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医养生要点2022

夏季中医养生要点2023

  夏天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夏天应该如何养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夏季中医养生要点,欢迎阅读。

  夜卧早起

  夏季的特点是白天时间长,夜间时间短,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晚上可以稍微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就寝时间为22:00左右,起床时间为5:30左右。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夏季午睡的时间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养阳驱邪

  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所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调息静心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食酸补盐

  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健脾祛湿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尤其到了夏季三伏天,总让人有种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感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长夏”。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要想祛湿,一个重要的中医保健措施就是先要健脾。长夏期间湿气比较重,脾又主湿,而脾湿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让人体感觉困乏。所以,长夏期间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就是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健脾祛湿,早、晚进餐时可以喝些粥,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再则,因为夏天有暑热,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湿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加一点荷叶,这样就增加了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了。同时,还可以适当服用祛暑湿的中成药,如霍香正气水。

  性味选果

  夏季瓜果丰富,可以适当吃一些当地产的时令水果,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体质,以免造成损伤,且任何水果都不宜多吃。如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大、痰湿盛者,不能吃龙眼、荔枝等;过敏体质,慎吃芒果、菠萝等。又常言:“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湿,甚至令人发虚热、头昏”。尿路结石的人不能吃草莓;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冬病夏治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其中,以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还有一些过敏性鼻炎、哮喘、痛经等受寒易发作的疾病,通过治疗,有的可以缓解,有的可以根除。

  不贪食冷饮

  炎热酷暑的夏天,人们都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但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

  不依赖空调

  空调病,现代社会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三伏灸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天灸疗法之一,是利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也是人体内阳气最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贴剂,敷贴相关穴位,驱寒祛病的疗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