一样,使劲向远处望着。从远处驶来的囚车上押送着他们“翘首以盼”的革命人士———他身材弱小,却始终笔直的站着,眼神里看不出他的一丝畏惧。

我看到神色慌张的老栓将钱偷偷的塞给了那个叫卖的胖子,他接过钱,笑的脸上的肉都拧巴在了一起,狡猾的笑着:“这可是新鲜的,您可得拿好了!吃了这个药,您儿子的病就好了。”老人哈着腰,恭敬的道了声感谢后就急忙跑进茶馆中,我仿佛听到小栓断断续续的咳嗽声……

合上书,我脑中尽是先生的无奈与哀愁。此刻的我被“救救孩子”四大大字直击内心。我想我渐渐读懂了鲁迅先生,读懂了他的无奈与哀愁,我仿佛看到,昏暗的房间中,弥漫着潮湿的空气,蜡烛幽幽的光映在先生脸上,先生那充满血丝的眼睛是那么坚定,那紧握的笔是那么有力。

《呐喊自序》里的这段文字,不停地敲打着我的内心。“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我想不仅仅是先生,凡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们——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般的人们,此时此刻,都必将以笔为武器,渴望去唤醒人民--冲出那个被愚昧、封建包围的“铁笼子”,渴望去鼓励那些革命者们,聊以慰藉那些奔驰的勇士,使他们在黑夜中不惮于前驱。他们将国家置于心中,将人民扛在肩上。

《呐喊》之于我,是导师。它启发了我,教会了我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也不忘去思考人性的黑暗。那是个可怕的、会吃人、会使人麻木的时代,可那些有责任感的,如同鲁迅先生一样的万千知识分子们却冒着失去生命的风险,一次次的和时代斗争!作为华夏子女的我们,要避免悲剧的重演。我们要用心中的知识与手上的笔杆作为发展的力量,让愚昧、封建、麻木都远离我们的时代!(1137字)

篇四:我的名著阅读故事800字

李汇丹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是何人之言,如此狂妄!

儿时的我,读不懂《三国》,不仅是读不懂语言,读不懂内容,亦是读不懂其中的奥秘……于是合上《三国》,翻开了一本本浅显易懂的言情小说。

到了初中,在老师的要求下我再次翻开了《三国》,那时我是认为刘备、诸葛便是正义,曹操、孙权便是邪恶。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次翻开三国,我仍觉曹操的的确确是一个凶残的领导者。彭城大战,战胜陶谦后尽屠徐州城。他身为一代天骄,却依旧会犯各种错,宛城之战,因他的好色,导致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

读到这些,我心头涌上一股悲凄之意,可是同时,我竟也会因这个乱世奸雄而伤感?

翻回曹操屠吕伯奢全家,撇开其的残暴,我竟捕捉到了一丝走投无路的无奈和对生的渴望。此时的我选择站在他的地位,他的处境下再去思考,恍然觉得他对生命这个一切的资本尤为看重。这极其恶劣残忍的行为恰恰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欲望,他深深明白只有活着才能做任何事,只有活着才能挽回江山,拯救子民。在世人眼中他是残暴冷血的恶人,在他的子民眼中,他却是一切的顶梁柱,他的归来是生命的希望。

这个无恶不作的暴君却也有体贴的时候,他临死前在遗令中明确的写出他死后要善待他的诸位夫人,不能让她们流落他乡,这其间的儿女情长竟令我感叹不已。

人无完人,曹操不同于刘备诸葛等人那清一色的优秀品质,他就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活在我的身边,因世间万物而喜怒哀乐,会因为一些情绪、环境而做出不同寻常的事,他会自私,会骄傲。

世人都称他冷血无情,他却从不辩解,他明白他的一切所作所为,为了结束乱世、统一天下!

合上书本,我不禁被曹操所打动,在那战火纷飞,百姓颠沛流离的年代,是他以饱经风霜的臂膀背负起了天下苍生,却招致世人的谩骂,真正被“负”的是他——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大江的深处,我找到你,曹操,别再沉睡,到风口浪尖,一逞你的飒爽英姿!

而那幼时不屑一顾的兵书故事今而化作辽远沧海,我沉溺在这片三国汪洋中真切的感受它的存在,五脏六腑被汪洋的江水浸没。到这时,我才是懂了三国,懂了那战火纷飞的时代,懂了一代枭雄---曹操,懂了一代君主卷起的永不停息的汹涌波涛。我向曹操取经,取走三国涵经,我会抱着曹操的心智,自由也自信的走向未来的大道。那名为《三国》的台阶,载我迈向新的高峰。(954字)

篇五:我的名著阅读故事800字

王可心

《雷雨》大抵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名著,少去华丽复杂的辞藻,褪去天马行空的异想,曹禺笔下的文字虽简单明了却好似泼墨般浓烈的闯入我的内心,在我一遍遍阅读的过程中给我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感慨。

初读《雷雨》,尚是不谙世事的懵懂孩子。我不懂,为什么周蘩漪要嫁给一个不爱她的人,我也不懂为什么周繁漪要在那个死了般的周公馆继续呆下去;我更不懂,为什么周蘩漪要如此极端,为了自己的爱可以不顾一切……书中的世界与我格格不入,我融入不了书中冷冽的气氛,我也走不进书中复杂人物的内心,阅读完我唯一获得的只有对剧情的熟悉,对剧中矛盾冲突的感慨以及对曹禺先生文笔的赞叹。此时我对《雷雨》的感觉就好像停留在湖泊上的一片鸿毛,随水流的波动而动,却无法真正深入湖底直探究竟。

再次捧起《雷雨》已是高中,此时的我多少了解了社会的美恶,心智也在一点点的发育。再次进入这个暗流涌动,雷声噪耳的世界,我发现我顶顶喜欢的不是温润淳朴的四风,不是激进的鲁大海,不是天真善良的周冲,我竟喜欢上了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甚至在当时我称其为“坏女人”的周蘩漪。

在那个年代,鲁侍萍和鲁四风就是传统女人最典型的缩影,她们拘谨善良,她们容忍一切不平等的待遇,她们不敢反抗不敢拒绝不敢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可周繁漪不一样,她有一种异于常人的野性之美,她敢于反抗自己的丈夫周朴园,在丈夫逼她喝药时,她可以怒喊出:‘不!我不喝!’‘我没有病!,我神经上没有一点病,你们不要以为我在说胡话!’;她可以为了自己胸中所爱去追去夺去争,只要她认定的事情她就可以不顾一切,她可以为了爱向周萍发声:‘自从我把生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甚至日后你要把四风接来一块住都可以,只要!只要你不离开我!’……这些都是超脱于时代的作法,可是周蘩漪做到了,她的反抗精神就如同一道惊雷划破天际,纷扰了尘世的面孔,照亮了人世的险恶,反衬出自己孑然一身无人懂的孤独与寂寥。

我懂了,《雷雨》就是那个年代的缩影,用周家的矛盾冲突来反映当时那个荆棘密布的社会,就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男强女弱的时代,周繁漪是惊雷,是披荆斩棘的女战士,是作者对她反抗精神的赞美,是作者对当时女性甚至全人民的寄托,更是对如今阅读者的激励。

合上《雷雨》,轰隆声,雨点声依然在我耳畔响起,我的眼前再次浮现出这个场景:空阔孤寂的周公馆里,周蘩漪孤独的身影,她一步一步沉重地上楼,走向阴沉没有活力的房间,但是,我听到了她尖锐的呐喊,看到了她的奋力挣扎……(1025字)

篇六:我的名著阅读故事800字

张含芝

我放下手里的书,远处的橙红色的夕阳照进窗户里,正打在带着油墨香气的纸张上。我仿佛又看到那个叫郝红梅的姑娘坐在高高的黄土上,捧着一本《红岩》安静的读,很久都不曾抬起头。

我向来是不喜欢郝红梅的。她不像秀莲一样贤惠达理,也不像润叶一样善良大方。我不喜欢她过于乖巧,唯唯诺诺的脆弱敏感,也不喜欢她那颗与年龄不相仿的虚荣心。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天天读书时,都在心里抱怨这个叫郝红梅的女孩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每当听到有人对郝红梅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认同,我都嗤之以鼻,不敢苟同。

当那天的午饭时,我终于忍不住将郝红梅的缺点一股脑的倒给父亲听之后,父亲却说:“我觉得郝红梅是书里最真实的人物。”我追问为什么,他却只笑着说让我再去好好读一遍有关郝红梅的情节便住了口。于是那个下午,我坐在书桌前,带着怀疑和希望,又一次走进了郝红梅的世界。

从太阳高悬一直看到夕阳西下,我隐隐约约的感觉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在那个容易给人贴标签的时代,郝红梅的家庭成分和条件成了她脆弱敏感的直接原因。这也直接使得她做事小心翼翼,乖巧听话,才得到了去县城上高中的机会。她也许并不是和顾养民真心相爱,而是急于摆脱那旁人实在看不下去的困境才和他越走越近。看到郝红梅的丈夫去世,她带着一个孩子摆摊卖饺子,我心里一阵阵发酸,渐渐开始同情起这个命运多舛的女人来了。

父亲推门走进来,坐在我旁边,静静的说道:“也许你没有经历过才不知道,我生活的年代,也和书里的年代一样困难,连填饱肚子都是难事。那时候我们都怕比我们条件好的人笑话我们,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郝红梅是那个时代的写照,是书中最真实的人物。”父亲说完这些话,罕见的露出了悲伤的神色。

我好像慢慢的开始明白,郝红梅之所以有如此多让我难以接受的行为,是因为她的身上担负着祖辈给她的无法改变的身世负担,还有命运如同捉弄她一般给她的生活之压。其实她一直在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着,只是有的时候方法并不恰当。她有虚荣心,她缺乏安全感,全都是因为那个时代,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如果说少平少安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人物,那么郝红梅就是真实而真切的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物,鲜活而平凡。

合上书的时候窗外已经日薄西山了。“平凡的世界”几个字静静的躺在书的封皮上。这本书里的人物都是普通而平凡的,然而也正是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人物,让我走进一个个不平凡的世界,对书中所写的事件和时代产生自己的认识。从那之后,不论是读什么样的名著,我都尝试反复走进每一位人物的世界中,获得不同的收获与体会。

午夜梦回,郝红梅坐在高高的黄土上,捧着一本《红岩》安静的读。我笑着向她挥手,黄土高原上翠绿葱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