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用4篇)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课程。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纪律和党的基本知识都要教育。党课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专题党课: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
专题党课: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篇1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4月14日上午,市文广旅局继续开展“文旅先锋大讲堂——领导讲党课”活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应根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题,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华应根围绕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的革命历程,以丰富的史料、详实的数据、深刻讲述了这段历史的社会根源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
华应根强调,要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一是选择正确的方向;二是拥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是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四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通过此次党课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秉承革命先烈遗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为促进新时期文广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专题党课: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篇2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9年至1927年,被成为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年至1937年,被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为1937年至1945年,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左边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起点的香港海员罢工,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场景。这场罢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起因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克服港英当局种种阻挠和破坏下,罢工坚持了56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这次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右边这幅图描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镇压的场景,1923年2月4日,在长达2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3天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史称二七惨案。这次惨案发生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至此,持续13个月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据1927年3月统计,党员人数从1923年的四百余人迅速达到了近六万人,同时在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随着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羽翼已经丰满的蒋介石的反共面目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国共合作开始面临深刻的危机。终于在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回顾整个大革命时期,应当说在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很难在发动第一次冲击时就赢得最后的胜利。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付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之后的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927年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三天后即告失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同时期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其到农村中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政策也更为明确。
但当时的党还处于幼年阶段,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滋生、发酵、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失败,迫使工农红军进入艰难的战略转移,开启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险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始终虎视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南推进。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直到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推动历史潮流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1945年8月28日,国共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亲赴重庆,在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这次谈判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尽管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只是口头上的,但却使我党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一旦内战爆发,国民党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另外,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战争的准备部署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战争初期的形势对于人民革命力量来说非常严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对比,国民党都占有明显优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而且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数火炮。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因此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凭借着“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的政治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前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四个月努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决定阶段,中共中央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针对东北、华东、华北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陆领土都获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可以说它的发生和胜利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继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
一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是正确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是广泛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专题党课: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篇3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9年至1927年,被成为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年至1937年,被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为1937年至1945年,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左边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起点的香港海员罢工,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场景。这场罢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起因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克服港英当局种种阻挠和破坏下,罢工坚持了56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这次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右边这幅图描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镇压的场景,1923年2月4日,在长达2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3天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史称二七惨案。这次惨案发生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至此,持续13个月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据1927年3月统计,党员人数从1923年的四百余人迅速达到了近六万人,同时在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随着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羽翼已经丰满的蒋介石的反共面目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国共合作开始面临深刻的危机。终于在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回顾整个大革命时期,应当说在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很难在发动第一次冲击时就赢得最后的胜利。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付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之后的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927年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三天后即告失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同时期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其到农村中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政策也更为明确。
但当时的党还处于幼年阶段,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滋生、发酵、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失败,迫使工农红军进入艰难的战略转移,开启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险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始终虎视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南推进。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直到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推动历史潮流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1945年8月28日,国共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亲赴重庆,在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这次谈判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尽管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只是口头上的,但却使我党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一旦内战爆发,国民党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另外,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战争的准备部署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战争初期的形势对于人民革命力量来说非常严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对比,国民党都占有明显优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而且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数火炮。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因此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凭借着“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的政治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前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四个月努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决定阶段,中共中央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针对东北、华东、华北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陆领土都获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可以说它的发生和胜利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继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
一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是正确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是广泛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专题党课: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篇4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4月14日上午,市文广旅局继续开展“文旅先锋大讲堂——领导讲党课”活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应根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题,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华应根围绕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的革命历程,以丰富的史料、详实的数据、深刻讲述了这段历史的社会根源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
华应根强调,要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一是选择正确的方向;二是拥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是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四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通过此次党课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秉承革命先烈遗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为促进新时期文广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