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随着“双减”的落实,对“增效提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保证学业质量,其矛盾的主要统一者是教师,主要阵地在“课堂”。

“双减”下,如何“增效提质”实现教育的“最优值”?作为数学老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其中,整合资源、自编讲义是我实现教育“最优值”的探索之一,下面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一下。

一、理论

(一)老师先深入教材、钻进题海。首先,老师要深入各年级各册教材的内在天地,对于单元内部,要左顾右盼;对于单元之间,要瞻前顾后。总之,要纵观全局,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网络。其次,教师应跳进题海,跳进题海的目的是把各种题归纳分类总结,形成“解题模块”,通过一道或几道典型的题让学生做到会一类通一片,从而避免学生搞题海战术。

(二)老师后跳出教材、跃出题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得乎其法,深入教材还需跳出教材,高屋建瓴、敢于取舍、善于重组,形成大教材观。

跃出题海,形成“解题模块”,“解题模块”符合心理学中的“图式”,利于“模式识别”,正如认知心理学家西蒙所说:“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数是通过模式识别来解决的。首先要识别眼前的问题属于哪一类,然后以此为引索在记忆存储中提取相应的知识,这就是模式识别。”张景中院士在他提出的“中巧说”中这样说“练武功的上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但武功仍要从一招一式入门。解题也是如此……这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就是‘大巧’吧!但是小巧固不足取,大巧也确实太难。对于大多数学子,还要重视有章可循的招式……大巧法无定法,小巧法一题一法,中巧呢,则希望用一个方法解出一类题目。也就是把数学问题分门别类,一类一类地寻求方法……”。

二、实践

具体实施时,我们把课分为前后相关联的两类侧重点不同的课——广识课和深通课。

(一)第一类课叫广识课。本节课侧重于知识的生成、整合、系统化,同时配以相对应的简易题的练习。

本节课把教材中的知识相关联的多个课时放在一起学习,成片开发、整体推进。知识相关联的多个课时可能是相邻的、也可能是分散在不同单元甚至不同的教材中,教师要善于提取重组。

所选习题要简易,应是所学的对应知识的直接考查,此时少出中档题,不出高档题,更不能出偏题怪题。

本节课以广度优先,就是让学生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快速高效的跨越式学习知识。

(二)第二类课叫深通课

本节侧重于知识的扩充、完备、网络化,同时配以相对应的中高档题的练习并且习题类化。

本节课可以把教材的多个相关联课时的习题放在一起练习,当然这些练习要经过适当的取舍、调整、改编、补充。

本节课要深度跟入,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提升,向大海那样,汇纳众流,成其渊博。

“减负增效提质”教师责任重大,“减负增效提质”要落实到课堂上。静水流深、返璞归真,让我们静下心来,探索如何实现教育的“最优值”。

篇二: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了较长一段时间,减负增效也是摆在学校每位老师面前的一道开放式的探究题。怎样实施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相信答案并不唯一。但我一点浅显的观念是:减负增效最先做好的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通过有效的训练与高效课堂相结合真正达到增效的目的。借鉴一下别人总结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体验,要想做好有效、高效作业训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发挥学科备课组教研活动的作用,集众人的智慧,开展高质量作业的设计探索,编制高质量作业。我们年级语文组在布置作业时均是提前在集体备课时协商好的,筛选基础训练上的作业时不是指定一人试做,而是所有人都做,做完后在集备时互相交流,做到合理取舍。比如:我们在集备《古代诗歌四首》作业时就讨论商定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删去一道课外古诗文赏析题,原因是这道题大多数学生应该都不能做出来。但同时又给那些学习富有余力的同学要求尝试完成这道能力要求较高的赏析题。还有集备基训第五课第二课时练习时,有一道描述宣传画内容及寓意的典型练习,老师们一致认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大家一致认为,整个第二课时的练习其它题都不必做,就以这道题为例,给学生整理出类似的问题五个。事先在课堂上讲解这类问题的答题方法后,跟踪练习。通过再改学生的作业发现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比较理想,少数仍有问题的再次指导后跟踪练习。一次阶段集中训练后,此类中考常见考点学生们就基本掌握扎实了。这种做法也是我们整本语文基础训练使用的一个缩影。我们的理念是:没有经过我们老师试做的作业不布置给学生,没有经过必要筛选整合的作业不布置给学生,语文课内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古诗文、文言文知识,不以写多少遍为准,而以周测以及课堂听写、默写效果为判断是否掌握。根据检测效果做下一步作业安排布置。减少枯燥无味的抄写、默写等机械重复作业,不出偏题、怪题、难题,在打牢学生基础的前提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选做题,体现层次性,改变有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吃不下,背上过重课业负担的现象。这样就能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情况,最大化的提升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能很好的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学生,达到较好的减负增效的目的。

作业要限时完成,要求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做事专注度和敏捷性,没有时间限制的作业不能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也就很难谈增效。作业的随意性,长时间磨蹭不能完成,很多时候也不能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而是学生的做作业效率低下。如果不对完成作业加以时间限制,久而久之,会养成懒散、拖沓的不良习惯。作业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测试的应景能力。独立完成的作业还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坚持全批全改并做好及时反馈。减负不仅仅是减轻学生的无谓的学习负担,也应该是减轻家长的配合负担,特别是不能让家长参与孩子的作业批改,坚持作业全批全改能够全面获取作业信息,为全面、真实的作业反馈奠定基础。也能更好的为下一阶段精准教学找准方向。改过后的作业及时反馈给学生,反馈的时间间隔越短,学生纠错的效果越好。如果时间允许在精讲精练、作业全覆盖批改的前提下进行当堂反效果最好,也可以在自习课上进行当日反馈,最迟会在第二天反馈,尽量缩短反馈时间,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学生作业设置上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还应该还有很多更好、更科学的方法。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会有更多优秀老师的更加高效的教学、作业设计方法出现。在这条路上,我一直是一个学习者。

篇三: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减负增效已渐渐渗透到数学教学课堂中。而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较多,许多学生因为知识的抽象复杂而感到厌烦。所以一线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等手段摸清学生的兴趣动机,减轻学生的作业量。缓解学生心理负担,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兴趣。

结合这几年在一线教学的基础上,针对数学课如何减负增效进行了多年探究,初步总结了几点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初中数学教学得到改善,从而促进整个初中教育阶段全面发展。

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喜欢数学,第一节课我开门见山的给大家总结了一个口诀“三上二下五个一,想考高分很容易”。口诀具体内容是所谓“三上”就是课堂上的三个一,每节课记一个重要知识点,掌握一个典型例题,弄懂一个课后练习,这三个一写到课堂笔记本上。“二下”就是课下完成一个课后习题,总结一个学习心得,这两个一写到课后作业本上。大家只要按照要求去做数学考试取得高分很容易。每天一下课就交三上作业本,我及时检查批阅,每天下午上课前交二下作业本,下午老师批阅后及时发给大家,反馈学习效果。下午我在把基训的作业认真书写,填空选择题也把解题过程认真书写,大题写出多种解法,以微信形式发给家长,晚上让家长督促检查作业,避免家长不会的尴尬。一开始有点难度,大约一周后就步入正轨。这样做有效打消了家长和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了师生,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积极学习数学,学生争先恐后到办公室问题,全班主动学习数学蔚然成风。

二。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减轻作业负担。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合理的教学方式,也就因材施教,教师应该减轻学生负担,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布置。通过增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设计原则:适当增加作业的数量,确保优等生能够学习更多技巧,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中等生保持一定难度和作业量。学困生降低作业难度,控制作业量。确保每一学生都能找到合理的学习方式,获得良好的发展,消除学生在写作业时的疲惫感,能够充分准备下节内容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完《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节后,教师说:“本章研究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对于相交,我们要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对于平行,我们要借助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研究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本章结束后我要布置一些作业巩固知识点。”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不应该盲目布置大量的练习,应该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设计作业分层。一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好奇心较强,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需要琢磨专研的作业,让他们自我探究相交与平行的关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他们对简单作业反复做的枯燥感,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让中等生不要做相交与平行这节难题,减轻学生负担,让他们选择基础题和中等题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巩固;还有一些对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十分吃力的学生,需要遵循深入浅出和减负增效的原则,只需做相交与平行这节作业的基础题,等弄通基础知识再进行题目的加深,慢慢提高写作业的速度。教师注意分层作业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有目的性的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数学知识记忆的加深,让学生收益良多。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降低抽象学习难度,减轻心理负担。

目前,正处于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让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途径日益增多。选取有趣的平台可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处于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呈现,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更加直观观察图形的转化,平移,旋转,更好的汲取数学知识,减轻数学的枯燥以及写不出习题的焦虑感,使学习成绩能够有效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看到平行四边形的演化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说:“同三角形一样,四边形也是基本的平面图形,而平行四边形是最重要的四边形,同学们先通过多媒体动画形式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画法。”学生看完动画演示后产生了疑问,一位学生说:“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是相等吗?”教师说:“是的,我们通过动画演示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同学们从中还能看出什么?”另一位女同学说:“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大小相等。”教师说:“非常正确,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一位男同学说:“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对于平面上任何一点,都存在一条能将平行四边形平分为面积相等的图形,”教师说:“很好,我们在掌握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运用它们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在科学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既方便教学,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教学方案,利用PPT放映使知识点清晰直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能力,又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四。加强课堂互动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数学知识过于抽象使学生感到乏味,学习数学的态度也容易上下波动。为了转变数学知识抽象复杂的特点,使数学教学效果提高,要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在面对中考压力时,为了减轻学生的焦虑感,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运用情感教育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构建何谐的师生关系,用理解和宽容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负担,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初中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居高临下,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减轻学生的交流压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实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初中教师遵循减负增效的原理并进行灵活运用。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让每一位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筛选整合教学素材,让知识点以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科学并且合理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使用减负增效原理,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

篇四: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__年)》中明确提出: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所以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永恒课题。“双减”政策又要求减轻学生校内的作业负担。结合以上两点,我主要从提高课堂效率和优化作业设计两方面进行介绍说明。

一、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拓宽知识领域,调整知识结构。就要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和落实好“课标”的具体要求,仔细备课。高效课堂的打造——我这样做:课前(集体备课):清楚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2)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3)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4)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课前预设的要求?(达标问题)

例如:现在学习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标要求理解正比例函数,能画出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探索函数性质。这节课这样备课,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描点法画图像,由正比例函数图象得性质。教师指导通过复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知道由函数表达式得到图象,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找到几个特殊点,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得图象。然后教师示范画出。此环节共需10分钟。学生自己独立画出,教师巡视指导,此环节共需5分钟。下面要求学生在一个坐标系里画出,四个函数图象,由这四个函数图象得到正比例函数性质,此环节共需15分钟。6分钟时间达标测试,2分钟点错题,2分钟课堂小结。9,10,11选做题课后完成。程度好的同学课堂上就能完成选做题。课后通过检测题完成情况来检验本节课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另外,每讲一个新概念都要引入数学史。例如:讲函数,会讲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讲直角坐标系,会讲笛卡尔的故事;讲勾股定理,会讲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讲勾股的来源,讲勾股定理的历史,讲毕达哥拉斯的故事,讲探索宇宙奥妙。同学们听王亚平老师空中授课,默默地埋下了一颗探索宇宙的种子,讲数学史也默默地埋下了一颗数学家的种子。

专题课这样上,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万变不离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的复习课要求从一般到特殊,再回到综合,以一种题型带出所有相关题型,从而达到能力提升。

新课标要求加强项目式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我让学走出课堂,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在“优化作业设计”上要把握几个“度”数量“限度”;遵守“法度”;控制“坡度”;区分层次;提高“幅度”;变换“角度”;保持“热度。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一般课后作业较为简单,而课外辅导资料则难度偏大者居多。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题目坡度要小,要注意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适当增加“台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相反题目太难太陡,学生虽经过努力仍然一筹莫展,经常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做不出一道题目,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门学科丧失信心,干脆把作业弃之一边,听之任之,这样就达不到作业的目的,更谈不上提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正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基训上题综合性比较强,起不到针对性练习的作用,所以我就单独弄了几道题,讲图象就练图象,讲性质就练性质。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作业设计要区分层次。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老师们也都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但往往布置作业时还是搞“一刀切”。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分层作业没有统一的模式:

一般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按程度把学生分为ABC三组(即好、中、差)。作业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中等题和提高题(可分为A、B、C三级训练)这些习题设计都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不能脱离大纲和课本,即A级习题体现课本所要求掌握的双基;B级习题则在A级的基础上稍有难度,大多体现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但又需进行一定发散思维才能解答;C级习题则是为优等生准备的题目,设置不仅要灵活还要拔高,即在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基础上有所创新。要求:A组学生做中等题和提高题;B组学生做基础题、中等题;C组学生可只做基础题,鼓励尽可能多做。

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找到“作业”和“兴趣”、“成功”之间的结合点,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篇五: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从1994年毕业后登上讲台已经二十几年了,感觉自己上课也得心应手了,但当双减政策一出台,我还是感到有点慌了。国家政策的推行,我们必须遵守,要想在双减下保持教学成绩,做到减负增效,就必须调整课堂模式,抓课堂实效,优化作业布置,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借此机会汇报如下。

一、分析学情,以学定教。在备课之前,我会认真分析学情,以学定教。平时我在上课前,会对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和理解能力来设置课堂主要的问题。比如学生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可以直接引入课堂主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如果上节课学生接受不好,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我就会把上节课上学习的一些字词进行复习,再直接导入新课。我会根据学生的水平实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二、定准目标,精炼教学环节。我们对每一节课教学目标一定要定准,要对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前的时候教学环节可能比较多,有时候单单是训练题就用了课堂一部分时间。所以,在双减政策下,我对课堂设计的时候,会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的设计。只要和本课目标无关的环节一律省去,想办法让一个环节有更多的功能。比如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我会先设计听的环节,再设置一些和平时考试贴近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对文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讲解,这样学生既练习了听力,又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对知识点也有了掌握。

三、改革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保证教学效益。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自己说出的知识点,就绝不会从我的口中说出,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结论,我一定不包办,能让学生对话表演的课文,我会坚决创造让学生动嘴的机会。在讲课中我会根据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的内容多训练,多讲解,一般内容少讲解,超过大纲要求的内容坚决不讲解。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英语单词的教学,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领读若干遍,让学生死记单词这种方法,而是教给学生拼读单词的方法和记忆单词的规律,并让学生回去每天听录音五分钟左右,大大的缩短了对单词的讲解时间,也缩短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时间。另外,对于课文的背诵,我会精确学生要背的内容,不必要的内容做到坚决不背,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读背任务。检查背诵我也放在早读进行,早读时间我会设计具体的任务,分组检查,有时也会默写检查背诵,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学生课下负担。

四、提高趣味,活跃气氛。增效是减负的真正目的,而争效重在提高课堂效益。我们应实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与学法,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境界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乐于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那学生就很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分散,所以我会采取不同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有时还会截取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有时候寻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这些都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丰富学生的视听,让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变苦学为乐学。

五、作业布置,力争少精巧实。减少作业的总量,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太多。因此我们需要想尽办法精心设计,达到少精巧实。机械无效性的作业不布置,作业要弹性,要有个性,时间不要太长,要能分层次布置。作业总量坚决控制在30分钟之内,每天的读背任务不多于15分钟,比如默写背诵常规性的作业,尽量在学校找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早读课前或上课前几分钟进行,每次听写20个单词左右,不要太多,但要布置完有反馈。每天精选两篇有时代信息、学生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阅读时间不超过15分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周末基本上我会布置一套完整的练习题,对本周的知识做个周清。另外,我还会布置一些有弹性的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不强行划定范围的英语课外阅读任务,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总之,双减背景下,英语教学减负增效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落实到教学中去,同时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

篇六: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高效地落实英语的新课程标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值得我一直探寻的问题,在十几年的教学历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不断的反思,有几点心得体会:

一、实施情感教育,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重要途径。

爱护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我们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重视情感教育,密切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而英语这一学科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已有怕学的情绪,作为中学教师要想改变学生对这科的厌学、怕学,那么从一开始就要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自卑等负心理效应,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正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

二、创新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认知负担的重要途径。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一直在提倡“愉快教学”,并且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路,其真正的目的也在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而凡是那些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都能真正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兴趣,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前提。

“太好了,下一节是英语课。”“我好喜欢上英语课哦。”我穿过走廊,偶然听到了两个学生的对话,作为英语老师,我心中涌出一丝淡淡的甜蜜。是什么使得学生那么渴望上英语课?我脑海中浮现了一个个画面:课堂上英语老师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学生,不时鼓励地点点头,学生们的掌声不断地响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兴趣,就不是负担。要轻负高质,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始终坚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位,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寓教于乐。

四、知识基础落实,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基础。

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紧紧围绕着知识的落实,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多种形式,不断强化要掌握的知识,做到在课堂上就接受、吸收、运用所学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的核心是提高教与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同等时间内取得更高效率和效益,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更高效率和效益。英语老师正是紧紧扣住这一核心,把“知识落实”作为课堂教学标志之一进行贯穿。

在英语教学中,在抓好知识落实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结合所学内容,把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中去。课前两分钟,学生或进行朗读训练,或轮流用英语做值日报告,或将一个小故事,或进行课本剧表演等。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老师不应该下辛苦“拧”学生,而应该把辛苦和乐趣都集中在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设计恰当的教学情景上,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快乐地飞起来。

篇七: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当今教育的主题毫无疑问是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又是减负。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减负增效呢?这是新时期的每个语文老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源头活水。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在一线教学中,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以情趣的导语吸引学生投入

充满情趣的导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语文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语,一上课就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例如,教学“苏州园林”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且不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单说那玲珑剔透、风光旖旎的苏州园林就足以令人向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学生回答:想。)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如此导入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教学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桃花源记》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桃花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用powerpoint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把世外桃源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向往和追求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望,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而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合作学习以学习团体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还助人走向成功。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如同插上翱翔的翅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作学习也不例外,教师提前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合作技能:倾听别人意见、如何合作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别人错误、如何汲取别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而这些技能的养成正是合作学习能力的养成。

四、师生互动,探究质疑

本环节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在班级交流时要注意适时点评(有时需要精讲),不能放任,应中肯、恰当地评价,使评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

课堂上的互动不是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不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更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有意义的互动达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它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活动,涉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信心、兴趣和情感等方面。师生互动能解决学生之间不能解决或者是已经初步解决但存在疑问的一些问题,是课堂学习逐渐深入的过程,也是指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

五、恰当地进行课后辅导

有针对性的恰当的课后辅导能够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可是,大多数学生对课后辅导都比较反感,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课后辅导面积不宜过大,而应该选择那些真正需要辅导的学生,并且要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的角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这样远比辅导其做几篇阅读要有效得多。第二,在进行辅导时,主要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三,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让优等生来辅导学困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他们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篇八: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双减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家长焦虑心理和经济压力,让教育回归课堂和学校,要做到减负不减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眼、手、脑动起来,布置作业要少而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游”,让学生动起来。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的眼、手、脑动起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学。

课本是学生不会说话的老师,读书学习是探究知识的重要需要,也是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但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且是眼、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的认识过程。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看书学习,就等于交给了学生一把探究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对于初中生他们年龄偏小,好动贪玩,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往往不善于预习,即使预习一部分学生使预习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注重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粗略浏览每节课的内容,掌握本节课知识的概貌,对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则及定理要做到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对难于理解的内容作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二)让学生写预习笔记:笔记内容有:①本节课有哪些概念、定理、公理或推论?②通过预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③让你感到困惑的是什么?

(三)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让数学组长去检查,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检查各组的预习笔记,并向老师及时汇报预习情况,我不定期去抽查。

这样处理,符合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二、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

有了预习的基础,课堂上,我们注重让学生多多参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活动的重要标准,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难以达到畅通,我们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以学生的参与为主,遵循学生的参与性原则,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旧知,善于让学生自编自解

如:在学习用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需复习直接开平方法,我提出问题:“你能举出适合直接开平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吗?”学生举出2x2-3=0,(x+3)2=4两种形式,并让学生解出来,这种自编自解的方法,既复习了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又复习了解法,避开了一数学中一些条条框框,把理论付诸了实践,学生易于接受,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又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当时,在学习工作问题中的第二课时注水、防水问题时,需复习第一课时的知识,我用屏幕显示出这样的一道题:请将这道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9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问题提出,学生反应热烈,情绪高涨,各个都积极动脑,边补充边解答,下面是4个孩子的补充的内容:

1、甲、乙、合作,需多少小时完成?

2、若由甲单独做2小时,再由甲单独完成剩下的部分,共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3、先由甲单独做2小时,剩下的部分甲、乙合作,剩下部分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4、甲、乙合作2小时,再由甲单独完成剩下的部分,共需要多少时间?

通过实践证明,象这种让学生自编自解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持久,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去钻研和探索,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创设情景,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

数学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创造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我创造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这样创设了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这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倍感亲切,饶有兴趣,课堂气氛都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由此引入新课,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定理、公理的引入,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是一座桥梁,它能沟通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联系,直观演示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亲身体验,从想象到发现、猜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公里时,我让每个学生画一个△ABC,使∠A=65°,AC=6cm,AB=4cm,画好三角形后剪下来,同桌之间相互比较两个人所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全等,之后归纳、总结得出边角边公理。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关系定理和推论”时,要求学生每人课前准备一只木棒,教师自己准备两只木棒,课上请同学们拿着自己准备的木棒,与教师的两只木棒围成三角形,并把每支木棒的长度记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木棒的长度符合什么条件可以围成三角形,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这样教给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

(四)注重对易错点的总结,让学生互动起来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易错点,在全班交流,让其他学生提供避免出错的对策。如,在学习解分式方程时,学生出错地方多,我就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展开交流。当时,不同层次的孩子谈自己易错的地方,有孩子谈到:去分母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去括号时,漏乘项、移项时,去括号时易出现符号错误等等,程度较好的孩子谈到避免错误的对策。“时刻想着每一步运算的理论依据”、“细心”等等。这样,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自我改正、改进、完善。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方法进一步的掌握。

(五)注重让学生当堂达标,减轻学生课下负担

我们备课组每位成员每周各自精心设计一套课堂反馈检测题,每节课利用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做完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得出正确结论,疑难问题,互相探讨,研究解决,不会的采取“兵教兵”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注重每节课小测验后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课本知识进行升华,我注重学生学习后的方法反思,这是学习中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

“题海战术”带给孩子的只能是沉重的负担,我们有选择地让学生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注重总结解题的经验,力争每解一题,就要尽其能地发挥最大效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一个大的发现至少可以解决一个大的问题,但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是一点一点的发现。”比如,一道题解出来以后,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自己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在解题的过程中什么是你的最大障碍,你发现自己在哪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其次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问题?与以前做的题相比较,这道题属于哪一类?再次,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与第一次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比,哪种方法比较好?最后,这道题还能引申变化吗?

这样在练习后的反思,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巩固知识,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市直孩子具有怕困难的特点,有一定的惰性,由于数学自身枯燥乏味,需要动脑筋去思考,进入初二,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班内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面对难题,不主动思考,采取了放弃,针对这个严重的现象,我们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让学生讲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口动起来,具体过程如下:

准备:教师挑选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题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做。

要求:几何题注重思路的分析,代数题注重讲方法。

时间:下午辅导课上

选人选题办法:抽签决定

奖惩办法:讲得好的同学给予“小老师”称号,讲不出来的孩子,让他唱一首歌曲,讲一个故事或跳支舞。

如: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针对行程问题,我准备了以下几个类型的题目:①相遇;②追及;③顺水、逆水、顺风、逆风;④环形跑道,共八道题,给学生一天的时间去做,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孩子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做,相互切磋如何去讲这些题目,激情很高,到第二天辅导课上,学生个个胸有成竹,士气高昂,通过抽签,一部分孩子展示了自己,其中一个孩子在讲环形跑道的问题时,他让两学生到门口的一片空地上演示背向而行和同向而行两种运动方式,得出这两种运动方式两人相遇时的等量关系,孩子们在笑声的陪伴下,听完了这个同学讲解,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小老师”。

这样,师生角色互相,使课堂出现轻松而又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想使学生头脑灵活起来,学生必须主动钻研,积极思考,让学生讲题的整个过程中,是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四、整理错题,培养学生及时纠错的习惯和反思能力

每天整理前一天作业中的错题,整理错题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学习基础,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手段。错题是自身错误,学生通过纠正自己的错误、弄清错误的原因,并思考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怎样做才能做对,通过这一系列的反思,不仅仅让学生对知识和做题方法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整理错题能改变学生对错误的态度,对待错题的态度是减少错题的关键,错题是宝贝,因为错题才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

总之,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就需要教师要精讲,学生多活动,少些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让学生多探索规律、多讨论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符合“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教师需要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学效率,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篇九: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备了高严谨性和高灵活性,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改革更加困难,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也更加严苛。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上发挥过渡的作用。我认为减负增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欢乐的、感兴趣的氛围中更快的、更好的、更深刻的掌握住知识。我们应当综合数学教学的内容、现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以及学校的硬件设备等,设置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创新备课

我们应该提前备课,以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增效的目的。我们也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案例引入,要注重学生在导入中的兴趣体验,我们要综合考虑数学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选用有效、合理、科学地导入方式,减轻学生进入一节新课的心理负担,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展开教学内容设计,我们可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喜欢思考问题,更喜欢解决问题。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学习,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逻辑思维,建立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学习,如可以将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归类,将其分为不同的知识模块,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在备课过程中,要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达到巩固和复习的目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要实现减负增效,离不开我们的努力,我们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策略。我们应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意思的题目或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学习乘方时,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可让学生举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课堂中需要我们的积极引导,也需要学生的反馈,若要达到增效的目的,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外,还要预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上练习,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阶梯性的、多样性的设计练习题或检测题。而设计练习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练在点子上,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要有梯度,让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提高。

三、提高听课效率

在我们讲课时,学生只有认真听,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也可以与学生加强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以更好地改进教学策略,同时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加以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跟不上课程进度的情况,会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可指导学生提前预习,这样就大大避免了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的问题。教师的讲课趣味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风趣幽默,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以更好地优化和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

四、精心设计作业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大量的题目联系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在作业练习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题目。在作业练习中,如果有大量重复的题目,学生在反复练习时,会增大其作业量,也会感到枯燥,因此,课后作业的设计内容应注重多样性、层次性、重现性。作业数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损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的前提下,对作业数量实行弹性化,即对不同一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不同数量、不同时间完成的作业。

五、注重过程性评价

我们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交流探讨,同时可以制定过程性考核,以考察和检验学生的知识巩固程度,这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定期的单元检测,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积极解答学生在单元检测中的困惑,可以与学生展开周总结、月总结学习交流会,与学生交流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育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学任务、作业设置等都应以学生作息时间为基础,确定作业的质量,规定作业的类型,全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否则课业过多导致学生心力交瘁,学习成绩可能没有明显的变化,得不偿失。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以实现增效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适当调整作业量,对作业内容展开设计,合理布置作业,以达到减负的目的。

篇十: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20__年__月__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落实“双减”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达到压减学生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的。适度适量适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潜能得到激发。作业改革是落实“双减”政策、撬动教育减负增效提质的杠杆,优化作业设计,是实现减负提质的有效路径。

“双减”背景下,如何智慧地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是所有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以本学期七年级15、16班国庆节作业为例谈谈我在优化作业设计,减量提质增效方面的做法。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增强趣味性。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我们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类、实践类、创新类、综合类及跨学科作业等作业类型,力求作业内容多元有趣,有效统筹书面、非书面作业总量,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来说,我会结合所学内容,布置手抄报、手工制作、朗诵视频音频制作、口语交际、调查研究、观影活动、读书交流会、朗诵演讲比赛、诗词大会等多种形式的作业,使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如上图所示,我布置的国庆节作业中既有《单元测试》、作文这类基础性作业,有诗歌朗诵、电影欣赏等实践性作业,还有手工制作、美景欣赏等创新类作业,还有学习一项劳动技能并把制作过程记录下来这样的跨学科、综合类作业。

二、作业设计层次化,增强针对性。

作业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语文作业的布置还要适量,难度要适中,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分层布置作业,不搞一刀切。如在平时布置作业时,我要求学困生完成基础题,中等生布置适当中档题,优等生要布置适量提高题。

如上图所示,我在布置国庆节作业时,设计了必做和选做两类,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多完成几项。

三、减少机械重复作业,增强创新性。

我认为,语文作业要精选,提高作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更多地将巩固练习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去,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课文朗读、背诵,字词识记等基础内容。优化设计首先应立足于作业形式、内容的变化。减去重复、枯燥的抄写类重复性作业,紧扣文本重点,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条”,让学于生,还练于堂,即时反馈。

如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猜一猜、选一选、演一演等丰富的形式,让课堂作业联结生活,丰盈积累,激发兴趣。通过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方式推进,设计精简的专项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

如上图所示,我布置的国庆节作业中:板块一《如果信念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中国红》的配乐朗诵红色诗歌和观看红的电影,版块二《言为心声是深情,我为祖国送祝福》都是针对国庆节的创新作业,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而设计的。

四、减少书面作业,增强实践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让开放性作业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部编语文教材增加的综合性学习,大都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同时,教材还注意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写话、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设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针对这种设计,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加大阅读,同时还要注重阅读效果的检测。例如制作书卡、创办读书小报、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续写故事、读书征文比赛、读书闯关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提升阅读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创造机会,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文学滋养心灵,阅读丰富人生,实践锻炼技能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

五、减少统一要求,增强灵活性。

新的作业观不仅要体现作业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赋予作业生命意义。把作业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让作业真正回归育人功能。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喜怒哀乐、具有不同性情、不同生活经历的丰富生动的人,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所以作业布置还要减少统一要求,设置弹性作业,增强灵活性,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既要加以指导,还要多加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另外,教师应检查作业收交情况,及时追收未交作业;要及时批阅作业,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有对错标记、中肯的批语和批阅时间,并在48小时内反馈给学生,并及时纠错;还应在课堂上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评。

总之,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才能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篇十一: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减负增效,刚开始误以为仅是一个教学措施而已,没怎么放心上,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最近这两年各级政府都在极力推广减负增效,方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到了不得不做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作业多,已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国家下定决心要为学生们减负,减负成了各类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何为减负?刚开始我仅认为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即可,教学工作也按照这个方向去做的。但后来发现学生的成绩不如以前。学生的学业是轻松了,但成绩却下滑了。我方才醒悟,减负的同时,务必要把课堂增效放在首位,也就是在减量的同时,更要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它的内驱力。内驱力足了,学生即使学业减少了,也不会退步,反而会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在提高课堂效率,整合教材,优化作业等方面加大力度,去思考,去行动。我想这就是减负增效的真正用意。

思路有了,但如何去做,成了所有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地方的老师都已开始行动起来,也初见成效。对于减负增效,我个人思考过,践行过,也有了一些成果和思考,写下来与各位分享。

看一节课是不是高效,不能仅看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教学目标已达到,看似很好的一节课。其实好多问题考虑进去之后,会发现一节课有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效课堂需要好的纪律的辅助。现今有不少课堂纪律不太好,教师只顾自己讲课,下面学生却有不少不认真听课,看似教学目标已达到,其实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只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掌控好课堂秩序,是高效课堂的保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高效的前提。教师务必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在有限的时间格内,达到最有效的结果,这或许就是增效的意思所在。

有老师满堂灌,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掌握了没有?没有检测,没有反馈。只要这节课教学目标达到了就可以了,可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没有,不知。我个人认为这节课不是高效课堂。课堂上提问学生,也仅是几位学生回答问题,好多学生也兼顾不到。他们学会了吗?不知。这么多问题在这里,怎么算是高效课堂那?设计一些活动,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去,放能发现问题。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都是放到快下课的时候,匆忙让几个学生一回答,就下课了。也不知其他学生会了吗?因此,要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消化,反馈这节课的内容,才能知这节课的效果。教师要在这个地方思考,如何去改善,课堂高效,课下就减少学生学业了。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对教材的有效整合。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要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吃透,然后将相似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并不一定要一页一页去讲课。有效的整合,会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效率。但需要教师课下付出很大的辛苦,去有效整合课本。我个人比较需要整合课本,将类似的内容融合到一起,加上一些精挑细选的习题作为检测,课效有明显。这种整合的方式需要大量的思考,需要下足功夫,比较辛苦。但会提高课堂实效,学生学效也会比较理想,课下的学业也不会太重,

减负增效的效果也会达到。其实减负增效是一个思考的教学过程,它不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内对于教学行为优化的过程。

去年写了一篇关于作业优化的文章。原来的我总以为作业越多越好,学生的作业量到了,成绩自然就好了。但大政策背景下,不让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那就需要思考了,如何改变现状?在尝试的情况下,开始优化作业设计。每节课教授的内容,我都从相关的资料中挑选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检测题,提前打印出来,来检验这节课学生的学效。把单词表中一样词性的单词归纳到一起,让学生记录到单词本上,进行记忆,发现效果不错。学习内容精简化,统一化,学生学起来,很明了,学习效果也好。所有的作业不在量,在质,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课下付出很多的努力。刚开始比较费神,时间一长我发现很有效果。就坚持了下来,反而课下的练习就减少了很多,但成绩却没有下滑。

不觉间已入冬,寒风刺骨。疫情期间,大街上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期待这场疫情能早日过去,让所有人都回归正常的生活。也希望我们能在教研的路上改革创新,一路艰辛,一路芳华。

篇十二: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20__年__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吹响了为学生减负的号角。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减负增效”是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所谓减负,不仅仅是简单的减轻课业负担的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是一个从根本上扭转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大问题,全面深入理解减负才能真正减负,非此,只能是事与愿违,越减越“负”。

一、减负是师生双向的减负

以往对减负的理解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聚焦的核心在学生。以往的理解对减负的内涵把握有失偏颇,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轻松学、玩中学,知识的接受端赋予了过多关注,知识的输出端却缺乏根本性变革。减负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作业负担的大小,具体工作量的变化,其根本在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根本高效即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变革性提高。叶圣陶早就有言“教是为了不教”,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学生离开教师将不能进步,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须臾不能缺失,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失败的。真正做到减负,务必要从知识输出端教师一方做出彻底的方式、方法革新,弱化琐碎的知识讲授,强化对学科的分析,对学生群体的分析研究,用更少的课堂,更简洁的方式使学生获取更多、跟深刻的知识。唯此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教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知识掌握全面深刻,营造一个轻松活泼,而不是呆板沉闷的高效的教学互动,师生都跳出了自己的过去,实现了自我解放。

二、减负需深入理解学科本质和方法论

每一门学科都有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方法、学科内容三个层次,学科思想是本质,教师要高效传承知识离不开对学科本质的深入把握。知识来源于生活,任何知识都是生活的知识化,无论多么深奥的学术皆是如此。数学学科受教学传统、教材编排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部分数学教师也忘记了、忽略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认为数学就是教材上的abc,这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效率,学生也感觉数学没有实用性。在此认识基础上,教师教学就是讲本本教材,学生学习就是抽象理解记忆去做题,双方都是在云雾上打转转。

中学生感性较为丰富,理性稍显不足,数学课多用生活感性语言,少用抽象理性语言会更有效果。夏小刚等对中西方数学思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问题解决中,中美两国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学生偏于用抽象的策略和符号表征,美国学生更多感性的方法。这显现了我们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抽象符号中打转转,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对一部分形象思维强的学生更是灭顶之灾,数学好像判了死刑,掩盖了形象思维的长处,杀灭了自信。当前考试成绩的确重要,但感性方式上去教学恐怕更有利于深入理解知识,做题也会事半功倍,二者的融合应该更有效果。

关于数学教学的方法论,我认为宏观视野,高度的概括能力是基础。蔡金法提出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林崇德也提出数学能力结构中数学概括能力为基础。对数学学科有个整体的把握,看到的是一片森林,不是一棵树木,这样更容易整体把握,理解会更深刻,书会越教越薄,知识会感觉越教越少。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人文功底,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学基础,尽管有困难,但未来可期。到此境界,一本书就是几句话,一节课就是十分钟,学生收获满满,教师跳出了课堂烦累,学生逃出了作业大山,唯此才能减负高效。

三、减负需深入理解把握学生群体

课堂教学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一般性教学过程,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这一对矛盾的解决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差异化,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要具有多维性和层次性,体现不同的学习向度,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又要有面向少数学生的个性化目标。在思想层面教师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却更容易一个标准去要求,不合心意暴跳如雷!只有内心真正接受不同的标准,接受不同学生的现状,才能更冷静、更有智慧的去达成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

千方百计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团火,有的被老师欣赏,有的被老师批判,有的被老师视而不见,如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自信感至关重要。有些同学上数学课如临大敌,潜意识无数次内心提醒“学不会”,此种情况恐怕内心改造才是当务之急。千万次说教不如一次体验,教师应该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此学科的成就感,对有些同学把数学当历史学习也未尝不可,在此问题上,教师要跳出已有的思维方式,多措并举,在学生的自信培养上下大功夫,教师工作有些许封闭,跳出自我有些困难,事由难能尤可贵,难才更有价值!

不同目标分类教学是有的放矢,学生自我爆发是关键内因,二者共同发力,对外教学高效,对内学习主动。唯此可以师生双减负、高效率!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着眼点很多,关键在于落实,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与大家共同探索、研究。共勉!

篇十三:教师提质增效工作总结

在提倡减负增效的今天,在开卷考试的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要走出单调枯燥、死记硬背的瓶颈,实现减负增效,任重而道远。在这里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课前加强集体研讨,要根据20__年课标的要求对已有的课件进行必要的调整。学生所有的新课预习将在课堂进行。教师将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提供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图,从而让学生的预习有目的、有抓手、有实效。争取每堂新课结束后留足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巩固、记忆重点知识,充分保证课堂上学生能有10分钟看书、练习、巩固的学习时间。在上课过程中要围绕重难点进行合理的问题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对于课堂练习的环节同样不能忽视,我们充分利用好课堂5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堂完成基训或者资料中的选择题,实现堂清,从而使有效巩固、有效学习落到实处。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爱历史、学历史、用历史的兴趣,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需要,向学生推荐历史书目让他们阅读,让他们涉猎。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呢?双减的目的是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中花更多的功夫,想更多的点子,要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效率。我们每堂课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巧用视频、分析漫画、研读材料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提供适宜的材料,并渗透相应的解题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减负”要减少无效知识的传授。

历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复习任务,就千万不能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对于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是历史教学“减负”的基础。20__版新课标和中考说明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始终坚持立足课标,抓住重点知识,明辨主要概念,明确不同知识点的能级要求,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简言之,课堂教学要紧扣历史主干知识,教学活动要围绕中心历史事件,要求要立足新课标、面向中考,这样才能避免无效知识的泛滥。与此同时,必须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主干知识的框架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教材,关注历史阶段的分期和特征,关注历史事件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比较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事件之间的异同。

四、重视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让学生学好历史。

阅读理解能力、归纳综合能力的欠缺是许多学生历史考试失分的命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对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成为主导方向,历史教学靠死记硬背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综合能力的要求则日益明显。这些能力的取得和提高必须依靠初中历史教学扎实有效的教学和训练得以提高。要通过经常化的教学情境的有效设置,来提高学习兴趣,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要通过阅读分析课文、阅读分析课外历史材料,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归纳历史结论、表达历史观点,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纠错工作,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的基本观点,获取历史思维和历史表达的基本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