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社会百态

今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一场疫情从内陆腹地,迅速席卷。

起初是一座城,几个数字,一条条不可捉摸的信息。而后我们困守一隅,关注着方寸屏幕那端的世界;地图上那些陌生的地域被标注,而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病例数字随时间而攀升……当一切堆积、迫近、势不可回时,我们每个人都已身在其中。

治病救人是医者寻常。他们日夜坚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病患、为你我筑起一道屏障。武汉金银潭医院是新冠肺炎最初的“小汤山”,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妻子也因身处前线而遭遇感染,他总是显得豁达,不多言,迈着蹒跚的步子,继续坚守在病房,与同事们一同与病毒作战。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抗击病毒第一线,为我们打胜疫情战,给我们服下了定心丸。“国有召,召必回,战必胜”,各地医疗人员在请愿书上留下一个个指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逆着人流,驰援武汉。除了他们,更有千万医护工作者坚守在不同岗位。他们冲锋在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为我们驱散疫情阴霾。

2月2日,经过10个日夜、7000余名建设者的艰难战斗。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火神山医院成功落成。“基建狂魔”这一称号背后是一群设计者争分夺秒制作图纸,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盔甲,不分昼夜与疫情赛跑。在有一期《疫情日记》里说过:“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讲着不同的方言,却同样奋不顾身,挑战极限,托起“火神山”,创造出“新中国速度”。

而在前线创举之外,更有无数的人为了抗击疫情,守护更多人的安稳,选择默默坚守。在暂缓复工和开学的背景下,是医疗用品制作工人的加班加点、快递员返岗的消息,如他们一般,许多基层工作者也纷纷投入疫情防治工作中。因为这份责任和担当,他们投身于少有人关注的基层前线,维持城市、社会的运转。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句话是在一海相隔的日本捐献的百万口罩中标注的一段话,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会顿时语塞……当疫情席卷而来,口罩、消毒液乃至食物成为生活必需品,一时都被抢购脱销,许多爱心人士毅然把手中的物资捐献,不求回报亦不留名。在这个冬日,仅山东就向湖北捐赠蔬菜100吨,水果超过230吨,其他地区也纷纷支援。巴基斯坦从全国各地征集医疗用品予以支援,积极评价中国为疫情所做的努力,堪称“巴铁”。这些来自不同群体、地域的帮助,为抗击疫情融聚了难得的温暖与力量。

疫情之下,段子手也来传播正能量,编出了许多有内涵还很有趣的段子。让人看了既暖了人,又暖了心。“散装江苏,支援黄石,愿平安归来!”

这场疫情,我们看到了社会百态,但终究是一态:无数人逆行奔跑,奏响战役歌曲,无私奉献,予我们以感动和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