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香的寓意
三支香的寓意
三支香的寓意
中国人到佛寺参拜的时候通常会烧三支香。如果你手里拿着一大把香的话,往往会有和尚尼姑来提醒你:应该三支三支地焚烧。这里的数字“3”究竟有何寓意?
教团内部流行着两种不同的解释:
其一,三支香代表佛、法、僧三宝,烧三支香即意味着供奉三宝;
其二,三支香代表戒、定、慧三学,烧三支香也就是修持三学之意。
这两种解释背后的世俗动机是显而易见的。“三宝说”意在证明僧人阶层存在的神圣性:除了宗教偶像(“佛”)和经籍神学(“法”)以外,僧人同样也有权利接受社会大众的资助,甚至是坐拥大量私产。“三学说”则是为了强调僧人在宗教活动中的中介作用和导师地位:普通信众不能随便崇拜神明,他们必须在神职人员的指导下,依靠后者所提供的“正规途径”(即戒、定、慧三种修行方式)来和神明打交道,当然——同时还要直接或间接地付给神职人员一笔中介费。毫无疑问,无论是“三宝说”还是“三学说”都十分浅白,无甚深意可言,用最简单的经济决定论即可一览无余。
正所谓“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三支香的原始寓意就这样被掩盖了千百年。并非原意难解,而是无人愿意去解。
在唐代译出的《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真相。众所周知,该品记录了普贤菩萨的大誓愿。这位菩萨发愿道:对于十方三世诸佛,他将“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只要众生业力不尽、烦恼不断,他就会一刻不停地礼敬诸佛,“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上面多次提到的“身、语、意”也就是佛教教义中著名的“三业”,也就是人类的三种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身业即肢体动作行为及其后果,语业即语言行为及其后果,意业即思想行为及其后果。
如果说“人”是一种行为过程的话,那么,三业基本上就囊括了人之为人的全部。
而“清净三业,常修礼敬”的意思也就是:把“三业”,也就是把整个人当成祭品,奉献给诸佛。“人”或“业“永远是污浊恶俗的,仅当作为神佛的饵食,它才能由凡入圣,由染入净,发生质的转变。这也就是祭仪的'“圣化”功能和“净化”功能。
作为一种高度简化的献祭仪式,烧香概括了佛教众多繁琐仪式之大旨。三支香其实正是身、语、意三业的象征,也就是烧香者自身的替代品。绝大多数的佛教徒(包括在家信众和神职人员)都不知道:看似温和平常的烧香活动,其原型其实是一种血腥的人祭秘仪。事实上,人祭仪式在中国和印度都有着极其悠久的传统。在伽蓝的青烟中,我们隐约可以窥见古老的火神阿耆尼,众生在其血盆焰口中悉数化作灰烬,往升极乐神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