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7种方法
第1篇: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7种方法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3、出难题法。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健康饮食从早餐开始
如今,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都特别疼爱。可是现在的孩子都不好好吃饭,甚至不会吃饭。据有关调查发现,有50%的儿童早餐安排不科学,一般都是牛奶加鸡蛋。营养专家认为,营养质量好的早餐应包括谷物、动物*食品、奶类和蔬菜水果四大部分。研究表明,进食能量充足、配比均衡早餐的学生,在数字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及身体耐力等方面,均优于早餐质量差的学生。
常吃零食致使营养不良
儿童对食物的选择一般都偏于感*,觉得某些食品外型好看、*泽鲜艳或是口感比较好就会选择。正因如此,一些商家就投其所好大量生产形状奇特、颜*明亮的食品,殊不知这些食品往往是添加了过多的*素或是其他有害物质不仅导致肥胖还会危及生命。疼爱孩子,但不要一味迁就孩子,不要让孩子多吃零食。长期吃小食品除了会影响食欲外,还会摄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有关专家指出,很多小食品,属于“五高一多”食品,即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孩子经常吃这些东西,不愿吃蔬菜、正餐而导致营养不良,还会诱发肥胖等病症。建议孩子吃东西尽量要全面,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盲目滋补破坏营养平衡
“看着羽凡吃饭这么香,真好,我家孩子怎么就不行呢?”小高无奈的对记者说。很多家长看着孩子不好好吃饭,怕孩子营养不足,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想办法给孩子买补品。其实,这样对孩子更不好。因为,补品不能替代食品,各种营养成分吸收利用都有协同作用,盲目补充某些保健品,可能破坏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再说,补品中除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之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如激素会造成儿童*早熟。天然、新鲜、营养均衡的食物,才是儿童食品的最佳选择。
莫把“饮品”当“乳品”
目前,在市场上,有些生产企业在商品名称上玩“文字游戏”,实际是价格较便宜的含乳饮料,却在外包装的显著位置用突出字体标上“牛奶”、“纯牛奶”、“*牛奶”字样,而在不起眼的地方用很小的淡化字体标着“饮料”或“饮品”字样,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甚至使消费者受骗,把含乳饮料当成牛奶饮用。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乳制品时,首先要正规品牌的产品,像伊利、光明等;其次,一定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和配料表,分清是含乳饮料还是牛奶;再次,要辨清生产日期、保存条件及保质期。
告别儿童食品消费的四大误区
儿童食品是块大市场。目前的儿童食品存在不少误区,值得引起关注。
误区之一:高热量为主,营养成分单一。膨化食品,因其口味鲜美而受儿童喜爱。这些高热量的食品,大多无法达到综合*营养指标的要求,经常食用会影响儿童的正常食欲,引起平衡失调。
误区之二: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重视。“三精”糖精、香精、食用*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好多上柜的儿童食品也确实符合有关标准。但食之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
误区之三:分不清食品的成份和功能。奶乳制品,不少家长在选购时往往分不清乳*饮料与乳*菌类饮料的区别,其实两者的适用对象是不一样的。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误区之四:过分迷信洋食品。从日前有关部门的抽检可以看出,进口的儿童食品也并非百分之百完美的。客观地说,如今的国产儿童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来看,较前几年已有天壤之别了,有不少已达出口标准,因而不能迷信于一个“洋”字。
第2篇:儿童心理健康7个标准培养儿童心理健康与方法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请仔细阅读下文。
一、儿童心理健康7个标准
1、能按*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二、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十方法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众多父母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如今激烈的竞争形势及负责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如何保*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青少年心理健康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青少年心理健康易出现哪些问题
1、陕隘:即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忧郁: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
5、残暴: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
6、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7、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四、幼儿期的心理问题
本期心理卫生问题比乳婴儿更多也更复杂,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要让孩子摆正在家庭中的地位。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家往往把溺爱与珍爱混淆起来,把孩子摆在至高无尚的位置上,以孩子为核心,娇生惯养、诸事依从。果容易形成孩子自我中心、任*、自私、缺乏**、怯懦等不良*格特征。将来一旦结失去家人的保护,就会变得胆小畏缩、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低,势必要在心理上造成更大更多的挫折。
2.让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温暖*而又温暖的气氛。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卫生的,对形成他终生的道德情*都有意义。相反,有的家庭不和睦,争吵不休,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恐惧不安。有人研究*,这样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至于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更坏,因为丧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离婚者的子女受人歧视,更有害于心理卫生。
3.正确对待和处理幼儿口吃和遗尿症等疾病。口吃多是因幼儿模仿或精神突然紧张造成的,男孩大约4%、女孩大约有2%患口吃。口吃看起来是“小事”,但对孩子的心理挫伤很严重,往往形成孤独、退缩、羞怯、自卑等不良*格特征。所以,一方面,家长要防止孩子口吃,而患了口吃后不要讥笑他,更不要打他、骂他,要鼓励他树立信心,精神放松,慢慢纠正。遗尿症患儿大都是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对孩子溺爱不加训练造成的。这些儿童遗尿后,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长万万不可再施以羞辱或责骂。因为孩子越紧张,遗尿症越难治好。因遗尿而受责打很容易形成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格特征。
4.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孩子小、知识经验少、能力不强,许多是非不清,因而出现过失和犯错误都是不奇怪的。对于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教育要耐心仔细,尤其要讲道理,不要让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打骂孩子,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批评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以免使孩子无所适从,不愿接受教育。
5.支持孩子多做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让孩子多玩自己爱玩的游戏,要支持孩子与他们一起玩,*不必多加干涉。与孩子们在一起玩,就是学习,就是交际,而且更能饱赏游戏中的乐趣,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幼儿在心理发展上是个自我中心时期,三岁就可表现出*愿望。虽然他们本领不大,但往往这要自己来、那要自己干,显得不太听话了。其实,这正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开始发展的表现。有人称这时为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提法也好,有助于提醒家长和教养员对孩子**的重视)。所以,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因势利导,切不可违背规律是要治服孩子的“强劲”。
第3篇:培养儿童健康心理有哪些方法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童患上心理*疾病的几率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家长更应该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其实对于儿童来讲,他们要学会如何的接纳,自己体验自己,这样才会使得他们的生存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日常生活中用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别人进行相处。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知识,今天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方法。
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加快乐呢?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相信就是打骂当孩子。一旦做错事情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进行责罚。其实对于孩子,更应该使用鼓励的方法。要让孩子自己承认他们的错误。而家长用赞扬跟鼓励的方法也可以让孩子在心里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心理的升华。
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千万不要过分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如果对孩子的关注过度就很有可能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养成不尊重别人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会他们在生活当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些事情。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往往都会很强。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当众打骂自己的孩子。这样很容易会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损。从而导致自卑的心理。有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没有信心去完成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小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鼓励而导致的。因此他们常常都会感觉到自卑,仿佛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没有用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尽管对小孩子也不能做一些伤害孩子心灵的事情。
最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的。因为心理疾病跟其他的疾病不一样。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有一定的隐蔽*。所以家长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总是忽视的话就很难发现。所以多跟孩子进行交流才是发现孩子心理疾病最好的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