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的少儿故事

第1篇:抛砖引玉的少儿故事

赵嘏和常建都是唐代诗人,常建很佩服赵嘏的诗。

有一次,赵嘏到苏州去游览。常建正好在苏州,他想:“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但是用什么方法呢?他想:灵岩寺是苏州的一大名胜,赵嘏既到苏州,必然要去岩寺,如果自己预先在寺中写下一句半首,说不定会引起赵嘏的诗兴。于是,常建就在灵岩寺的墙上写了两句诗。

果然,赵嘏来到灵岩寺,看到墙上的诗只有两句,便提笔在后面添上两句,成了完整的一首。常建的计策获得了成功。

有人说,常建的这个方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粗浅的见解来引出别人的高论,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

第2篇:抛砖引玉的故事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的朝代,诗作多若璨星,诗人层出不穷。

晚唐诗人赵嘏颇为有名,曾经在一道题为《长空秋望》的诗作中写下了两句佳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这两句将京城长安初秋的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历历在目,因而颇受著名诗人杜牧的赞赏。赵嘏也是因此被人们雅称为“赵依楼”。

赵嘏对诗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从不轻易动笔,因此有些人求他写诗常常不能如愿。

当时,另有一位诗人叫常建,对赵嘏的.诗才十分钦佩,渴望能多得一些赵嘏的诗作。

有一次,常建在苏州得知赵嘏也要来姑苏游玩,非常高兴,心想,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设法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灵岩寺是苏州有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常建根据赵嘏的*格推断,他必定会到灵岩山去观赏前人的墨迹。

为了引发赵嘏的诗兴,常建就先在灵岩寺的白墙上题写了两句诗。

这天,赵嘏果然来灵岩寺观光,看见白墙上的两句诗写得还不错,只觉得意犹未尽,便欣然命笔,在后边续了两句,完成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他读了几遍,就离开了。常建回来看了这首诗以后,感慨很多,觉得赵嘏续的两句诗的确比自己前两句诗要高明许多,值得好好学习。

常建用自己的两句诗,换来了更精*的两句诗,成了完整的一首诗,后人便把它概括成了“抛砖引玉”的成语,常用来比喻以粗浅的意见引出高明的见解。

【抛砖引玉的故事】相关文章:

1.抛砖引玉的故事和解释

2.抛砖引玉的成语故事

3.“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

4.你的故事我的故事

5.老狼的故事:老狼的故事

6.长征的故事:长征的故事

7.关于老鼠的故事“老鼠”的故事

8.《魔法大战》的故事

第3篇:抛砖引玉的故事和解释

注解: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使之蒙骗上当。

译文:用极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从懵懵上当。

计名由来:

抛砖引玉一语,其说法不一。

抛砖引玉一种说法是相传唐代诗人赵嘏甚有诗名,求诗者盈门。诗人常建慕其名,想求其诗,却不得其门而入,赵嘏游苏州时,常建料他必游灵岩寺,便先于寺壁题诗两句。赵嘏来到寺中见壁上此诗尚未写完,就补了两句,成为一首绝句。后人因赵嘏补得两句优于常建得前两句,边说常建是抛砖引玉。然而,常建是唐玄宗开元15年(公元727年)中的.进士,而赵嘏是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中的进士,两者相距115年。可见赵嘏补诗一说是不可能的。然而由这个有悖历史事实的讹传,引出一个有关抛砖引玉一词的说法,却已是一个历史事实。

另一种说法出自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高僧道原所编《景德传灯录》·从谂禅师: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子。者句话也源自一个佛门故事。传说活了120岁的唐代禅师从谂,一天晚上,同弟子们一同参禅悟道。刚入座,从谂便宣布:今晚要你们回答问题,谁对禅学有深刻理解,可以跨前一步。众僧皆疑虑凝心,*参禅,唯有一个小和尚大胆跨步向前,躬身一揖。从谂见了,缓缓说道:刚才我是抛砖引玉,不想却引来一块土砖坯子。

此语后来还见于元代贯云石(公元1286-1324年)所作《斗鹌鹑·佳偶》曲:见他眉来眼去,俺早心满意足:他道是抛砖引玉,俺却道因祸致福。

典故:

公元前700年,楚国用抛砖引玉的策略,轻取绞城。

这一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大*行动迅速。楚*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相持一个多月。楚国大夫莫傲屈居瑕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谋。

抛砖引玉他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楚王向他问诱敌之法。屈瑕建议: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运回来,敌*一定会出城劫夺柴草。头几天,让他们先得一些小利,等他们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之时,先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乘势夺城。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屈瑕说:大王放心,绞国虽小而轻燥,轻躁则少谋略。有这样香甜的钓饵,不愁它不上钩。楚王于是依计而行,命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侯听探子报告有挑夫进山的情况,忙问这些樵夫有无楚*保护。探子说,他们三三两两进出,并无兵士跟随。绞候马上布置人马,待樵夫背着柴禾出山之机,突然袭击,果然顺利得手,抓了三十多个樵夫,夺得不少柴草。一连几天,果然收获不小。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劫夺柴草的越来越多。楚王见敌人已经吞下钓饵,便决定迅速逮大鱼。第六天,绞国士兵象前几天一样出城劫掠,樵夫们见绞*又来劫掠,吓得没命的逃奔,绞国士兵紧紧追赶,不知不觉被引入楚*的埋伏圈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纹国士兵哪里抵挡得住,慌忙败退,又遇伏兵断了归路,死伤无数。楚王此时趁机攻城,绞侯自知中计,已无力抵抗,只得请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