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原文及翻译

第1篇: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原文及翻译

原文: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梨花欲谢恐难禁。

解释: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春景:《草堂诗余》(杨金本无题)等题作“春景”。

[2]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已”字有些版本作“*”字。

[3]重帘:层层帘幕。沉沉:指闺房幽暗,意指深邃。五代·孙光宪《河渎神》:“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池。”

[4]理:拨弄。瑶琴:饰玉的琴,即玉琴。也作为琴的美称,泛指古琴。

[5]远岫:远山。岫:山峰。薄暮:日将落日薄暮,意指黄昏。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宋代韩?w《蝶恋花》:“斜日清霜山薄暮。行到桥东,林竹疑无路”

[6]轻*:暗淡的轻云。唐·张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晚自开,青春白日映楼台”。

[7]“梨花”句:意谓梨花盛开之日正春*浓郁之时,而它的凋落使人为之格外伤感,甚至难以禁受。难禁:难以阻止。

翻译:

从版本方面考察,这首小令曾被误作欧阳修、周邦彦词,或不著撰人姓名。这当是此词传播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现象,当初的情景是这样的:李清照于待字之年,从原籍明水来到京都,她的才华深受词坛高手晃补之等“前辈”的赏识,从而激起了她的创作灵感,遂以记忆中的溪亭、莲湖之游和现时感受为素材写了一首首令词。观者认为这首《洗溪沙》是出自欧阳修或周邦彦之手。

李清照初期的诗词作品,总的可谓一鸣惊人,但人们的反映各不相同。她从晃补之、张来等“前辈”那里得到的是鼓励、奖掖和逢人“说项”;缙绅、文士对她的作品也击节称赏。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

起句中的“小院”点明词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这小院荫蔽在春*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黑了,楼上窗子一直闲掩着。庭院中未见人来往,窗棂间没有燕穿帘,显得寥廓落漠,真可谓深闺似海!

第二句写少女身处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凄苦难言,一任帘幕低垂;因是重帘,室内光线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内深邃。这里“影沉沉”不是说夕阳投影拉得很长很长,而是说室内*暗,更觉黑黝黝的。

这两句中的“小院闲窗”和“重帘未卷”,一是从外面看出的实景,一是就内面见到的现状,并非两处,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通过环境描绘,女主人公因春意阑珊、幽闺深邃而产生的孤寂和愁苦统统突现了出来。

在这枯寂愁闷时,将是怎样破岑寂、遣愁怀的呢?信步走向楼前,凭楼远眺,希望在开阔的自然景象中寻求一些慰藉。然而却只见白云催暮,风雨弄*;天*转暗,夜暮将临,几乎同自己的*沉郁闷的心情一样,反而增添苦恼,烦闷起来。她开始站在那里发愣,接着坐下来*起琴来:“倚楼无语理瑶琴。”这句就是与她无可奈何时希图摆脱心情苦恼、烦躁不堪的一种下意识动作。事实上词中女主人并非有意练琴,只不过是借以破除孤寂,诉说愁怀。所以不像毛熙震《*花》中的少女“倚栏无语摇轻扇”那样轻松明快,自不及冯延巳(一作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女友“泪眼倚楼频独语”那样凄楚。尽管这样,但她的闲愁郁闷终于没有被琴声驱走,精神枷锁,无法解脱。“倚楼无语”形象地写出了那由愁苦郁积进而陷于神魂无措的精神状态。“无语”二字更深切地表达了她的苦*难言的心情。

过片两个对句,与前段结语紧密联系,是她在楼前所见的实景,从正面揭示愁思之由:“远岫出云催薄暮”为远景。这句是说地面水气,入夜遇冷而成云雾,笼罩峰峦,白天经太阳蒸发,逐渐消散,峰峦再现。而山穴中云气,日照困难,要到日将落时才冉冉升起。陶渊明《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就是写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将落时之谓。“细风吹雨弄轻*”为近景,是说傍晚时分,天*渐暗,暮霭沉沉,而微风吹拂,雨花飞溅,好似与轻*相戏弄,故云“弄轻*”。

前句中着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临;后句中用一“弄”字,使轻*转浓,融成一片,天*变黑。既生动,又形象,无异于在愁人心上加盖了一层厚厚的*影,愁怀难遣,自不待言。

结句“梨花欲谢恐难禁”是承“春*深”而来,按节候与“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中语)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谢”总括环境和景*,以“恐难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词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于它,才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地结合起来,使由惜春引起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第2篇:关于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深》的诗词赏析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深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梨花欲谢恐难禁。

小、闲、深,正是空闺写照。而春*深浓,未许泄漏,故重帘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动,更不能形之言语,只可托之瑶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说三藏七,“此时无声胜有声”,蕴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无限的韵味。

下片宕天,由室内而室外。“远岫出云”见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出云归,时光亦随之荏苒而逝,不觉晚景催逼。夜来更兼细风吹雨,轻*漠漠,“弄”既指风雨之弄轻*,还指此时、此境中,词人乍喜还愁的情感波动。结末仍结穴在风雨摧花,欲谢难禁的忧思上。

历代诗评家评此词“雅练”,“淡语中致语”(沈际飞本《草堂诗余》)。写闺中春怨,以不语语之,又借无心之云,细风、疏雨、微*淡化,雅化,微微逗露。这种婉曲、蕴藉的传情方式,是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情趣的。(侯孝琼)

第3篇: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杂文随笔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梨花欲谢恐难禁。

伟大词人李清照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很多人都感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不去品评李清照的词。个中原因很多,但恐怕主要的还是李清照有再婚的历史吧。在古代一女不侍二夫,而男子却可以妻妾成群。因为历史和时代的局限,王国维的眼里容不得那样的一个小女子。王国维其实是个纯粹的人,他容不得自己苟活在一个四不像的社会里,别人是鸵鸟政策,他是将自己投湖,彻底和社会隔绝。

细读李清照的词,不禁感叹和感伤艺术天才的悲苦人生。我们在经典里能看到什么,能学到什么?大约还是从社会的人生的角度去分析比较好,人生总有些许美好可以寄存的吧,还有很多值得回味和留恋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品味古典的理由。

李清照自己写过词论,有自己比较成熟的创作理念。基于对人生的感悟,李清照是将其整个人生浸透在了诗词里。不仅是才情高妙的问题了,我们在解读李清照的时候,也是对人*的一种解读了。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什么而活着,这些千古的追问,大约恰是词人所思考的吧。

这首浣溪沙,既是闺情词,也是伤春词。古人生活节奏缓慢,有大量的时间回味,追问,伤感,发呆,情绪和情感异常丰富。李清照的闺*是很雅致的吧?毕竟这样一个雅致的女子。文字是很迷人的,它能将我们带进作者的生活世界,即便远隔了千年。

小院闲窗春己深。闲字用得极好。常年闭锁在小院里,小院里的一切都那样熟悉。窗还是那个窗,人还是那个人。但闲字写出了人和物的交流。将物拟人不奇怪,奇怪的是物也沾染了人的气息一般,有了人特有的灵*和闲散。朝夕相处,爱屋及乌。另一方面也能理解,春深日暖,心窗不要那么紧闭了吧。回归它该有的状态,自由闲适。可能等到雨疏风骤之时,才又由它来守护闺房的安宁了。写景也是在写词人自己。人和环境*相处,人亦是环境中的一景了。

重帘未卷影沈沈。感觉她们家的帘子是双重的。窗子是打开的,也许一夜未关闭。阳光能透*进来,帘子还没卷起来,也许是主人不想来回频繁走动,所以就不需要卷帘了。影沉沉,是说帘子被光线拉扯成线状投*在闺房的地面上,斑驳闪耀。这句的解读也可能是这样的.:透过没有卷起的帘子,从帘子里隐约能看到外边的一些景象,但不分明。一时好奇,于是起身到窗台上去遥望。

倚楼无语理瑶琴。经过前面两句的铺垫,主角出场了。词人倚楼探看风景,或许四周比较沉寂,词人觉得无趣,沉默不语,在想一些心事。无语和闲窗对应,其实词人心是闲的,也便觉得窗也闲了一样。瑶琴是一种高档的乐器。理瑶琴是让乐曲述说自己心事,人无语而心有语。自己想说话却没有人陪伴啊,而理瑶琴大约还是有人可以聆听的吧,即便没有人听,自己不也是在听吗?词人内心的寂寞,谁人明了?

远岫出山催薄暮。点明了时间和周遭环境。远处山恋起伏,一些轻*飘渺不定,似雾非雾,似真非真。日渐黄昏,我在想,词人吃完晚饭了没有?有闲适,有寂寥,有懒散,有意境。瑶琴舒缓,心境辽远。一种不食人间*火的样子。

细风吹雨弄轻*。春日的天气是多变的。一天之间,由晴而*。词人幻想那远处的轻*是怎么来的,原来是细细和风吹着那雨丝而形成的吧。风有了调皮的神情,追着雨丝去吹。这真是天才的想象力。天气的多变,心境的多变,点点滴滴都是轻愁。

梨花欲谢恐难禁。梨花是很美丽的。词人忽然想到,这样的*雨蒙蒙里,梨花该是多么的娇艳啊。但梨花的凋谢恐怕是必然的了。一切的美好都经不得时间。词人自己不也是这梨花吗?词人感物伤情到了极致。原本没有什么的,闲情而起,看到了窗,看到了帘子和帘子里的影,随意理瑶琴。就着远处的轻*,想到自己无语多情,梨花娇媚,不也恨春短吗?春讯无价,寂寞几何?心有*晴,爱何所托?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让人产生共鸣,就是因为她写出了深情,写出了真情。人*是相通的,人情是相同的。她不写那个时代的赞歌,只写出了小儿女的平常情态,就足以传之后世,撼动人心。

PS:

落墨惊云美女说得对,诗词之所以成为诗词就在于其整体意境的塑造,任何显微镜下去分析字字句句,显得??虑易ゲ蛔磐沸鳌?/p>

因为见闻和学识的局限,一叶障目的情形常常有。很多诗词平白如话,相比古文的艰深更易于理解。但诗词胜在意境和音韵之美上,流传的范围更广泛。

我在想,经历了诗经时代的回环咏叹之美,经历了屈宋文人的比拟忧患之雅,经历了汉代辞赋的壮阔豪情之华,韵文到了唐诗成为最高峰。但宋词异峰突起,词作之多,词境之美,是另一番盛景。

这首词中的每一句似乎都是无心在述说什么,但整体一看,总感觉词人心绪在激烈奔涌。春深影沉的梦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对手中流走的余温倍感惊心。年华易逝,春水常东,轻风细雨,远山薄暮,思念之极,悲从中来。也许瑶琴声里早悲泣,也许小院深锁叹曾经。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李清《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翻译赏析

2.杂文随笔

3.采薇的杂文随笔

4.李清照再嫁杂文随笔

5.碎金集·雨巷杂文随笔

6.劝学杂文随笔

7.窥探《红楼梦》杂文随笔

8.鲁迅《秋夜》品鉴的杂文随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