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

姜茗馨

今天上午,龚老师突然说:“我们上个学期上了一节公开课“青春绿皮书”。我感到很疑惑,龚老师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今天下午我们看一场电影《绿皮书》。”

《绿皮书》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黑人——唐·雪利(大家都叫他唐或雪利博士)是一个钢琴演奏家,在他三岁的时候就第一次登台演出了,而陪他巡演的司机是一名白人——托尼·利普别人,看到一个白人为黑人干活感到很是鄙夷,因为许多地方不欢迎黑人,所以绿皮书上写明了一切。

在这个巡演的过程中,有许多不顺的地方,比如一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很不好,经常吵架,但有一次雪利博士,因为一个人住在黑人酒店里,之后又一个人前往酒吧喝酒,结果遭到白人歧视,托尼听说后去帮他用武力解决问题。

我觉得这部电影中就是讲一个严重的种族歧视,很多人白人都对于雪利博士感到歧视,就连最后要表演的那个餐厅都不因为唐是主演而他在餐厅中吃饭,而只是因为他是黑人就不让他进入餐厅吃饭,虽然说不让黑人进入餐厅吃饭是规定,他们没有破坏规矩这很好,但是有人立规矩就有人打破规矩。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的最暖心的部分就是电影的后面,他们正急急忙忙往这个城市——纽约赶托尼想要和家人们一起过圣诞节,突然他们车后面出现了一辆警车,因为前面他们有一次在晚上出现在日落村,(一个不允许有黑人的村庄),被警察发现在警察局中拘留了,后来还是因为雪利博士电话打给了知名的律师,最后回电话的是总统,把警察们吓坏了赶紧放他们走,这是这里因为这一次,所以他们看到警察才觉得害怕。

但是,这个警察并不是看到雪利博士是一个黑人,才让他们停车的,而是因为他们的车轮漏气了,汽车向左倾斜了警察好心提醒他们的。在他们继续赶路的过程中,因为托尼太困了,想找一个旅店休息,明早再接着赶路,但雪利博士,为了想让他早点回家团聚,与托尼互换位置,让托尼在后座上睡觉,他来开车。我想说虽然雪利博士并没有自己的家人,但是他很为他人着想,虽说自己无法与家人团聚,但是他很希望别人能马上与自己的家人们团聚。

最后唐来到了托尼家,他们一起过了圣诞节,他们非但没有歧视唐是个黑人,反而都特别欢迎他虽然唐在刚刚进来的时候,大家都有些吃惊,但是都还很欢迎他的到来,托尼的妻子还特别感谢唐帮托尼写信给她。

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向托尼他们家那样不歧视黑人,将黑人向自己同胞那样对待,这才是最好的。

这部电影令人又好气又好笑,有些片段让人看得毛骨悚然,比如托尼一生气就揪住对方的衣领。当一位警察说,他为黑人服务,就算半个黑人加一个右勾拳,那个警察就应声倒地,所以他们俩因为袭击还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被拘留了。

所以所有人都不应该有种族歧视,所有人都应该和平相处。

篇二:《绿皮书》观后感

胡馨月

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就是两个挚友相互改变的故事。

两个人,一个白人,一个黑人,一个司机,一个音乐家,一个粗俗,一个绅士。两个人,生活天壤之别,想破脑袋也无法将两人串连,可是电影告诉你这很简单,司机载着音乐家去演出,于是他们的故事开始了。令我不禁感叹编剧导演的高明。

路途很长,一路颠簸。托尼桀骜不驯,不拘小节,一张很会说话的嘴。而唐正经严肃,深沉庄重,有礼仪道德心。托尼几次为唐感到生气。他那么清高,被欺负不懂反抗。而唐又几次为托尼感到不理解、喜欢抽烟。行驶在路上一直在吃,偷拿东西还不承认,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他们的性格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但是奇迹般地,他们相互逐渐融合融,多么不可思议!

每当唐遇险,托尼是最抱怨的那个,但也是最快冲向他的那个。那次他被打得鼻青脸肿,托尼闻讯风风火火冲进酒吧。几个白人围攻唐,其中一个拿着刀。如果托尼后退,他不会有危险,但他仍上前,不顾一切,逼迫男子放下唐。这两者的行为是最好的反差。托尼为唐打工,他虽为了钱但并没有因他是黑人而区别对待,但是身为不相干的陌生人的那几个男子对黑人不屑一顾的态度令人厌恶,要挟殴打简直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这就是托尼对待唐。

唐对托尼,几次讨厌仍看惯了。直到最后,托尼因暴力而捉进监狱。唐教给他要用尊严守卫自己,他的教导成功刻进托尼的心里。看那几个守卫接到上司的电话,要求放出唐而慌张不已。但是,这又是多么讽刺。回去的路上,淋着暴雨,为托尼的抱怨言辞感到悲愤的。唐一气走进雨中,托尼不解而又着急,但是接下来却被唐的话震惊。他说:“我不够黑人,不够白人,不够男人,那么我是谁?”这几乎是路途中最惊人的地方。唐是一个黑人,他不被白人看重,不被其他黑人接受。他虽然那样绅士,仍没有任何人真正读懂他,他活在不快乐的阴影里,不会因为习惯。但终于出现一个人,叫托尼,他变得开心,打破不吃炸鸡的惯例。走进群众,走进普通人中,欢歌载舞,从忧郁的内心到放开自我,打开心扉,被托尼感染着,又是多大的变化。

这部影片令我感到其友谊的伟大。之所以伟大,因为这样的改变是在那么严重的歧视下实现。这样的挚交是跨越一切阻碍的。但是影片却从平凡中娓娓道来,于细节中展现伟大,不是十分轰轰烈烈,却是耐人寻味。

篇三:《绿皮书》观后感

顾锦晨

在美国,白人歧视黑人司空见惯,大街上白人殴打黑人,黑人警察枪杀黑人,此类事件屡见不鲜。

影片讲述了一个白人司机载着黑人钢琴家巡演的故事。

白人托尼·利普,因为公司在装修暂时失业,他只得另谋生路。他先是与别人比赛吃热狗,赢了50美元,又用一块大金表换了50美元。在这个节骨眼,黑人钢琴家唐·雪利将开始为期八个星期的南下巡演,托尼·利普成为了他的私人司机兼保镖。

两人签订了合同,托尼·利普告别家人便出发了。

一路上,性格迥异的两人关系并不和睦,始终处于对立状态,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两人的关系明显缓和。

事件一

一个晚上,托尼利普在旅馆中休息,突然一个人急匆匆地来找他,告诉他唐·雪利在酒吧被一群白人欺负。托尼利普连忙赶到现场,勒令这个白人放了托尼利普。

这个白人老大拿出刀一脸不屑,挑衅道:“放,拿东西来换。”

托尼不以为然:“你说,如果我用枪把你脑门子上打出两个洞来,你介意吗?”白人一惊,犹豫片刻又说:“我不信。”

这时托尼正准备拿出枪来,店主先拿出了一把AK47:“放了他,打架杀人这种事坚决不允许放发生在我的店里。”

白人老大看见了抢,只好放了人。

唐·雪利踉踉跄跄走出店门,一脸悲愤:“我只想喝杯酒而已,怎么就那么难?”

你瞧瞧,这是多么可悲!为什么黑人就要低人一等,不是人人平等的吗?

事件二

又是一个晚上,两人马不停蹄地赶着夜路。半路上,遇到了警察,此时外面正下着滂沱大雨,这两个白人警察却硬要求二人下车来配合检查。此时的托尼·利普再也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下车就给了一个警察一拳。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都进了局子。

到了牢房,唐·雪利为了不延误行程,请求打个电话。你们猜他打给了谁?过了不久,警察便乖乖地放了人。没错,唐·雪利直接打给了美国总统。

你看看,一个黑人可以得到美国总统的赏识,却无法被两个白人警察接受,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吗?

事件三

12月23日晚上,唐·雪利准备举办最后一场演出。

演出开始前一个小时,他们到达了演出地点。唐·雪利去化妆室准备下,托尼·利普则先去餐厅用餐了。

过了一会儿,唐·雪利也急匆匆地来到了餐厅想要用餐,但看门的服务员不让他进,说这是这儿的规矩,两人便在餐厅门口争吵起来。托尼·利普也来劝说,但还是无济于事,真无语。

唐·雪利经过了一路的折磨,再也受不了了,带着托尼·利普直接走人。

一个高贵的钢琴家,仅仅就因为他是黑人,就连餐厅的门都进不去,真是天大的耻辱啊!

事件四

路上,两人经过一家服装店,托尼·利普想帮唐·雪利再买一套西装,便与他一同走进了服装店。

两个人挑了一会儿,选定一件西装后,唐·雪利便想拿去试一试。谁知上一秒还满口答应的老板下一秒却画风突变:“先生,你不可以试,除非你买下它。”这一路走来,唐·雪利瞬间便明白了,放下了衣服走了。

托尼·利普见状,满腔怒火,瞪了老板一眼,愤愤不平地离开了。

一个黑人,想试件衣服都那么难,一个人的尊严又往哪儿搁呢?

在美国,白人歧视黑人,请问你们,是否考虑过黑人的感受?黑人也是人,他们也有尊严,也有应享的权利!

人生来平等,不应该存在种族歧视,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各具所长,我们要做的则是优势互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摒除种族歧视,人人皆有可能!

篇四:《绿皮书》观后感

施欣妤

电影开头埋下伏笔,男主人公将黑人喝过的杯子丢进垃圾桶,可见男主角一开始是歧视有色人种的。但为啥愿意给黑人当手下呢?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

电影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

第一处:男主人公与黑人博士的性格就是鲜明的对比。男主是豪放、谈吐随意的,对自由看得很重,最擅长与社会各色人打交道,尤其认为“拳头硬就能解决多数问题”。而黑人博士却与他完全相反,高雅有礼、谈吐不凡,注重仪表,却不擅于交际。我本是认为两人相处过程中会不断的摩擦,没想到他们却异常和谐,是不断相互学习融合的过程,最后两人产生浓厚的友情。

第二处:黑人博士两次吃炸鸡的反应形成的对比。路过炸鸡店,他们共同分享全家桶,博士终于尝试放下仪表,欢快的气氛由屏幕传到了我的心底。但在某地演出时,餐桌上主持人高声说道:“专门为考虑黑种人的口味所制菜品——皇室炸鸡。”我看到这儿不经皱眉,下一幕,博士本来微笑的脸庞一下就僵硬了,勉强扯着嘴角,眼中却充满了对不公的悲伤、困顿、以及自责,眼角微微泛红。男主请博士吃炸鸡,完全出于真诚、友善;而这里却不单纯是一道菜品了,这展现出的是社会对于黑种人的歧视,对于他们的一种定向思维,恶意的看法。

第三处:是两次交警拦车的对比。在大雨天,两个交警对黑人的嘲讽比鱼更加使人寒冷,他们把有色人种看的低下,在他们眼中,对黑人的关爱还没比家养牲畜来的多些,随意欺辱。“日落镇”的规定更让人大跌眼镜,让我愤怒不解,为何会有傍晚后黑人不得走动的规定?!简直荒唐可笑;在大雪天,交警又一次拦车,我的心有点沉下去了,但很快让我惊讶的是,这位交警是出于善意的提醒轮胎气漏了,即使在大雪天人们的心也是暖的。两个交警,两种品质,形成对比。

电影全篇都在写种族歧视问题,对于这个我们应该更直观的面对,而不是回避它。人的肤色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为了自己更好的活,是我们要做的。

篇五:《绿皮书》观后感

张津慎

看了《绿皮书》后,感触颇深。

真正的绿皮书在整部电影出场次数不多,只是一个小引子。主人公是托尼与唐,托尼没有工作,急需钱;唐想搞一次巡回演出,需要一个称职的司机。剧情波折的重要原因就因为唐是黑人。

绿皮书是一个唱片公司的出版物,它提供了黑人可以吃饭的地方名称,因为某些地方不太欢迎黑人。托尼比较粗鲁直爽,爱吃东西,有谁把他惹毛了就要干架。唐很想要尊严,有礼貌和宽容,就连往车窗外扔鸡骨时,也是向远处扔,不是像托尼随手扔在马路上。受到区别对待时,唐果断取消演出。

唐在南下演出时,总是碰到坎坷。他多次被拦在餐馆门口,分到的住处像杂物间,被人看不起,甚至被警察误会冤枉,但他确实是有名的音乐家,台上与白人相处融洽,台下即区别对待。就连唐穿一身西装,托尼作为白人为唐服务,其他人看着也不顺眼。这可见美国的种族歧视有多严重。

影片也展示了唐与托尼逐渐相互包容理解尊重。从一开始托尼总与唐对着干,上厕所前当着唐的面把钱包拿走,到后来唐与托尼深入聊天,托尼也在唐演奏时发现唐确实有才能,开始敬佩他,托尼解救唐,唐使托尼更成熟,到最后唐帮托尼写信,唐送托尼回家。这就是影片中出现歧视状况串联起来的。

影片主要揭示种族的问题,这让我想到之前美国警察跪压黑人之事,说明就算现在歧视仍存在。影片最后的白人与黑人平等尊重,警察暖心提醒车的状况与开始的歧视形成对比,表达了人人平等,和谐共处,种族无歧视的美好愿景,观影结束后,我就更深刻的了解到这一问题,希望各种肤色的人能平等相处,和谐交往!

篇六:《绿皮书》观后感

崔依琳

《绿皮书》这部电影之前略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时间去看,影视评分9。0分,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之一。在龚老师的陪观下,我们又一次接受了电影故事情节与人物的熏陶。

影片主要讲了主人公托尼驾车带有名的黑人钢琴家唐·雪莉一路向南到各地巡回演出的故事。托尼随身携带着一本绿皮书,是贯穿电影的主要线索,上面介绍着黑人在白人区如何举止,言论和一些指南。这和影片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电影的开头是托尼的妻子招待黑人工人喝水并送他们离开,其间托尼是相当不满,悄悄将两个黑人喝过的水杯丢掉,这里托尼妻子对待黑人的态度与托尼形成鲜明对比,其实我觉得托尼还是存在着一点种族歧视,当然也为后面他的态度转变做了铺垫。

后来托尼为赚钱,阴差阳错从朋友那里认识了黑人钢琴家,并与他签下合同带他一路南下到各地巡演。就这样易冲动、习惯用拳头解决事情的托尼与含蓄以微笑面对一切的唐踏上了路程,中间摩擦出许多火花。唐在台上弹钢琴,托尼在下面鼓掌;唐被欺负,托尼以牙还牙;托尼答应妻子写信,唐便教他土味情话……在长达两个多月的相处中,两人的感情也渐渐升温,而托尼也改变了对黑人的看法。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托尼率真乐观、维护自己等的影响下,唐也渐渐变得自信,学会拒绝,学会反抗,这是一种新力量的崛起。“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没敢迈出第一步。”所有的情感不去尝试,连结果是什么都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曾这样回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人生不是孤独,更不是只有属于一个人的城堡,不应该被困在狭隘的空间里,记住,别让世界和人们的看法改变了你……

影片最凹陷的问题是就是西方国家的种族歧视,白人能住高楼大厦,享受养尊处优的生活,而黑人只配种地,人格与权利也只能任由白人按在地上摩擦,一群黑人和一群白人的相继出现形成视觉冲击,通过生活环境,人权的比较,间接批判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什么黑人与白人的厕所有区别,什么白人的俱乐部黑人不能进。本电影最想说明的是西方的政治问题,无论肤色有不同,但都是人,都拥有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应学会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

疑点:为什么唐只选择用斯坦威钢琴呢?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影片的最后唐没有像以往一样坐在他的“宝座”上而是坐在了落地沙发上,对于一个特别拘小节的唐来讲,此时他的内心是不是想通了什么呢?片名《绿皮书》到底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看完了这部电影,它所呈现给我的是一幕幕的亲情与鼓励,以及揭示了最深刻的人生道理:

“要是我不愿意等,这世上到处都是,害怕主动迈出第一步的孤独之人。”

篇七:《绿皮书》观后感

沈俞岑

为什么制作这部电影的人会取这个名呢?它讲的是文学方面的吗?它是有什么魅力让班主任花两节课之多的时间让我们观看呢?但它的魅力更大于我们不用上无味的语文书上的内容,同学们个个兴奋极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又听一位同学说这片获得很高的头衔——奥斯卡,很是期待。现又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写下此文。

影片大致讲述的是一位黑人钢琴家唐·雪利招聘了白人托尼在美国各洲参加演出发生的故事。托尼本是与其他白种一样,歧视黑人,连妻子招待两位黑人客人用过的杯子都一脸嫌弃,毫不犹豫地丢进垃圾桶,又不满于唐的高高在上,可因为失去了工作,要养活一家子,便同意了唐。在开始,两人是互看不顺眼,托尼明晃晃地说着惹唐不开心的话,而唐温文儒雅,也只是指出托尼不该做的事,哪怕托尼心不甘情不愿,也只得照做。不知哪一刻,他们微妙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唐在托尼开放热情的感染下,开始在车中徒手抓鸡翅,从翘着的兰花指中,我是看到了不适应,勉强,却又巨大的转变,与之前截然不同。在扔可乐瓶之后,唐说了一句:“鸡翅残骸可以被腐蚀,但可乐盒不行。”托尼快速地倒车,唐也迅速打开车门,将可乐盒带进座位上,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让人觉得可爱,又有点哭笑不得。

除了温暖的情,还有嘲讽的行。一次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些黑人园丁,又或是奴仆类?他们投射出的艳羡,惊诧,奇怪的目光以及僵硬的动作让我一整个呆住了,但,这难道不真实吗?细想想,在近60年前的环境中,一名白种给一名黑种开门,把他捧得高高的,那些人是有什么想法,更何况在2023年的今天这种现象还是那么普遍。

总之,电影中引人深思的地方有很多,它将人性的美好放大了,结局的温馨让人的心软了下来,回味无穷。

篇八:《绿皮书》观后感

李思齐

虽然今天下午没有看到完整的这部电影,但因为这部影片看过,脑海中还是略有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著名的黑人音乐家要去各地进行演出,在众多应聘者中选择了一个白人做司机而进行的一段奇妙的旅程。片中的白人托尼·利普性格开朗,属于当代五大三粗的油腻大叔,烟酒让他疯狂。他有一个虽然不富裕但却充满温馨的家庭。而片中的黑人却截然不同,是个音乐家,高调是他的代名词,家中的房子很大,就像一座城堡,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但他却十分孤独,那么大的家只有他一个人。一辆车上的两个人在旅途上的变化是巨大的。

刚开始,两个人十分不和谐,白人觉得黑人太高调,不接地气;黑人受不了白人的烟味,有些嫌弃这个司机。白人司机听的歌曲很热闹,可黑人想听安静优雅的音乐。一路上,两人的情感慢慢发生着变化,黑人在白人的影响下开始变得活泼了,在白人的影响下黑人开始笑了,有时还跟白人一起聊天讲笑话。白人也从刚开始对黑人的不在乎不理解到后面的体谅和感同身受,都是他们之间一路上的变化。在最后一个音乐演出时,因为种族歧视,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令黑人无比沮丧,白人为了排解黑人的忧愁,带着他来到自己经常光顾的酒吧,这里白人黑人在一起喝酒聊天,谈天说地,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让黑人慢慢平静了下来,当他演奏起钢琴时,得到了大家一致的掌声和欢呼,这些普通人的赞美是最真实的,这时的黑人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丝毫没有被歧视的忧虑,黑人收获了尊严。这也是这部电影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尊严”!在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金钱、权利、物质都不是最重要的,每个普通民众所需要的是“尊严”,这也是这部电影令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就因为你的肤色不同,他们就给你贴上一个个的标签,制定一些匪夷所思的规则,往往在那些看似高贵的人眼里,你注定是没有尊严,是要受到歧视的,他们可以随意践踏你的人格,侮辱你的出生,只因你是不同肤色的人!而最后让黑人得到足够尊重的却是那个酒吧,一个全是普通人、平凡人的地方,在那里不管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都十分自由,享受着不需为“尊严”考虑的权利。

尊严是可贵的,每个人都享有被尊重的权利,每个人都应有尊重他人的义务!珍惜那份尊严,也别忘了给别人那份尊严!

篇九:《绿皮书》观后感

张雯萱

《绿皮书》是一部温暖、治愈的电影。主人公是托尼和黑人唐•雪利。

电影的背景是美国。美国,首先是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国家。黑人和白人不是同一种阶级的人。电影刚开始一幕:托尼早上看到两个黑人喝了家中的水,便把两个杯子扔了。一开始我天真的以为这是托尼有洁癖,可后来我认为我大错特错了。托尼暂时失业,他不得不去应聘司机。当他看到他的老板是黑人时,托尼拒绝了这份工作。

因为经济原因,托尼最终接受了这份工作,踏上了漫长的两个月旅程。一个头脑简单,容易动手的人,和一个沉着冷静的人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呢?

两个人在车上互怼,二人心中都是不满的。托尼不满意雪利过多管束自己。雪利极其讨厌托尼在车里抽烟,吃鸡肉,可是雪利还是改变了自己。这种画面没有一点违和感,甚至有些幽默。

“光有天赋是不够的,改变人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唐•雪利三合奏里的一个人说的。雪利因为种族歧视便低人一等。他可以优雅地在白宫弹钢琴,也可以被人嘲讽。雪利和托尼说:“妈妈有一个旧钢琴,小时候我跟妈妈学的钢琴。”一个黑人一步步走上上流社会,这是不容易的。电影中有这么一个画面:车没油了,托尼停车加油,雪利也下车了,当他往左边看去,一群黑人戴着帽子在耕地。雪利或许想起了失联的亲人,我从他的眼里看出了伤感,甚至有一点害怕。雪利可能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跌入深渊,一切又从头开始了。

世界很复杂,有险恶的人,也有善良的人。快到圣诞节,雪利所有的巡演结束了,托尼开车往回家的路上走。一位白人警察拦下他们并看见了黑人雪利,警察并没抓走他们,反而提醒他们左车轮胎没气了,帮他们加气。

愿所有的人善待黑人。

篇十:《绿皮书》观后感

施頔涌

很久之前,我就在腾讯视频上见过《绿皮书》,评分9。1。很想看,却没有会员。只能看着金灿灿的9。1,和一个封面。没想到今天让我如愿以偿,看到了《绿皮书》,龚老师果然是永远滴神。

电影背景是1962年的美国,众所周知,美国有白皮肤的人,黑皮肤的人,黄皮肤的人。

白种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黑种人是早期美国抓来的俘虏,是仆从类的低贱人种,所以白种人普遍看不起这种人。

唐·雪莉是美国的黑种人,著名钢琴演奏家,托尼是美国的白种人,一开始也看不起唐·雪莉,只是为了金钱罢了。但他们一起生活了两个月后,托尼变得一视同仁,把唐博士看成了自己的亲兄弟一样。

唐·雪莉从只吃健康食品到吃1962年的肯德基;从刀叉吃东西到双手啃食;从素质极高到乱扔垃圾;最后甚至和托尼互换身份,成了托尼的司机。是托尼的真实豪放感染了唐博士。

圣诞节时,某个餐厅邀请唐博士为他们弹奏钢琴,可那个餐厅却不给黑种人服务,甚至让唐博士去外面吃完饭再进来表演,或是在更衣室用餐。这惹恼了唐博士,托尼真想对餐厅经理出手,唐博士及时制止,并决定离开的地方。他们来到了一个小酒馆一起喝酒。正好酒馆的前面有钢琴,就上去露了一手。虽然不是“施特威”牌子的钢琴,但乐曲一样出神入化。乐曲结束,发出了整片电影中第一次微笑。这难道不是改变吗?人活在世上,总要为了感情、知识、同情等东西而做出改变,从而活得有意义。这部电影正是想告诉我们这一点。

电影对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在刚进小酒馆时,作者就埋下了伏笔,唐博士在付钱时,露出了很多的钱,早就被几个人盯上了。后来果然有人埋伏在车后,准备偷袭他们。可被托尼一眼识破。这里两人形成对比,反衬出托尼的胆大心细。本片电影还有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了说明唐·雪莉和托尼关系之好,欲扬先抑,先写他们中途发生了很多的争吵,以及价值观的不合。

以上就是我的感想,如此高分的电影,里面蕴含的深奥之处当然不仅如此,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反复观看。

篇十一:《绿皮书》观后感

蔡依辰

人性当下,每个人都不容易地活着。在世事繁杂下,很难看清人性。

一个人

托尼是一个人,可他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他是顶梁柱,是丈夫,是父亲,是在酒吧潇洒纵横,叱咤的人,他对于钱,是万万潇洒不来的,这似是人性中的爱财,可又似乎不是,更像是为自己获得一份安逸和对于家庭的保障。一个人为了钱,有时也会使用异乎寻常甚至极端荒谬的方法,对于“比赛吃热狗”“吃了26个”早已不敏感。他爱乱吹嘘,给自己壮胆,这是表面上的云淡风轻,心中凌乱如蚂蚁,无非是麻惑本心,自己不识自己,这也许很可怕,凡事不经脑子,以武动人,但实在有效。但“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会赢得真正的胜利”。

两个人

唐。雪利和托尼本是两个人,两个精神思想永不可能有交点的人。托尼贴近生活,不拘小节,吹嘘至极;唐的沉稳,整洁,有修养;一个以武服人,一个以理制人。一个白人,活得粗鲁像个黑人;一个黑人,精致得像个白人。两个人都苦,一个苦于在赚钱路上奔波,一个苦于在事业道路上开拓。人是会相互感染的,人性成全了人的性格。性格的各异成就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唐。雪利开始滔滔不绝,当托尼开始渐而服从约束,当他们开始互相体谅,他们成为了搭档,惺惺相惜。

一群人

这一群人并不包括唐和托尼,这群人都过着胆小、怯弱的、苦逼的生活。或是乡下麦田旁黑人农民望见豪车和西装革履的人的木讷,或是警局里的人受到上级的辱骂,官员位高则狂,位低则任由滋长,更不提百姓。

两个种族

种族歧视问题定是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的问题往往从小事中体现。尊重与自我尊重碰撞,“我独自忍受轻视,因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不够,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托尼,我是谁?”无法改变的他人的根深蒂固的看法,何尝不去打破自我禁锢?任何时代,每个角落,每种制度,都要不断被反思。影片中说的对“成为天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气改变人们的心灵”,而“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要去不断挑战世俗偏见,感于心,化于行。黑人被白人瞧不起,无非就是白人人性中的傲与偏。傲娇、傲慢、偏见与偏颇。

但矛盾的种族关系更因人而异,往往那些总爱给予人温暖的人中,人性的光辉很夺目。极为美好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都温情脉脉。倘若当人触犯了道德底线,不知变通,将一无所有。

剧情并不难理解,可一个人要经历这些,先得做个苦行僧。

人生百味,难言滋味;人性亦或美好,亦或冷淡。

“绿皮书”就像是影片开始的那本《轻松度假——黑人司机绿皮书》一样,是路上的避险指南。

这不仅是一次远行,也是一次人性的修行。

篇十二:《绿皮书》观后感

陶思颖

初一的时候开过一次以“青春的绿皮书”为主题的班会课,因而在听到电影名的时候,脑中第一所想的,便是青春少年有关的校中场景。

电影刚开始,托尼在人群杂乱的酒会中,靠着自己的身手与头脑,小赚了一笔。不算温和的长相,中等的身材,是个为了生活四处打零工的男人。他的家庭美好幸福,家中也会聚着一大桌的亲戚,吃喝之中,疏散一些烦恼。

托尼作为白种人类,内心是排斥黑人,自己的妻子给两位黑人喝水,那水杯便扔掉。有着自己的性子脾气,语言尚不大雅,却因赚钱,为一个黑人钢琴家做司机,送他往南,在并不多重要的地方为贵族名流演奏,顺途改变了对黑人的态度。

这部电影围绕白种人对黑种人的厌恶态度展开,围绕着唐这个黑人音乐家对自我身份的迷茫所发展,一点点的叙述。黑人似乎总有着特殊的待遇,进餐厅吃饭,步入社会打工,甚至是简单的如厕,都会有另外的一处地方。“这是我们俱乐部的习惯”,自很久以前到很久以后,黑人的待遇都是如此。即使是被邀请的嘉宾,即使是很有名的乐手,都因肤色,有不一样的看法。只是在路上走着,旁人便投来或好奇或鄙夷的目光,哪怕没有恶意,也足使人不舒服。这是人一直的习惯、态度,要改变是非常艰难。即使是被邀请作为钢琴家弹奏,也只不过是使听的名门贵族产生一种优越感,表面上的尊重。

电影中给我触动很大的是托尼在刚入职那会儿,负责人给了他一本《黑人司机的绿皮书》,书中记录了黑人能到的各个区域,居住的酒店,餐饮的场所。对于我来说,没有丝毫用的书对黑人却很有帮助,而这书中所列的场所也是简陋不堪,唐穿着西装混入其中,刺眼而孤独。他有着极优秀的礼仪规范,言谈举止,但也并不快乐。托尼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在黑暗中奔波,像个“黑人”,社会上的那些人,又有多少混在黑暗中,似黑而更黑。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黑暗面,不能仅仅因为肤色而歧视他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但最终却又能彼此生活在一起。

就像电影最后唐到橘鸟酒店与黑人一同弹奏,就像唐到托尼家过圣诞一样。每个人都有享受平等对待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追求光的权利。

篇十三:《绿皮书》观后感

徐昊辰

作为第92届小金人获奖电影,不看他个两三遍,一定是对不起《绿皮书》这部电影的。幽默的反转与现实的残酷完美地呈现在每个人的眼前。而电影中的金句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一、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20世纪的美国,虽然黑奴已经没有了,但是地位的不平等依旧深深地刻在了美国白人的DNA中。身为黑人的唐。雪利博士可以说是黑人中的贵族,一身西装革履,举止文明,语气优雅,每一个动作都像是事先由技术指导过的一样,但是他的这一切,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无法改变他一个黑人在白人眼中的形象。整部电影的角色在白人眼中都应该倒转一下,白人应舒舒服服地坐在后座上,黑人才是司机。说得夸张一点,他连做司机都不配。电影中拿唐。雪利博士与普通黑人一对比,就能明显感受到别的黑人心中的愤怒,但是他们就是黑人。命运面前,你猪狗不如。

二、只有天赋是不够的,你还要有努力的勇气

这句话可以说是电影中的点睛之笔。为什么唐。雪利博士虽是黑人,但他活的比一般白人还好。被无名警察抓了,可以请总统来保释他。为什么?就因为他的钢琴弹得太好了。但是别人为何弹琴弹得这么好,还不是因为他三岁开始就练琴了。而我们呢?在玩过家家。这句话完全概括了当今世上大部分青年的表现。他们嘴上天天说着多么伟大的话,这就是所谓的天赋,但是你可以发现,即使一个月过去了,这些青年依旧还是只是说空话。用热门语言概括就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没有一点改变的想法。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再反观白人世界,即使自己的人格高高在上,也不免要分三六九等。男主人公托利虽然是白人,但是他的世界是痛苦的,黑暗的。他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以卖命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生活,以幽默化解生活的危机,但是他心中没有不平等的人格。他十分真诚地去看待唐。雪利博士,就只是分为人和人。两个人的性格很不投机,一个随和,一个刻板,但正因为性格的不同,才会有更长的友谊,正因为性格的不同,才会更在乎,更容易接受。

《绿皮书》不仅是本书,也是人生路上的启示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