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喻原文及翻译

第1篇: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选自《苏东坡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实践出本领的道理,只懂得理论而不去实践是没有用的。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喻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南方多没人①,日②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③,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④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⑤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⑥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⑦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⑧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岁能步行过河,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只是偶然做到这样的吗?(他们)必定是懂得水*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了。生来就不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原因,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注释

(1)没人:善于潜水的人。没,潜入水中。

(2)日:每天。

(3)涉:?水,步行过河。

(4)苟然:偶然。

(5)道:方法。

(6)得:掌握。

(7)畏:害怕。

(8)以:按照。

第2篇: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

《诸子喻山水》是一篇从先秦诸子著作中选取的有关章节组合而成的课文,以山水为中心,设喻说理,展示了诸子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蕴含了许多*哲学思想中的人生真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翻译

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海能够成河流汇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第3篇:奕喻原文及翻译

《奕喻》作者是钱大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奕喻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弈喻

清代:钱大昕

原文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翻译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只默默地坐着看。

现在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常常诋毁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作者/奕喻

钱大昕,字及之,号*楣,清朝嘉定人。他精通经史百家,擅长金石考*,他曾经在乾隆时中进士,在锺山、娄东、*等各书院讲学。钱大昕所写的这篇奕语,主要是借着自己看别人下棋,以及自己下棋失败的实际体会,来指出当时读书人自以为是的毛病。

从这次失败的教训,钱大昕悟出了一些道理,他说,当时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喜欢非议古人的错误;而和人实际相处的时候,又喜欢去说别人的不是。其实谁不会犯错呢?大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估计一下自己难道都没有犯过错吗?我们能够看到别人的失误,却看不到自己的失误,能指出别人犯的小错误,却指不出自己犯的大错误。真要把时间拿来检讨自己的不是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议论别人呢?棋艺的高下是有标准的,一着棋下坏了,别人看得见,硬要遮掩都没有办法,但是一件事理各执己见,谁又能够断定真正的对与错呢?所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在一件事情到底谁是谁非上花很多时间,更不能互相讥笑或是互相激辩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