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用的与时间有关的名称

第1篇:古代常用的与时间有关的名称

一、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

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

日入时称夕、暮、晚

日入后依次为黄昏、人定、夜半(或叫夜分)、鸡鸣、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

二、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三、十二时辰别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午时三刻: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第2篇:古代关于时间名人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不可轻。----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等于一寸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布封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一寸光*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

落日无边*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岁去弦吐箭。--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绎

第3篇:关于古代人的称谓常识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人,故而人称张曲*;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将*,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县主簿,世称贾长*,他的诗集就叫《长*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