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地理趣味小知识

第1篇:生活地理趣味小知识

导语: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地理趣味小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国*

世界上有四个国家的领土被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所包围,成为“国*”。?地处非洲南部的莱索托,四周被南非共和国所包围,面积3.0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20多万。?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圣马力诺,国境四周与意大利接壤,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2万。?位于法国城市尼斯以东,南濒地中海,三面为法国东南部所环绕的摩纳哥公国,是一个风景美丽迷人的小国,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地处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高地上的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

二、城中城

伦敦市是英国的首都,是世界大都市之一,面积1605平方公里。伦敦城位于大伦敦市的中心地区,全城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居民仅有4000多人,是英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伦敦城在伦敦中心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有自己的市政机构、*察和法庭。它的市长地位比伦敦市政委员会主席的地位还高。在举行重大典礼时,女王到达伦敦城,也需等候该市长将一柄“市民宝剑”授予她后,方可进城。真可谓“城中城”。

三、海中海

苏联中亚一带的咸海是一个两屋海,即在咸海底300~500米以下又出现了一层海。这层海的海水与白垩沉积混合在一起,它的水略含矿物质,有盐分。科学家发现,咸海的地面海与地下海有若干相通之处。地下海每年要供给地面海4~5亿立方米的海水而不枯竭,原来天山山脉有几道暗河直通到咸海的地下海。

四、湖下湖

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北部的巴罗沃海角上有一个奇妙的湖泊,叫努沃克湖。湖里的水分为两层,上层是淡水,下层是咸水,而且水层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据考*,这两层不同水质是由海湾造成的。平常,陆地上的*雪雨水流入湖中,因此比重小而浮在上面。当狂风卷起海水涌进湖里的时候,由于海水含盐比重大而沉入下层,形成了奇妙的双层湖。

五、湖中湖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休伦湖中,有座面积为2766平方公里的马尼图林岛,岛上有个湖,叫马尼图湖,面积106.4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中湖。

六、岛中岛

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汤加共和国的西列岛中,有一个岛屿,岛上有个湖,湖中有岛,岛上又有湖,一环套一环,构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岛中岛”。

七、瀑中瀑

南美洲伊瓜苏河上的伊瓜苏瀑布,幅宽4000米,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它被河心岩石分隔为275股小飞瀑,就像被一把大梳子梳过似的。瀑布跌落声无及25公里,浪花飞溅,形成30~50米高的雾幕,蔚为壮观。

八、树中树?在我国山东省青岛太清宫内,有一颗西汉古柏,其上缠着一株凌霄花,形如盘龙,而在古柏中间,又长着一株阔叶乔木——盐肤木,形成罕见的“三木一体”。

第2篇:地理生活小知识

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实用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理生活小知识,欢迎参考阅读!

一、如何观天气

(一)生活中的天气

1、晕

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晶时发生折*和反*,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环,光环**的排序是内红外紫。称这七**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其中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为22度的晕最为常见,称22度晕,偶尔也可看到角半径为46度的晕和其他形式的与晕相近的光弧。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雨天气的先兆。

2、华

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晶组成的云则要求*晶尺寸均匀。月光或阳光透*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晶)的衍*,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环,称为华。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紧贴月盘的华又称华盖,通常华盖的紫*不太显著故内环呈青蓝*,其外呈黄*为主,最外呈红*。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

3、虹和霓

含七种*光的太阳光线,*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光经历折*和反*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光弧环。当光弧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42度,光环的**排序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在虹的外面,有时还出现较虹弱的**光环,光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为52度,**环的排序与虹相反即内红外紫,称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对太阳而立才能观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东方天空有云雨时,最易看到虹和霓。

4.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散*,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

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到高空大气,因空气分子散*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

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曙光时段称黎明,暮光时段称黄昏。由于曙光开始与暮光终了的标准不同,通常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晴朗日子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角度大约为

7度时,民用曙光开始和暮光终了;大约12度时,航海曙光开始和暮光结束;当大约18度时,天文曙光开始和暮光终了。曙暮光持续的时间在赤道最短,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二)听民谚识天气

异常的气候变化事件总会给人们留下异常深刻的记忆和思索。我国古人就曾对严寒等异常气候条件联系气候变化过细致的观察并形成民谚。

“夏有奇热,冬有奇寒”。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严寒之兆。

“奇热必有奇寒”。是指入冬之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南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世界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这主要指半个月的天气。通常寒潮于冷空气笼罩下,天气整日晴朗,所以日夜温差大。

“奇寒必有奇旱”。奇寒本身就表明干冷空气势力特强,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继续频繁南下,暖湿空气萎缩退居外海。此种局势往往持久,若至今春雨水推迟,导致冬春连旱。历史上不少严重冬春连旱年皆为前期严寒有关。

“冷得早,回暖早”。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三)如何预测天气?

天地山川,奚足立法,然*阳风雨晴晦关亲至巨,不可不知,今世之人多凭借气象部门预报而知晓,虽为方便,但亦有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获悉者,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疏忽大意,一旦失去科技服务,既无依赖,又无丝毫自然常识,岂不困滞路途。乡间农夫腕无手表,可知一日时间;山林之人手无信息,善测天气变化:此依人不依物,依已不依他,实践经验使然。

今为方便旅游者,特选择前人有经验者集为一处,供参考:

1、清晨,太阳未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又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主有暴雨。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天或雨天。

(四)“风来雨到”

“风来雨到”是众所周知的一种天气变化现象。一般在夏季较为多见。从降水的类型来看,应属于对流雨中一种较特殊的降水形式。它的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在相邻地区强烈受热,空气大规模上升,水汽凝结并产生对流雨以后受其影响而形成的。其特点是:风一定从降水的地区吹来,雨随风而到。一般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多表现为雷阵雨。在我国南方盛夏的“双抢”季节,人们往往被这种突如其来的风和雨搞得措手不及。

究竟这种风是怎样形成的,雨又是怎么到来的呢?

首先,风的形成和到来主要是由热力*质差异引起的。当某地强烈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并产生对流雨以后,天空中的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热量,特别是大量雨水降落后更

加剧了大气的冷却程度。从而使气温迅速降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而相邻地区却还在继续受热,气温高,空气密度小,气压低。这样,在同一水平面上便存在了一个气压梯度,气压梯度促使大气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这就形成了从开始降水的地区吹向相邻地区的风。这就是“风来”的形成原因。

其次,从降水的情况来看,主要与气流*质及其活动有关。前面所述风的到来当然可以促使云层的移动,加快降水的到来。但这只是降的一个条件,而不是主要原因。当开始降水的地区大气强烈冷却后,对于相邻还在继续受热的地区来说,就形成了一种较冷重的气流。这种较冷的气流随着气压的升高,迅速向四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同所流经地区的暖而轻的气流相遇。这时,暖而轻的气流迅速爬到较冷重的气流之上,在上升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并迅速形成降水。这大概就是雨随着风的到来而到来的缘故吧!

(五)看风识天气

“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这则谚语流传在长*中下游一带,它说明不同的风会带来冷暖干湿不同的天气。

长*中下游地区东临海洋,西连大陆,这里的风东吹西刮、南来北往,担负着交流寒暖、运送水汽的任务。东风湿、南风暖,暖湿的东南风为云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只要一有上升的机会就会凝云致雨。所以,有“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白天东南风,夜晚湿布衣”的说法。而西风干、北风寒,晴天刮西北风,预示着继续晴冷无雨;雨天刮西北风则预示着干冷空气已经压境,随着冷空气层的增厚,空中的云层升高变薄,不久就会云消雨散了。所以,谚语说“西北风,开天锁”。

在温带地区,地面上如有两股对吹的风,它们往往是两股规模大、范围广,温度、湿度不同的冷气流和暖气流。南风运载着暖湿空气,北风运载着干冷气流。在它们相遇的地带,形成了锋面。锋面一带,暖湿空气的上升运动最为旺盛。有时暖湿气流势力强大,主动北袭,并凌驾于冷气流之上,向上滑升,冷却凝云。这时,天上云向(暖气流)与地上风向(冷气流)相反,“逆风行云,定有雨淋”。随着云层迅猛发展,增厚,便形成范围广大、连绵不断的云雨了。有时,干冷空气的势力比暖湿气流强大,它主动出击,象一把楔子直*空气下面,把暖湿空气抬举向上,锋面一带便出现雷雨云带。在这一带,雷鸣电闪,风狂雨骤。

锋面云雨带的生消、移动,决定于南北气流势力的消长。某地南风劲吹,说明该地处于锋面云雨带以南,这时暖锋北去,天气晴暖。但是,“北风不受南风欺”,“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南风吹得紧,不久起风雨”。每一次吹南风的过程,虽晴暖一时,却又预示着北风推动冷锋南下。所以,一旦“转了北风就要下雨”,就会云涌雨落。而南风刮得愈久,说明暖湿气流积蓄的力量也愈强,当北方冷空气一旦南下,愈易出现势均力敌的拉锯局面,使锋面在这一地区南北摆动、徘徊不去,会形成连续*雨的准静止锋天气。因此,有“刮了长东南,半月不会干”的说法。如果冷空气势力特强,南下的冷锋云雨往往一扫而过,一下子被推到南方的海洋上;北风愈猛,晴天愈长久。因此,“南风大来是雨天,北风大来是晴天。”

高气压和低气压的移动,也常常通过刮风而表现出来。高气压控制下的晴天,如果不刮风,表明高气压系统没有明显移动,晴天仍续;低气压系统影响下的*雨天,如果无风,表明低气压系统也很少移动,因而继续*雨。长*中下游地区降水的低气压系统多由偏西方移来,所以,一年四季的雨前风向多偏东,而且呈逆时针变化,即风向由东南-东-东北地变化;相反,如果风向由东南到偏西变化,一般无雨,只有夏季地方*积雨云出现时才有可能下雨。谚语说:“四季东风四季下,只怕东风刮不大”,就说明了低气压系统影响前当地的风向。还有“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的说法:即雨停后,仍有三、四级的偏东风,这是降雨暂停的征兆,表明西边还有低气压移来,未来会下更大的雨。

一般说来,在东北风中开始的降雨,下的时间长,雨量也较大。如果在将要下雨或开始下雨时,风向时而东北、时而东南,这叫做“两风并一举”;预示着移来的低气压系统范围大、移动慢,未来必有连*雨。

在雨天,如果风向转为偏西,天气大多转晴。风向越偏西北方,风力越大,则转晴越快,晴天维持的时间也较长。有时西风很小,天气仍不睛,这就属于“东风雨,西风晴;西风不晴必连*”的情况。如果在偏南或西南风里转晴,则往往晴不长,表明下次雨期较近。

有时,偏东风连刮两三天,天气仍不变,风反而越刮越紧,这种情况多在旱天出现;这时气温表现为“日暖夜寒”,人们称之为“天旱东风紧”、“东风冷要旱”。当低气压控制本地时,东风风力不大,午后近地面常有旋风发生,预示近期天旱。“东风刮,西风扯,若要下雨得半月”。这是说,在一两天内风向时而偏东、时而偏西,预示中期内没有强大的天气系统侵入,不会有降水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风也不一定会出现相同的天气。看风识天气还得看具体条件。

首先要看季节。在夏季,暖气流强于冷气流,东南风一吹,锋面云雨带推向北方。这时长*中下游地区在单一的暖气流控制下,空气缺乏上升运动的条件,所以有“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的说法。要是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下,盛行夏季风。夏季风虽然是来自东南海洋,但高气压控制下的气流稳定,天气晴热少雨,于是“东南风,燥烘烘”了。如果夏季吹西北风,反而预示下雨,所以有“冬西晴,夏西雨”,“夏雨北风生”的谚语。

在冬半年,冷空气强于暖空气,西北风常把锋面云雨带推向南方海洋。这时长*中下游地区在单一的冷空气控制下,天气晴朗,正象谚语所说的“秋后西北田里干”、“春西北,晒破头;冬西北,必转晴。”如果这时刮起东南风,但刮不长,这就是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预示锋面云雨带影响到本地,天将变*,“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

其次要看风速。谚语说得好,“东风有雨下,只怕太文雅”,只有“东风昼夜吼”,才能“风狂又雨骤”;只有“东南紧一紧”,才能“下雨快又*”。冬天和旱天,偏东风要刮两、三天才能有雨;如果风力达到五、六级,则刮一、两天就可能下雨。而在初夏和多雨期,只要东南风刮一阵就会下雨。另外,“风是雨的头,风狂雨即收”。阵雨前,往往是风打头阵,先刮风,雨才随后下降。雨停的时候也是风先增大,然后雨再停,即“狂风遮猛雨”。这种现象都是在积雨云下发生的。因为积雨云下快接近雨区时先有风,然后下雨,待风大雨大时,雨区很快就过去了。

第三要注意地方*。必须区别“真风”和“假风”。在一般情况下,风向风速都有各地不同的日变化规律。这种正常的日变化规律,并不反映天气系统的影响,人们称为“假风”。只有风向稳定在某个方向,风力逐渐增大,才是能预兆天气变化的“真风”。一般“真风”要从早刮到晚,从傍晚刮到午夜;特别是夜风,对于预报天气的晴朗转折,效果更好。至于地方*的山谷风,也属于“假风”,不能用来预报天气转折。

二、气候与健康

(一)天气影响生男生女

婴儿的出生日期与天气有关;在所有实行生命统计的国家里,婴儿的出生季节呈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以日本为例,在

1月份和3月份婴儿出生数最多,7月份最少;而双胞胎则大都出生在下半年。气候对胎儿的*别具有一定影响;1977年英国出生的男女婴儿比例为

140:100,著名的生物学家赖斯特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指出,这与英国

1975-1976年发生特大干旱之后又普降了一场大雨有关。而1952年在伦敦出现异常大雾的

320天后,当地不少医院报告出生的女孩比例比男孩多24%。

出生月份与个*:统计表明,最冷月份出生的人,*格可塑*较强,易在任何领域中取得成功。而出生在夏天的人*格则趋于内向。

(二)感冒与天气

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温、干燥的寒冷环境里。中医也认为,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

临床实践也表明,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一般都是由锋面天气系统带来的(锋面,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锋面活动更为频繁,常常诱发感冒或出现其它病症。

人患感冒的症状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所谓的“四时感冒”:风寒感冒(冬季受风寒或春季降温所致)、风热感冒(春天温度高或秋冬天升温所致)、夹湿或夹暑感冒(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所致)、夹燥感冒(秋季空气干燥所致)。其中前两种感冒症状是一般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种感冒则常伴有胸闷、骨节疼痛等症状,夹燥感冒则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症状。

因此,“因天制宜”应成为预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

(三)气候怎样“塑造”人类

人的容貌、*格和行为,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

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欧亚大陆,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黑黝黝的。为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寒带、温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情易暴躁和发怒。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

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忍耐力的*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宏亮,*格诚实直爽。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四)热岛效应与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度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此外,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人数也有所增多。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技术方法,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热岛效应的影响,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3篇:化学与生活趣味小知识

化学与生活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其难度并不大,主要考查的是大家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知识的积累和总结。今天就给大家来总结一下常考的一些知识点。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糖类物质并非都能水解,如单糖。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维生素,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具有**。加*盐中所加的是kio3,不是ki,也不是i2。可以使淀粉溶液变蓝的是i2,不是ki,也不是kio3。蛋白质为**食物,蔬菜水果等为碱*食物。常用的防腐剂有食言、糖、醋,他们也是食品添加剂,防腐剂除了苯***、**盐、亚**盐,还有so2也是。

2、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作用,化学名乙酰水杨*,长期使用出现水杨*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并静脉注*nahco3溶液。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为防止过敏,用*前必须进行皮肤敏感试验。麻黄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但易导致神经中枢兴奋,是*奥委会严格禁用的兴奋ji。

3、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不是高分子,更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si做光电池。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普通玻璃是na2sio3、casio3和sio2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主要成分是sio2。agcl、agbr、agi是光敏*物质,见光易分解,含有agcl、agbr和微量的cuo的玻璃是变*玻璃。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高温结构陶瓷有氮化硅(si3n4)、氧化铝、碳化硅(sic)和二氧化锆(zro2)。

4、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有co、no、no2和碳*化合物等。制造室内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家庭烹调和吸*产生的:co、co2、no、no2、so2和尼古丁,装修产生的*醛、苯及建材中放**元素氡(rn)等。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包括*(hg)、镉(cd)、铅(pb)、铬(cr)等。污水处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化学法又分为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海水淡化的方法包括: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