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直笔历史故事

第1篇:董狐直笔历史故事

【典故】《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解释】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相近词】董狐之笔

【故事内容】

公元621年,晋襄公死后,他的儿子夷皋继位为君,即晋灵公。

当时,晋灵公只有七岁,便由相国、中*元帅赵盾执掌国政。

过了十多年,晋灵公长大*,便亲自掌握国政。晋灵公生*残暴,生活十分荒淫,且又经常滥杀无辜。赵盾见了,十分着急,几次向灵公进谏,灵公当面不说什么,心中却把赵盾恨得要死。

当时,晋灵公十分宠信大夫屠岸贾。他和屠岸贾商议后,派了一名刺客去行剌赵盾。不料刺客来到赵盾府上,看到赵盾四更起来,坐在屋里等天亮上朝,不由被赵盾忠心为国的精神所感动。他不忍下手,告诉赵盾有人要谋杀他后,就一头撞倒在一棵大树上。

晋灵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假意召赵盾进宫喝酒,想用一只训练好的猎*咬死赵盾,不料诡计被赵盾的侍卫提弥明识破,当猎*扑向赵盾的时候,提弥明猛冲上去,一下子就扭断了猎*的脖子。晋灵公大怒,立刻下令武士们去杀赵盾和提弥明。提弥明非常勇敢,一个人保护着赵盾,一面还手,一面跑。提弥明一连杀了几个武士,但寡不敌众,终于被武士杀死。

赵盾幸亏武士灵辄相救,才逃出了宫。原来,赵盾五年前曾救过灵辄的命,灵辄才在赵盾危险的时候救了他。赵盾出了宫,正巧他儿子得了消息,率领家丁前来救应。赵盾脱了险,父子俩不敢再回相府,急忙出了西门,想逃到国外去。

碰巧,他们遇见了打猎回来的族弟赵穿。赵穿看到他们慌慌张张的样子,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赵盾说完后,赵穿说:

“你可不能离开晋国,我自有办法请你回去!”

赵盾不知道赵穿要干什么,心中很矛盾,于是又像点头,又像*地说:

“我暂时在河东等着。不过你得小心,千万别再惹出祸来。”

赵穿回到城里,用计取得了晋灵公的信任,又以搜罗美女为名,把屠岸贾支到外地去,接着,便在晋灵公到桃园喝酒游乐时,指挥卫士把晋灵公杀了。

赵穿马上把赵盾接回降城,赵盾便继立晋文公的小儿子里臀为国君,便是晋成公。

对于赵穿杀晋灵公这件事,晋国的百姓因为怨恨灵公,没有人责怪他。但赵盾觉得灵公总是个国君,谋害国君的名声实在太难听,对于世代忠良的赵家,真是清白的脸上抹了一块黑,成为他的一件大心事。

一天,他找来太史董狐,让董狐把记载朝廷大事的史简给他看看。董狐把大事记交给赵盾,只见上面写着:

“秋七月,赵盾在桃园谋害了国君夷皋!”

赵盾大吃一惊,说:

“太史,你弄错了吧!谁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杀的,那时我还逃亡在外,怎么能归罪于我呢?”

董狐耿直地说:

“你身为相国,国家大事全由你掌管,你虽说跑了,但没离开本国的地界。要是你不允许凶手这么办,那你回都后为什么不治他的罪呢?显然,这件事是你主谋的!”

“可以修改吗?”赵盾又问。

“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董狐头可断,此简决不可改!”董狐回答说。

赵盾听了,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后来,“董狐直笔”这一典故,用来称颂据事直书的史臣或史官正直不阿的精神。(戈智)《左传·宣公二年》

第2篇:董狐直笔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释义用法春秋时,晋国的赵穿在桃园杀死晋灵公。当时赵穿的族人赵盾(宣子)正在逃亡,还未出国境,听到这个消息就返回来了。因为赵盾是正卿,因此史官董狐记录说:“赵盾杀国君。”孔子称赞董狐是古代的优秀史官,因为他写史无所避忌。后以此典称颂敢于秉笔直书的史臣。

用典形式

【董狐笔】唐·杜甫:“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宋·文天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董狐执笔】宋·苏辙:“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

【董狐直笔】宋·黄庭坚:“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狐董仗毫端】明·瞿式耜:“逄干思柱后,狐董仗毫端。”

【笔挟董狐直】清·唐孙华:“笔挟董狐直,书过袁豹半。”

第3篇:长驱直入的历史故事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不久便夺取了益州和汉中。

这时,关羽从荆州起兵进取中原。

曹*得到消息,马上任命于禁为大将,西凉降将庞德为前部先锋,率*正面迎战关羽。

关羽率荆州*英勇杀敌,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先后攻占襄阳、樊城,直将守将曹仁杀得落花流水,占据了汉水的上游要地。

于禁奉曹*之命率*与关羽交战,他居汉水下游扎下营寨。

关羽看到于禁如此布置,心中暗暗高兴,命人掘开汉水之堤,刹时间,于禁所率七*将士全部被大水吞没。

关羽不给曹*有半刻喘息之机,亲自乘大船指挥大*对曹*进行围杀。

于禁与他的部将逃到高处,但见*水如猛兽般咆哮而至,曹兵在洪水中挣扎逃命。

但哪里又逃得出去,关羽的战船所到之处,兵士们挥动手中的*剑,如砍瓜切菜,直杀得曹兵非死即降。

于禁一见不仅无路可逃,而且大势已去,回去曹*对他也是定斩不饶,只好向关羽投降。

部将庞德,虽然被俘,但拒不投降,最后被杀。

这一仗下来,曹*损失惨重,而关羽所率之*士气旺盛,难以抵抗,曹*为避其锋芒,与手下人商量,准备迁都他地。

曹*一提出这个想法,主簿司马懿马上劝阻说:“主公,臣以为这个时候迁都,会引起天下震动,而民心一散,将来就很难挽回败局,以臣之见,不如另派大将迎敌!”此时,大将徐晃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愿统率大*抵挡关羽。

东吴大将吕蒙探听到关羽大*远征,知道荆州肯定兵力薄弱,守备力量不强,命吴*装扮成商人,悄悄混入荆州作为内应,结果一举偷袭成功,荆州留守将领縻芳兵败投降东吴,荆州失守了。

关羽听说荆州失守,不禁大为吃惊,他一面分兵收复荆州,一面急急忙忙与徐晃交战。

徐晃当时所率的士兵多为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所以他不敢轻易率*与关羽正面作战,而将部队驻扎在阳陵固守。

曹*看到这些新兵无论如何也难与关羽的大*对抗,便将殷署、朱盖所率的二十营士兵划归徐晃指挥,徐晃得到补充,一时士气大振,他决心与关羽一决雌雄。

关羽的大*一直是胜利之师,现在虽然分出一部分去收复荆州,但兵力仍然很强。

但他将兵分屯两处,一处在围头,一处在四冢。

为了阻挡曹*,关羽命令士兵在*营周围挖掘壕堑,又布置鹿砦十余层。

徐晃见关羽屯兵两处,便放出口风说要攻取围头,其实他将矛头对准了四冢。

发起攻击后,关羽看到四冢吃紧,怕它失守,亲率五千兵马增援,他哪里料到,徐晃是发全部兵马来攻打。

由于众寡悬殊,关羽被杀得大败。

徐晃率领大*乘胜追击,直扑关羽大营,左冲右突,连破数十障碍,最后大获全胜。

曹*得到消息,心中大喜,立即写下《劳徐晃令》,其中写道:“我用兵30年,所知古时善用兵者不少,但没有像你这样直入重围取胜的战例(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你的功劳比孙武还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