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造句

囫囵吞枣造句

【囫囵吞枣造句】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1、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2、学习知识不能囫囵吞枣,而要细嚼慢咽;运用知识更不能张冠李戴,而要细心!

3、没错,千百万囫囵吞枣般读过他的某一部小说的读者都会如饥似渴地径直返回书店去购买他写的书,这是可以理解的。

4、小明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5、史密斯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6、学习知识绝对不能囫囵吞枣,马虎了事,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彻底。

7、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8、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另一些供囫囵吞枣,尚有数需要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9、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0、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11、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六周时间囫囵吞枣所有的材料来获得一个全年的学分,长期来讲,你将发现这将对您的孩子有害。

12、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13、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14、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5、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16、想囫囵吞枣消化吸收新信息是困难的。

17、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8、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19、以下就是这一张图画:书是这样写著:大蟒蛇将捕获的猎物囫囵吞枣般嚥下去。

20、学习切忌囫囵吞枣,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不管什么事,你都可以囫囵吞枣,”他说,“或者你可以试着理解它。”

22、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23、面对不懂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能囫囵吞枣,一定要把不懂的问题搞懂才行!

24、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25、他是那种吃饭囫囵吞枣的主,在你刚刚吃了一半的时候,人家已离座看电视去了。

26、读书不是竞赛,你是去悦读,因此不妨慢慢地来,就好像品味美味的佳肴或享受愉悦的性爱:请细细的体味,切勿囫囵吞枣。

27、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28、读书要认真,要理解文章内容,千万不能囫囵吞枣,乱混过去。

29、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30、时代与潮流有它精华的一面,但也有其糟粕的一面,我们不能对其一概囫囵吞枣。

31、我看书总是囫囵吞枣的,当伯父问我时,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32、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而不能囫囵吞枣。

33、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34、他就囫囵吞枣般把这件事情敷衍过去了。

35、从小型但仔细塑造出来的样本入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不能囫囵吞枣一味求大。

36、有些学生一接触信息就囫囵吞枣地马上吸收。

37、在计划印度之旅的时候,有一点必须要明白:只要不冀望在仅仅几个星期内将整个印度囫囵吞枣地游历完毕,那么你的悠闲惬意与午后时光就能得以延续。

38、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39、爸爸下班一回到家,就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40、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41、你能不能不要囫囵吞枣的把这篇文章阅读完。

42、善于读书的人当看不懂时,会自觉地反复重读,直到读懂为止。而不善于读书的人则相反,即使第一遍看不懂也囫囵吞枣地读下去。

43、我们做事情要认认真真,不能万事都囫囵吞枣。

44、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45、你不能一个晚上囫囵吞枣式地读完那本书。

46、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47、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48、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49、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50、囫囵吞枣的吃完午饭,然后又整个下午昏昏沉沉?

51、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扩展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

  造句是写作的奠基石,造句的基本要求是:一、用词准确,二、句子完整。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训练时应特别注重这两点。

  一、用词准确(next88)

  造句的词语,一般是课文中新学的,所以造句前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中带有该词的句子,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它和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何区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用到这个词语。

  指导造句时通过连续提问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具体补充完整。如用“辛苦”一词造句,很多学生会很简单地写“妈妈很辛苦”,这时老师就应引导提问:“妈妈怎么辛苦?能不能把句号改为逗号,再加点内容?”学生经过思考,有的写下:“妈妈很辛苦,下班回家还要做饭。”

  有的写下:“妈妈下班回家还要做饭,真辛苦啊!”两句同样意思的话,不同的表述方法,老师及时加以点评,学生们造句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为了使句子表达生动具体,修饰语的运用也很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如:高兴地点头、仔细地观察、亲切地问候、慈祥的微笑、满意的笑容等等。运用学过的词语,再加上修饰语,这样的句子就会显得更生动。

  造句时教会学生多运用形容词,如:美丽的、可爱的、灿烂的、五彩缤纷的等等。记住常用句式:什么,好象什么,什么似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等等。

  二、句子完整

  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是什么,这就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后一部分说是做什么,怎么做或是什么,这就是句子的谓语部分。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得具体明白,让人一看就懂。

  平时上课时总发现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造句时说出的句子是不完整的。一个完整句子,不仅要能回答谁在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更要能够回答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我们在平时就坚持不懈地强调句子的完整性,我相信学生写出不完整的句子的次数就会大大减少。在平时的训练中,连词成句,修改病句,这些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能看得出句子有毛病并修改正确,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的病句将会大大减少。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重视学生造句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