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花木兰》观后感观有感【三篇】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女英雄,忠孝正直。她代表父亲参军,打败了侵略国。她的故事流传至今。唐朝皇帝封她为<小烈将军。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族舞剧《花木兰》观后感观有感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民族舞剧《花木兰》观后感观有感篇1

  印象最深的有如下几场:

  (1)辞别

  圆形旋转舞台上,一边是铜镜,一边是战衣。铜镜和战衣一直在旋转。此时木兰内心一定在纠结,犹豫。最后铜镜和战衣旋转至一前一后的排列状态,木兰脱下身上的衣衫,套上戎装,磕头拜别。第一次磕一个头,第二次两个,最后一次三个。感觉每磕一次,情感的浓度就更上升一些。作为观众,情绪也跟着激动一些。到第三次磕头,我的眼泪出来了。

  (2)失眠

  失眠纯粹是被动的。这场戏看之前就很期待。现场看,的确很有趣。忍不住哈哈笑。想象一下一群男人挤在大通铺上,翻跟头打把势的,放屁磨牙的,梦游的,做美梦的,打呼噜的……观众看着热闹。剧中的木兰,一定特别无奈。

  (3)几场大双

  木兰跟将军对打。这场戏特别精彩。两位编导说,每次排练完,郝若琦的胳膊都是青紫的。这会儿将军还不知道木兰是女郎。木兰的铜镜被将军发现,将军大概已经意识到木兰是女郎。有一段想象着女装木兰的双人舞。这段双人舞,郝若琦跳得真是柔情似水啊。两个人的配合,侠骨柔情。这一段真是GET到夏天的功夫了。帅。毕竟是可以托举郝若琦的人。木兰和将军的死别。难过。

  总的来说,这是一台非常棒的舞剧。

  舞台设计很巧妙。服装、音乐、灯光,都很协调。

  就是音乐的某些段落,特别像某段非常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想不起来了。不论是主角配角以及群演,舞蹈的水平都挺高的。

  特别精彩。期待着以后有机会再看,可能还能看到一些这次注意不到的细节。也期待着有机会去看郝若琦其他的作品。

民族舞剧《花木兰》观后感观有感篇2

  看过很多舞剧,也许我的脑子里还是比较中国人思维,看外国舞剧的感受是能欣赏的来,但说实话并不对我胃口。其实作为编导学生,我在看舞剧时,不仅仅是编导思维在看,更希望得到观众所得到的感受。我很喜欢这两位导演的作品,毫不避讳的说,我更能感受到同一个时代的节奏。

  总结以下花木兰:

  一、毫不质疑,作为整个舞剧主心骨道具——大转盘,给了整个作品空间上极大的发展,突破了人在二度空间中静止的障碍,不管是独、双、三、群舞演员,静止在转盘上,人体是静止的,但相对于空间来说,人体是静止的飞快流动,并且达到一个突破人体极限运动的视觉效果。

  二、“圆”的意境,舞剧开场投影中就有一个铜镜,象征女儿家的清秀年华。离别时,破碎的“圆”铜镜,圆满时“完整的圆铜镜”,刻画人物内心时,缩小的圆幕布……不得不说,虽然在剧情上不需要这些衬托来告诉观众剧情的节奏,但剧情说明白了,舞美的衬托锦上添花!

  三、为什么说我更能感受到双子星导演的创作呼吸,也许是相对去其他舞剧(此处个人感受色彩比较强),我在两位导演的作品更能处于恰好的”观看—思考“的节奏:除了花木兰,包括其他作品,舞蹈演员的动作节奏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音乐的节奏是强烈的额,或是柔美的,演员肢体节奏有动有静,动静变化强。或者是剧情的叙说过程中,人物状态的静止,丝毫不担心在两个小时的作品中,静静在舞台保持状态静止两分钟,我想这也给足了观众(我)足够的观赏空间。相对于其他作品,一直保持快节奏的叙事,或是舞动,又或是无速度的形式,要么让我完全处于观看中无法思考感受,要么让我需要一直处于思考中。

  四、在舞剧中,我毫不避讳的奉献出我自己的眼泪,但好奇怪,我的泪点都不在貌似应该泪点的节奏上,也许是编导思维出来了,看出来泪点的节奏反而觉得感受平凡了,在村民们女送男出征的一段,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有的女人是气愤丈夫离开,有的是不舍,作为编导的思维我更感觉这样的处理方式让群舞有血有肉起来,作为观众,我更能觉得这种形式真实!更打动我的心!中间一个泪点我忘记了。最后将军死了,我们明知道她们不会再相见,可是到了最后,两个人还是在转盘中相见了一面,也算是满足了观众(我)吧,赚了一把眼泪。

民族舞剧《花木兰》观后感观有感篇3

  第一次看舞剧,内心有些忐忑,进场之前,看着剧院外进出的人群,不乏气质超群者,一看就是文艺人士,心中不免犯怵——一会儿可别不小心漏了不懂艺术的怯,便也假装内行,到展厅拿一份简介,认真欣赏起来了。

  看过舞剧之后,心中悲喜交加。喜是为如此特别的表达方式而感叹,全程只有舞蹈和音乐,自己却融入其中,时而感伤、时而激昂;悲是因为年近27岁,才知道如此美妙的活动,感觉之前时光错过了多少美好,心中悲凉。回家之后,心中激动依然难以平复,便拿起纸笔,将所观所听所感,写于纸上,以作纪念。

  “铠甲寒,战缨红,长发如旗傲天穹,凛冽山河中;天圆梦,地圆心,镜圆不映粉黛妆,巾帼真英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长凳上,父女俩,父亲摘米,女儿调皮。空中琴瑟和鸣,一声声祥和之音,一幕幕和谐之景。月光静谧,乡村宁静,笛声远扬,穿破天际。村中男耕女织,或许正说着那房的私密事,也可能正为各自心事烦扰。各家圆桌转动,时光流转,木兰在此长大……

  父亲赠予铜镜,木兰端坐梳妆台前,看黑发及腰、眉眼娇媚,一袭罗裙,不施粉黛也妩媚动人,正值花样年华,绝对美玉无瑕一般的女子,只等有情俊美男,来谈婚论嫁了。

  第一幕

  “战火燃,敌进犯,男儿征战去,望尽田园尽荒芜,铜镜泪始干。母送子,妻别夫,亲情舍离苦,木兰代父重盔甲,义孝识征途。”

  村外马蹄疾,鸟惊花落,音乐沉重,鼓声阵阵,如雷鸣惊悚,弦音颤颤,如利箭搭弓,原来北方战事又起,朝中使臣携圣旨而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时间,男呆女泣,哀声满天。舞台之上,男女相背,呆若木鸡,时而相拥而泣,时而决绝而分,可怜江河破碎,天伦被毁,和平被战争所杀了。

  木兰在这人群之中,望着两鬓斑白的父亲,不觉肝肠寸断,可怜父女二人,相依为命,日子清苦却也苦中有乐,无奈这花甲之父,老来只剩一女,此去战场,九死一生,岂不要天涯相隔了么?二胡悲哭,撕心裂肺。木兰越想越悲,茶饭不思,辗转难眠,抱着父亲赠予的铜镜,泣不成声。少年时与父亲推磨摘米,多么快乐无忧的时光,如今父亲却要披盔戴甲,可怜自己女儿之身,不能为父分忧,泪如雨下。镜中的回忆在幕布上呈现,木兰突然端详镜中自己,眉宇之间却也有一丝英雄之气,鼓声点点,琴声愔愔,舞台变换,父亲的盔甲、镜中的女子在舞台中央会合,音乐激昂,我已明白木兰的选择:自己何不替父从军。

  趁着天暗父亲未起,悄悄起身,着马靴、穿红袍、戴盔甲、束发髻,随着入伍的潮流,对着家乡,三步一叩,五步一拜,总有千般不舍,从此戎马生涯,死亦值得、生也幸运,终要成千古绝唱。音乐声起,悲喜交集,感叹万千,场下均被木兰感染,掌声雷动,不绝于耳。

  第二幕

  “入营难,寸步艰,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女子情以堪,金戈鸣,铁马疾,将军剑指大漠天,一夜陡转与谁还。”

  昨日羞娇娥,今日做男儿。北方沙漠,男儿身尚难坚持,也何况木兰一女儿之躯,杨柳扶风一般。训练艰苦而憋闷,木兰柔弱,终究不能抵抗,落后于常人,可落后就是死亡,木兰不想死,家中还有独居的父亲,自己还有少女的梦想。木兰不信女子不如男,马步扎牢、银枪耍巧,日积月累,渐入佳境。交响乐交错激扬,彷如一首进行曲,木兰在舞台中时而操练,时而偷学,废寝忘食,终于穿梭前进,走上了排头兵的位置,傲首站在卫将军的面前。

  卫将军一表人才,一袭蓝衣,风度偏偏,更是武艺超群,一身正气,气宇轩昂。木兰见卫将军不觉心中一颤,而卫将军见木兰努力,深感欣慰,加以指点,木兰进步更是神速。

  军营之中,训练辛苦,夜晚士兵均好眠。屁声、鼾声、梦话声、声声入耳,可怜木兰,本应于闺房梳洗而眠,此时只能和衣而卧,却也不能入眠。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共处一室,未来不知多少岁月要煎熬,心中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了。台下乐声调皮,舞中形象细腻,反衬之下,正是难以诉说的痛楚吧。

  月光冷寒而刺眼,木兰于营场而坐,思念再次涌上心头,二胡声再起,与一抹冷月光,叫人形单影只无处遁形。怀中铜镜,是对父亲思念的寄托,也是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取出铜镜,看着镜中自己,感慨万千:倘若不是因为战争,自己也与村中其它少女一样,追蝶采花,织布女红吧。现在一身盔甲,刚硬坚强,可当初罗裙舞动、身姿曼妙的自己,如何不让人怀念呢?只盼战争早日结束,早归故里,孝顺父亲,享人生之乐。木兰心想着,不觉已到天明。

  卫将军正晨起查验,二人撞上,见木兰怀抱铜镜,眼角含泪,不觉心中起疑,男儿有泪不轻弹,木兰如何这样,莫非……木兰不肯说,卫将军亦不敢往下想。

  第三幕

  “木兰心,将军情,踏破铁靴何处寻,隐中爱与恨,平添不了情。沙场爱,铁血梦,更暖扶孤寸草心,明摆敌与我,又叹意未了。”

  军事果然又起,烽火四起,战鼓敲响,金戈铁马,伴随着急促而紧张的音乐,一场大战打响。冲锋,死亡,冲锋,死亡……战火弥漫、尸横遍野,敌我伤亡惨重,终于暂歇。木兰此时红袍更红,满身血迹,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只知道都是灼热的红,染红了北方的天空、染红了脚下的绿草。

  俘虏柔儿,不过一少年,被逼从军,如今被俘,十分害怕。军中将士无不对胡人恨之入骨,百般刁难也难解心头之恨。木兰与卫将军路过,见小儿可怜,救他一死,柔儿感激涕零。原来柔儿也是孤儿一人,无依无靠,年少便从军,木兰得知此时,想到自己如今漂泊,父亲在而不能养,心中怜悯,两人均似沧海浮萍,如今相逢,亲如姐弟一般。柔儿带她去北方的戈壁,黄沙如同南方的稻田,金黄而辽阔,柔儿吹胡笛,木兰舞辛夷,情到浓处,又拿起怀中铜镜,黯然神伤起来。

  柔儿知木兰女儿之身,却也被前来寻木兰的卫将军所知,抢过铜镜,之前怀疑得以证实。木兰又羞又恼,一是这女儿之身被识破,以后如何见人;一是女儿身怎可留于军营,自己获罪事小,只怕连累家中老父亲。音乐杂乱而急促,卫将军也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

  深夜里,卫将军行走于河边,河水映着蓝衣将军,镜中月光相应。这铜镜,便是那朝夕相处的花木兰之物,而这花木兰,竟是柔弱一女子。三年五月,我只觉她光彩照人,原来是仙女下凡,男扮女装,如今被我识破,该如何呢?

  若她是一女子,该是多么坚强,不然如何独自漂泊他乡?她就是一女子,脱下军装,定是婀娜多姿,罗裙粉黛,肯定赛过飞燕西施。她会为我舞蹈吗?她曼妙的身姿,一定能惊艳众生;体态轻盈,能否在我怀中温存。我愿与她结为连理,相敬如宾;我愿为她喂马劈柴,共度余生。

  她是否对我有意呢?这军营之中,我又该如何表达真心?卫将军怀抱铜镜,辗转反侧,惶惶不能终日。

  战场之上,变幻莫测,这胡人突然偷袭,抓住柔儿,却被怀抱心事的卫将军所撞见。喊杀声起,木兰挺身而出,与胡人大战。只可惜苦战之后,死伤无数,队伍冲散。卫将军不见木兰,木兰正寻卫将军,二人心急如焚,却在林中重逢。卫将军几日的相思和爱慕无法自持,怀抱木兰,表露真心,木兰先惊后恐,不知所措,眼前是自己倾心已久的蓝衣少年,而此时战事未平,怎敢把儿女私情提出。正巧柔儿被逼拿刀来犯,木兰转身拥抱,举起的尖刀被爱击落,柔儿的心温暖了。

  第四幕

  “擂天鼓,杀声寒,旌旗漫卷动地衰,终日征战久,阴阳两隔开。倾天柱,痴心融,青丝缠剑情挑空,巾帼显真容,震惊朝野中。”

  山河破灭,战争不知何时休;情愫深藏,爱人不知几时归。只能与其共进退,击退敌寇,双双把家回。可刀剑无眼,战争凶残,卫将军率军与敌大战,损兵折将,虽胜利却已亡命天涯。

  琴瑟低吟,如悲如泣,看着怀中的蓝衣将军,手中紧握铜镜,木兰肝肠分离:爱,如何不爱,爱的深邃,爱的含蓄,可你如何不等我说出来。我也愿为你舞蹈、为你举案齐眉,研磨执笔;我也愿为你相夫教子,共享天伦,同养双亲;我也愿啊,我愿替你赴死,只求你安然于人世,不留这痛苦的相思之苦于我一人独饮。恨,如何不恨?这江河破碎,究竟要多少家庭才能填补;这骨肉分离,又要多少鲜血才能停住;这爱这情,又要多少时间才能被说出。可怜我一弱女子,父老去而不能尽孝心,君死去而无法表真情。和平,只有战争才能换来吗?那么,就让战争换来吧。

  木兰仰天大哭,感天动地。

  把悲哀化作愤怒,把愤怒化作力量。木兰率军出征,却只为和平。战鼓声声,凯歌奏响,终于战无不胜,英魂总算得以安息,出征的女儿终于要归故里了。一时间朝野震惊,花木兰的名字传遍四海。

  尾声

  “心切切,归乡路,父爱如荫根已枯,女儿卸甲培新土,扶干新翠出。祈和平,心如故,女红锦绣山河图,千古木兰万世花,佑我中华天地殊。”

  父亲已老,少女长成,当初离家的孩子如今早已亭亭玉立,当时远征的少年,归家又有几人?战争换来了和平,心中的那些人,却只能在梦中相会了。

  月光静谧,琴音低语,铜镜明亮,岁月静好。

  剧后

  舞剧结束,掌声雷动不绝于耳,大概全场的观众几乎无不被感染,被舞蹈和音乐吸引,虽说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却依然热泪盈眶,被木兰之大义、大爱所感动。舞台变换,铜镜悬挂舞台上空,是故乡的月亮,是心中的寄托,是脑海的回忆,是离家的别绪,与木兰怀中的铜镜一起,贯穿全场,构成本剧的一条线索。舞台设计丰富多彩、演员表演精彩,视觉感官明显,不觉被带入剧情,情感难以自持;音乐时而激昂亢奋,时而低吟浅唱,时而壮阔激励,时而悲壮想哭。

  此时的自己,早已经忘记进场前的自我叮嘱,起身拍手,早忘记了艺术鉴赏、舞蹈欣赏、音乐理解,只觉得眼睛里都是美景,耳朵里都是天籁,天空中都是余音,心中都是浓浓的情感。便觉得那些假装修养都是多此一举,只要认真观剧,鼓掌是此刻情感最恰如其分的表达。

  回到家里,辗转难眠,想自己来到黄陂已有三年,而此地正是花木兰故里,木兰花海或许还有有木兰曾弄蝶采花的倩影,木兰草原依然存在她策马扬鞭的痕迹,木兰天池大概有她傲归故里的荣誉。自己身处英雄之地,也应该学习木兰之气,纵使和平年代,不论身处什么岗位,都应该刻苦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善其身、齐其家,才能拥抱太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