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12篇

狭义的教育是指由专门机构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讲,它指的是影响人们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rdquo这个词来源于孟子的“ldquo人才是在世界上受教育的。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的教育&rdquo这个词的起源意味着&ldquo导出&rdquo。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粗略计算,十九大报告中一共提到“人民”200多次。“人民”两字,直抵人心,激发共鸣,不仅高频率地出现在报告里,也一直贯穿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饱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在新的历史关口,时代赋予人民满意的教育哪些新内涵?如何落实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十九大代表就此展开热议。

  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定位

  十九大代表、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还清晰地记得,2023年11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习近平总书记就以“十个更”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

  5年以后,2023年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更”再度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依然排在首位。

  “为中国人民谋福利,这是建党初心。更好的教育,人民满意是唯一的判断标准。”曹献坤说。

  十九大代表、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何杏仁说:“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特征,就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实到教育上,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何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实人民早已用脚投票了。

  “以前,村里条件好一点儿的家庭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在村小上学的大多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近两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村小变得漂亮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回流了。”十九大代表、江西省芦溪县源楠学校党支部书记龚德凌见证了这一变化。

  “海南的一些苗寨黎乡终于走出了大学生,有的学生还通过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在曹献坤看来,成就,要用“人民”的获得感来衡量;差距,要用“人民”的幸福感来弥补;历史,要用“人民”的安全感来写就。

  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

  “总体上看,我国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朝着‘上好学’的新的历史目标迈进;已经实现了‘大起来’的目标,正朝着‘强起来’的目标努力。”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大起来”到“强起来”,这是一个历史分水岭,也是判断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代表、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张岳峰说,对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当前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现状,创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面临着挑战。

  “教育供求关系正在从‘买方市场’走向‘卖方市场’。”肖国安说,在教育规模和普及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育供求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新时代教育发展必须适应教育供求关系变化,把发展重心从总量增长转到优化结构布局上来,着力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3年,我国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以来,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持续提高,2023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已经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张岳峰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一步要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革除小学化倾向。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改变育人模式,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何杏仁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守公平优质理念,着力提升教育质量,补齐教育短板,实现区域、城乡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协调发展。确保弱势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何杏仁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质量观,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主目标,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作为教育改革的攻坚战,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动能。

  找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现路径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路径就是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张岳峰认为,“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又何谈国家的现代化?”

  肖国安说:“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三者内在统一、密不可分。其中,建设教育强国是总体发展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是推进路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检验标准。”

  十九大报告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张岳峰说,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都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点。

  在肖国安看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量”和“质”的天平上找平衡。他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要拓宽教育公平‘量’的维度,在均衡配置资源上出实招,又要厚植教育公平‘质’的深度,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求实效。”

  “在海南,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曹献坤自豪地说,“为了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海南一手抓均衡,一手搞引进,推行了‘一县两校一园’的政策,通过名校办分校对口帮扶等方式,已经有51所名校在海南落地生根。针对海南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情况,我们一手抓补充学位,一手抓规范办园,既要做到均衡又要做到优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向改革要公平。”十九大代表,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赵为粮说,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兼顾各个群体。对学生来说,需要健全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资助制度。从教师来说,要完善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让每所学校都有优秀师资。从学校发展来说,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老百姓身边都有好学校。

  “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十九大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德森院士说,“现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了,如何满足人民的需求,我认为一方面要满足老百姓上学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标准要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迎难而上,重点突破。

  “浙江是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率先改革、大胆改革,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何杏仁说,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教育改革,瞄准教育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搞清根源、精准发力。在改革原则上,要坚持维护教育公平。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往往会涉及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只要我们的教育改革目标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一定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教育发展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陈宝生说:“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一、关注教师成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早在1931年,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就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他强调,师乃校之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早已给出答案——“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所以,教师必须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学高身正之人,才能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二、关注学生未来,走体验式育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思想家梭罗也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天堂。叶圣陶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意是指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切忌抄近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片面畸长,要善于等待、“自然成长”。
  我们主要践行泰州素质教育“5+2”工程,采取“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模式,认真实施我校四大重点教育工程。一是核心价值夯实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切实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开展“八礼四仪”主题德育活动,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教育,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崇尚文明。二是自主管理推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和学生品行量化互评机制,建立“五星班级”评比制度,与学生签订《文明守纪承诺书》,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和志愿者服务队,深化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五自教育,定期总结宣传正面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三是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理财教育、安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构建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道德伦理教育为基础,艺术审美教育为依托,富有时代特征的综合德育框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中更加深切地感悟生活,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会宽容,学会承受,学会付出,懂得感恩。四是心理健康呵护工程。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托心理咨询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担当骨干,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课和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关注教育质量,走课程化创新之路
  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点。从教育公平促进的大局来看,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浅滩,而要不断更新课程理念,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是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就是将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按照“三年一盘棋”的教学方案重新整合,形成全新的校本化教学序列,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全面推进泰微课“双向五步十环”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微课程”“翻转课堂”实验和“绿色智慧课堂”活动,逐步建设数字化学习体系,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校本教研,建立规范的集体备课活动机制,开展互动式集体备课、驱动式听评课和联动式学科研讨活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二是社团活动课程化。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书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社团活动更加关注的是能力、兴趣、情感的培养。我们理解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考的课程体系。我校现有大小10多个社团,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效果、指导老师均能得到保证。在谋求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着力打造精品特色社团,作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代表和方向,将部分品牌社团升级为课程,尽可能地涉及不同层面、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是校本课程特色化。社团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突出个性;而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共性。无论是国家基础课程、社团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是我校实现“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必由路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努力践行“好人+能人=全人”的培养模式。
  四、关注文化元素,走内涵式强校之路
  常州北郊中学提出“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有卓越的学校”。苏州景范学校认为“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更是一种竞争力,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内涵”。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我们本着这样的心态,一步一步地进行着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去实现校园人格的集体定型。
  在校园显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为宗旨,营造富有内涵的育人氛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节日文化”为基础,努力构建“和美”校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美丽班级”创建为抓手,建设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梦想,一所学校一个梦想,一个家庭一个梦想,作为国与家梦想实现的桥梁,一所学校应当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作为一所新建的市直初中,我们坚守“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的办学理念,借助队伍优化、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育人等途径,开拓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梦想之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对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科学制定并顺利实施,党和国家的事业全面开创了新局面,十三亿中国人民从此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年的工作,五年的发展,五年的伟大成就,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所表现出来的深化改革的巨大决心、科学创新的巨大智慧、从严治党的巨大勇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不仅让每一个中国人因生活在如此强大的祖国而欢欣鼓舞,不仅让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因奋斗在如此伟大的时代而倍感荣光,更让每一个中国教育人因奉献于如此强大的祖国、如此伟大的时代、如此可爱的人民,而自信百倍、豪情满怀。

  教育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基石,教育兴,则事业成、民族旺、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都把教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教育发展、教师发展提到了空前的重视高度。每一次教师节前夕,总书记都要从百忙之中亲切看望师生,谆谆教诲师生,从“四有”好老师标准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无不寄托着总书记对人民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殷切希望。

  曾几何时,业内业外,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之争没完没了,对教育的嘘声骂声此起彼伏。真正爱中国、爱教育、专心静气做教育的人,有时候还不得不忙里偷闲回应几句。不是护短,不是怕揭丑,而是因为自信,因为坚守。中国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的,任何西方的教育路子、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照搬照抄。

  有人老喜欢拿“诺贝尔奖”来挑刺中国教育的不是,说中国教育问题很大,简直就过不了今天。但事实却是,中国教育不仅一直存在,而且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不断壮大。用第一炮原子弹、氢弹炸醒西方美帝不得不承认中国国际地位的,坚持改革开放让13亿人口大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秉承大国情怀不断扩大中国朋友圈的,把“神十一”送上太空与“天宫二号”完成“千年一吻”的,怀揣“两个一百年目标”引领中华民族直抵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秉持天下情怀无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都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吗?

  也有不少人批判教育的浮躁、短视与功利,语言无所不用其极。批判浮躁、批判短视和功利,是对的;指出沉静下来、长远起来的出路和办法,也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就不试着用自己能够想出来的办法,去着手改变自己和身边那些浮躁的人、功利的事呢?哪怕千辛万苦只改变了一个人,也无量功德啊。其实,浮躁始于说浮躁者本人,功利心就在讨伐功利者本身。他们实在没有任何必要硬要将今天的中国教育“打倒”。

  余秋雨先生在《君子之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们没有救灾的勇气,没有抗暴的胆量,没有扶贫的胸怀,唯一能做的,是伪造道义的对立面,然后摆出拳打脚踢的姿态,证明自己在捍卫道义。”刻画的就是这种不厚道。把揶揄教育、鞭挞教育、描黑教育作为私人扬名立万的首选,当然会招致更多的、真正的教育人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中国教育人得为中国教育说话,得为中华民族鼓与呼。不是不要批评,也不是不能批判,关键要解决问题。看准了问题,很好;敢于说出来,也很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把这些办法一条条用于实践,把看准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那才是顶呱呱的好。用实干去改变,远比喋喋不休的说说,更能赢得学术的地位、人心的敬重。

  五年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中国教育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中国教育对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贡献是特别巨大的;中国教育是真正了不起并且值得全世界学习借鉴的。

  这,足以让那些总喜欢对中国教育说东道西的人集体哑声,足以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充分自信。只要我们谦虚谨慎地面对成绩,客观公正地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科学创新地推动发展,中国教育就一定会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以来,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准确把握“三个一以贯之”深刻内涵,坚持理论武装头脑

  20xx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好我们这样的大党,领导好我们这样的大国,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省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刻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重大论述,坚定“四个自信”,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深刻把握“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的重大论述,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刻把握“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重大论述,突出问题导向,持之以恒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一以贯之”,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进一步细化和延展,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员干部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掌握什么样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等重大问题。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我们在新时代必须坚定的道路和方向。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我们在新时代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保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明确了我们在新时代必须把握的底线思维和工作方法。“三个一以贯之”强调的就是一种坚持、一种韧劲、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一以贯之”重大意义,真正弄通悟透、悉心领会“三个一以贯之”的深刻内涵,用“三个一以贯之”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好政治上的明白人、新时代的答卷人,增强行动自觉,把答卷实践贯穿到抓工作干事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XX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省委书记XX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省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上下要坚持不懈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维护核心、干事创业的信念和力量,进一步走好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我们的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牢记守土有责,做到守土尽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扎实推进工作。

  三、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个一以贯之”重要思想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核心在于坚持思想上求实、工作上务实、行动上落实,贯彻好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推动工作,干好事业。

  20xx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和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教育系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老师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要大力推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所在。要把德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建长效机制,写好立德树人新篇章。要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青少年一代思想根基。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加强法治教育,认真落实和办好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和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

  三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全力推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促进公平是引领教育发展的首要价值。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做好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意义更加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最新部署,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全面振兴乡村教育。要抓均衡、夯基础、补短板。全面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让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要加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力度。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抓好校内外劳动等关键环节,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最近我们在县委中心理论组集体学习过程中,学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对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本人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全县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干部来说,新时代教育工作要落实好初心使命,就要有为边疆教育的奉献之心,以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直面困难和挑战;就要有兴疆固边的奋斗之心,培养更多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有勇于坚守并创新的真理之心和为维护稳定提供实践经验的责任担当。
  一、新时代教育工作落实初心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述。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主体性,是人类社会在探寻自然知识本源、体认主体自我、设定历史自我的过程中,对知识的传承与分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在教育中体现自身的能动性。教育具有实践性,是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的思想意识的实践活动。
  二、新时代教育工作落实初心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教育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之路披荆斩棘,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勇敢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应发挥主体能动性,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设教育强国,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教育工作如何落实初心和使命。
  树牢总目标,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麦盖提来说,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教育系统不仅要完成好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等主要工作,还要解决好意识形态领域遇到的各类复杂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根基,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服务,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服务。
  二、反思自己对照检查
  (一)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所降低,学习成效不明显。
  原因分析:学习上时紧时松,今年以来,本人负责教育系统工作任务,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因此不自觉地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在参加政协党组班子组织的学习时,有时以工作忙为由,没有按时参加,以自学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有时只满足于学习自己工作中需要的,翻得多、记住的少,导致在学用结合上有偏差,影响了工作成效。
  (二)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基层不够,为民解忧、为民解困工作做的还不够到位。
  原因分析:工作中下基层调研不多,主动性不强,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工作中对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不了解不掌握,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三)工作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日常工作思路不宽,工作举措不够创新。
  原因分析:工作中习惯于凭老方法、老经验办事。思想上开拓意识不强,工作上创新精神不足。没有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引领作用,在调动干部做好工作和参与各项事业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三、整改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县委和政协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政协机关党支部和县教育系统党委的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参与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为载体的各项活动,不断曾强组织生活活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进一步加强宗旨意识。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坚定群众立场,坚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多深入基层、深入联系乡村,认真收集群众困难诉求,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急难问题。
  (三)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要努力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面对工作中的问题,要时刻保持迎难而上的锐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对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科学制定并顺利实施,党和国家的事业全面开创了新局面,十三亿中国人民从此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年的工作,五年的发展,五年的伟大成就,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所表现出来的深化改革的巨大决心、科学创新的巨大智慧、从严治党的巨大勇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不仅让每一个中国人因生活在如此强大的祖国而欢欣鼓舞,不仅让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因奋斗在如此伟大的时代而倍感荣光,更让每一个中国教育人因奉献于如此强大的祖国、如此伟大的时代、如此可爱的人民,而自信百倍、豪情满怀。

  教育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基石,教育兴,则事业成、民族旺、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都把教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教育发展、教师发展提到了空前的重视高度。每一次教师节前夕,总书记都要从百忙之中亲切看望师生,谆谆教诲师生,从“四有”好老师标准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无不寄托着总书记对人民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殷切希望。

  曾几何时,业内业外,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之争没完没了,对教育的嘘声骂声此起彼伏。真正爱中国、爱教育、专心静气做教育的人,有时候还不得不忙里偷闲回应几句。不是护短,不是怕揭丑,而是因为自信,因为坚守。中国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的,任何西方的教育路子、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照搬照抄。

  有人老喜欢拿“诺贝尔奖”来挑刺中国教育的不是,说中国教育问题很大,简直就过不了今天。但事实却是,中国教育不仅一直存在,而且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不断壮大。用第一炮原子弹、氢弹炸醒西方美帝不得不承认中国国际地位的,坚持改革开放让13亿人口大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秉承大国情怀不断扩大中国朋友圈的,把“神十一”送上太空与“天宫二号”完成“千年一吻”的,怀揣“两个一百年目标”引领中华民族直抵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秉持天下情怀无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都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吗?

  也有不少人批判教育的浮躁、短视与功利,语言无所不用其极。批判浮躁、批判短视和功利,是对的;指出沉静下来、长远起来的出路和办法,也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就不试着用自己能够想出来的办法,去着手改变自己和身边那些浮躁的人、功利的事呢?哪怕千辛万苦只改变了一个人,也无量功德啊。其实,浮躁始于说浮躁者本人,功利心就在讨伐功利者本身。他们实在没有任何必要硬要将今天的中国教育“打倒”。

  余秋雨先生在《君子之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们没有救灾的勇气,没有抗暴的胆量,没有扶贫的胸怀,唯一能做的,是伪造道义的对立面,然后摆出拳打脚踢的姿态,证明自己在捍卫道义。”刻画的就是这种不厚道。把揶揄教育、鞭挞教育、描黑教育作为私人扬名立万的首选,当然会招致更多的、真正的教育人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中国教育人得为中国教育说话,得为中华民族鼓与呼。不是不要批评,也不是不能批判,关键要解决问题。看准了问题,很好;敢于说出来,也很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把这些办法一条条用于实践,把看准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那才是顶呱呱的好。用实干去改变,远比喋喋不休的说说,更能赢得学术的地位、人心的敬重。

  五年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中国教育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中国教育对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贡献是特别巨大的;中国教育是真正了不起并且值得全世界学习借鉴的。

  这,足以让那些总喜欢对中国教育说东道西的人集体哑声,足以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充分自信。只要我们谦虚谨慎地面对成绩,客观公正地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科学创新地推动发展,中国教育就一定会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健全学科支撑体系、推动各类课程协同合力、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着重锤炼学生的品德修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

  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一方面,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坚守初心、强基固本,牢牢把握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真正把教师教育做优做强,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另一方面,勇于变革,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时”,吸引更多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培养更多卓越教师,让优秀学生成长为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

  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高校应以责任担当和切实行动投入到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特别是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创新教育“扶智”路径,促进区域人才均衡发展。针对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优秀师资“下不去、留不住”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强师”计划,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师范生政策,强化与地方的办学合作和对口支援,以教育帮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特别是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各方资源,推动教育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提

  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增量提质。激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活力,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是党和国家赋予学校和教师的一个庄严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就我而言,既要着重加强积累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的敬业精神。拥有人才意味着什么?翻开世界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才的培养,科技的发展,对大大加快人类近现代化文明的进程起了不可代替的决定性作用。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人民满意的教师必须毕生忠诚党的方针,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顽强的工作意志。在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真诚与爱心去关怀学生。

  其次,作为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教师是精彩纷呈节目的主持人,是特殊的样板,她塑造着孩子们的思想和灵魂;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能使学生入脑入心,在心灵深处打下深刻烙印。古人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方的着装,风趣的谈吐,亲切的态度,渊博的知识,净化学生的心灵,完美学生的修养。使他们感到舒畅,温暖,轻松;愿学,爱学。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老师的尊重感和信任感。

  第三,作为教师,还要有过硬的本事。打铁先得自身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本事从哪里来?要靠教育,靠学习。没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没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行!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不断丰富和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切实担当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必须不断学习,改革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作为教师,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时代变革了,科技发达了,地球变小了,人类聪明了。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重业务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取长补短,精通业务知识,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融入课堂,准确把握当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的个性差异。不断在教学中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创新,不断地进行充电,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创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和睦相处。老师怀有一腔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真心、真情得感染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双眸是老师在课内摄取信息反馈的一面面镜子。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关心,对差等生更用心去呵护。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优点,老师要细心寻找他们的闪亮点,多给予鼓励。善于发现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进步,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集体的温暖。真正做到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一个和谐的家庭。多教育,多鼓励,多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对善恶,真假,是非的辨别,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知识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纵观世界发展史,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任何国家的强盛,都是从率先发展教育开始的。可以说,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成功之举。在当今形势下,办人民满意教育,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忠诚敬业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要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像一盏明灯,给学生以温暖和希望,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教师要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能,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更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能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社会的榜样。教师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进步潮流。要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恪守学术道德,甘当人梯,甘守寂寞,以自身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善。教师要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捍卫者,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让维护民族团结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教育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全党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我们教师要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知识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纵观世界发展史,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任何国家的强盛,都是从率先发展教育开始的。可以说,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成功之举。在当今形势下,办人民满意教育,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忠诚敬业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要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像一盏明灯,给学生以温暖和希望,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教师要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能,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更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能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社会的榜样。教师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进步潮流。要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恪守学术道德,甘当人梯,甘守寂寞,以自身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善。教师要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捍卫者,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让维护民族团结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教育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全党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我们教师要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这次大讨论学习中思想得到了解放,工作有了目标和动力。

  一、坚持以德育为首,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前提。

  我认为,坚持德育为首,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法律纪律、心理健康等教育,更要和学生的习惯养成结合起来,要向德育要校风、要质量。因此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基础扎实、习惯优良、特长明显、身心健康”。

  1、让学生规范起来

  为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品德,我觉得要从学习、礼仪、纪律、劳动等方面入手,应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平时,我们根据“观摩记载、故事启迪、典型剖析、榜样引领、严查细究”这二十字活动要求开展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几个原则:一是主动沟通家庭,传授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让“对手”成为“朋友”;二是逐项分步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形成长效机制,让“头痛医头”成为“有头有尾”;三是注意教育方法,重在情理引导,讲究教育艺术,让“压制人”成为“解放人”。

  2、让学生活跃起来

  根据新课改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坚持开展以“走近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活动,引领学生观赏美、辨析美、创造美,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潜能。

  3、让学生开朗起来

  漫步校园,尽管看到的是满眼的笑容,但是,我们深入学生,不难发现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本身的原因,学生中有不少人已存在明显的厌学、偏执等心理障碍问题。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好相关课本、研究真实问题、设立教育阵地、改进工作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让生活的阳光,照亮学生每一天的成长路程。

  二、减负增效树“形象”,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点

  人民群众、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最为关注、呼声最高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安全、课业负担、学习成绩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减负”问题,上级部门多次要求,对学生进行减负

  1、努力提高课后作业的布置质量

  做到不做重复机械的、无效的作业,不大面积布置难题。让学生择题而做。建立了回家作业登记簿,让学生与家长一起登记作业时间,发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控制作业负担的工作。

  三、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核心和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以人为本,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发展教师、发展学生,而深化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为此:

  1、大力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教师要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益,必须进行认真的备课。集体备课为教师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我认为,不是所有类型的教师群体、所有的学科都适合采用常规意义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需要管理和引导,从而达到积极挖掘个体潜能、寻求同伴合作、共享集体智慧的目的。我们在深入调研、实践尝试的基础上,要制定《学校集体备课制度》,规范、引领、提高备课的效果,着重推行了突出问题预告预想制、教研课商讨制、各类教师分层要求制、青年教师合作组制、专家听课督查制等制度,防止出现教师课前疏于钻研,课上忙于赶环节,课后“勤于补课”不良局面。

  2、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提倡让“公开课”回归“家常课”,还课堂以真实、朴实、扎实的本色,为此,学校应因地制宜,引导教师让课堂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分数”。我们学校组织了多梯次的专题研究。我们根据课堂调研情况,分专题推进“目标教学”,组织“高扬目标教学大旗”、“把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合理定标、直奔目标、紧抓目标、分层达标”的教改专题研究。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意识、效率意识。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还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理念,认真研究学校教育的规律、内部管理的规律等,不断总结自身经验。不断寻求提升空间。既要把过去已做的常规管理和工作进一步做实做强,还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创新创优,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对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科学制定并顺利实施,党和国家的事业全面开创了新局面,十三亿中国人民从此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年的工作,五年的发展,五年的伟大成就,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所表现出来的深化改革的巨大决心、科学创新的巨大智慧、从严治党的巨大勇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不仅让每一个中国人因生活在如此强大的祖国而欢欣鼓舞,不仅让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因奋斗在如此伟大的时代而倍感荣光,更让每一个中国教育人因奉献于如此强大的祖国、如此伟大的时代、如此可爱的人民,而自信百倍、豪情满怀。

  教育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基石,教育兴,则事业成、民族旺、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都把教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教育发展、教师发展提到了空前的重视高度。每一次教师节前夕,总书记都要从百忙之中亲切看望师生,谆谆教诲师生,从“四有”好老师标准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无不寄托着总书记对人民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殷切希望。

  曾几何时,业内业外,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之争没完没了,对教育的嘘声骂声此起彼伏。真正爱中国、爱教育、专心静气做教育的人,有时候还不得不忙里偷闲回应几句。不是护短,不是怕揭丑,而是因为自信,因为坚守。中国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的,任何西方的教育路子、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照搬照抄。

  有人老喜欢拿“诺贝尔奖”来挑刺中国教育的不是,说中国教育问题很大,简直就过不了今天。但事实却是,中国教育不仅一直存在,而且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不断壮大。用第一炮原子弹、氢弹炸醒西方美帝不得不承认中国国际地位的,坚持改革开放让13亿人口大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秉承大国情怀不断扩大中国朋友圈的,把“神十一”送上太空与“天宫二号”完成“千年一吻”的,怀揣“两个一百年目标”引领中华民族直抵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秉持天下情怀无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都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吗?

  也有不少人批判教育的浮躁、短视与功利,语言无所不用其极。批判浮躁、批判短视和功利,是对的;指出沉静下来、长远起来的出路和办法,也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就不试着用自己能够想出来的办法,去着手改变自己和身边那些浮躁的人、功利的事呢?哪怕千辛万苦只改变了一个人,也无量功德啊。其实,浮躁始于说浮躁者本人,功利心就在讨伐功利者本身。他们实在没有任何必要硬要将今天的中国教育“打倒”。

  余秋雨先生在《君子之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们没有救灾的勇气,没有抗暴的胆量,没有扶贫的胸怀,唯一能做的,是伪造道义的对立面,然后摆出拳打脚踢的姿态,证明自己在捍卫道义。”刻画的就是这种不厚道。把揶揄教育、鞭挞教育、描黑教育作为私人扬名立万的首选,当然会招致更多的、真正的教育人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中国教育人得为中国教育说话,得为中华民族鼓与呼。不是不要批评,也不是不能批判,关键要解决问题。看准了问题,很好;敢于说出来,也很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把这些办法一条条用于实践,把看准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那才是顶呱呱的好。用实干去改变,远比喋喋不休的说说,更能赢得学术的地位、人心的敬重。

  五年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中国教育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中国教育对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贡献是特别巨大的;中国教育是真正了不起并且值得全世界学习借鉴的。

  这,足以让那些总喜欢对中国教育说东道西的人集体哑声,足以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充分自信。只要我们谦虚谨慎地面对成绩,客观公正地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科学创新地推动发展,中国教育就一定会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