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
第1篇: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在我国各地民间有不少历史悠久而内容精*的民俗活动,例如在云南大理剑川一带,每年的农历二月八,就是举办民间庙会活动——剑川太子会的时候,那么就让农历节日大全为你介绍。
问:农历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答: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大理剑川太子会举办的日子。2023年的剑川太子会于3月24日举办。
农历二月八的太子会是剑川地区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传统重大节庆之一。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受佛教密宗文化的影响。相传,农历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逾城出游,看到民间疾苦,遂立志创立佛教,普渡众生。自明、清两代至今每年的二月八,剑川金华坝、沙溪坝都要各自举行盛大的民间庙会活动。
一般在节前的二月初六日迎“太子”入城。在佛教徒的带领下,人们焚香沐浴,衣冠整齐,虔诚地将“太子”(用布扎油漆制成的太子行像)请到行宫或本主庙里。二月初七日为太子颂经做佛事,百姓备齐斋礼果品,向太子祈祷,祈求平安大吉、万事如意。
到了二月初八日,剑川古城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门前竖起一米多高香,等待“太子”的到来。正午时分,事先挑选好那些当年刚结婚的小伙子们,就穿上民族盛装,争先恐后,用八抬大轿将“太子”从行宫里扛出来。
人们穿红着绿,有的捧着佛前供品,有的扛着花样旗幡,前呼后拥陪伴太子同游东、南、西、北门,队伍中一队装扮得十分艳丽的童男童女,背着大红印,有的由家人扶着骑上大红马,有的由家人推着坐上轮车随同太子游四门,*的队伍在民间狮队、龙队、舞队的引领下,边舞边行,浩浩荡荡沿街巷穿行。
太子游四门时,当地家家户户焚香恭候,游到各家门口,放鞭*、捐化钱*,以求添财进福,万事如意。除将太子八抬大轿抬至四门出游外,还安置一座花山,将一尊空心小太子置于上方,并置水缸于一侧,用水压使太子“撒尿”,民间有用“太子尿”洗眼可治眼疾的习俗。
如今剑川的二月八“太子会”,在过去佛教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各种新的文化元素。除了太子游四门,还有东山打歌、石龙霸王鞭等等各种精*纷呈的民间文艺展演,这天更是白族服饰的汇聚日,各种绚丽多*的白族服饰都靓丽登场。
第2篇: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腊八节是什么时候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今年的腊八节是什么时候?快来随小编了解吧。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腊八节是什么时候
问:2023年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答:2023年1月5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知识拓展: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非常盛行。“腊八粥”的用料十分讲究,粥料为:两黄米(小米、黄米);两白米(大米、*米);两豆(红小豆;绿豆);两果仁(核桃仁、杏仁);两干果(小枣、葡萄干);外加菱角米、栗子米、花生米、榛子仁、松子以及白糖、红糖、乳蕈(牛奶、香菇)等合水熬煮。高手熬出的“腊八粥”不但好吃,而且好看,因此“腊八粥”又称“七宝粥”,比作佛家七宝(金、银、琉璃、琥珀、玛瑙、珊瑚、珍珠)的混合体,非常形象。这一传统习俗延续至今,“腊八粥”这一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宗教仪式供品,逐渐演变成为寻常百姓家的食品。用料又增加了多种,如桂圆、莲子、百合、枸杞、*糖、紫米、香米、薏仁米等。名称也由原来的“七宝粥”变成了“八宝粥”。
腊八节缺不了腊八蒜
各地的腊八节饮食
宁夏:腊八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安徽: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黟县人平时习惯将腊八豆腐用草绳挂在通风处,吃时摘取。
陕西:腊八面
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天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f成臊子下面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
第3篇:六月初六是什么节日
农历六月初六是汉族传统节日天贶节。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淮安汉族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汉族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六月六又叫“天贶节(姑姑节)”,此节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贶节”已失去原来含义,而晒红绿的风俗尚存。
六月六,又称“天贶节”、“回娘家节”、“虫王节”、‘晒宝节”、“翻经节”等。在过去,“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也有一种传说:六月六是“龙晒鳞”的日子。
“六月六日晒衣物,不怕虫咬不怕蛀”,“六月六,吃鸭子”,“六月初六,吃鸡吃肉”,“六月六,*洗浴”……各地过“六月六”节的民谚很多,庆祝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天贶节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苏的不少地方,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炒面,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看来,这炒面与这“糕屑”应该是一个意思。
回娘家
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汉族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在过去,出嫁的女儿何时回娘家并没有一定之规,但一般农闲时节比较多。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
河南妇女回娘家时,要包饺子,敬祖先。妇女要在祖坟旁边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饺子,作为扫墓供品。另外,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求育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用红布包好,祈求得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