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精选2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精选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

  我笑,便绚如夏花,任凭庭前花开花落;我生,便静如秋叶,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题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有曹操借酒浇愁,愁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而今天,也有那可怜的断腿女生发出生活悲叹而不能自拔。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时古今难全,既然如此,当命运敲响你的人生之门时,何不坦然以待,一蓑烟雨任平生呢?

  乐观是面对苦难的一种高洁情怀;

  著名作家雪小禅在低谷期,曾用3年时间随一高僧云游,学至深处,发现世人的苦难远比她受的多。于是她在文中写道“一切都过去了,人生在世,关键在于与苦难搏斗,最后将它化成一朵花,别在你的衣襟上”。确实如此,人生之路,遥至千里,其中并无舟楫可渡人,除了自渡,别人爱莫能助。

  毕淑敏曾说,怎样度过人生的低谷?安静地等待,锻炼身体,好的体魄任何时候都用得着,与朋友聊聊天,回忆快乐的往事。我将你放下,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林语堂说,随遇而安亦无不可;三毛则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既然岁月如此安好,为何不与时光化干戈为玉帛,明媚自己的一生?

  乐观是面临厄运的一剂心灵良药;

  想起了苏东坡,集诗人、书法家、美食家于一身的他,在许多方面成就卓越,广为传颂。可更为人称道的是他面对厄运的坦然与豁达:“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夜中皎皎明月,庭院中松树柏树在徐徐的夜风中摇曳,枝桠拂动,像是纵横交错的藻荇,在如水的月色中漫步,月色清凉,自许“闲人”,心情舒畅,何等写意的心境!可一代词宗身上背负着的分明是乌台的波诡云谲,赤壁的波涛汹涌,黄州儋州与漳州的孤独寂寞。

  乐观亦是直面残缺的一丝精神慰藉;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灯红酒绿,但街头的人们行色匆匆,心事重重:股票又下跌了,销售业绩完不成,升职希望渺茫……可别忘记,看看身边那些比你痛苦比你累的人们,他们有的没有住房,蜗居都市一隅,没有车、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含辛茹苦,像蚂蚁一样生活在繁华的车水马龙之中,在芸芸众生中卑微地飘来飘去。这时候,你该知道:自己得到的,其实已不算太少,知足才能驱除本不该有的痛苦。从自己造的精神囚笼中解脱出来。

  面对种种非人力可改变的不如意,我们只能选择把该做的做好,剩下的上帝自会安排。这种选择也许是一种向命运的屈服,但却是恪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屈服包含了人类不可屈辱的尊严。

  别丢掉,心中的宁静致远,莫忘记,佛为骨,道为心,儒为衣,大度看世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2

  风飘飘,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走进赤壁走进苏轼的人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22岁便考中进士的苏轼怀揣着令欧阳修也“不觉汗出”的才气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与政治抱负,他直言陈谏,要求革除弊政。“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更以一句“豆叶几时黄”道出了心怀天下的胸襟与“猛志逸四海”的拳拳报国心。

  然而生性率真放荡不羁的他并不能得到朝庭的重用,反而被一群官场上的奸佞小人陷害,弹劾入狱,最终酿成“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苦难可以沉沦人,却也可以成就人。

  “缺月挂疏桐,缥渺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的,黄州的赤壁给苏轼从高峰到低谷的落差,苏轼回赠以淡然,他躬耕于荒地,筑茅屋,体会大自然的原始意味,自得其乐,独享这份难得的恬然与淡定。于是在赤壁,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赤壁那浩荡东去的大江,洗去了苏轼原有的光环,苏轼回以一份超脱。他拄竹杖,履芒鞋,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回首向来萧度处”,只愿“也无风雨也天晴”。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赤壁上那一片赤红色的陡峭石坡隔绝了外界的嘈杂,而就在这里,苏轼成熟了,成熟了这灭寂后的重生。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外界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正因如此,赤壁注定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次又一次继往开来的对话。

  可以说,苏东坡没有了“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哀怨,更多的是“大江东去”的豪情,少了些“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多愁善感,却多了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

  是的,苦难没有磨去他的才情,反而使他成就了一种人格,这种人格“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是一种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宽厚的人格,是一种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人格。他并非居住于山坡上,而是居住在自己的人格里。他在翁牖绳枢中体验生之快乐,在颠踬的人生中保持活的尊严,在喧嚣中找到宁静,在荒凉中找到绿洲,在人生坎坷中,在生命不堪承受的苦难中,他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3

  幽深宁谧的夜晚,捧一本宋词,伴随着点点雨滴,就着灯光,细细读来,感慨系之矣。

  再次读到苏轼,再次感受到他的超脱与潇洒。他不像李白,可以抛开一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不像陶渊明,欣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不像杜甫,有种“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紧张……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无法知道,苏东坡哪来此般的开阔与超然物外。

  或许是因为他明白:只有摔倒过从未有过的低谷,才能到达从未有过的高度。然而我却难以看开:又想到了在考场上的失意,那是多么沉痛的打击。可转而一想,既然苏轼认为在政治上的不如意都不足挂齿,那我这如此平常的经历又为何念念不忘?

  苏轼的黄州,苏轼的被贬吧,苏轼的哀伤,一切不如意的经历,无不在他的诗作中展现。不同寻常的是,读罢他的作品,我感受到的并不是伤感,也不是哀而不伤,而是看似突兀的开阔与旷达。

  他写过“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人而似鸿,鸿而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情随事迁,一只孤鸿也能引发内心无限的感慨,这又是缘于他被贬黄州。不知何时,他已与世无争,忘却了名利,正如他的“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或许这也是因为他被贬黄州吧?

  可是,顿时心中竟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苏轼怎么了?他还是我理解的那个苏轼吗?他的胸襟,他的超脱,他的潇洒一时间荡然无存。

  于是,我继续带着疑问读下去,我要证明给自己看:苏轼其实还是那个苏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同样是居于黄州,却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以门前的流水作比,讲述了老当益壮,不必为人生易老而感慨的道理。

  突然,心中释然:对,这才是那个苏轼!

  看,他“凭空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对,这又是在黄州,可他登上高楼,极目远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人生第一境界也。”或许,独上高楼,展望未来,这就果真是一种人生境界吧。

  虽然我不知道苏子之客如今羽化何处,不过我希望他能如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直到现在,我已释怀,宠辱皆是一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像苏子那样得失两忘,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4

  月高星沉,几许飞鸦惊鸣。

  你本是无意写了一篇文章,对民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那字句之间,使神宗怒拍案而起,掀起了朝廷的腥风血雨,使御史台的吏卒刀出鞘,被押往狱中。霎时,朝廷奸佞小人当道,响起了一片倒苏之声。

  不幸遭贬,你心情苦闷。泛舟赤壁,与山月为伴,看拍岸的惊涛,望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你目光如炬,遥想当年周瑜的神姿,随意挥扬着羽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你仰望长空,冷风迎面,却浑然不觉。你突然大笑,大叹,以酒浇愁,在无边霞光中,用一卷纸墨留住大江河山,留住自己的人生感慨。

  在泛舟赤壁中,在困境中,你仍然保持了一颗豁然开朗的心,你仍然坚信自己仍有出路!

  又有一次,你在沙湖道中遇到一场雨,同行的伙伴皆已离去,唯有你仍在寂寥的林子里,吟啸且徐行。那料峭的春风,吹散了你的酒意,也吹醒了你的人生。再回头望去,望着遇见风雨的地方,你浅笑着。此时,正是春日大好时光迎接着你,你不禁感慨:人生的起起落落都经历过了,对于这点风风雨雨,我还会在意吗?

  尽管不知前方道路如何?但你心中坚信的依旧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也许正是你人生的写照!

  还记得那是初到黄州的时候,深夜万物皆静,你惊魂未定。深夜里惊醒,四望无边的黑夜,衣带渐宽,梧桐几许疏叶,吊着缺月。你离开温床,在新居处来回踱步,多日的奔走,你已经憔悴了多。花褪了芳颜,只剩一抹残红,忽然你看见了一只孤鸿,在凄冷的沙洲里来回飞翔,不断地回头,不断地在低空中翻悬,不时地发出鸣叫。尽管尽拣寒枝,但依旧不可栖息。

  你顿时心生感慨,这不也是你的心境写照吗?虽是心境孤独,但志趣依旧高雅,依旧在风雨中坚守自己的信念。

  你依然在贬谪的路上,你依然在中国的大地上辗转多地,你依然在风雨途中尽享其乐!

  被贬杭州时,你大赞西湖的美景,把西湖比作西子。你游走于西湖堤岸,看那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你忆着众人忙碌的身影,不禁兴起,操起琴筝,凝望这湖光春色,在偏安一隅的湖边,弹一曲古筝,向夕阳道尽苦楚,似乎在向世人告知:自己虽四处奔走,郁不得志,但也自得其乐。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你的人生写照了,在风雨途中依然坦然面对人生得失,自得其乐!

  再后来,虽然一叶孤舟将已过花甲的你漂往儋州。沧海断了你归家的路,但断不了诗和远方,断不了你那豁然达观的根。

  再后来,你终于回到了大陆,但在蝉噪的常州里你却安然地走了。

  千百年后,所谓的功名利禄,勾心斗角,皆烟消云散,唯有你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长存于人们心中。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5

  中国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属于那些贬官们的。贬官失了宠,摔了跤,贬到外头,这里看看,那里走走,与山水亲近,文章诗词也就有了。在中国文坛这幅山水画中留下了瑰丽的一笔又一笔。于是,我们也读到了林林而生总总而群的迁客骚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的韩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还有那挥笔“大江东去”、傲然立于赤壁波涛前的苏东坡。

  一千年前,一个文人因文字得罪皇帝,正是被贬到这里。如今湖北的这座小城不会因为苏轼的到来而改变多少,只是名字由原来的黄州改为今天的黄冈。被贬的苏轼并未过分愁苦,而是去寄情与这里的山山水水,以风声为笔、流水为墨,书写了一篇又一篇豪情万里的文章。于是我们今天有幸读到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苏轼畅爽淋漓的笔墨间,体会到了被苏东波的豪迈与激情冲击心灵的爽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没有谁能够想到,如此豪迈的诗句竟出自一位被贬的文人。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苏子与客共游沙湖,天降暴雨,雨具先去,客者皆狼狈不堪。而在这时,有一人竟丝毫感觉不到雨,反而在雨中放声大笑“哈!哈!哈!”吟出了又一篇佳作《定风波》。不要听那穿林打叶,为何妨不与吾一同吟啸且徐行。东坡总是这样豁达的。贫困、失意、被贬都无法抹去他的诗意与豪情。他如一位倒骑毛驴、穿梭于竹林间的仙道,把一切扔开,去寻找一份仅属于他自己的天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便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在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窗外正雨,坐在阴湿的茅屋里的苏东坡写下气势奔放的《寒食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自苏轼被贬后,就再也没能回到京城。

  苏轼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豪放豁达的大文豪最终还是去世了,这时人们都仿佛觉得失去了什么。在苏轼离去的第二年,苏轼的好朋友黄庭坚想起了苏轼,提笔写下“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

  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让我们愁苦,让我们愤懑,使我们的生活不能平和。那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呢?那就不如想想苏轼;想想他的“大江东去”;想想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愿每个人都能旷达如东坡。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6

  每当想起辛弃疾,印象总是一个豪侠的文士,或者不如说,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其实,相比在文雅的书房里吟唱,他更会选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的沙场生涯。我相信他宁愿当一个普普通通的武将,也不会选择做流芳千古的宋词大家。但那样,我们的史册上就少了一个文武全才的爱国词人。

  —题记

  皎洁的冰轮静静地挂在黑天鹅绒般的天幕上,落下一片轻柔银白的霜洒在冷清的江边。我踏着这冰蚕丝般的月光与友人徘徊在舟旁。江风扑入衣襟,柔柔的,凉凉的。枯叶在江边的树下飒飒作响,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我渐渐模糊的双眼前……

  23岁那年,我怀着满腔的热血与少年意气,带领两千多人投奔了耿京的抗金队伍,立下了赫赫战功,从此声名大震。当军中发生了政变时,我率领50人杀入了五万人的金军中,手刃了叛敌将领,在军阵中意气风发,挥洒自如……

  可在回到偏安一隅的南宋后,我的疆场梦慢慢消散,直至化成了泡影。主和派的议和主张使宋朝处于不思收复、得过且过的状态,而将士们的无能与平庸更令人失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战报传来时,我多么希望能上前线浴血奋战,哪怕是“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但我得不到任用,得不到上阵的机会,只有在后方饮下一盏又一盏的烈酒,为流逝而去的年华扼腕长叹……

  我只能独自登台,只能拔出吴钩宝剑,拍着雕栏孤单地徘徊长叹。想起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那豪情万丈的生活已不再了,我只有在梦中才能再会那“易水潇潇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的悲壮……渐渐的,我已两鬓微霜,额头上也被岁月刻下了无情的痕迹,可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的抱负仍未消散!我的心事,从没有一刻遗忘过……

  那次当我得知被人诬陷后,我也曾犹豫过,也曾彷徨过,也曾彻夜未眠的思索过。但我还是宁愿守着自己的报国梦,哪怕只能一个人孤单地呆在灯火阑珊处,“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被凉风撩起的银丝般的鬓发飘拂着,似乎想提醒我,醉里挑灯看剑的快意疆场的生活真的不再属于我了,可那梦中仍萦绕着的烽火扬州路,无论如何也不能从眼前消失……

  恍惚中,剑影伴随着眼前的渔火晃动着,晃动着……

  转过头来,我微笑地执起友人的手。去吧,你还有你的锦绣前程。长安的故人问起我,就说我“寻常泥酒只依然”……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7

  曾读苏轼的《定风波》,他吟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曾惊讶于苏轼的豁达和宠辱不惊,这样的人生态度,似是一种至高境界。

  只是一直以来,困顿在学校和家的平面里,不停地反复着。有时候想停下来,忙里偷闲,却又被身边飞快的气流推了跑着,措手不及。然而,这一天,我意外地发现雨,烟雨,真的可以让人沉淀,而那份闲适,竟是如此美好。

  周五放学,天空飘着小雨,我一边咒骂这鬼天气,一边顶着雨在十字路口招出租车。雨淅淅沥沥的。像是给世界挂上了一层帘幕,这情景,倒是颇有几分诗意。我心急火燎地坐上出租车,心里盘算着这个周末的事情,脑子飞快地运转着,忽然,觉得手上、脸上竟有一丝凉意,直渗心底。我这才发现车窗大开着,雨珠就这样改变了自由落体的轨迹飘进了车窗,我下意识地想动手去摇起车窗,可不知道为什么又收回了手。

  或许是想让自己清醒一下也好,想矫情一番也罢,我就这样静静地淋着雨。我伸手接着从天而降的雨花,任凭它在我的掌心绽开,再打湿我的衣物。不知不觉地,我的心里漫透着一份宁静,似是一切烦恼都被洗尽,与眼前这雨融合起来,我开始小心翼翼地打量起这个世界。瞧,车窗外的那家小店,那棵大树,似是从未留意过它们的存在,猛然间发现——原来我的世界里,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太多东西。

  下雨天,十分拥堵,时不时地,车子会来个急刹车,我惊讶于自己今天所表现出的淡定。换作平时,我一定早已坐立不安,心浮气躁了。我突然庆幸起这样的堵车,因为这次堵车,我才可以透过车窗端详起这方小小的世界,我才可以触碰雨的恩泽,倾听到风的呢喃。我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旁边车辆里所发生的事情,听见车外经过路人的对话。原来——这个世界的这个角度,我自己,从来不曾仰望过。

  前座的司机开始着急了,他拼了命地按着喇叭,嘴里还念念有词,我突然笑了出来,呵,这样着急也没用啊!四周的喇叭声开始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时不时地还有些胆大的自行车主为了抄近路从我们的车前猛地穿过。他们的脸上表情生硬、麻木,没有快乐。我开始思索,自己,也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吧。我此刻笑着他们的着急和浮躁之时,我又何常不在嘲笑自己!我忽然了解到了苏轼笔下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哦,那场百年前的雨啊,竟然在不知不觉间飘落在今时今刻。我感谢这场不期而遇的雨,让我有了半刻的闲适,让我体验了番超然物外的境界。

  或许,回到家,或许很快,我又会回归那份快节奏的生活,可是我不遗憾。至少,我曾经淡定过、停止过,会记得这一份超然物外,我会向前,带上这场雨中的这份心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8

  回望千古岁月,在历史的天空下,我们从不缺少‘,——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士;不缺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11的猛者,却缺少那些能在山间湖畔笑看红尘,风前月下醉饮流年的文人雅士。其实,只要抛开杂念,一蓑衣,一斗笠,就能挡住尘世的风雨,过着悠然自在的一生。

  在这个物欲膨胀的年代,我们需要不时看着星云大师,净空法师们的劝世恒言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或者11阪依田园”,不惧他人的目光,自此,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对权力的蔑视。”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就是柳永的真实心声,此后,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一梦黄粱一壶酒,一身白衣一生裁;“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想当初,戚继光带领着戚家军如霄天云汉般大败俊寇,确也这般淡泊名利。红尘喧闹,只愿做无言的低眉人,任窗外风起不息,树林哗哗声扰人,只当是春水潺潺,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对自然的风掠过田园时而散发的青草气味的向往。昔唐伯虎躲进桃花坞,自成一统,号桃花庵主,笑白马西风,钓天涯明月;或学陶渊明,东皋临啸,清泉赋诗,花田下,一人执锄,行孤芳自赏;抑或如林通,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看云起云落,花谢花飞……田园,一个美丽而宁静之地。只要我们勇于行动,就能享受着来自人间的袅袅炊烟,不间世事,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可以放下尘世一切的果敢。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有令旁人羡煞的名誉、地位、财富以及才华,却选择与山水为伴的人生。比如不事王候,闲钓富春的严光;如终日以美诗、清酒为伴的竹林七贤;又如功成名退,泛舟五湖的范盆;如看芳草碧连天、听晚风拂柳笛声残的阪依佛门的李叔同……总会有一些人的名字,并不会因他们的隐退而消失在历史的青册上,而更因他们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勇气和淡泊明志,让他们在历史的天空上光芒万丈,让即使是匆匆忙忙的现代人也停下为他们驻足感慨。

  青丝易白,韶华流逝,弹指一挥间,不知蹼跄了多少岁月。其实,烟花盛开,必然走向寂灭;三春似锦,也必然走向秋凉。既然这样,何不让我们在这不长不短的一生中,找回田园的乐趣,重回自然的纯真。实现人生的价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如是说,虽然这句诗写的是他苦中作乐、不惧一切的勇气,但我更愿意理解为那是几经人世浮沉的他,对权贵的不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9

  天忽阴忽晴,行至半途,遇雨骤风急。

  黄州沙湖道上,雨滴朦胧了双眼,他摇了摇豪饮后发懵的头,抓起竹杖,踏着芒鞋,不紧不慢,在风雨飘摇的小路上大步前行。

  雨点密集,嘈嘈切切地打在林间枝上,一时间枝摇叶落,鸣虫寂然。

  他苦笑着,这对他来说并不陌生——朝廷中变法派一封封利刃也似的奏章,怕是远比此刻的风雨来的更急迫。政敌冷厉的话语依然在耳边回荡,此刻,甚至越发清晰;圣帝的宣诏历历在目,那样的刺骨锥心,恰如此时刺入肌理的寒雨。

  雨滴甚凉,跌入脖颈;竹叶锋利,掠过额头;小路泥滑,坎坷难行。

  前方的路仍是烟雨茫茫,身后的路早已难辨踪迹,同行者神色窘迫、狼狈不堪。同行者堪堪赶上东坡的脚步,隔着雨帘问道:“雨势太大,是否寻棵老树避避?”东坡仰头望向凌乱的树顶,心忖:风雨飘摇,何处可避?于是乎摇摇头,洒然一笑,对同伴,也似对自己说道:“那又何妨?”他在雨中长啸,不顾须发尽湿,依旧头顶风雨前行。鲜衣怒马时,他便吟鞭取道,如今哪怕世事变迁,他依旧不改初衷。

  曾踏皂靴,如今唯有芒鞋,他的步伐却轻快胜马;曾持玉笏,而今竹杖在手,他却愈加信心十足。于他而言,人生不过是一场与苦难的博弈。

  这条小道应当如何走下去呢?换作他人,或许退缩,或许彷徨,而东坡选择“吟啸且徐行”,他选择在此时、此地“一蓑烟雨任平生”——苦难中的修行者,即使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亦能安之若素。

  吟啸之声穿林而去,跃入云霄,催雨住,换得一缕绯红的夕阳,将余晖尽撒在前行的路上。这是否是老天在山穷水尽之时给予的暗示?走过去,便是绝处的生机,便是那不悲不喜,旷达豁然的彼岸吗?一切皆是未知。

  悬日的余温驱散料峭春寒,东坡回顾一路风雨,安然无恙——无风无语,无阴无晴,一切归于平和自然。只有超然的态度,方能守住世间的余温;只有内心的智慧,才能平定人生起伏的波澜。

  不问来路,莫寻归途。风雨中泰然走过,生命里便是坦途。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0

  一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历史的年轮上刻下一圈圈印证。一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敲醒无数在仕途苦海中挣扎的文人墨客。李白豪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苏轼放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历史的天平耗费千年的时光去细读五斗的份量。陶潜袖间一袭清风将功名抖落,只留下半截锄头,一轮皓月定格在庐山的云雾中。他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之乐,沉浸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盎然景色之中,只识得那“质性自然,非矫力所得。”只懂得在黄昏,饮醉所有的诗词歌赋,用文字丈量从桃花源到彭泽县衙的距离。他的旷达,悠然如大海深处的暗流,翻动卷起浪涛,如花中之菊,傲然屹于百花凋零之后。他尽显自己的逍遥,清淡人生。

  人生,有时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苦闷所织成的,有时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气所充满的,有时由矿泉水淡淡的味道熬成的,淡中散发着人生百态。

  这样的人生,是庄周梦蝶,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逍遥,是与物欲横流的社会相隔的精神寄托。

  这样的人生,如朱自清夜访荷塘“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定格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笼罩着轻纱的梦”的瞬间,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摆脱嘈杂的一次洗礼。

  我想,在元丰五年三月七日那一天,沙湖道上的一场雨,洗褪了苏轼心上的冗杂的思绪。用坦然的心去面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身后风雨交加,以逍遥的心毅然前进,眼前,山头斜照却相迎。即使人生是清淡无修饰的,也满天星星一般,在夜空也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1

  儿时,村里有一位老人,常年穿破洞的衣服,一条腿总是一跛一跛的。他似乎不喜欢与村里的人打交道,常常独来独往。

  有多嘴的大妈揣测他那条腿说:‘这老头儿不会是年经时跟人打架落下的残疾吧?要是,该!’村里人大多这般答应。年幼无知的我常常听到这话,就不自觉地往老人住的小屋方向瞧。

  一天午饭后,我偷偷从奶奶眼皮底下溜出来玩耍。我独自一人坐在小沟边,无聊的朝小钩扔的小石头。一转头,吓了一跳——那个残疾老人正提着一个水洒,站在我身后。头发有些凌乱,衣服上还连着鲜花般。只见他面无表情,用略显苍老的声音问着:“丫头,想看花吗?到我院子里来。”鬼使神差的,我慢慢跟着在老园后面,一路上老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花不能折的……也不可以一踩它……像是对我说的,又像自言自语的。一大片花海,在我面前如画卷般展现,美得如诗似梦。

  渐渐地,我发现老人其实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人,爱养花喜看书。他居然教我吟苏轼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兴致勃勃地教我认使各种花奔……我也慢慢成了花园的常客。

  一次,村里晒谷子,谁知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天压下来,眼看着要下暴雨了,各家各户都急急忙忙的收着谷子。五彩缤纷的盖谷子的布在村里整齐划一的铺开,像染了颜料的地毯。老人也匆忙拿来盖布,正准备铺上,抬头望见村尾看家的七八岁男孩,正焦急的找着盖布,累的满头大汗。老人想都没有想,飞也似的将自己的盖布“哗”一下该在男孩家的谷堆上,说时迟那时快,暴雨再盖下的一瞬间落下,又细心的用砖头压好盖布,淋着雨一瘸一拐的回去了。第二天,老人生病了。后来,听说辞世了。

  如今,我回村庄时,一定会去看他的小屋和那片荒废了的花园子。纳兰容若说:‘浮生若此,会少离多。’但我固执的相信他从末离开,他还在那,教我吟着“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2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充满了太多的喧嚣与烦扰,为何眉头深锁着“黄梅时节家家雨”,却不知举目便是“青草池塘处处花”?为何耳畔徘徊着“风过芭蕉雨打残”,却不知倾耳即听,“百鸟枝头唱春山”?

  皓月当空,花落纷飞,看,他们在繁花丛中流连忘返,在明月清风中吟诗作对。他们是快乐的,他们是幸福的,他们怀揣一颗平常心,忘然自我,一蓑烟雨任平生,便是人生真谛。

  “三杯两盏淡酒”,品味人生,抒发情怀,“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渡人生,从容洒脱。命运的钟声轻轻的扣响,你是否还在仿徊、迷茫?旅途中的烦恼与苦闷,是否早已让你迷失了方向?为何不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淡看庭前花开花落,以一种逍遥的姿态,淡然的心态来畅游人生呢?敞开心扉,听天籁之音,用心感受与领悟,你会发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久久,当我独处,思绪飞扬,彼之浮影蹁跹,入我心肠,譬如初阳,瑞彩千行,若水清澈,暖我心房。曾几何时,你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之间。万古之痛,不过浊酒一杯。心态平和,绽放文学之光,你就是李白,我羡慕你游历千山万水,我羡慕你活的洒脱、从容,我看到的是你那嘴角扬起的弧度,淡然的微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你乐于山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淡然生活。“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你怡然自得,“登东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你畅然自乐。这就是你,一个以淡然平常之心笑对生活的你。

  追寻山水,淡看人生,苏轼写下“晓来雨过,追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追寻自由,逍遥天际,庄子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浮游尘埃之外。

  画船听雨,闲梦梅熟,素居云水,抱着缱绻的月光,枕听水声山色,抛开烦扰,怀揣着从容,淡然的平常之心,在一片无人涉足的原野上纵情驰骋,看黄昏落日,赏万紫千红……岂不快哉!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3

  年少时管中窥蠡,已深为苏东坡折服。明月几时有——一句话问得此后所有文人尽可中秋搁笔,香烛不争日月辉。小轩窗,正梳妆——叫人掩卷不忍读。墙里秋千墙外道,多情却被无情恼——风流天成,潇洒不碍天真。大江东去,振聋发聩。似花还似非花,多情应笑我,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在他手中一洗脂粉闺怨调,柔靡悱恻声。铜锣歌,秋千调,或尽抒胸臆,或信手拈来,都可千古吟唱。豪情未必粗放,柔肠亦非靡靡。才高世俗段数太多,一开口,当世鸦雀无声。

  然而他决非仅凭文辞立身,他的智慧,他的胸襟,他的乐天,他的直爽,他的赤子之心,他的悲悯心肠,映庙堂、照江湖。浩气才情,令人高山仰止。他治理过的百姓记得他可不是因为“花褪残红青杏小”。他在湖州获罪被押送京城时,全城百姓都出来相送,泪如雨下。他的朋友有士大夫(欧阳修名满天下时见到年轻的苏轼后,回家告诉儿子说三十年后欧阳修没有人再会记得我。此后一直力荐苏轼,自从王安石这笨蛋当权后归隐,终身为苏家良师益友),有妙僧逸士(佛印和苏轼常相互取笑。苏轼说,古人常以“僧”对“鸟”,譬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如“常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佛印回答说,没错,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以“僧”的身份和阁下对坐),有药师农夫,有歌姬悍妇。有书生马梦得追随苏东坡二十二年,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读《苏东坡传》,时时被一个伟大才情的伟大心灵激荡。他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大书法家,大画家,幽默家,造酒试验家,工程师,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瑜珈修行者,巨儒政治家,厚道的法官,在政治上与当权者唱反调的人,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个我最喜爱的诗人,性之所禀,唯浩然之气。气可入云,香留后世。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4

  落叶无声,在水面绽放了自己的痕迹,留下了涟漪的波纹;陨石划落,在黑夜写下了自己的痕迹,化作思念的流星。

  大江东去,卷走了滚滚的历史,冲不走那精彩的永恒,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

  屋内的灯光闪烁着幽暗的光,跳动在项羽充满希望的眼中。他用激动的话语对虞姬说:“我们的粮食再过三天就到了。”虞姬无言,烛花跳跃在她美丽而又苍白的脸上。她知道,粮食不会来了,她看见了战士们无助的脸,看见了他们用明日的粮食打赌。她知道已经没有退路了,但她不忍心看见项羽悲伤的眼,只是低头不语。四面楚歌响起,项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要带着虞姬一起冲出去,杀出一条血路,这是本可能的,但虞姬没有这样做,她害怕连累他。于是,她拿起那把镶着金边的匕首刺破了自己的喉咙,流下了血红的痕迹,一滴一滴,流淌至今。在她鲜红的血中,人们看出了她的伟大,她独特的个性和她的爱心化成历史溶在血水中,流下一片孤寂、遗憾。至今人们也会在无意的感叹中吟送那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柰若何。”她的痕迹,将永远伴随着血水流淌。

  嵇康,才华横溢,而不屑于世俗,在涓涓的流水环绕的树荫下在声声清翠的打跌声中,蕴育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不羡慕高官厚禄,不屑理睬世俗。然而,才华出众的他遭到了高官的嫉妒。“只有除掉嵇康,天下才能安定”奸臣在司马昭的耳边用狡诈的话语鼓动着司马昭杀掉嵇康。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嵇康入狱了,他被判了死刑。在刑场上如果他向司马昭请求开恩,司马昭或许会放了他,可是他没有,面对下面三千学士为他请命,他袒然付之一笑,说一声:“把琴拿来!”在临刑之前,留下了世间绝曲《广陵散》。那声音也许经常在人们的梦中萦绕着,是何等美妙的乐曲,融汇着嵇康独特的个性,不慑服于世俗,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的痕迹。

  一蓑烟雨任凭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留下你的痕迹,无论深浅,让他成为你一生美好的回忆。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5

  山清水秀,烟气弥漫,泉水激石,那梦中的仙境。去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去拜访。

  当得知暑假可以和父母去三清山旅游时,我异常兴奋,早早地,我就做好了准备。

  可虽说准备充足,直到身处山脚,我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巍峨,烟雾在山腰处弥散开来,山顶隐隐约约,时而出现,时而又消失在云雾之中。

  开始登山了,处处鸟语花香。出乎意料的是,随着海拔的升高,登山时的那种炎热之感消失了。按照计划,晚上,我们在山腰上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清晨登顶去看日出。

  早上4点,天上飘起微微细雨,本以为今天见不到日出了,但我们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登顶。最后这一段路被称为“一线天”,顾名思义,它是非常陡峭的,再加上下了小雨,使本就艰难的.路程更生一种令人畏惧之感。我们扶着铁锁慢慢向前,雨水敲打着我的脸庞,冰凉冰凉的。无数次,我想要放弃,但前有父亲的引导,后有母亲的鼓励,我坚持了下来。

  终于登顶了,五点钟,雨也停了。我们抱着期待的心情望着东方的那片天空,不负众望,一缕红光从天边射出,照亮了这黑暗的世界,那团火球越升越高,两边的云被染上了赤红色,不到两分钟,天亮了。

  一道彩虹横跨天空,我的眼前猛然出现一个身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再大,他不慌,任风吹散他的长发,雨再狂,他不怕,任雨珠敲打他的脸庞。狂风骤雨,竹杖芒鞋,他不惊,他不忙,从容地在雨中行走。

  是啊,生活中的风雨有什么好惧怕的!保持一颗从容乐观的心,笑对风雨,即使路途再艰难,我们也会见到那一缕阳光。

  太阳升起来了,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暖暖的感觉。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生活的风雨中从容行走。风雨过后,总有彩虹,并且,风雨越大,阳光照耀下的彩虹也就越美丽、越壮观。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6

  说起苏东坡,无一人不称赞,就连他的政敌也该对他竖起大拇指吧。今天,刘老师带我们看完了纪录片《苏东坡》,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的敬意。

  在我印象中,用一句最典型的话来形容他就是:“不是在被贬的地方,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内心里,最多的,是对他的同情。但是,在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领悟到,苏东坡需要的并不是同情,他要的,是人们对他的理解与赞同。

  青年时期的苏轼,可以说已经非常幸运了。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又在考进士时遇见了欧阳修,可谓是人生之大幸。才华横溢的他,立马被朝廷看重,走向官场。

  都说人不可能没有缺点,苏轼也不例外。他的才华外露,又十分狂傲,导致大臣们都将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这,就让他陷入了人们熟知的“乌台诗案”。但是,在我看来,这却并不全然为一件坏事。它,象征了苏轼将要开启的一个新时代。

  因为大部分的官员和高太后的求情,宋神宗也找到了自己的台阶,将被关130天的苏轼流放到黄州。在黄州,苏轼成为了真正的“苏东坡”,开始走向人生创作的辉煌时期。

  黄州在那时还是个萧索之地,百般无奈的苏轼也只得开始扛起锄头,自己下地。就在这样的磨炼中,他的心境变得宽广起来,变得豁达起来。在黄州这三年,他变成了“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的苏东坡,变成了“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的苏东坡。他与黄州百姓同甘共苦,为黄州做了不少实事。在这三年里,苏轼成了黄州人的英雄。

  苏东坡与杭州也有不解的缘分。在这儿,他展现出了他伟大的政治成果。他将西湖变成“西子”;将多出的淤泥建成美丽的“苏堤”;他更是用一剂药方救济了无数百姓。他爱民如子,自然,他也被老百姓们爱戴。

  这两个地方,是他一生的标志。在这两个地方所创作出的,更是他一生的标志。看完纪录片,心中突然想起最近听过的一首歌——《苏东坡》。苏东坡他虽也有忧愁,也有感伤,但他却仍乐得自在逍遥。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7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何谓穿林打叶声?外物扰也。

  何解竹杖芒鞋者,予我臂助者也。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知外物扰而不为所动,任世事沉浮,路途颠簸依然缓步慢行,仿佛行山踏水,左右皆一派旖旎风光。这就是苏轼所爱之境。

  易安也不让须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亦为忘物也。

  一个“何须浅碧深红色”,便注定了她不囿于外物。曾见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唯叹风尘恶。她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物,仅凭自己生存;她更明白,即使拥有世上所有的物,也难以让一个人生活得满足。物是生存的条件,而非生活的全部内容和归宿。

  于是便需要忘物。哪怕被人讥为“孤芳自赏”,也要保持心中那一湾清流。恰如梓庆削木为璩,技艺高超皆因忘物忘己,舍弃一切欲望,顺其自然,使人工之物宛若天成,然而于我看来,忘物自然可嘉,忘己却未必可取,人之在世所求者,不过生尽欢,死无憾耳。

  《周易》点明天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世事无常,是人力之所不及,无法控制,不如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君子以自强求得旷然达观,外物扰我,不妨我内心淡然欢愉,此仍为忘物。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不是求世人对其“诗仙”的赞誉,而是写其所想,绘其所感,因而笔触如思绪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究其根本,是为了让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因而外物只是成全他的潇洒,是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生尽欢。杜甫为民写诗,固然有世道艰难令他感伤的缘故,根本却是缘于他自身的责任感,是为了他不被良心谴责,不遭受道德被践踏的苦痛,是为了让自己没有遗憾。因此他忘却世事艰难,只追求本身价值的实现。外物是成全他的责任,亦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死无憾。

  谁能忘却自己?谁又能彻底抛弃自己?恐怕没有人吧。即使是庄子,坚持淡泊寻求逍遥不也是对自己人生观念的坚守,是为了不让自己为外物所困,成就一个最本真的自我。

  忘物,正是为了最终的坚守自我。正是因为忘物,才能超越于身世的坎坷沉浮,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然;正是因为忘物,才能不顾世道艰险,坚守内心的责任与信念。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于是才能行山踏水,歌尽诗三百;才能以笔作刃,刺透险恶人心;才能横刀立马,烽火狼烟一醉休,于是生尽欢死无憾。

  每个人都是自己,忘记了自己,那人的意义还存在吗?是为忘物而非忘己。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8

  生命是充满遗憾的篇章,因为它没有时间让你修改病句。我们能做的就是写好每一个字,造好每一个句子,即便下一秒没有纸了,可生命不会终止。这时的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及行动面对时不时的人仰马翻,风雨无常?

  跌宕人生几平仄,苏轼曾奋笔挥毫“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刘禹锡也曾万丈激情“自我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更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廓然无累。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世界的模样在于你凝视它的目光。香奈儿说“

  你对世界笑,世界便对你笑,你对世界哭,便只有你一人在哭。”这就告诉我们勇者并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勇者可以含着泪奔跑。唯有心灵上的无畏于挫折,才能逐渐养成一个乐观的好习惯。先要做到心理上的乐观,才能去谈行动上的乐观。先要培养心理上的从容,遇事便不会慌乱。

  这个世界的美好程度不在于它本身如何,而是在于人们的满足程度。要积极同样也要沉稳固然是不易得到的,然而随着日久天长的循序渐进的改变——易满足,你也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这里的“满足”,并不是指对于学习、知识、科技和文化奥秘的易满足,而是对名利的淡泊,权利的漠然。这世界是美丽的,这生命当从容着。岁月匆匆,行路也匆匆,人的生活不是一场劳碌,风风火火赶着路,辛辛苦苦洒着汗,闲置了心情也冷落了风景就只为跻身于“上流社会”,何必?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并不是因为她不在乎荣誉,而是因为她满足于名利。减震于急于功利的浮躁,留一方背影给瓜豆田园。“容易满足”让我们放弃了很多称赞、美誉,可却让我们多了一份淡泊沉稳,乐以对人,笑以待事的静美。

  哭,不代表屈服,后退,也不代表认输。人生就像一座房子,退一步开一个窗子,窗子越多,房子更明亮。学会从容,当学会退让。中国俗语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主角配角都能演,台上台下都自在——面对生活能屈能伸,因为每一棵大树的成长,既要接受阳光,也要包容风雨;因为再高的人有时也需踮足,再矮的人有时也需屈身。懂的退让,学会忍耐,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流芳千古。忍受了胯下之辱的韩信才会成长为一代军事家、文学家,而不能包羞忍耻的项羽才会自刎乌江。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所以我们学会了忍让受到了创伤。因为我们知道生气只会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所以我们往往选择了包容。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暗;如果不能改变风向,那就请你改变航向;如果绊脚石不可除,那就让它成为垫脚石。生活的快乐不在于赢得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乐观而灿烂的笑容不仅愉悦着自己同样也快乐了他人,而这乐观,需要潜移默化的培养。比如每天把牢骚拿出来晒晒太阳,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不会缺钙;比如你没有鞋子穿的时候,请看看那些没有脚的人们。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

  听风听雨,不如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19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名二子说》

  他,是一名屡遭贬谪的仁人志士,一生坎坎坷坷,将心路历程化作篇篇词章。他有着最不羁的豪放,不掩饰,让自己的才华如行云流水般流泻。苏轼,没有了他,历史的车将不复完整。因为,历史需要这样的跌宕,需要这样千锤百炼后方才诞生的坚石,需要这样带动文化永不停滞的滚滚怒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洵所作的《名二子说》,正是一篇告诫自己两个儿子的古文。而他最担心的,就是苏轼的豪放。他却依旧我行我素。仕途多变,宦海沉浮,他只得绕道而行,却仍被一贬再贬,直至黄州。于是,他从人生的波谷跌落到另一个波谷。外物不足萦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狂风骤雨袭来时,苏轼并没有逆着狂风暴雨而行,亦没有惶恐不安,而是泰然面对。他坚信,暴风雨的背后,迎接他的必将是阳光与彩虹。他的步履不再凌乱,意志不再动摇。尝遍世态炎凉后,又被一阵风浪卷到了岭南,一篇不毛之地。然而苏轼到了那里,却悠然自得地吟诵道:“报道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奸佞横行的朝内容不得一句这样的逆耳忠言,于是苏轼又白首投荒,远离了亲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他依旧仰天长啸:“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人生多风雨,他不予理睬,被贬谪的他,留给世间一个潇洒的背影。转身的背后,是对污蔑者的不屑。他用篇篇词章浇灌着他的理想。他依旧创作着,用最豪放不羁的语言诉说着自己的心声。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如果说,苏轼大半生都是在酣醉中度过的,那么晚年时,酒盅已空,人亦醒。他发现在这个黑色都过分明亮的世间已经没有给忠心耿耿的人的立足之地了。总是在夜半因窗外雨声突然醒来,起身出门,任雨水打湿这张苍老的面孔。人生的迷茫已经散去,迎接他的不是光明,而是更为黑暗的晦涩。他想到,不能再醉下去了,面对可怖的现实吧。

  但他不愿沉沦。他不愿一生碌碌无为,于是颤抖着手腕,在海南的人民面前讲述起自己的诗篇:文化总需要人来传承啊!众人面前,挥毫一蹴而就:“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此时的他便像一根潮湿的柴火,虽然无法燃烧,但是当藩篱,一样光荣。

  转回身去,并无美好,却尽为肃杀。最后的一点微醺被凉意打散,春寒料峭,在这样一个孤僻的地方仰天长笑,笑世人的可悲,笑自己的癫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累了。

  站在人生的终点前,再次转过身去,回首眺望,发现命途中的坎坷全部化为乌有。自然界的风雨常有,人生的挫折又何足挂齿呢?扔掉了醒醉,抛弃了喜悲,放下了胜败,世俗的喧嚣和明亮,凡间的快乐与幸福,都如一阵清风,从他的白鬓掠过。转过头去,毅然决然地走向了生命的终点站,用一个仓促的省略号结束了人生。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人生奋斗,一路披荆斩棘,一次次遍体鳞伤,虽然知道最终阴霾仍然不会散去,最终坎坷仍然不会填平,可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无论何时,无论何处,都要尽力展现自己的光和热。不为物喜,不以己悲。人生在世,需要这种处变不惊的态度,更需要这永不停歇的脚步。我们需要让有限的生命,用奋斗来产生无尽的价值。苏轼的一生,有过坎坷,有过挫折,但他用自己逆境中不屈的奋斗告诉了世人:即使我的奋斗未果,也不会有丝毫怨言,因为我无悔我的决定。

  青鸟飞过天空,留下一绺恍惚的芳痕;我潇洒回首,风沙却填平了我的脚印,于是不再留恋,最后一次转身,只顾走完人生最后一点距离。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作文 篇20

  喜欢苏轼已经很久了。

  记得那一年,我六七岁的光景。在西藏当老师的二爸放假回来,他拉着我出去散步。二爸一句一句教我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我稚嫩的童声,在二月的春风寒峭里,在深一脚浅一脚的雪路上,舞起了诗词的轻纱袖。二爸后来告诉我,那么长的诗词,我只跟着学了几遍竟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

  我已不记得许多细节,不过这首词从此在我心里扎了根,开了花,使我对那些被称为诗词的方块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牢牢记住了苏轼这个与众不同的名字。

  到现在我喜欢读书,爱好文学,崇拜苏轼,其实也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经历的丰富,我从语文课本里,从文学史里更进一步认识了苏轼,每次走近他,就倍觉亲切,如遇故人。

  很多人写过苏轼。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盛赞苏轼“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仙才者,唯有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转》蜚声中外,书中林大师对东坡仰慕之至,对他的偏爱和褒奖可谓是掷地有声。他说:“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伟大的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的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的人,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都不足以勾勒出苏轼的全貌……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而心灵却像一个小孩儿——这种混合等于那种耶稣所谓的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苏轼是千古第一文人,犹使世人惊叹他横跨各个领域而独领风骚的魅力。

  其文,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其诗,如天地奇观,“笔所未到气已吞”,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豪爽狂放者有之,婉约籍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与辛疾疾并称"苏辛"。

  其字,笔章淋漓,灵趣盎然,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苏黄米蔡"。

  其画,大胆创新,强调神韵,不拘形式,与文同并称"湖州画派″始祖。

  苏轼的旷世奇才让后世敬仰,但世人更欣赏的是他的棱角分明,他的刚正不阿,他的豁达的处事态度和他随缘自适、不屈不折的精神品质,如高山巍峨,大树葳蕤。

  我之所以喜欢苏轼,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伟丈夫,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真汉子,情之深,意之重,万世瞩目。

  一直,我们习惯用教科书去认识伟人,但今天,我想用我的眼睛,我粗陋的文笔,深入苏轼的内心深处,深入这位饱经忧患而心襟开阔的文人士大夫的情感深处,去探寻他的喜怒哀乐和人生况味。

  岁月如纸,刻写成记。岁月如石,会读成玉。苏轼的一生是了不起的,恰若苏子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生而不能与之交游,实乃人生一大憾事。我想,我应该会一辈子记住苏子瞻这个人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