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谣阅读*_巴女谣翻译赏析_作者于鹄

第1篇:巴女谣阅读*_巴女谣翻译赏析_作者于鹄

<巴女谣>作者为唐代文学家于鹄。其诗词全文如下: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前言]
<巴女谣>是唐代诗人于鹄采用民谣体裁写的一篇诗作。此诗描绘一个巴女唱着<竹枝词>,在“藕丝菱叶”的*边牧牛,“日暮还家”不愁会弄错,因为“记得(自家门口有)芭蕉出槿篱”。全诗就像是一幅情趣盎然的小小风俗画,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巴女的可爱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使此诗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译文]
一个巴地的女孩骑着一头牛,唱着民歌,沿着处处铺展着荷叶、处处盛开着荷花的*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记得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鉴赏]
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霭四起,*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何其清新动人!
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是小孩儿天真幼稚的说话口气,象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这时天*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
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开华,花有红、白、紫等*,本是川*一带农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当作辨认的标志。小女孩这番自作聪明的回话,正象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我家爷爷是长胡子的!”一样的引人发笑。诗中这一逗人启颜的结句,对于描绘人物的言语神情,起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第2篇:古诗《巴女谣》赏析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赏析

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霭四起,*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何其清新动人!

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是小孩儿天真幼稚的说话口气,象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这时天*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

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开华,花有红、白、紫等*,本是川*一带农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当作辨认的标志。小女孩这番自作聪明的回话,正象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我家爷爷是长胡子的!”一样的引人发笑。诗中这一逗人启颜的结句,对于描绘人物的言语神情,起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这是于鹄采用民谣体裁写的一篇诗作,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川*农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静生活的一个侧面,读来饶有隽永动人的天然情趣。

第3篇:贺铸天门谣阅读*及翻译赏析

天门谣

贺铸

牛渚天门险②。限南北、七雄豪占③。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④。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⑤。

[注释]

①天门谣:贺铸这首词咏牛渚天门,故拟名《天门谣》。

②牛渚天门:牛渚,牛渚矶,濒临长*;牛渚矶的西南方有两山夹*耸立,人们谓之天门。牛渚、天门,是金陵的门户

③七雄豪占:牛渚矶历来为战略要地。吴、东晋、宋、齐、梁、陈及南唐七代均建都于金陵。

④塞管:即羌笛。新阿滥:笛子曲。《中朝故事》载骊山有鸟“阿滥堆”,唐明皇采其鸣声,翻为笛曲。

⑤西州:西州城,在金陵西。更点:晚上报时的更鼓声。

1.“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上描绘牛渚之险。《蜀道难》中与这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2分)

2.有人评说这首词的下阕“月下长*写得绝妙”,请简要赏析下阕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3.“清雾敛,与闲人登览”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4.词的下阕是如何表现天门景*的美丽的?请简要分析。

5.该词凭吊前朝兴亡,给人什么启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参考*:

1.(2分)空间、时间(1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1分)

2.(4分)写夜景,又通过声音来写景。(特点2分)在绝壁之上,悠扬悦耳的曲子回荡在夜空中,应和着呼呼风声,又从西州城方向传来历历可数的打点声,正是这些声音,共同组成了大*边高山上空旷寂静优美的境界。

3.拟人。“与”,给予的意思,写雾收敛,让人去游览,赋予雾以生命,形象地刻画了云雾消散的景象。

4.下阕主要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天门美丽的景*。“待”表明下文都是虚写,通过写游览的人等待*月笛声、远处更声,表明游览者意犹未尽,表现出山水的魅力。

5.昔日的牛渚天门是定都金陵的一些国家的依靠,他们梦想着依靠这个天险阻隔北方国家的进攻,但从这些朝代的灭亡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仅仅依靠天险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的。

【译文】

牛渚矶天门地势险要,先后被七国君主争占。如今薄雾散尽,可以让闲人登亭观览。

等到月上潮平水波滟滟,羌笛轻悠悠吹奏古曲阿滥堆。夜风灌满了栏槛,一声一声传来西州更鼓点点。

【赏析】

这是词人登采石峨眉亭时所写的一首怀古之作。篇幅虽短而笔势遒劲,开阖自如,可见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上片以雄劲笔力描绘天门山的险峻和历史上群豪纷争的状况。如此要地如今却只供“闲人登览”,其中可见词人兴亡之慨。“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写的是天门山险要的地理形势和巨大的历史作用。滔滔的长*水,贯通南北。各代的小朝廷每每建都金陵,倚仗长*的天险,从而遏止北方的强敌南下进攻。当涂正处在金陵的上游,位置极为重要;而牛渚、天门正是金陵的西方门户。“清雾敛,与闲人登览”意思是雾气消散,正好适宜人们登亭观览。“与”字用得精妙,同“予”,是“放”的意思,这拟人化的比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雾”在词人的笔下活了起来。

下片想象月夜天门山的景*,水波、羌笛以及更点,表现了夜*的清幽宁静,见出词人心胸之旷达。“月上潮平波滟滟”写的是月上潮平水波明亮荡漾的情景,词人不写*声山*,反而写月上潮平、笛吹风起,可见其匠心独具,也反映了词人旷达的心胸。波光粼粼,*风阵阵,此时突然传来“塞管轻吹新阿滥”。“塞管”指的是羌笛,塞上多用笛子伴奏,故称。“阿滥”是唐朝的笛曲名。这两句收到了两重效果:首先,以虚写实,避实就虚,境界朦胧,非比寻常;其次,如此美丽景象,自然让人流连忘返。“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写夜风满槛,西州更点,仿佛历历在数,给人一种世事变迁而时空无限之感,意境旷达深远。

全词剑拔*张与消闲情趣并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