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法》环境下如何建立企业内控制度

新《会计法》环境下如何建立企业内控制度

  新修订的《法》第27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视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视制度是一个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进步经营治理效率,防止安环,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从企业内部会议监视制度的看,其本质是一种控制制度,或者说是吸收和鉴戒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自本精神和内容。因此,对《会计法》有关会计核算、会计监视等法规的遵循程度.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在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拟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如何建立对我国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学者们苦追以为,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正当、完整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治理者用来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和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和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贯串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企业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步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经营治理方针。

  二、新《会计法》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必要性

  从我国会计工作及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看,会计秩序混乱,虚假会计信息泛滥,企业经营失败情况的发生,除企业有关治理职员故意违纪所致外,内部治理失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避免企业经营失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一个设计和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使企业公道配置资源,进步生产效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大多数的内外欺诈事件。

  其二,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化治理的客观要求和可靠保证。现代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多种专门的技术业务需要处理,成千上万的员工需要组织,企业领导人及治理阶层不可能对每件事情都施行个人的直接监视。而要使企业各部分有序、有效地工作,只能依靠于严密的内部控制来协调、组织和调整。

  其三,内部控制是统合企业整体的有力工具。现代企业的经营成功,离不开生产、行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分的通力合作,各部分的业务虽有单独的系统,但其个别作业与整体业务又必然发生联系,并受其他部分作业的车制和监视。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点,利用会议、统计、业务、审计等部分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等作为基本工具,以实现企业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

  其四,是加强跨国治理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使公司面临的总风险增加,跨国公司在海外会送到、、文化的风险,而且由于跨国经营、国际税务以及外汇交易等,造成公司业务日益复杂。因此,为有效进行跨国治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可见,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回根到底取决于其能有效遏制企业不正当行为的发生,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由此,我国《会计法》对内部控制作出规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基本要素。

  其一,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所调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比如,人事治理中聘用了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可能使基本特定控制无法实施。一般说来,控制环境具体包括:治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机构;治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权力和责任的方法;治理者监控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